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8158000000005

第5章 中国市场:阴谋还是阳谋

于是,谷歌的老大们开始思考了。谷歌一思考……没人知道下一句该怎么接。

就谷歌而言,当初他准备经营中国分店,肯定全面评估过中国市场潜在的风险和机遇,公司养了那么多MBA毕业的高级经理,就是在这种时候用兵一时的。所以最后决定让Google。cn独立门户,才会与中国政府达成在搜索结果审核上的合作。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搜索内容有着或多或少的审核制度,包括美国本身。比如色情内容,谷歌美国也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搜索结果中过滤掉色情内容,当然,偶尔有一些漏网之鱼出来祸害小朋友也是在所难免的。为了弥补技术上的缺陷,谷歌在美国还请了大量兼职员工,坐在家里一条一条审核,评定搜索结果,进行人工优化,这样的工作深得美国家庭主妇和穷学生的厚爱。

所以说,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在中国市场也是如此。这是谷歌在进入中国之前就评估过的,而不是现在才恍然大悟的。而且不光是谷歌,包括百度、雅虎在内的其他搜索引擎网站都面临着同样的审核制度。

同时,随着不断的扩张,谷歌的搜索引擎只是其业务的一部分。其他产品,诸如浏览器、域名和建站服务、电子邮件、博客、在线文档等,在美国市场都有一定的份额。由于市场的不同,谷歌中国和美国本土的产品有些差异。有些服务,比如博客,没有进入中国市场。谷歌虽然没有明说,可心里暗暗不爽,觉得都是因为中国的准入和审核制度造成的。但是事实上,包括微软在内的美国企业也在中国经营着博客业务,市场份额也上不了台面,所以显然也不能把原因全都推到中国头上。

另外一些服务,诸如来吧、问答,则是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全球独此一家。谷歌也意识到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因此推出了一些本地化的服务和产品。可几年下来,这些东西始终不愠不火,而且还有抄袭百度的嫌疑。最最要命的是经过这样一番折腾,谷歌中国有点变味了,他逐渐失去了谷歌美国本土版本中那种简单、自由的风格。而对中国的用户而言,这种风格就是谷歌的灵魂,是谷歌真正的魅力所在,能够让中国用户以45°的角度去仰望谷歌,沐浴着他从遥远的美利坚所散发出来的全球化和信息自由的光辉。但是现在的谷歌站到了你身边,中国人发现不对劲了。那个本来应该清新脱俗的谷歌为了接近你,穿红戴绿,披上了大马褂,以隔壁邻居赵富贵的面貌出现在你面前,而且这个赵富贵还是个倒卖火车票的!这种感觉跟谷歌进入中国之前人们对他的期许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于是“杯具”出现了!当人们意识到那个曾经深爱着的谷歌变了,变得跟自己以前心目中那个完美的谷歌不一样的时候,便开始慢慢疏远他、冷落他。大家揉着发酸的脖子,带着小板凳无言地散场,留下赵富贵独自站在瓜子壳、橘子皮中间发呆。

谷歌中国这些年的努力,很遗憾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原因有很多,文化上的、制度上的、语言上的、经营上的、产品上的、竞争上的……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谷歌必须重新谋划在中国市场的经营——如果他还想继续玩这个游戏的话。巨额的投资假如没有回报,投资者和股东的脸就会变得跟他们成天在肚子里盘算着的美元一个颜色——绿色,大家都不是吃素的。

但是从谷歌管理层的角度而言,他们在分析总结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会极力避开自己经营上的不当,因为这无异于自己打自己嘴巴。当然也不能怪罪于用户,用户都是大爷。接下来还有什么呢?对了,百度!百度原来就是复制谷歌的,现在居然比谷歌混得好,那么百度肯定有问题,一定用了些下三滥的手段在经营。不只如此,百度是中国企业(百度股份中外资超过50%,但是很多美国人还是将其视作中国企业),中国政府肯定优先支持中国企业,所以百度跟中国政府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内幕,联合起来对付谷歌。

这个中国政府和百度的“勾结论”或者中国政府暗中支持中国企业的论调在美国非常有市场。比如之前有人指出百度可以无视版权提供音乐下载服务,中国政府能够容忍这样的做法而不加制止。而谷歌因为美国法律的制约,不能也不会这样做,早年在美国风靡一时的Napster(纳普斯特)网站就是因为同样的模式而被关闭的。所以有不少声音是针对中国的版权问题的,认为这样的竞争环境无疑有失公允。但是后来谷歌中国自己也推出了音乐搜索和下载服务,这个声音自然也就销声匿迹了,谷歌中国也不提版权了。

这样的问题都是通过调整市场经营策略来解决的,但是当市场策略失效的时候,很多非市场的因素就开始出现了。谷歌这次把目标对准了中国政府的审核制度,前面已经分析过,这个理由其实是很牵强附会的。谷歌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想先发制人,击中中国的敏感部位,和版权问题一样,以便在今后事态的进展中取得主动权,在中国获得更多的资源。

几天后,希拉里在那个关于互联网自由的演说中也为谷歌说了几句话。她一方面鼓励美国的互联网公司走出去,为更多的国家提供自由的信息及服务;另一方面她希望更多国家的能够以更开放的姿态对待互联网和信息流动。这话听着怎么有点耳熟,仔细一想,如果把“互联网”这个词换成“小麦”或者“棉花”,这段话其实也适用于美国在这些行业上的政策。

在这个事情上,谷歌和美国政府找到了共同的利益相关点。就美国政府而言,它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继续坐稳世界老大这把交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借助自己科技实力和金融霸权,成功地忽悠亚非拉人民为他打工,美国人逐渐养成了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导致最后债台高筑,出现金融危机,并且波及世界各国。你做老大没问题,但是必须要照顾好小兄弟,如果小兄弟饿着了,也自然不会继续认你做老大。所以美国人现在要重新思考该过怎么样的生活,至于具体怎么走,比如金融秩序如何重建,让美元继续走弱还是反转,是不是该加息,等等,这些具体问题美国人天天都在争论,自己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美国要继续主导一些重要的领域,粮食如此,能源如此,互联网也是如此。决不能让现在口袋里稍微有点钱的亚非拉国家来夺权,尤其像中国这样正在崛起的国家。而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无疑成了国家间竞争的新战场,这也是******政府目前的战略核心之一。

因此,这个时候白宫想到了谷歌,想到了Youtube和Twitter。这些互联网企业跟高盛、摩根斯坦利一样,主导着自己所在的行业,他们或许能够为美国政府出一把力。而对谷歌而言,有了美国政府的撑腰,在中国市场说话就更有底气,而且回头美国政府也一定会犒劳他。

但问题是,这一招有用吗?谷歌退出中国是真退还是虚退实不退?他真的会为了配合美国政府的中国战略而甘心放弃一个13亿人的市场吗?他这样做又能从美国政府那里得到什么呢?而所有这些,能够掩盖谷歌在美国本土的种种问题和在全球其他市场中的种种矛盾吗?请接着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