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8158000000019

第19章 总会有人不爽

互联网的普及,卷走了大量的用户。美国3亿人口,互联网用户已经接近2亿,除了实在不会用电脑的大爷大妈,以及不认字的小孩,能上网的都上网了。美国政府还大力鼓励民众使用互联网,认为这是一种必要的生存技能。因此,有不少公共性质的机构,比如公共图书馆,都提供免费的电脑上网服务,并对公众开放,偶尔还能看见一些夜里睡大街的流浪汉趴在那上网聊天,表情和姿势都非常专业。美国的大部分大学更是实现了免费的无线网络覆盖。因此,如果有谁想在美国开网吧,估计没什么生意。

万能的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情人们不再鸿雁传书,直接在摄像头前眉来眼去了。如果懒得做饭,直接在网上订餐就送到家了。如果两口子吵架,谁也不理谁,每人抱一台电脑直接找个论坛灌水诉苦就好了。生活从来没有如此方便过。但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却因此叫苦连天。

那些叫苦的就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媒体要生存靠什么?靠的是广告。而企业的广告投放是跟着用户走。如今人们用互联网越来越多,企业自然把大部分的广告开支砸在了互联网上。报纸、广播、电视也似乎一下子就年老色衰、门庭冷落了。

历史总是惊人得相似,因为这种悲剧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想当年,广播刚刚诞生的时候,也是十足的万人迷!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收音机,摆在桌子中央,一家人围着它洗耳恭听,抢了报社的生意。再后来,电视来了,比广播更有姿色,喜新厌旧的观众很快坐到了电视机前,成了沙发土豆(Couch-potato),把收音机打入了冷宫。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如此循环往复,现如今轮到互联网风光了。报纸、广播、电视虽然还不至于死在沙滩上,但是钱袋子还是瘪了很多。其中最惨的莫过于报纸。

社会学家们经常总结说,现在的人啊,越来越肤浅了,都喜欢在电脑电视前看一些低俗的节目,而不愿静下心来阅读一些有营养的文字。但是观众们就是不买账,越是吸引眼球的东西,比如挤着乳沟露着大腿的明星,比如杀人放火的变态脑残,越是被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而且看完了还口水横飞地进行八卦。

这就苦了平面媒体,而平面媒体中最命苦的要数报纸。因为报纸既不能像新闻杂志一样做深度报道,也无法像时尚杂志一样做得撩人心火,更没有电视的速度和形象,很多时候白送都没人看,直接拿去垫桌子。近几年来,美国报业以每年近10%的速度在萎缩。2009年因为经济危机,更是揭不开锅了,当年美国报业的总收入比2008年下降75亿美元,降幅达16.6%。而这个收入统计已经把报纸的网络版和网络广告包括在内。美国的一些报社,都是有一顿没一顿地熬着,连《纽约时报》这样的大牌报社都沦落到靠出售其总部大楼过日子,最近还打起网络版收费的主意来了。

而另一边,有些人还在幸灾乐祸地期盼,报纸到底什么时候灭绝啊?等得好兴奋好激动哦!

谁在幸灾乐祸?毫无疑问,网络是第一个。在过去的10年,美国网络广告投放量保持着高速增长:2005年125亿,2006年170亿,2007年210亿,2008年260亿,2009年因为经济危机回落至237亿。

而另一个数据是,谷歌2009年的全球收入为237亿美元。两个数字竟然如此巧合!

谷歌的收入有99%来自广告,而谷歌目前在美国市场上的收入大约占其全球所有收入的一半,这也就是说,美国网络广告的一半钱是被谷歌赚走了。更让人嫉妒的是,在经济普遍不景气的2009年,谷歌的收入居然还能逆势上扬。所以不难想见,那些面黄肌瘦的报社,一定是一边勒紧裤腰带,一边对着谷歌说脏话。

实际上,谷歌不仅让其他媒体不爽,也让其他网络广告平台不爽。凭什么让谷歌占据半壁江山?更何况其势力版图还在持续扩张。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大家干脆集体自杀算了。不能坐着等死,大家要联合,想想有什么办法对付这个大财主?

谷歌也看到了大家对他的敌意,所以要适当地安抚一下。2006年的时候,谷歌在美国推出一个“报纸广告”(Newspaper Ads)的项目。用谷歌的话说,这个项目主要是帮助媒体特困户——报社去赚钱,属于“学习雷锋做好事”行为。这个“报纸广告”项目和AdSense十分相似,谷歌同样建立一个平台,让报社和广告客户一起加入进来。通过谷歌的平台,报社提供广告版面,广告客户则通过竞标获得这些广告版面。当然,广告客户所支付的广告费也是由报社和谷歌双方分成。这个项目吸引了800多家报社加入。

尽管如此,报社依然没有过上好日子。一些报社虽然不必聘用广告销售人员,但是省下来的钱却变相地流入了谷歌的腰包。同时报纸又有发行量、发行区域的限制,供广告客户选择的余地没有网络大。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看报的人越来越少,这个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对于谷歌而言,虽然有800多家报社加入,但是与AdSense的小网站数量相比,九牛一毛。如果再套用一下长尾理论,这800多家报社加在一起也就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到头来,谷歌的“报纸广告”项目未能扭转报业的乾坤,在经营了2年多之后,于2009年年初关门歇业了。

电视虽然没有报纸那么命苦,但是也时刻关注着谷歌的一举一动。特别是谷歌在2006年以16.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视频网站Youtube之后,电视业不禁都打了一个冷战:谷歌这匹狼真的来了。

Youtube是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目前在美国有1亿多用户。2007年,也就是谷歌在收购Youtube之后的第二年,就开始在Youtube的所有视频中嵌入广告赚钱了。

对于电视而言,他们对Youtube是“又爱又恨”。“恨”很好理解,因为Youtube抢走了电视观众。“爱”是因为Youtube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电视观众的流失。对于观众们不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而去电脑前上网的事实,电视台也不能把人强行抓过来,但是视频网站的出现让观众们在电脑里也能看电视,这让电视台多多少少有点欣慰。Youtube是最大的视频网站,电视台自然也不会错过。所以像CBS、ABC、CNN等美国主流电视台都在Youtube中开辟了自己的频道,上传节目视频。

与此同时,电视台手中还有一张王牌——版权。中国人所熟悉的媒体航母维亚康姆集团曾经因为Youtube的视频侵犯了他们的版权,而把谷歌告上法庭,并且狮子大开口,要求赔偿10亿美元。因此Youtube不得不采取谨慎措施,不能让用户随心所欲地上传电视节目,否则电视台揪住你的小辫子不往死里整才怪。

所以Youtube和中国国内的土豆网、优酷网等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用户上土豆网、优酷网,主要是看电视和电影,虽然目前市场对于土豆网和优酷网的版权也有很大的质疑,但是在中国市场大环境的前提下,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尤其像台湾的一些综艺节目,只有通过这么一个途径让大陆的观众看到。因此,电视台还是愿意让人家把自己的节目上传到这些网站上,抓住观众比什么都重要,版权问题暂时管不了那么多了。而美国对版权管理要严格得多,除了CBS、ABC、CNN等电视台授权的电视节目视频之外,美国用户在Youtube上看到的还是以八卦和恶搞的原创视频为主。

除此之外,很多电视台都开辟了自己的视频网站,比如Hulu.com就专门播放美国主要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当然是合法有版权的。中国人所熟悉的《绝望的主妇》之类的美国电视剧或者《美国偶像》之类的综艺节目,在电视台首播之后,最早会在这里被上传到网上。美国对于版权的保护措施十分严格,所以观众无法在其他地方看到盗版的,也都会跑到这里来看。因此,尽管Hulu.com播一集完整电视剧要插播好几次广告,但还是深得观众们的喜爱。而Hulu的背后就是美国的几大电视台。也正是因为如此,Youtube在美国只占到了视频网站市场的一半份额,而不是压倒性的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