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老兵口述抗战1: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
8204800000034

第34章 上高会战(7)

日军开始进攻的时候,第19集团军司令罗卓英在江西吉安,吉安距离上高有将近400里,罗卓英闻听战事已开,昼夜兼程从吉安赶往上高;副司令刘膺古和74师58师师长廖龄奇都在南岳衡山接受培训,廖龄奇此时还生病。上高会战初期的指挥官其实是第19集团军参谋长罗为雄。蓝介愚说:“罗为雄一向未经战阵,前线败退后,脸色苍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常以电话壮他的胆:‘不要害怕,敌人是扫荡战,打了还会回去的。’”

罗卓英一回到上高,两小时后就召开会议,研究战局动向,有说坚守上高的,有说撤离上高的,各抒己见,各不相让,而罗卓英则说:“上高以西无险可守!”当时是夜晚八时。

南昌位于上高东面,中国军队要撤退,只能向西撤退。如果向西,则会被日军一直赶到长沙,对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指挥部构成威胁。

夜晚10点,会议还在继续,但已决定了坚守上高,让各参谋电话通知各部队。第74军参谋长陈瑜在电话里反对固守上高,罗卓英快步上前夺过电话训斥道:“你是谁?是陈参谋长?作战期间,讲话不准牢牢骚骚。”

第二天,朱光第所在的第49军26师得到了李天霞带领的第74军51师的支援,迎头痛击第20独立混成旅团,斩获甚众。邹继衍所在的第70军107师冒着倾盆大雨向上高方向疾进。尹同道和魏杰所在的第74军57师和58师互成掎角之势,形同铁叉,要将34师团叉一个透心凉。

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3月22日晨,第20独立混成旅团分出了一个联队,突然回窜锦江南岸,袭击上高侧背,司令部特务营拼死抵抗。

在上高会战极为激烈的时候,74军参谋长陈瑜劝集团军司令罗卓英赶快撤出上高县城,罗卓英大声呵斥陈瑜,并且派中将总参议陈襄前往74军督战。王耀武看到陈襄,明白罗卓英的用意,他赶紧打电话大声对罗卓英保证说:“请总司令相信我,我是能够贯彻您的命令的。”罗卓英一面激励王耀武,一面从特务营抽出第2连去增援74军。

一个军,居然需要一个连去增援,说明当时的战斗有多艰苦。

特务营去了一个连,仅剩下两个连,两个连要与一个联队的日军交战,兵力明显不够,罗卓英又打电话让李天霞从51师抽出一个团,15分钟内跑到锦江南岸击退第20独立混成旅团这个联队。

李天霞派出一个团,击退日军这个联队。

锦江南岸暂保无虞。

游击式防御战术

然而,57师和58师却激战正酣。

双方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互相胶着。57师师长余程万打电话向军长王耀武请求援兵,王耀武手中已无援兵可派,他知道向罗卓英也要不到援兵,罗卓英在司令部最危急的关头,把一个特务连都划拨给他了。王耀武在电话里对余程万说:“必须固守上高,失了阵地,提头来见。”

这天黄昏,57师的阵地被日军攻破,师预备队也被日军击退,日军沿着阵地缺口,蜂拥进入上高城,上高城眼看就要失守,在此危急关头,余程万派出敢死队,手舞大刀冲了上去。双方在城墙下激战一个时辰,敢死队终于击退了敌人。

是夜,月色朗润,照着城墙下一眼望不到边的死尸。

57师在激战,58师也在激战。

58师代理师长张灵甫的师部驻扎在官桥街,官桥街距离上高仅有15公里。

和那个时候国军将领惯用的挖掘壕沟坚守不一样,58师决定变换战术。如果将58师有限的兵力放在正面阵地上,与武装到牙齿的机械化日军硬碰硬,58师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而且,漫长的长达十公里的战线,58师需要在每一个点上都设防,而日军只会攻击一点,在这一个点上,集中兵力的日军像锥子一样轻易就刺穿了58师的防线,而58师其他地方的兵力想要回援这一个点,哪里还来得及?

58师不愿意这样被动坚守,他们要化被动为主动。在战场上,如果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牵着对方的鼻子走,那么就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

可是,日军在进攻,58师在防守,又如何能够牵着日军的鼻子。

58师想了一个好办法。

58师下辖172团、173团、174团。

大敌当前,58师只派出了174团一个营去迎击。日军在前进,这个营也在前进,双方相向而行。

一个营如何能够抵挡如狼似虎的日军34师团?这明显是以身饲虎。任何人都能看出这是一着“臭棋”。

然而,58师还嫌不够,又将这一个营分成了九个排,让58师的先锋部队以排为单位迎向日军。

这无异于以卵击石。

58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58师不愿意在十公里宽的阵地上平均投放兵力,把阵地当成一把破扇子,日军的刺刀一捅就会捅穿;58师只放出了一个营的兵力作为尖刀,寻找日军的刺刀,另外的部队在干什么?在阵地后面睡觉。

这一个营,这九个排,像章鱼的九根触须,伸出了很长很长,寻找着日军的进攻方向,他们不是去与日军决战,而是侦察日军的动向。一旦有一根触须碰到了日军,其余的触须马上缩回来,与后方的大部队做好准备,迎击日军。

原来是这样的。58师派出的这一营人马,不是前锋部队,而是侦察部队。

日军把自己当成了锥子,58师也把自己当成了锥子,这是一场锥子与锥子的战斗,不是锥子与扇子的战斗。

与58师作战的日军是34师团216联队。

抗战时期,日军的一个师团编制相当于中国军队一个军,中国军队一个军下辖三个师,日军一个师团下辖三个联队,那么日军一个联队的编制也大约相当于中国军队一个师;一个师下辖三个团,一个联队下辖三个大队,那么日军一个大队相当于中国军队一个团。

日军34师团216联队的先锋是第2大队,大队长名叫木下重四郎。

5月20日凌晨,木下重四郎率领着第2大队浩浩荡荡地向官桥镇杀奔而来,在一个名叫交椅山的地方与58师一个游动侦察排相遇,侦察排依靠有利地形与日军一个联队发生激战,并派人飞速向后方传递情报。然而,在强大的日军攻击下,侦察排再骁勇善战,也不是对手,侦察排如果拼死抵抗,于事无补,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他们不会做这样折本的生意,他们节节抵抗,退守到了玛瑙山。

坚守玛瑙山的,是58师172团2营第6连和3营第8连。

两个连,要对抗日军一个大队——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战况注定是惨烈的。

木下重四郎很快就发现面前的国军数量稀少,他命令日军步兵在当面攻击,骑兵从后路包抄。玛瑙山很矮小,南方的很多山都很矮小,号称“天南第一柱”的广州白云山,也仅仅300多米高。玛瑙山更为矮小,日军的骑兵可以骑着马一直冲到山顶上。两个连的中国军队在玛瑙山上殊死抵抗,以便给后方的部队调兵遣将、安排布防赢得时间。

就在这两连中国军队与日军一个大队激战的时候,58师派出的另外八个侦察排,飞速向玛瑙山后的防御阵地集结,而早已经养精蓄锐的58师其余部队,像渔夫一样张开罗网,等着鱼儿游进来。张灵甫判断出,日军是向官桥方向进攻,妄图打开从官桥通往上高的通道。

中国军队两个连从早晨一直坚守到了中午,日军一个大队没有前进一步。午后,日军九架飞机飞临了玛瑙山上空,对着矮小的玛瑙山倾泻了上百颗炮弹,接着,木下重四郎命令日军再次发起攻击,可是,仍然遭到了中国军队的迎头痛击。

战斗一直进行到黄昏。

黄昏来临了,两个连的中国军队已经抵挡了日军12小时的进攻,而就在这宝贵的12小时里,58师完成了集结。两个连开始撤退玛瑙山。

玛瑙山战斗,第8连连长雍徵先壮烈殉国,第6连连长张才根身受重伤。两个连阵亡80多人。而日军死亡的更多。

木下重四郎在58师主阵地上,最先遇到的是172团,团长名叫王伯雄。

王伯雄面对冲来的日军,集中了全团所有的轻重机枪,对着敌群疯狂扫射。木下重四郎在王伯雄面前没有找到丝毫便宜,便想绕开王伯雄的172团,在距离官桥1.7公里的万子桥上过河,迂回进攻官桥。

木下重四郎在迂回,中国军队174团也在迂回,木下重四郎想迂回进攻官桥,174团想迂回包围木下重四郎,就这样,174团与木下重四郎的216联队第2大队像一对恋人一样在万子桥上意外邂逅,不期而遇。

狭路相逢勇者胜,174团猛打猛冲,和日军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714团战士专打带指挥刀的,216联队第2大队很快就被击溃,而木下重四郎在国军第一波攻击中就被无数枪弹打成了筛子。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作战史室编写的《锦江作战》这样描述当日的战事:

步兵216联队第2大队木下少佐指挥部队开始准备渡泗水时,在官桥东面一点七公里的万子桥遭到阻击,木下第一个战死,该大队的指挥力量立即下降。接着,在渡河开始全部山炮不停地射击,在炮火的旁边与成群的敌人应战。

日军这里所说的“山炮”,应该是74军的山炮,因为江南梅雨天气,道路泥泞,而且所有大路小径都被中共地下党员、上高县县长黄贤度率领的三万民众挖断,日军的大炮无法运至前方,日军只能用飞机代替大炮进行攻击。

《上高会战战斗详报》对这一天的战斗是这样写的:

激战至14时许,日军陆续增达2000余,并以一部迂回到黄蜂岭侧背,中国军队从早晨战至夜晚,敌人的阴谋终于没有得逞。另一路,敌主力万余于今晨集结龙潭圩附近后,以一部千余,于12时许,在九架飞机掩护下,经石坑、墓田圩向我58师172团官桥街附近阵地猛扑,该师即以174团由左翼向敌迂回,进占交椅山、上斜岭向南侧进,威胁敌后,激战至黄昏,双方伤亡惨重,旋敌主力赶至增援,向我左翼实施反包围,我以态势不利,趁夜撤入泗水西岸主阵地。

58师放弃了官桥,趁夜渡河,来到了泗水西岸。

一条河流挡住了日军西进的脚步。

中国军队的主动撤退,让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错误地认为面前的军队不堪一击,攻占上高只在“弹指一挥间”。

大贺茂太骄傲自满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一刻,大贺茂已经为34师团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自开战至今,34师团节节胜利,骄横的大贺茂认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皇军穿着牛皮鞋的牛气哄哄的脚步,天气挡不住,泥泞挡不住,中国军队的阻击也挡不住。

此时,大贺茂的左右翼都已空虚,樱井省三的33师团认为成功在望,已经撤退到了遥远的几百里之外;第20独立混成旅团被李天霞的74军51师和宋英仲的第70军107师阻击,举步维艰。按照常规,大贺茂无论如何也要等到第20独立混成旅团在击败中国军队后,再左右呼应,对上高进行钳形攻势。可是,大贺茂太相信自己的能力了,他认为仅仅凭借34师团,就能够拿下上高城。

就这样,大贺茂像一头莽撞的大犍牛,一步步踏进了伏击圈,而他竟浑然不觉。

打仗,仅有二杆子是不行的,还要有脑子。

34师团被包围

在上高城外,阻击日军第20独立混成旅团交战的,不只有李天霞的74军51师,还有其他部队,邹继衍的第70军107师320团第1营就参加了战斗。《上高会战战斗详报》中有这样一句话:“51师李师长指挥107师由刘公庙、太阳圩、灰埠之线东攻,务将该敌歼灭之。”李师长是李天霞,这说明,当时,担任攻击日军第20独立旅团的总指挥是李天霞,邹继衍所在的部队是归于李天霞指挥。

李天霞的部队给邹继衍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上高战役首先与日军交锋的是邹继衍的部队,他们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渐次撤退后,在高安附近休整了一天,突然接到了司令部的命令,让他们火速开进,保卫上高。

邹继衍带领着残缺不全的1营人马,征尘未洗,就在午夜时分出发了。那天晚上没有月亮,只有几颗星星在空中没精打采地摇摇欲坠,道路湿滑,稍不留意就会摔倒。战士们一个牵着一个,像陕北的说书盲艺人一样在午夜的旷野跋涉着,满身泥水。邹继衍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在行进途中,不断碰到友军,其中有的是刚从前线作战受损撤到后面休整,有的是从这一地段调到另一地段堵击的,还有大批是从后方赶来合围的。真是人马辐辏,比肩接踵。这些部队,大部分属于杨森部队的川军,还有一部分滇军。天明以后,我看到当中很多队伍,大都衣服破烂,军容欠整,武器装备杂乱陈旧。”

这支部队一直行进了27小时,从午夜一直行走到了第二天下午3时,整整27小时里,他们没有埋锅造饭,饿了,就抓一把已经被雨水泡湿了的饭团,塞进嘴巴里;渴了,就用手舀起地上的积水。那时候,他们能够饿着肚子连续暴走27小时,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意志和毅力。

我在采访当年参加上高会战的74军57师炮兵排长尹同道的时候,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20多天没有吃过一餐饭。”

没有吃饭,那么依靠什么充饥?尹同道说,炊事班把大米炒熟,灌在干粮袋里,饿了,就抓一把吃,就是这样,还不敢多吃,吃完了就没有了,会饿肚子。

下午3时,邹继衍带领着1营人马来到了一个两山夹峙的山垭前,这里有74军51师的一个营把守。邹继衍出示了参与上高会战的命令后,这个营才放他们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