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8158000000018

第18章 数钱数到手抽筋

是的,即便有那么多人喜欢谷歌,离不开谷歌。但是依然有人反对谷歌,而且近几年反对的人越来越多,声音越喊越响。那么,谷歌究竟招谁惹谁了?谷歌又该如何对付这些反对之声?

如果你在经营一个网站,即便是最简单的个人博客,你可能会想是否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放点广告,赚点零花钱贴补家用;而搜狐、新浪这样的大型门户网站的老板们,天天想的就是如何提高广告收入,多赚钱。

但是经营广告又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你得出去拉客户,对客户笑脸相迎,陪吃陪喝,必要的时候还得潜规则一把。互联网也是媒体,也免不了这一套,不同的只是平面媒体出售的是版面,电视出售的是时间,网站出售的是空间。

互联网诞生之初,大家的经营还比较中规中矩,无非就是开辟广告空间,放一些客户的广告,但是当搜索引擎网站出现之后,事情出现了变化。因为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时其实带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就是想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以搜索引擎网站就在那里打小算盘了,是不是可以找商家要点钱呢?谁出钱,或者谁出的钱多,就让谁的网站链接排名靠前。

比如你是卖烤羊肉串的,有自己的一个网站,但是这个城市里有500个和你一样卖烤羊肉串的,也都有自己的网站。现在有人想吃烤羊肉串了,就在网上搜索,看看在哪里可以买到烤羊肉串,价格如何。结果关键词打进去,出来500个网站,这么多网站怎么看得过来?一般用户都只看最前面的一两页,也就是排名靠前的几个网站。所以网站排名就很关键,直接决定一个网站的浏览量。那么怎样才能使排名靠前呢?有些搜索引擎的网站就开始收钱了,谁给钱多,谁的排名就上去。最初雅虎的搜索引擎就这么干过。

这样是可以赚到一点钱,但是无疑会损害内容的公正性。排在最前面的卖羊肉串的可能是犄角旮旯里的一家小店,而且又贵又不好吃,很多人吃了一次就感觉来错地方了,而另外一家好吃又便宜的羊肉串摊因为没交钱,排名被挤到了很后面,用户找不到,因此用户在没有吃到满意的羊肉串之后,也会连搜索引擎网站一块骂,所以很多搜索引擎公司都没有在这个方向上走很远。

谷歌成立之后,坚持搜索结果排名的公正性,绝对按照网站的质量来排名。但是暗地里却一直在打小算盘,考虑怎样赚钱。终于到了2000年,谷歌推出了AdWords,这个产品成了谷歌的摇钱树。

AdWords是个什么东东呢?字面上的解释就是关键词广告。比如用户用“汽车”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谷歌就会出现很多以“汽车”作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根据网站质量的高低和相关性罗列出来。除了搜索结果的主体内容,谷歌还另辟一块区域,在谷歌中文网站中就是“赞助商链接”的部分,专门放广告。以“汽车”作为关键词的广告就出现在这个区域里,这就是AdWords。这样一来,搜索结果是搜索结果,广告是广告,两者互不相干。但是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寻找与“汽车”相关信息的用户可能对汽车广告也有兴趣了。

相比很多媒体动不动几万、几十万的广告报价,AdWords最大的特色就是便宜,并且是按点击量收费的。也就是说,你的广告摆在那里谷歌是不收费的,只有用户点击了你的网站链接谷歌才向你收费,而且点一次也才收几美分。这就吸引了大量口袋里钱不多的公司通过AdWords进行推广。

可是又有一个问题了,就是僧多粥少。比如想用“汽车”这个关键词做广告的有福特、丰田这样的汽车公司,有大大小小的汽车买卖中介,还有汽车修理铺,甚至还有卖靠垫、挂饰的相关厂商,全部加起来,可能有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家。那么多人都想用这个关键词,而广告空间有限,一次最多只能显示几个广告,怎么办?谷歌狡猾地说,我也没办法,但是为了保持公平竞争,我决定让大家竞标,谁出的钱高,就放谁的广告。于是这些公司就打起来了,把一些热点关键词的价格从几分钱抬高到几块钱。

照理说几块钱也不是大钱,财大气粗的谷歌看得上这份买卖?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长尾理论”,能够为大家算清这笔账。按照这个理论,一个大的广告客户可能会带来一笔大的广告收入,但是对大部分媒体来说,广告客户是有限的,100个客户就是100个客户,100万的广告费就是100万,因此总收入也是一定的。而对谷歌来说,虽然用户点击一下广告链接,他从用户那里赚到的可能只有几分钱,但是他的广告客户数量几乎是无限的,因此只要广告客户名单的“尾巴”足够长,长到一眼望不到边,那么总收入也会是海量的。概括起来就四个字:薄利多销。2008年,这个AdWords为谷歌带来210亿美元的收入。这21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就是靠用户点击一次广告,谷歌从广告商那里得到几分钱,这样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谷歌吸引了大量的广告客户前赴后继地加入到AdWords计划当中来。这还直接催生了一个新行当,英文叫PPC(Pay Per Click)广告,即按次点击付费广告。下面有一大帮子人在研究如何挑选关键词,如何与同行竞争,如何竞价等,让有限的网络广告投入获得最大的市场效果。所以谷歌也彻底改变了广告业的结构,美国现在有几十万人从事这个PPC广告行业。

AdWords的游戏规则是由谷歌制定的,谷歌因此也改变了媒体和广告客户之间的传统关系。作为媒体,谷歌不必再对客户低声下气、毕恭毕敬,他自己坐拥着这片广袤的地盘,只要不被别人夺取,任凭广告客户之间明争暗斗去竞价,谷歌自己每天都能数钱数到手抽筋。

如果你觉得谷歌因此就满足的话,那就太小看了谷歌的胃口了。作为互联网大地主的谷歌接下去把眼光投向了互联网世界的每一个小地主和每一片自留地。2005年,谷歌推出AdSense广告计划。这个计划通过与其他网站合作,在其他网站上投放谷歌提供的广告。

很多小网站不是觉得拉广告很难吗,谷歌就跟他们说,没关系,你跟我们合作,你加入AdSense,向我们提供空间,我们就在你的网站上投放广告,赚了钱咱俩分成——虽然谷歌从来没有公开过双方的分成比例。

小网站们自然愿意投入谷歌的怀抱,有谷歌做靠山不愁没有广告客户,而自己只需拼命地去提高个人网站的访问量,因为访问量越大,广告被点击的概率也就越高,赚到的钱也越多。大网站们一开始或是不屑一顾,或是因为嫉妒,都袖手旁观,但是后来招架不住了,纽约时报、CNN等网站一个个都向谷歌投诚,加入了AdSense。在中国也是如此,不少像新浪这样的大型网站都加入了这个项目。今天我们看到很多网站上的广告都注明“谷歌提供的广告”,均是来自这个AdSense。

那么谷歌哪来的那么多广告客户呢?其实就是手头现成的。那么多加入AdWords的广告客户都愁自己的广告没人点击呢。

而这个“长尾理论”同样适应于AdSense。像《纽约时报》、新浪等网站有着巨大的访问量,赚钱自然不在话下,对于众多加入AdSense的小网站,访问量其实都不高,广告点击量也不大,一个小网站每个月从AdSense可能只赚几十美元,谷歌分到的也差不多是这个数,但是有无数的小网站加入了这个项目,所以同样只要加入AdSense的小网站足够多,多到看不到这个“尾巴”的终端,谷歌的收入也是天量的了。

这样一来,谷歌俨然成了互联网广告的一霸,占据了大量的互联网广告空间和广告客户。谷歌的一些竞争对手,比如雅虎、美国在线等,开发出一些类似的广告项目,拼死和谷歌抵抗。(中国的一些网站也是如此,比如百度推出“百度推广”,阿里巴巴网站推出“阿里妈妈”)但是无奈谷歌已经在美国根深蒂固,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网络效应”,把小网站和广告客户都捆绑在了谷歌的广告平台上,因此谁也难以撼动谷歌这棵大树,谁都不愿意也无法离开谷歌的AdWords和AdSense。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AdWords还是AdSense都不是谷歌的原创。AdWords最早是美国一个名叫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的想法,谷歌原先打算把他的公司买下来,但是这个哥们儿不干。谷歌干脆就不理他,自己开发AdWords。这导致比尔和谷歌打了一场知识产权的官司,谷歌软硬兼施,最后比尔也见好就收,大家握手言和了。而比尔的公司几经周折,最后卖给了雅虎。

AdSense就痛快了很多,最早是一家洛杉矶的公司的产品,被谷歌花了1个多亿美元买了下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波折。

到此为止,谷歌已经不再是需要每天拎包去拜访客户的传统媒体了,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左手握着不计其数的客户,右手握着巨量的互联网空间,两者一旦亲密接触,钱就哗哗地进来了。

这让很多人眼红,比如报业。这几年报业的萎缩是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事实。报业的萎缩虽说是互联网整个行业引起的,但是因为谷歌占据了互联网的大片江山,所以报业直接就把矛头对准谷歌。擒贼先擒王的道理谁都懂,诸如此类的利益相关者开始绝地反击了,反对谷歌的声音也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