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业活动中的影响力法则
8187400000027

第27章 最后通牒效应:把无人问津的地皮拍卖成高价

问题1:为什么人们尽管不需要立即购买某个商品,但是看到它限时特价时,还是不由自主地去购买?

问题2:究竟是什么使人们在商业活动中变得“非理性”?

无人问津的地皮是怎样拍卖出高价的

最后通牒源于拉丁语,音译为“哀的美敦书”,原本的含义是谈判破裂前的“最后的话”。最后通牒一般是一国就某个问题用书面通知某一对象,限定在一定时间内接受其条件。否则时间一到,就会立即采取某种强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断交、封锁、抵制等。

拍卖师是深谙最后通牒效应的,在拍卖过程中,拍卖师往往会进行恰当的演说、鼓动和停留,在最后通牒的时候,拍卖师往往会有技巧地用鼓舞人心的声音喊出“元第一次”“元第二次”“再不下手就没有机会了!好!那位先生出了更高价!现在有出更高价的吗?”,直到价格高得不能再高,拍卖师才会喊出最后一次。许多原本无人问津的地皮,在拍卖行那种激烈的争夺气氛中会拍出惊人的高价。

现代的最后通牒效应一般应用于商业谈判和促销活动中。最后通牒意味着限制环境,数量稀少,价格不可商议,而且过期不候,暗示了这种资源的珍贵。

“各位顾客你们好,为了回馈各位长期对我们的支持,本商场今日特推出以下特价产品,特价仅限今日,数量有限,售完为止。”

当在逛商场的时候听到这样的广播,大多数家庭主妇都会朝着广播所说的限时特价产品奔去。这个时候充分印证了“时间就是金钱”这个理论。

再比如,当你去购买一件限时特价的产品时,售货员很抱歉地告诉你:“对不起,这件商品已经卖完了,可是你如果非常想要的话,我可以去库房找一下,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件,不过我现在比较忙,如果找到了您得确定购买下来。”

售货员的前半句话“对不起已经卖完了”首先向你传达了这件商品货源十分紧张的消息,当你正在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来购买的时候,后面接着的一句话诱使你做出购买的承诺,并按照承诺去做。大多数顾客遇到这种情况都会立刻决定购买,让售货员去库房找货,而售货员也总是能找到“最后一件”。

因为售货员向你传达了这件商品十分短缺的信息,所以在你心中这件产品的价格会悄悄升值,而且当你购买了这件商品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对于产品满意度也会提高不少。

有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稀缺”和“最后通牒效应”的威力:一位带着三幅独具阿拉伯风格细密画的中东商人来到日本,准备把画卖个好价钱。细密画展示不到一天的时间,不出阿拉伯商人所料,就有一位日本的画商相中了画。这位日本画商对阿拉伯细密画的价格颇为了解,所以他深知这三幅画绝非一般价格就可以买到的。果然三幅细密画阿拉伯商人开价7 000万日元,少一日元都不卖。当然了,日本商人也不是画作投资的新手,数年对画作的运筹经验,让他成为艺术商圈里的著名商人。无奸不商,他一点也不想按着阿拉伯商人的价格出钱,于是就和阿拉伯商人讨价还价起来。原本日本商人觉得价格可以谈得再低点,可是阿拉伯商人就是没有半点让步的意思,他们之间的谈判陷入了僵局。

沉默了一会,阿拉伯商人突然怒气冲冲地拿起一幅画往外走,到了外面二话不说就把画点火烧掉了。日本画商想要出手阻拦,但奈于火势太大了,不一会儿的工夫,一幅珍贵的细密画就这么烧成了灰烬。日本画商看得是心痛至极。阿拉伯商人却面色不改地说:你不是觉得这三幅画不值7 000万日元吗?那我就是宁愿都烧掉它们,也不愿意卖出和它们不匹配的价格!阿拉伯商人的话说得日本商人半天吐不出来一个字,痛心疾首之余,日本商人开始小心翼翼地询问剩下的两幅细密画的价格,阿拉伯商人还是大声说:“少于7 000万日元不卖!”

“天呐,你现在就只有两幅画了,刚才三幅的时候你说是7 000万日元,现在两幅画还是7 000万日元,你是什么居心?”日本画商大觉委屈,要求阿拉伯商人降低价格。

“我居心何在?我只希望我卖出的价格能对得起我的画。”阿拉伯商人却从容地说。

日本商人觉得不公平,却又说不出不公平在哪,眼看这阿拉伯商人的细密画的确在其他地方都无处寻觅,但眼前这个阿拉伯商人却说一不二,本来就只有三幅画,一把火烧掉一幅,现在只剩两幅。难道他一点也不心痛吗?

但是,日本画商依旧不愿意按照阿拉伯商人的价格出价,不想出多余的钱,他灵机一动,对阿拉伯商人说:“你看看你本来有三幅画成一套,现在还烧了一幅,原本一套三幅画可以卖个好价格,你现在这一烧不是自断财路吗!”阿拉伯商人一听,当即横眉冷对,点火又烧了第二幅画。“慢着慢着!”日本商人大惊失色,可是还没等他把话说完,第二幅画又已经烧得只剩半张了。不一会的工夫,阿拉伯商人的第二幅阿拉伯细密画也化作了一缕青烟,只剩灰烬。

日本画商真急了,这么昂贵的画怎么能说烧就烧了呢?这中东佬也真够狠的!现在只剩一幅画了,日本画商眼看生意要化作泡影,只得乞求阿拉伯商人千万不要再烧最后一幅画了,因为他认为,这样的绝世之作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难得寻觅了。于是,日本画商问阿拉伯商人这最后一幅画多少钱,谁也想不到,这张画的价格竟变成1亿日元。

日本画商要气坏了,这是明摆的抢钱啊!可是,这画的确是最后一幅了!日本商人只好强忍着怒气问:“刚才你三幅画才卖7 000万日元,现如今一幅画怎么能超过3幅画的价格呢?你这不是存心的吗?”

阿拉伯商人平静地回答:“在我有三幅画的时候,7 000万日元可以说是相对低点儿的,而现在,画只剩下一幅了,也就是说,这幅画在世上仅此一件了。你说它该提价还是降价呢?所以现在我告诉你,如果你的确还想要这幅画,最低也得出价1亿日元。”

日本画商一肚子的委屈无奈,可是再愁苦,最后也只得以阿拉伯商人的价格成交了。生意成交了,故事也就此结束了。在这个故事里日本商人貌似精明,实际却吃了大亏。最后不得不花大价钱买下了阿拉伯商人的一幅画。阿拉伯商人虽然白白烧了自己两幅画,有人会说他是个大傻子,有人会说他做事情不理智,但从后来成交的价格上来看,他反而卖到了更高的价钱,所以整个故事中还是阿拉伯商人占了上风。让我们来这样分析一下,阿拉伯商人明明知道日本画商是内行,所以在对方面前烧画的目的是要给他施加压力,意思是看你买不买。想买给的钱少我就烧,好像是要白白烧了也不低价卖给你!还不能成交接着烧!连烧两幅看你急不急。

但转回来,若是日本商人继续压价的话,阿拉伯商人还会烧掉唯一的一幅画吗?答案是否定的。只剩一幅画了阿拉伯商人就是打死也不会烧掉,因为作为一个画商他本身就知道“物以稀为贵”,特别是珍贵的艺术品,世存越少越值钱;就是反过来如果有100幅同样的画,那么所有的画都会分文不值,而如果就剩下最后一幅,那就成了绝世珍品,它只会变得更加稀有和珍贵。

最后通牒效应充分利用了人类掠夺资源的本性

人的本性是掠夺资源,当听到某个资源特别稀少时,人们会下意识地想要获得它。

我们去买东西,发现自己需要的商品还有很多时,往往不会着急购买,心想,今天先不买,明天再来买也是一样的,所以到了最后还是没有买。但是如果这件东西的存货已经不多了,心里就会想,现在如果不买,明天就没有了,特别是当销售员说“这是全球限量版,卖完就没有了”的时候,脑子里的那根线就会一下绷紧。觉得自己碰上这么好的机会,不买就可惜了。我们经常被某些店玻璃窗外面那些“数量有限,欲购从速,售完即止”所迷惑,不自觉地掏腰包。

去商场购物时,顾客最多的地方肯定是限时限量抢购的商品区,因为大家都不想让自己错过难得的机会。

给商品一个限制环境,往往这个商品会显得更加珍贵,最昂贵的物价永远不会出现在超市中(因为量多随时有售),而是出现在拍卖行中(因为量少过期不候)。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人们害怕失去某种东西,往往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当人们得到一个东西的条件受到限制时,人们往往会特别害怕失去。在受到限制的环境下,人们更容易被激发起得到它的欲望,这是人类的弱点。限制环境往往将“需要”变成“必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