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保险公司会计
8208900000008

第8章 保险公司会计制度的发展与规范体系(3)

2.一般公认会计与监管会计互为补充

对于保险业而言,如果保险公司仅以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运行的结果确认利润、确认收益、分配利润,则由于保险业收入补偿在前、成本发生在后的特殊性,在赔偿和给付偏离损失期望的情况下就会造成高估收益,引发超额分配,危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与持续经营能力。监管会计因为其稳健程度高于一般公认会计,在监管会计下计算出来的保险利润低于以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计算的利润,要求保险公司按照监管会计原则计算的利润进行分配,可防止超额利润分配,使保险公司具有充足的偿付能力,实现保险监管目标。当然,仅以监管会计原则计算的结果看待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则会由于监管会计原则过度稳健、计算的收益过低而产生悲观的印象。若要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并把它正确地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仍要以具有可比性的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结果为主。可见,一般公认会计与监管会计构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五、保险会计运行模式虽然各国保险会计都存在一般公认会计和监管会计两种规范,但这两种规范的运行模式各有不同,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主辅相成模式

该种模式要求会计核算在日常按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运行,只是在会计期末按监管会计要求对一般公认会计结果作相应的调整,然后以调整后得出的结果编制特定的监管报表。采用此种运行模式的国家有: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瑞士、瑞典、西班牙等。

2.合二为一模式

该种模式要求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和监管会计的要求制定一套不同于非保险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形成特有的会计规则。日本等国家采取这种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具有运行成本低、节省人力资源等优点,但由于一般公认会计和监管会计在服务对象、目的、侧重点、会计假设和对风险的界定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若强行把两者糅进一套体系中,势必造成不仅操作困难,而且难以兼顾一般公认会计和监管会计使用者各自的要求的问题。最终运行的结果必然是在一般公认会计和监管会计两者之中有所偏废,严重的会造成保险监管失败,保险公司破产。日本近几年数家寿险公司倒闭的情况与其采取合二为一模式不无关系。因为这种模式侧重了一般公认会计的要求,忽视了监管会计的规定,造成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估计不准确,掩盖了保险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因此该种模式不可取。

3.两者并行模式

该种模式要求监管部门规定一套法定会计制度,公司在日常会计操作时采031用两者并行的方式。巴西等国家采取该模式。该模式要求公司在实际操作与运行会计系统时将一般公认会计和监管会计两套规则同时进行。这种模式运行成本较高,不利于成本效益的提高,故该种模式也不属于理想的模式。

比较起来,第一种主辅相成模式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一般公认会计和监管会计的不同要求与运行成本之间的矛盾,在实现一般公认会计与监管会计不同要求的同时,又使得运行成本和操作难度不高,因此成为大多数国家的理想选择。

第三节保险公司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会计恒等式

1.会计恒等式的含义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恒等式或会计方程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六个会计要素可分为三组,组成三个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

任何公司为了从事经营活动,实现预期目标,都需要拥有一定数量和结构的经济资源,如现金、银行存款、房屋等,这些为公司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就是资产。而公司的资产最初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由债权人提供;二是由所有者提供。既然公司的债权人和所有者为其提供了全部资产,就应该对公司的资产享有要求权,在会计上把这种对公司资产的要求权统称为“权益”。

其中,属于债权人的权益称为“负债”,属于所有者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用公式表示即为:

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表明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静态关系。它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2)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实质上反映了公司某一会计期间开始时的财务状况,然而,公司某一会计期间都要从事保险经营活动,公司开展保险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利润。为了追求利润,公司必须取得收入,同时必然产生相应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就可以计算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的利润,确定公司的盈利水平。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用公式表示,即为:

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动态地反映了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关系,它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与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

从公司产权关系来看,利润归属于资本所有者。若公司赚取利润,将使所有者权益增加;若公司发生亏损,将使所有者权益减少。而利润是收入与费用相抵的结果,因此,收入将使所有者权益增加,费用将使所有者权益减少。在会计期间内的任一时刻,上述会计恒等式又可扩展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公司的利润进行利润分配后,以上扩展等式又恢复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例如,公司收到保费、支付赔款、发放工资、支付费用、交纳税费等,都必然会引起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经常发生增减变动。但是,无论经济业务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下面举例说明。

例21 甲公司收到保户预交保费30000元,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公司的资产项目银行存款增加了30000元;同时,也使公司的负债项目预收保费增加了30000元,引起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发生了变化。但是,等式两边同时增加相等金额,会计等式仍然成立。

例22 甲公司接受丁公司投入资本200000元,存入银行。033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公司的资产项目银行存款增加了200000元;同时,也使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实收资本增加了200000元,引起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了变化。但是,等式两边同时增加相等金额,会计等式仍然成立。

例23 甲公司以银行存款50000元,支付前欠代理人的手续费。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公司的资产项目银行存款减少了50000元;同时,也使负债项目应付手续费减少了50000元,引起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发生了变化。但是,等式两边同时减少相等金额,会计恒等式仍然成立。

例24 甲公司经批准用银行存款归还某公司投资70000元。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公司的资产项目银行存款减少了70000元;同时,也使所有者权益项目实收资本减少了70000元,引起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了变化。但是,等式两边同时减少相等金额,会计恒等式仍然成立。

例25 甲公司用银行存款预先支付赔款5000元。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公司的资产项目银行存款减少了5000元;同时,也使公司的资产项目预付赔付款增加了5000元。公司资产内部两个项目以相等的金额一增一减,不会引起资产总额变动,会计恒等式仍然成立。

例26 甲公司向银行借入6个月的借款10000元,偿还前欠营销员的佣金。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公司的负债项目短期借款增加了10000元;同时,也使负债项目应付佣金减少了10000元。公司负债内部两个项目以相等的金额一增一减,不会引起负债总额变动,会计恒等式仍然成立。

例27 甲公司按有关规定,将盈余公积50000元转增资本。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实收资本增加了50000元;同时,也使所有者权益项目盈余公积减少了50000元。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内部两个项目以相等的金额一增一减,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动,会计恒等式仍然成立。

例28 甲公司将M公司持有的甲公司长期债券500000元,转作M公司对甲公司的投入资本金。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实收资本增加了500000元;同时,也使公司的负债项目应付债券减少了500000元。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中两个项目以相等的金额一增一减,权益总额未变,会计恒等式仍然成立。

上面列举的八项经济业务,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

(1)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项目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增加,等式两边增加的金额相等(如例21和例22)。

(2)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项目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减少,等式两边减少的金额相等(如例23和例24)。

(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内部项目之间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如例25)。

(4)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内部以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两个项目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如例26、例27和例28)。

二、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含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包括前述六大会计要素,每个会计要素又包括不同性质的具体内容。在会计上,人们通常把性质相同或用途一致的经济业务归集在一起,并赋予一个简单明确的名称。

设置会计科目作为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是正确运用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

2.会计科目的分类

各会计科目之间既有严格的区别,又存在着内在联系,从而构成了科学的会计科目体系。为了正确地掌握和运用会计科目,有必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

(1)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

这种分类是根据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来划分的,保险公司会计科目可分为以下五类。

①资产类科目。它包括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利息”、“应收保费”、“预付赔付款”等科目;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如“长期股权投资”、“存出资本保证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

②负债类科目。它包括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如“短期借款”、“应付手续费及佣金”、“应付职工薪酬”、“预收保费”、“应交税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等科目;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如“长期借款”、“寿险责任准备金”、“保户储金”、“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③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科目,包括“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科目。

④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它包括反映资本金的科目,如“实收资本”以及在经营中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等科目。

⑤损益类科目。它包括反映各项收入的科目,如“保费收入”、“利息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反映各项费用支出的科目,如“赔付支出”、“保单红利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为了便于编制凭证,登记账簿,查阅科目,提高记账效率,以及开展电算化的需要,需对会计科目进行统一编号。我国会计编号采用三位数,第一位数代表科目大类;第二位数代表科目中类;第三位数代表科目小类。每类会计科目的编号之间,留有一定的空号,以备增补新的科目。这种编号方法,具有清晰明了、灵活性强等特点。

(2)会计科目按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分类。

为了既提供总括核算指标,又提供详细核算指标,会计科目可分为总分类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三级。

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总括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目。如“银行存款”、“保费收入”、“业务及管理费”等。总分类科目主要由会计制度统一规定,公司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减并增补。

明细分类科目,也称明细科目或细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

在会计核算中,明细分类科目所提供的资料是最为具体和详细的。由于各公司的规模、特点不同,因此,会计制度只规定一些必要的明细科目,其他明细科目可由公司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规定。

二级科目,也称子目,是介于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科目,它比总分类科目提供的指标详细,但又比明细分类科目提供的指标概括。例如,在“赔付支出”总分类科目下面,可按类别设置“赔款支出”、“满期给付”、“死伤医疗给付”、“年金给付”等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面,还可按险种分设细目,以便详细反映各种赔付支出增减变动的情况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