书城建筑天水古民居
8291200000007

第7章 门(1)

民居,俗称为“宅子”,泛指除了皇室宫殿的传统民向居住建筑。布宅子必有宅门及宅门内各式各样的门,而这里所要研究的天水民居之门特指木构贺“单体门”。

作为中国抑或东方土木文化代表之一的天水古民居,其门制作之美,可以说是天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门面”;它没有辜负其引领民居平面主题的任务;它与中国北方的北京等地的民居之门不同而有自己的建筑特点、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为我们今天了解天水巷道建筑历史及文化、民俗提供了难得的活化石。“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

§§§第一节 单体门

传统民间居住建筑属中国木构架体系建筑之列,而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的门可划定为两种:“一种是作为殿屋堂房出入口的门,如板门、隔扇门等,是单体建筑中的一种构件,属于装修之列。另一种则是作为组群和庭院出入口的门,如宅门、院门、宫门、山门,它们自身呈单体建筑,是与殿、堂、楼、房并列的一种建筑类型。为区别于装修的门,我们把这类以单体建筑出现的门,称之为单体门。”单体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地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门”和“堂”的分立是中国建筑很主要的特色;

——“门制”成为中国建筑平面组织的中心环节;

——中国建筑的“门”担负着引导和带领整个主题的任务;

——中国建筑的“门”,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平面组织的段落或者层次;

——中国古典建筑就是一种“门”的艺术。

一、天水古民居单体门的分类

天水古民居单体门之形制,主要有屋宇式、柱廊式、墙垣门三种。

屋宇门是利用房屋造门,门即是屋,门由房屋衍生出来。

柱廊式门不利用房屋造门,也不随墙而建,而是自成一座门楼,一般用两根或四根圆木柱支撑上面的屋顶结构,下面形成一空廊,分为二柱式、四柱式(个别为六柱式)等。

墙垣门既非柱廊式,也不具备房屋的空间与功能。其可分为简陋式小门楼和随墙门两种,前者在围墙(而非倒座后墙)上筑门,在进深与高度上凸出于墙垣,也追求一种“屋”的形式,较简陋。后者则只是围墙上辟出的一个洞,洞上再施以门的配件,更为简单。墙垣门在现存天水古民居中虽不少见,但其年代较近、做法简单,暂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二、天水古民居宅门的个性特征

1.屋宇式宅门

这种宅门在天水民居中多见,目前有十多处分布于三星巷、育生巷、自由路、砚房背后、自治巷等。

《天水民居》一书写到:天水“四合院大门多采用屋宇门形式。即是将倒座东侧稍间辟作门道,而在倒座后墙上开门的一种大门。门框、门扇坚实厚重,造型简约朴素”。根据调查,我认为对天水屋宇大门还可以理解为“当人在宅子以外面对倒座后墙时,倒座右侧稍间辟为门道的一种门”,而非仅限于“倒座东侧稍间辟作门道”,因为随巷道方向不同,宅门也有坐北朝南、坐南朝北、坐西朝东、坐东朝西等主要方向。

从建筑美学角度看,高而厚实的倒座外墙的封闭外观,显出倒座后墙立面的过“实”和精神上极浓厚的内向性,而一间门的打开便使高实冷峻的墙面上突然有了一种建筑上“虚”的活泼。从建筑文化角度看,这道宅门是传统的儒、道矛盾的平衡点,因为进了门,主人在院中赏花栽木,宁静养心,满足道家遁世的渴求;当打开大门投身到世俗生活之中时,又实现了儒家出世的愿望。

为了便于研究天水古民居的屋宇式门,在这里先引出北京四合院屋宇门的分类特征。

(1)广亮大门。门庑的木构架一般采用五檩中柱式,平面有六根柱子,分别是前后檐柱和中柱。门扉设在门庑的中柱之间,门扉居中使得门前形成较大空间,使大门显得宽敞而亮堂。此种大门多为相当品级地位的官宦人家所采用。

(2)金柱大门。是形制上略低于广亮大门的一种宅门,也是具有一定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是将广亮大门的中柱移到靠近檐柱,门扉随中柱一起移动,此时的中柱便改为金柱。由于门扉向外推出了一步架,因而显得门前空间不如广亮大门那样宽绰。金柱大门的木构架一般采用五檩前出廊式,平面列三排柱子,即前檐柱、前檐金柱、后檐柱。

(3)蛮子门。其木构架一般采用五檩六柱式。其形制低于广亮大门和金柱大门,是一般商人富户常用的一种宅门形式。是将广亮大门的中柱不做移动,只将门扉安装在前檐柱间且门扉外面不留容身空间的一种门。

(4)如意门。在广亮大门的前檐柱间砌墙,在墙上居中留一个尺寸适中的门洞,门洞内安装门构件,其木构架一般采用五檩四柱或六柱式,柱头上施五架梁或双步梁,是普通老百姓采用的形制。

天水古民居屋宇门与北京古民居屋宇门之异同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向。

(1)大门位置相同。都遵守北派风水学说,即宅院如坐落在东西方向的巷之北侧,所谓坐北朝南的方向,大门要建在院落东南角。反之,如果东西巷中坐南朝北的院落,大门则建在院的西北角等。这些位置都是“风水”中的吉位。

(2)木构架不尽相同。北京多采用六柱五檩构架,即两边的山墙柱各有三根,中间山柱支撑脊檩。天水现存屋宇门多为六柱三檩(个别为八柱四檩,即比北京的门多了倒座前檐的两根柱和一根檩),也有六柱四檩(此种情况的门前檐有两根檩,中有脊檩,后檐只有一根檩)。南宅子的大门则是六柱五檩构架,并且门占三间且高于两侧房屋(此种形式仅此一处)。

(3)“体量”不同。北京屋宇式大门屋顶都凸出于倒座房,进深尺度也大于倒座房,故显现得高大宽敞。天水屋宇门在高度、进深与开间尺度上一般与倒座房一致,其高大宽敞程度不如前者,这种追求广亮大门的气派而形制上又加以约束的门,是否意味着宅主人追求官宦显位而限于条件的一种克制?但这种不过于显现自己的大门倒可以避免宅子成为凸出于众人视线的焦点。

(4)门扉的区别。北京屋宇门依照门扉的安装位置分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及蛮子门等,但天水屋宇门多设两道门扉,即檐柱门和中柱门。而贾家公馆宅门则无前檐门,转而设中柱门与后檐柱门,故天水古民居没有纯粹的金柱大门和蛮子门形制,也没有如意门形制。北京屋宇门只设一道门,是厚实的棋盘门扉加余塞板。天水的两道门扉做法不同,前檐门扉目前所见都是宽厚的栅栏做成,每根木栅栏厚约8厘米,栏木间空格约10厘米宽,中柱门才是宽厚的棋盘门,并无余塞板。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有人认为:设两道门是为了更安全,因历史上天水兵灾匪患较多;前檐设檐柱门扉且为栅栏做法是为了对外不留容身空间且无藏身之处,使贼人不便于作案。当然,天水古民居能在中柱处设门,是否也说明这些民居是有一定等级的官宦居处?据调查,这类大门的旧时代宅主人有的是商人富户,有的是朝廷大将,有的是进士官宦等。

(5)雕刻艺术不同。北京屋宇式门的雕刻艺术以墀头墙及如意门的砖雕最为精美,抱鼓石也是其装饰的部位,其广亮门和金柱门的檐柱处仅施雀替,当为蛮子门时,就连雀替也不能做了(由于等级的限制),只留门扉上方的门簪,故木雕在北京屋宇门并不见长。而天水屋宇门的檐柱门其门楣嵌门簪,门楣上方都镶有木质竖向签牌状栅栏,栅栏后面是严实的木板,再上是华丽的浮雕罩板,罩板之上是槛木,槛木之上又饰以美丽的透雕罩板。由此可看出天水屋宇门的木雕比北京民居要丰富亮丽得多,但天水屋宇门很少见抱鼓石类的石雕,门上的砖雕也很少。

2.柱廊式宅门

天水四合院柱廊式宅门多采用四柱及六柱式,如伏羲路96号大门、石作瑞故居1号院宅门、澄源巷42号(郡马府)院门为六柱式,小巷道3号院门为四柱式,共和巷“直翁故居”大门为四柱式带横向廊道。这种柱廊式宅门的前檐柱大门门扉做法同屋宇门的栅栏式门扉,但门扉以上的木雕饰则胜于屋宇门。以石作瑞故居1号院门为例,栅栏门门楣上饰以竖向签牌式栅栏,其上方为草叶牡丹缠枝纹通间雀替,雀替上有立枋与平板枋,平板枋上有柱上铺作和补间铺作,铺作间为透空变形龙纹花罩板。与前文所述屋宇门的雕刻艺术对比,可看出柱廊式宅门木雕的丰富程度超过屋宇门。

天水古民居的柱廊式宅门数量不多,却是天水古民居区别于北京古民居的一大特点,北京古民居很少有用柱廊式单体门作宅门的。

三、天水古民居的垂花门

天水古民居的亮点在其宅门之内的垂花门。

《天水民居》中提到:“天水民居对垂花门的应用和布置十分普遍。几乎达到凡有四合院必有垂花门的程度。”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仍将北京古民居与天水古民居的垂花门作如下比较、研究。

(1)垂花门的建造位置不同。在北京,垂花门“是分隔、沟通内外宅的一道门,坐落在院落的中轴线上,在外院与内院之间”。在天水,“进入大门,穿过门道,几乎每座四合院,都有一个由一座做工极其精致机巧、富丽堂皇的垂花门和两面雕刻精细的砖雕影壁组成的院外天井”,由此院外天井左转(个别右转)通过二柱式垂花门便可进入院内。

天水四合院垂花门的建造位置还有几个特例:其一,澄源巷张庆麟故居的垂花门位置有别于其他民居的,其西南院呈宅门→小天井→垂花门→倒座檐廊→外院→中轴线二柱垂花门→后院的平面路线,其东南院的路线是宅门→小天井→垂花门→外院(仅有倒座)→中轴线二柱垂花门→正院。与北京四合院相比,相同点在于这里设内外院,且内外院过渡处中轴线上都有垂花门,不同点在于这里设了两道垂花门。其二,枣园巷15号院落(坐西朝东)呈宅门→小天井→墙垣门→外院→四柱垂花门(后檐设屏门)→后院的平面路线,此处做法与北京四合院极为相似。其三,在下河里宋朝一将军的故里,南院呈宅门→前院→四柱垂花门→二院→过厅→后院的格局,中院呈宅门→倒座院→四柱垂花门→二院→过厅→后院的格局,这两处院落垂花门为四柱式且处于中轴线的前后院的通道口上,这些与北京古民居一致。其四,砚房背后24号民居则呈宅门→小天井→垂花门→倒座外院→三开间八柱式廊道→后院的平面路线,通过廊道进入后院,而非通过过厅或垂花门,这是天水古民居平面组合的一个特例。

(2)垂花门的构架不同。北京“四合院的垂花门,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殿一卷式,一种是单卷棚式”。两种垂花门平面都是四柱式,前面两根是前檐柱,后面两根为后檐柱。天水四合院垂花门常见的是二柱三檩带正脊和个别四柱三檩带正脊,尤以二柱式垂花门最为普遍。

(3)垂花门的“体量”不同。北京民居垂花门为四柱式门楼,开间尺寸为2.5~3.3米,进深略大于面宽,一殿一卷式垂花门进深可达3.6米。天水垂花门开间尺寸一般约为2米,即使四柱式垂花门的进深一般也是2米,故“体量”上远不如前者。

(4)垂花门的构造不同。北京古民居垂花门的构造是其主梁前端穿过前檐柱并向外挑出,后端搭置在后檐柱的柱头上未挑出,在前檐挑出的梁头之下,两侧各吊一根悬空短柱,柱头雕刻有花蕾。天水垂花门普遍为二柱式,二柱式垂花门两柱落地,柱前后侧有扶柱板,其上有曲纹雕刻,前后檐各伸出四根悬臂梁,一悬空短柱从处于同一侧的上下两梁端垂下,一般前后共四根垂柱,也有仅前檐两根垂柱者,垂柱上缀有雕刻精美的花蕾,垂花门也因此而得名。四柱式垂花门四柱落地,前檐左右两侧各伸出两根悬臂梁,同一侧上下两梁端设一垂花柱。王振复等在《人居文化——中国建筑个体形象》中谈到垂花门时说:垂花门的形制多种多样,总的造型特征是台阶踏步颇高,前檐悬臂出挑,这种“姿态”,似有亲切的“迎客邀宠”之趣。那么我们可以说前后檐均悬臂出挑的姿态,便有亲切的“迎来送往”之境界了。

(5)垂花门的装饰与雕刻不同。北京古民居垂花门前檐的装饰配件(从上到下)是檐檩→荷叶墩→檐枋→短柱与花板→罩面枋→雀替或透雕花罩。在垂柱与前檐柱间还设骑马雀替,抱鼓石上有精细的石雕花纹,除此而外,北京垂花门的油饰彩绘也是十分华丽讲究的。天水古民居垂花门前檐的装饰配件(从上到下)是檐檩→铺做和透花罩板→平板枋→罩面枋→通间雀替或透雕花罩。以石作瑞故居6号院为例,前檐的装饰配件(从上到下)为檐檩→蚂蚱头大耍头和斗形成的柱上铺做,铺做之间花板为牡丹金瓜纹透花雕→平板枋(有连续回纹)→垂柱间白鹤牡丹纹浮雕花罩。其他垂花门的形制基本一致,只是木雕的内容、造型不同而已。从雕刻风格上看,虽然北京古民居垂花门前檐的装饰配件似乎比天水的多,但其木雕内容的丰富、雕刻手法的细腻程度远赶不上天水垂花门,尤其是天水垂花门垂柱间阑板上丰富多彩的曲线图案与平板枋上的锦纹类直线图案形成线条一刚一柔、一方一圆、一直一曲的对比效果,惟妙惟肖。这些雕刻,或透雕或浮雕或垂柱圆雕,使一座门成为几种雕刻手法的集大成品,但北京古民居垂花门华丽的油饰彩绘则是天水垂花门所不能及的。两地四合院垂花门都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