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
8283100000011

第11章 中西传统建筑的时空意识(4)

罗马在继承希腊传统的同时开始注重建筑内部空间艺术表现,拱券结构和天然混凝土的运用为这种大型集中式建筑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条件,使表现大体量的建筑空间成为可能。一般说来,集中型的建筑由于室内有较大的空间和较复杂的空间组合,这就可能有较强的空间美表现。内部空间的表现与拱券结构技术的不断改进紧密相连,十字拱的发明使古罗马建筑结构不再需要厚重的承重墙支撑就能形成连续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设计得宽敞、宏大,形式多样,空间分划也更加复杂,满足了多种功能的需要,这与古希腊建筑的单一空间形成了鲜明对比。如卡拉卡拉浴场,建筑结构就采用了当时先进的十字拱技术,在摆脱了厚重的承重墙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建筑的空间,使内部空间组织得简洁而又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对18世纪以后欧洲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组织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世纪,信徒在教堂内部进行朝拜活动,为容纳众多的朝拜者,他们将古希腊的人体尺度和古罗马的超大室内空间结合起来,按照人们在教堂内行进的路线来组织和安排各个组成部分,整个平面和空间布局都服从于朝拜者行进的路线,进行了空间技术上的一场革命。产生于中世纪后期的哥特式建筑,广泛采用交叉肋拱、高扶壁、飞扶壁、尖拱等结构,使整座建筑获得了高耸挺拔、轻盈灵巧的外观造型,首次孕育出一种与人体尺度形成鲜明对比的空间氛围。它运用垂直和纵深两个方向的尖锐对立,引发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平衡的矛盾冲突的审美效果,表现出一种垂直上升的动感,仿佛要摆脱地球的引力,飞向遥远的天国。在内部空间上,哥特式建筑也塑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空间观念,技术的进步使中厅建得越来越高。12世纪下半叶之后,一般都在30米以上,拱券尖尖,骨架券从柱头上散射出来,造型极为简洁优美。从13世纪起,柱头逐渐消退,看上去不是支柱负荷着拱顶,而是整个结构都从地下生长出来,这就使教堂内部的空间变得更为开阔。同时,用花格窗和彩色玻璃镶嵌画替代墙壁,也使整个建筑几乎变成了一个透明体。阳光照射时,教堂内部被渲染得五彩缤纷,耀眼夺目,空间效果达到了与宗教精神的高度一致。巴洛克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以一种不连续的、间断的、非对称的形式表现出一种新的内部空间形式。文艺复兴时期则注重赋予建筑空间一种理性的、有格律的秩序,更使它成为确定的、便于度量的几何实体。

西方古代建筑,注重建筑实体的结构、造型、装饰和体量,从外观看起来具有强烈的雕塑感。实际上,西方古代建筑历来就是被当作雕刻来处理的,欧洲两千年的建筑艺术史,同两千年的雕塑艺术史有着不解之缘,它们互相补充,互相衬托,和谐地统一在一个完整的艺术构思里。很多建筑师本身就是雕刻家,他们着意于美化建筑的厚重实体,通过给建筑物加上线脚、雕饰、壁龛的方式,来琢磨它们的凹凸、明暗、划分、走向,以表明它们的质地、重量、体积,使它们服从于塑造建筑物总体的艺术形象。因此,这样的建筑“有着长、宽、高的明确尺寸,更具立体感。建筑的外部造型,也更具雕塑感。栙古希腊建筑用象征着人体美的柱式作为建筑支撑和装饰的构件,而柱式本身就是雕塑。这一传统开启了西方古代建筑把柱式作为建筑物造型的主要手段的先河。即使在很重视结构美的哥特式教堂里,这个传统也没有完全中断。教堂上方高耸云天的尖塔,体现着市民对天国的渴慕,巨大的墩子被雕刻得好像是由许多纤细的垂直构件集合而成,在视觉上给人以向上飞升的动感。巴洛克时期,柱子、檐口、过梁、山花等建筑构件更是被雕刻得凹凸曲折,而且还被随心所欲地组合在一起,表现出躁动不安的动势,建筑的雕塑化发展到了极致。如果说,中国传统建筑布局是以群体组合和横向铺排取胜,在时间的流程中体现出空间的恢宏,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空间美的话,那么,西方建筑则在纵向的立面上以单体布局和向高空凸显见长,形体空间的封闭遮蔽了时间的流程,体现出一种静态的造型美。基督教建筑、拜占庭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尽管在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上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对单体建筑造型美的执著追求,单体建筑始终是西方古代建筑舞台上的主旋律。对建筑单体的强调,实际上也就是对几何空间的强调。因为与群体建筑相比,形体庞巨的单体建筑在视觉上更能抓住人的注意力,更容易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而这又恰恰契合了西方突出强调个体、寻求灵魂超脱的文化特点。西方古代建筑给我们的视觉造成强烈冲击的,正是它那高耸挺拔的、雕塑般的造型美。

西方园林建筑同样也体现出雕刻美的特征。西方园林空间造型上的形式美自不必说,植物和水法的“雕刻化处理本身就是对造型美的追求。而从空间布局来说,由于把形式美的原则运用于园林,讲究对称、均衡、整齐、一律;又将各种植物雕刻成棱角分明的几何图案,所以西方园林大至空间布局,小至花草树木,直线条的特点非常明显,这就使得每一条游览路线几乎都是笔直的。西方园林的游览路线一般都是围绕着园林的中轴线而有规则地向周围扩散,并与多条次轴线网络交织,虽线路众多,但排列有序,主次分明,交接规则,绝无庞杂紊乱之感。这种规则的序列安排,能“产生一种庄重、爽直、明确的印象,而且强调高潮,它必然引起一种感官上的感受。在规则的序列中,很少遇到偶然的和意想不到的迷人之处,有意识的设计成分总是明摆着的。栙主体景区设在中轴线上,且位于园林较高位置,其他景区则顺势铺排。游人置身此处,毋需穿行其间,就能作整体的鸟瞰,所有的景致都能一览无余。与欲露先藏、峰回路转的中国园林的游览路线完全不同,西方园林的游览路线则是明朗开阔、秩序井然的。曲线为自然之态,直线常人工之为,在一“曲一“直的背后,体现出“重情与“尚理、“含蓄与“外露、“崇自然与“重人工的中西文化的重大差别,正如波特曼所说:“人们的才智与直线有关系,但感情却与大自然的曲线形式相维系。面对雕刻,只需作焦点的透视,就能欣赏到这雕刻的整体美。同样,欣赏西方园林,也毋需像欣赏中国园林那样去作散点的透视,而只需站在主体景区上作固定的焦点透视,就能将这园林的整体美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