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设计阶段建设管理要点
一、建设管理工作内容
智能医疗工程由各系统组成,必须符合系统或工程建设管理的规律。因此项目设计阶段,建设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建设单位评审承建单位提交的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及深化设计、业务应用系统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等设计文档。审核承建单位项目进度计划,质量保证体系和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审核承建单位的项目组织结构、人员构成。对方案规划设计文档进行质量控制,对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变更进行控制,协调建设单位与承建方的关系,建设管理在此阶段重点要协助建设单位和承建方细化设计方案,澄清有关技术问题,审查承建单位提出的技术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等工作。
二、建设管理工作方法
1.审核和分析承建单位提交的设计方案
承建单位应基于建设单位审核签认后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编制软件设计文档,要求设计文档条理清楚、风格一致。建设管理单位应依据承建合同及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审核,在开发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软件工程步骤进行开发。
1)分析审核概要设计方案
概要设计,即将软件需求转化为数据结构和软件的系统结构,一般包括数据设计和系统结构设计。其中数据设计侧重于数据结构的定义,系统结构设计定义软件系统各主要成份之间的关系。在该过程中,应着重监督以下过程。
(1)制订规范。在进入软件开发阶段之初,首先要求各承建单位明确设计时共同遵守的标准,以便各承建单位的设计工作协调,统一进行,包括:
①阅读和理解软件需求说明书,确认用户要求能否实现,明确实现的条件,从而确定设计的目标,以及它们的优先顺序。
②根据目标确定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③规定设计文档的编制标准。
④规定编码的信息形式,与硬件、操作系统的接口规约、命名规则。
(2)软件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基于功能层次结构建立系统,其中包括采用某种设计方法,将系统按功能划分为模块的层次结构,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建立与已确定的软件需求的对应关系、确定模块间的调用关系、确定模块间的接口、评估模块划分的质量。
(3)处理方式设计。处理方式设计要确定为实现系统的功能需求所必需的算法,评估算法的性能,确定为满足系统的性能需求所必须的算法和模块间的控制方式,确定外部信号的接收发送形式。
(4)数据结构设计。
①根据需求分析报告进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包括确定软件涉及的文件系统的结构以及数据库的模式、子模式,进行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设计。
②确定输入、输出文件的详细数据结构。
③结合算法设计,确定算法所必需的逻辑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④确定对逻辑数据结构所必需的那些操作的程序模块。
⑤限制和确定各个数据设计决策的影响范围。
⑥若需要与操作系统或调度程序接口所必须的控制表等数据时,确定其详细的数据结构和使用规则。
⑦数据的保护性设计。
⑧数据的一致性设计。
⑨冗余性设计等。
(5)可靠性设计。在运行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用户新的要求,承建单位需经常对软件进行改造和修正。在软件开发的一开始就要监督承建单位确定软件可靠性和其他质量指标,考虑相应措施,以使得软件易于修改和易于维护。
(6)概要设计阶段的文档。在概要设计阶段完成时监督承建单位提交以下文档: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并监督其制定初步的测试计划。
在概要设计进行前提交总体设计阶段建设管理细则,建设管理过程中提交建设管理周报和专题报告,在概要设计完成后提交概要设计建设管理报告。
针对上述工作,应按如下标准评定承建单位的概要设计。
①可追溯性:确认该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已确定的软件需求,软件每一成分是否可追溯到某一项需求。
②接口:确认该软件的内部接口与外部接口是否已经明确定义,模块是否满足高内聚和地耦合的要求,模块作用范围是否在其控制范围之内。
③风险:确认该设计在现有技术条件和预算范围内是否能按时实现。
④实用性:确认该设计对于需求的解决方案是否实用。
⑤技术清晰度:确认该设计是否以一种易于翻译成代码的形式表达。
⑥可维护性:确认该设计是否表现出良好的质量特性。
⑦各种选择方案:看是否考虑过其他方案,比较各种选择方案的标准。
⑧限制:评估对该软件的限制是否现实,是否与需求一致。
⑨其他具体问题:对于文档、可测试性、设计过程等进行评估。
2)分析审核详细设计方案
详细设计阶段的直接目标是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为此,建设管理将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1)监督承建单位完成如下工作。
(2)确定每个模块的算法,用工具表达算法的过程,写出模块的详细过程性描述。
(3)确定每一模块的数据结构。
(4)确定模块接口细节。
建设管理把握好进度控制,主要手段是定期与承建单位沟通,检查文档。
建设管理在详细设计进行前提交详细设计阶段建设管理细则,实施过程中做好建设管理周报,在详细设计完成候提交对总集成商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确认报告。
2.审查确认工程质量保证计划和质量控制体系
建设单位建设项目的质量,对于承建单位来讲,一般体现为设计质量、实施质量、产品能力和交工后服务等四个方面。承建单位必须在其质量保证计划和质量控制体系中落实这四个方面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措施。
(1)设计质量。即根据建设单位的使用目的、投资规模及承建单位的资质、技术状况等来确定所需设计的质量要求,它表现为各种规范或标准。
(2)实施质量。又称符合性质量,即符合设计规定的规范、标准的程度。实施质量通常表现为系统优良率、合格率,等等。
(3)产品能力。又称可用性,就是系统随时可用的能力,以及在发生故障时能迅速修复的能力。
(4)交工后服务能力。它是指承建单位完成任务时建设单位能够得到或感受到的服务质量。工作质量是达到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工作质量的反映。
对现场实施人员来讲,工作质量通常直接表现为实施流程的质量。一般地说,实施流程的质量是指实施产生的阶段成果符合设计、技术标准要求的程度。人员、设备、进场材料、设计技术、环境等五个因素对实施流程质量都有程度不同的直接影响。应监督承建单位现场工作质量就是要其分辨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五大因素,从而保证实施质量。
对承建单位的质量保证计划进行审核,明确其质量保证活动,确定适合于本项目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确认承建单位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能够确保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和实现。
3.审核承建单位的项目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
组织结构,是反映承建单位生产要素相互结合的形式,即管理活动中各种职能的横向分工与层次划分。由于生产要素的相互结合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活动,所以,组织结构也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具有不确定性高、应用技术复杂、规模大、重要性高、用户规模广、对外部依赖性强、时间限制性强等特点,通常需要承建单位利用多个部门的资源,而且技术复杂,需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全职为项目工作,同时需要资深研究人员的全职参加。
从以上这些特点看,项目承建单位采取项目式组织结构或矩阵式组织结构都是可以的。但是,考虑到项目的重要性和涉及所需资源的广泛性,离开职能部门的支持将无法实现项目目标,而且,采取项目式组织将会增加人员费用,所以项目采取以强矩阵式组织结构管理支持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宜。项目经理对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负全责,具有对项目整体综合控制的能力,具有人力资源管理、时间(进度)管理、成本管理、采购与合同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等能力。
甲方、乙方和监理方的现场项目管理机构都明确规定了其内部每人所担任的职务和相应的职责权限,使实际情况和工作状态的信息能迅速地在组织结构中上传下达,保证联络渠道的畅通;同时建设管理还将依据信息中心建设目标,平台功能的实现要求,具体审核各承建单位的人员投入、人员研发水平以及相关资质。
10.3.2 施工阶段建设管理要点
一、建设管理工作内容
智能医疗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是建设管理工作重点,在本阶段建设管理工作内容是:对项目工程组织与技术方案的把关,进行工程质量的控制、项目进度的控制、项目费用的控制、项目合同的管理、信息与项目文档的管理,协调好项目所涉及的各方的关系,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纠纷。
本阶段建设管理的主要工作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1)审核各项建设内容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建设管理报告。
(2)审核和确认采购计划、安装调试计划、试运行计划、正式运行计划。
(3)审核项目实施的相关文档。
(4)检查各项建设内容实施的环境准备情况,提出“环境准备情况建设管理报告”。
(5)监督设备验收过程,提出“设备验收建设管理报告”。
(6)监督项目集成的过程,提出相应建设管理报告,并与承建单位共同完成相关测试报告。
(7)监督项目整体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符合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致力于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偏差最小化,并向建设单位提出“进度执行情况建设管理报告”。
(8)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进行审核。
(9)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事故。
(10)经建设单位授权后,负责承建单位之间的工作协调安排。
二、建设管理工作方法
1.软硬件到货验收的建设管理工作方法
软硬件设备到货安装、实施是在承建单位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培训、系统切换和维护工作等。做好上述工作有赖于事先制定完备的计划,建设管理就是要重点审核这些计划,确保它们能够被落实。
建设管理督促承建单位要切实做好软硬件设备到货安装、实施需求调查工作,并根据建设单位需求情况准备相应的工程实施计划,拟定需安装的项目、预计安装费用、安装负责人等以便控制投资,进而根据具体任务量预计总体工程所需的时间。
软硬件设备的选购是要依据系统规模而定的,建设管理协助建设单位在选购时尽量做到经济实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能力,设备到位后应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查是否存在差错。经检验确实无误后方可进行细致安装。
安装完成后并不能立即使用,通常要经过初步测试,包括测试设备的工作能力、硬件设备线路连通性等,这些测试通常由各设备的供应商实施人员完成的。经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和建设管理方联合初验测试正常后即可开始试运行。
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应用软硬件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建设管理将督促各设备的供应商对建设单位的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指导其完成系统转换、设备升级等相关任务。
在软硬件设备采购方面,工作主要集中在设备验收工作上,加强对设备的质量检测和保证工作。下表所列为智能医疗工程中软硬件设备到货验收流程。建设管理人员将会协助作好本项目的设备接收、验收、移交等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对产品供应商提供的软件产品、设备与材料,在软件授权文件、供应、运输、包装、仓储等方面进行监管。在设备运往现场前,建设管理工程师将检查设备制造单位对待运设备采取的防护和包装措施,并应检查是否符合运输、装卸、储存、安装的要求,以及相关的随机文件、装箱单和附件是否齐全。
(2)专业建设管理工程师将在建设单位指定的设备接收地点,依据采购设备的详细配置参数清单对到货设备进行开箱接收,并使用相机或打印设备及时对接收现场或货物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在接收过程结束后会将接收情况建设管理报告及货物实际情况记录等所有资料向建设单位汇报和移交。
(3)针对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软件产品以及其他外围设备的到货,做好验收检查工作。专业建设管理工程师将在设备交货现场根据检验计划和检验要求,在规定的检验时间使用必要的检测手段、检测设备和仪器对设备进行验收,做好检验记录,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专业建设管理工程师认为不符合质量要求时,指令供应商进行整改、返修或返工。当发生质量失控或重大质量事故时,必须由总建设管理工程师下达暂停令,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4)针对大量设备到货情况,需要对不同型号的产品进行抽查,抽查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对于少数设备到货情况,建设管理要逐一检查。
(5)验收通过后,办理移交手续。专业建设管理工程师将按设备采购合同的规定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进度付款单,提出审核意见,由总建设管理工程师签发支付证书。专业建设管理工程师将审查建设单位或供应商提出的索赔文件,提出意见后报总建设管理工程师,由总建设管理工程师与建设单位、供应商进行协商,并提出审核报告。专业建设管理工程师将审核设备供应商报送的设备采购结算文件,并提出审核意见,报总建设管理工程师审核,由总建设管理工程师与建设单位、供应商进行协商,并提出建设管理审核报告。
(6)在设备采购工作结束后,总建设管理工程师将组织编写设备采购工作总结提交给建设单位。
2.软硬件安装调试验收的建设管理工作方法
软硬件现场安装与调试的方法和措施不得当,不仅导致工期的延误,甚至导致设备损坏,现场安装调试的方法和措施是否得当也决定了建设单位系统今后的运行效果。
本项目承建单位在安装调试很有可能会遇到多个设备厂家的产品,因此,本项目的安装与调试过程也与传统的电气与自动化系统的方法不同,合理有效地安装与调试措施,是完成现场安装的关键环节。建设管理根据项目总的实施计划要求,配合设备供货商和承建单位,合理安排系统安装与调试程序,是确保高效优质地完成安装与调试任务的关键。
1)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网络设备的安装。
承建单位在对设备进行安装之前,建设管理工程师将检查该设备的采购验收记录。记录完整方可进行安装。
承建单位应按照设计图纸、设计通知、设计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设备安装。安装时应通知建设管理工程师到场并做好现场实施记录。实施记录包括设备的安装地点、设备安装过程。
在网络设备的安装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网络设备安装环境是否合理,具体包括:设备是否能够固定(例如机架固定或其他方式);设备所在机房是否干燥、防尘;设备所在环境是否恒温;设备安装环境的网络连线(网线)是否可以合理布置。
(2)网络设备的安装过程跟踪,具体包括:设备的安装前的加电检测:设备安装前8小时内,建设管理工程师应监督承建单位对设备进行加电检测,检测结果填写在安装记录中;设备安装过程的记录;应对设备的安装过程进行记录;设备安装后的配置记录:应监督承建单位根据网络环境的访问和安全需求对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进行配置。应督促承建单位及时登记配置的记录和口令记录。将配置记录书写成配置报告,提交建设单位保存。
(3)网络设备安装结果的初步测试,在设备安装和配置过程中,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或在保存、安装过程中遭受损坏的设备,承建单位应立即予以更换。对安装中不符合操作程序的应及时予以补工或返工直到合格。由于承建单位保护、安装不当或因承建单位原因所引起或发生的损失,由承建单位承担合同责任。设备安装完成后,承建单位应对安装系统阶段工程进行质量检验与质量评定,并报建设管理工程师认证。
2)服务器、存储系统及其所运行的基础系统软件的安装过程控制。
承建单位在对服务器进行安装以前,建设管理工程师要检查该设备的采购验收记录。记录完整方可进行安装。
承建单位应按照设计图纸、设计通知、设计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服务器安装。安装时应通知建设管理工程师到场并做好现场实施记录。实施记录包括设备的安装地点、设备安装过程。
(1)在服务器设备的安装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服务器等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②是否已经根据设备的要求准备了相应尺寸的设备安放地点。
③设备所在机房是否干燥、防尘。
④设备所在环境是否恒温。
设备安装环境的网络连线(网线)是否可以合理布置。
(2)服务器、存储设备的安装过程跟踪,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①设备安装前的加电检测:设备安装前8小时内,建设管理工程师应监督承建单位对设备进行加电检测,检测结果填写在安装记录中。
②设备安装过程的记录。应对设备的安装过程进行记录。
(3)对于本系统中所使用的高端设备在安装过程应该有设备供应商的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设备的安装。
(4)设备安装后的加电检查:设备安装完成后,应监督承建单位对设备进行加电自检,并同时记录设备的自检结果。要注意的自检内容包括CPU的主频、内存容量和型号、硬盘加载、网卡的自检、关键Cable的访问等。对自检的结果,建设管理工程师应填写《硬件检测报告》,对不合格的部分,责成承建单位对重新检查设备安装过程,对确认在安装过程中损坏的设备,责令承建单位进行更换或组织有关索赔工作。
(5)在系统软件的安装过程中,主要控制以下内容。
①系统软件安装前,应检查系统软件的版本、License是否完整。
②软件安装前,应确认负责安装的承建单位工程师完全阅读过有关的软件安装手册。
③在软件安装过程中,应记录安装过程的所有安装选项的选择内容,并填写《软件安装报告》中。
(6)软件安装后期,应确认所有的软件的补丁及相关附加文件均按照手册要求安装和加载。
(7)设备安装完成后,承建单位应对安装系统阶段工程进行质量检验与质量评定,并报建设管理工程师认证。
由于软硬件平台系统现场安装与调试工作涉及面非常广泛,出现的问题往往随机性很强,要求承建单位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采取的措施强调及时有效。建设管理工程师将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系统的结构以及工程的实际进度,合理安排安装与调试程序,科学进行安装与调试工作,即可顺利完成安装与调试任务。
3.项目应用系统功能实现的建设管理工作方法
1)审核和确认各分项的开发、调试计划。
建设管理在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审核和确认承建单位开发计划时需要做的工作有:
(1)审核承建单位开发计划中的人、财、物、时间等相关资源的协调配置情况,对不合理或者需改进的部分提出建设管理意见,督促承建单位整改。
(2)审核承建单位递交的总体进度计划,检查和督促承建单位实施进度计划,核批承建单位的修正计划。
(3)审批承建单位递交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和旬计划,并督促承建单位落实实施。
(4)审核实施组织计划:对承建单位的实施准备情况进行监督。
(5)审核实施进度计划:对承建单位的实施进度计划进行评估和审查。
(6)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开发进度月表,控制工程总进度,并监督承建单位进度执行情况。
2)检查软件分项系统开发、调试的相关文档。
(1)检查各种设计方案。
(2)审批承建单位实施本工程的实施方案及主要方法。
(3)组织工程量清单核查。
(4)审批开工申请,发布开工令,确定开工日期,批复开工报告。
①督促审查承建单位规整技术业务资料,按照质量记录与说明文档要求提供相应文档。
②核定工程分包完成情况,审核承建单位进度报表及付款申请,为建设单位进行工程付款提供依据。
③核准投资预算和付款计划,制定完善的计量支付表格;对已完工工程进行及时准确的计量,按照相应合同规定,签发计量证书;编制现金流量台账。
④发布变更令,实施过程中需求、进度、合同等各种变更的处理。
⑤发布停工、复工令。
⑥对开发商的交工申请进行评估,参加对拟交工程的检查和验收。
⑦签发支付凭证。
3)检查软件分项开发的环境准备情况。
开工前,由建设管理单位组织对承建单位软件开发方案的审核,内容包括设计交底,了解工程需求、质量要求,依据设计招标文件,审核软件设计方案和有关的技术合同附件,以降低因设计失误造成工程实施的风险,审核安全保密措施,以及维护现场保密环境等措施。
4)审核承建单位授权的常驻现场代表的资质,以及其他派驻到现场主要技术、管理人员的资质。
(1)审查安全保密的准备情况。
(2)建立建设管理的审查、检测工作体系。
(3)审查承建单位开发前期的人员到岗情况、开发设备到位的情况。
5)监督项目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符合性。
由于本系统的复杂性,存在大量的分步实施、并发实施以及互为应用前提的情况,因此在对整体进度把握的情况下,科学安排项目开发计划就非常重要。建设管理就要对项目各项工作的进度进行协调控制,消除开发或安装调试中出现技术和协调管理难点等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避免为了赶工期而损害工程质量,这就需要通过建设管理对工作量、进度的分析或量化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在出现问题后提交分析报告,对计划做合理调整,避免因双方责任的难以界定而造成工期一再拖延或者影响工程质量。
在本项目工程实施之前,建设管理会在对承建单位提交的项目进度计划审查过程中,提醒承建单位在工作安排上一定要给需求变更留下余地。同时在承建单位进行需求详细调研时,建设管理会要求和监督整个调研活动一定要充分实际,这样才可以为接下来的详细设计和工程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6)监督承建单位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和经批准的进度计划组织实施,向甲方或监理方递交当周、当月、当季项目进展报告,监理工程师每月向建设单位报告工程实际进度以及与计划进度的对比得出的进度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或应用模块的当期完成工程量和累计完成工程量。
(2)实施现场各类人员的数量。
(3)已完成工程的进展进度。
(4)记述已经延误或可能延误实施进度的影响因素和克服这些因素以重新达到预定计划进度所采取的措施。
(5)在实施过程中,从项目使用用户处获得的反馈资料。
(6)技术以外事项,如质量问题、停工及复工等情况。
(7)其他需要申报或说明的事项。
建设管理在审查承建单位编制的方案设计时,会突出重点,并使各单位、各工序进度密切衔接。由于各种原因,致使项目进度计划在执行中必须进行实质修改时,承建单位应提出修改的详细说明,并按工程承建合同规定的期限事先提出修改的项目进度计划,由建设管理小组协同建设单位进行审定和批准。
7)对项目开发、调试过程中的变更进行审核。
对于项目开发、调试过程中产生的变更控制,应针对发的变更明确界定变更的目标,及时公布变更信息,加强变更风险控制,评估变更后的效果并协助建设单位选择对项目影响最小的变更方案。
8)处理项目软件开发、调试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事故。
在项目实施期间,一旦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建设管理会在第一时间参加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查看,总建设管理工程师将立即签发暂停实施指令,要求停止进行质量缺陷部分代码和与其有关联的功能,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要求承建单位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现场,立即填写事故报告单,报告总建设管理工程师。若为重大质量事故,总建设管理工程师应要求质量事故发生单位迅速按类别和等级向相应主管部门上报,并于24小时写出书面报告。
当建设管理单位接到质量事故调查组提出的技术处理意见后,可组织相关单位研究,并责成相关单位完成技术处理方案,并予以审核签认。技术处理方案必须依据充分,应在质量事故的功能点、原因全部查清的基础上,必要时,将进行专家论证,以确保技术处理方案的可靠、可行、保证系统安全和使用功能。
对承建单位修改完成自检后报验结果,组织有关各方进行检查验收,必要时将进行处理结果鉴定。要求事故单位整理编写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并审核签认,组织将有关技术资料归档。
建设管理及时组织质量检查评价,认真填写质量监督检查记录,帮助事故发生单位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复发生质量事故。
9)负责各承建单位之间的工作协调安排。
建设单位、供应商、承建单位和其他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磨合、互相理解与协作,是本项目成败的关键。应发挥组织协调的管理内容,做好包括但不限于牵头单位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供应商与项目牵头单位及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供应商与承建单位之间的协调等。
针对接口问题,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进行检查、评估、协调和控制。在承建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出现分歧时,协调各方予以解决。承建单位在整体协调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要将总体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设计出来,并做好宣贯和指导,等等。
应不仅要做好对供应商进行上述设计、宣贯和指导过程的现场监督外,还会单独对承建单位进行走访调查,一方面督促各承建单位能够真正理解建设单位的建设要求,统一部署来实现应用系统有机集成,另一方面也是检验供应商的工作质量,如果发现存有误解或误差,应将视不同情况进行及时排解、通报供应商、召集专题会议、上报建设单位采取其他措施等。
10.3.3 验收阶段建设管理要点
10.3.3.1 初验和试运行阶段建设管理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1.初验和试运行阶段建设管理工作内容
在智能医疗工程初验和试运行期间,初验程序和标准原则上来源于合同及其附件的相关条款,并受项目实施期间的各种三方已确认的函件和决议所约束。而在初验之前,承建单位需要首先提交给建设管理单位审查的是更为细化的项目初验计划,其中对验收标准、初验计划和初验过程要非常量化和操作性强。建设管理要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对承建单位提交的初验计划合理性审核工作。在此基础上,协助建设单位制定初验程序和标准。
本阶段建设管理的主要工作如下。
(1)协助建设单位制定验收程序和标准,审查验收方案。
(2)协助建设单位检查功能和性能测试及初验。
(3)检查调试和试运行情况。
(4)处理试运行期间出现的质量问题。
(5)协调各承建方之间的关系,解决纠纷。
(6)监督、检查并督促承建方对用户的培训工作。
2.初验和试运行阶段建设管理工作方法
1)初验阶段建设管理工作方法
(1)制订验收程序标准和审查验收方案。
(2)验收程序和标准原则上来源于合同及其附件的相关条款,并受项目实施期间的各种三方已确认的函件和决议所约束。而在验收之前,承建单位需要首先提交给建设管理单位审查的是更为细化的项目验收计划,其中对验收标准、验收计划和验收过程要非常量化和操作性强。建设管理要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对承建单位提交的验收计划合理性审核工作。在此基础上,协助建设单位制订验收程序和标准。本项目验收是非常重要的工程环节,若无全面细致的整体规划,很可能对未来系统使用中出现被遗漏困难和障碍。因此,在进行本工程的信息系统建设的验收标准制订中,建设管理将根据实际情况协助建设单位通盘考虑系统的建设和未来应用发展的各种因素,采用下述原则进行把握。
①把握先进性同时,考虑实用性、成熟性、安全可靠性和开放性。
②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以满足今后的应用发展需要。
③采用的技术应符合国际标准。
④开发软件具有开放性、稳定性,易于系统扩充和互联。
验收程序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通过与建设单位细致的沟通后进行的验收准备工作。通常信息系统验收过程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专家评审的方式,另一类是通过高级业务人员进行业务流程走查和验证操作来完成。
专家评审的方式最为常见,首先是选择三个以上的奇数的相关业务领域和信息化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组,依据评审标准,在系统听取承建单位的工作汇报后进行评审,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承建单位汇报的形式有文档提交、设计介绍、系统演示、抽验测试和实地参观五种,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专家评审的意见往往是建设单位的意见基础,建设管理主要是监督这个过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高级业务人员进行业务流程走查和验证操作的方式源于专家评审,只是这里的专家是由该系统的高级业务人员组成。这种方式一般应用于比较专业或特殊(如涉及机密的系统)的信息系统。因为这些信息系统所需的知识不是非常为人所广知,而且这些系统往往解决实际的行业管理业务。在验收流程上,由于高级业务人员比较熟悉系统需求、设计等实施过程,因此与通常的专家评审过程相比,一般无须承建单位进行介绍和演示即可进行。更为特殊的是,往往由这些高级业务人员作为验收主体通过各种权限直接在系统上处理业务,根据使用的方便度和效率性作为评判是否合格的标准。这种方式的意见往往就是建设单位的意见。建设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起到了监督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种技术咨询的角色协调各方行为。
2)初验测试及初验
在初验测试阶段,应依据测试原则协助承建单位组织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单位进行三方测试,根据商定的初验标准对系统的安装部署进行功能和性能关键点测试。
(1)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
(2)审查测试用例,比如其是否应由测试输入数据和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两部分组成,以及设计测试用例时是否包括了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
(3)监督程序员避免检查自己开发的程序。
(4)充分注意承建单位测试中的群集现象,即一般测试后程序中残存的错误数目与该程序中已发现的错误数目成正比。
(5)监督承建单位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
(6)全面检查每一个测试结果。
(7)协助承建设单位进行三方测试,并对测试方案、测试过程、测试结论进行把握。
(8)监督承建单位妥善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为维护提供方便。
(9)检查程序和文档的一致性、文档和文档的一致性、交付的产品与建设单位要求的一致性,以及符合有关标准的情况。
(10)软件验收评审,软件产品符合合同和建设单位规定的全部功能和质量要求,不同安全性关键等级的软件均通过所要求的各项测试,文档齐全,符合建设单位规定的要求及有关标准的规定,文档和文档一致,程序和文档相符,对被验收软件开发的可执行代码,在验收测试中查出的错误总数,依错误严重性不超过建设单位事先约定的指标,配置审核时查出的交付文档中的错误总数不超过合同和建设单位事先约定的指标。
(11)评审会在验收测试和配置审计结果的基础上,根据验收准则,编写验收报告,给出验收结论。
3)试运行阶段建设管理工作方法
(1)检查各子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情况。
①根据项目总计划,建设管理审核子项承包商系统试运行计划安排,确保试运行计划时间符合项目整体计划要求。
②协助建设单位比对在项目实施期间中的合同、补充协议和各种会议纪要、函件中有关试运行阶段的质量要求,组织审查子项承包商系统试运行方案。
③在试运行过程中,建设管理动态监控系统运行情况,检查系统的试运行工作日志或故障排错记录。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报告,要求子项承包商在试运行时间内完成。
(2)监查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情况,记录系统试运行数据。
①对试运行期系统进行监测,做出监测报告。
②审查软件开发的调试记录。
③对已调试完成的系统,组织抽查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④对抽查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子项承包商重新修改,直到子项承包商在随后的抽查测试通过。
⑤检查子项承包商对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运行对于问题整个超期,可能影响试运行以及终验的,及时召开协调会,明确补救方法,对于确实需要变更进度计划的,按照变更流程进行变更,并向相关单位给出变更通知。并跟踪变更后的进度计划执行情况。
⑥在试运行完成的两周前,建设管理工程师应确认试运行情况,检查是否符合试运行通过条件,是否具备正式运行条件。提交试运行评估意见,便于及时正式开通系统。
4)处理试运行期间出现的质量问题
在试运行期间,现场建设管理人员对系统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并责成有关单位解决;解决问题后,进行二次监测。
10.3.3.2 终验和系统移交阶段建设管理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1.终验和系统移交阶段建设管理工作内容
在终验和系统移交阶段,协助建设单位单位建立高效规范的工程管理体系,保证建设过程合规性,确保建设单位单位顺利通过工程阶段性评审和工程竣工验收。即建设管理方在收到承建单位的竣工验收书面申请后,检查合同履行情况,系统建设期间产生的文件和技术文档是否完善,是否达到竣工验收的要求。
本阶段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如下。
(1)检查项目文档的齐备性。
(2)协助建设单位进行项目终验。
(3)系统验收完毕进入质保阶段的审核与签发移交证书。
(4)协助并监督承建方对建设单位单位的项目整体移交。
2.终验和系统移交阶段建设管理工作方法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收到承建单位的竣工验收书面申请后,检查合同履行情况、系统实施期间产生的文件和技术文档是否完善,是否达到竣工验收的要求。如果达到竣工验收要求,审核竣工验收测试方案,并参与竣工验收,听取各方的工作报告,审阅工程档案资料并实地查验运行情况,并对软件开发、部署实施等方面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测试。如果工程验收不合格,则督促承建单位对工程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意见,并限期落实完成,重新提出验收方案。如果验收合格,建设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共同签署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并按照合同,支付承建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相应的工程款。建设单位将固定资产交其系统运行维护部门统一保管,同时将与下属单位有关的文件材料移交本地部门。
1)检查项目文档的齐备性
项目文档是项目验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项目交接、维护和绩效评估的重要原始凭证,在项目验收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文档验收是项目软件产品验收前提条件,只有项目文档验收合格,才能开始项目软件产品的验收。建设管理将从以下方面督促和检查承建单位保证项目文档的完备性。
(1)遵循合同中有关文档的条款要求,国家有关的项目文档档案的法规、政策性规定和要求等、国际惯例作为项目文档验收的依据。
(2)项目文档验收的主要程序是:
①承建单位按合同条款有关文档验收的范围和清单进行自检和预验收后,提交给建设管理一份正式文档清单。
②建设管理按合同中文档要求与建设单位提交的文档清单进行分项一一初验、清点、立卷、归档,报给建设单位。
③验收不合格或有缺损的,建设单位通知相关单位采取措施进行修改或补充。
接双方最终对项目文档验收报告进行确认和签发证明。
(3)管理进行文档验收时,主要审查如下内容。
①审竣工文档资料的完整性、可读性及其与工程实际的一致性。
②审核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软件配置与设计方案的符合性。
③检测验证系统功能性能与合同的符合性。
2)协助建设单位进行项目终验
工程达到交验条件时,监理单位应及时响应承建单位的验收申请,审核工程完工情况;应根据工程各个阶段的工程质量签认的文件,同意承建单位的验收申请,并协同建设单位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验收方案;协助建设单位组织项目的考核和验收的评审会议工作,并监督工程验收过程;必要时,监理单位应协助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处理系统试运行期间出现的各项工程问题,并予以记录,对发现有影响竣工验收的问题时,签发《建设管理通知》要求承建单位进行整改;对于一些重复出现的工程问题,在验收测试阶段会予以必要的关注,督促承建单位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应做如下工作。
(1)监控承建单位的阶段测试和分项工程验收。
(2)协助建单位组织应用系统验收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3)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重新测试,直到承建单位测试通过。
(4)核实已完成工程的数量、质量,报送建设单位作为支付工程价款的依据。
3)审核保修工作与签发移交证书
本应用系统在验收后,系统应用层次多,相关人员比较复杂,系统用户的范围不断扩大,所以许多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出现在质保期。外购的软硬件也经常在此期间暴露问题,这些问题通常并非由于老化而产生的,而基本属于系统稳定性或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建设单位只能求助于承建单位。
因此,建设管理单位应该协助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解决这些问题。保修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质量缺陷的处理,建设管理工程师的责任是督促保修,确认保修质量。各类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案,一般由责任方提出,建设管理工程师审定执行。如责任方为建设单位,则由建设管理工程师代拟,征求承建单位同意后执行。应在工程质量保修期规定的时间、范围和内容开展工作,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对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的工程质量缺陷进行检查和记录。
(2)对工程质量缺陷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确定责任归属。
(3)督导承建单位进行修复和维护。
(4)对承建单位进行修复的工程进行验收,合格后予以签认。
(5)对非承建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建设管理人员应核实修复工程的费用和签署工程款支付证书,并报建设单位。
(6)主要的建设管理方式式和方法有如下几项。
①定期检查。当项目投入运行和使用后,开始时每旬或每月检查一次。如3个月后未发现异常情况,则可每3个月检查一次。如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则缩短检查的间隔时间。
②恶劣天气状况下的检查。当地经受台风、地震、暴雨后,建设管理工程师应及时赶赴现场对系统和设备进行观察和检查。
③检查的方法。有访问调查法、目测观察法、仪器测量法三种。每次检查不论什么方法都要详细记录。
④检查的重点。对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设备及一些重要事故隐患。
(7)评审承建单位的服务计划。
①定期检查承建单位的维护计划,核实承建单位的维护情况和效果,若出现偏差,审核承建单位提出的修改方案,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和监督。
②检查和验收剩余工程,调查已交工工程中出现的缺陷、病害,并确定相应责任。
③承建单位技术培训的质量建设管理。
④抽查承建单位在工程免费保修期内履行服务计划的情况。
⑤抽查承建单位在工程保修期内履行服务计划的情况。
⑥抽查承建单位在工程保修期满后履行服务计划的情况。
⑦抽查承建单位在工程软件升级和维护过程履行服务计划的情况。
⑧协助确定本工程设备承建单位的设备备存情况。
⑨协助确认承建单位的后续服务能力。
⑩抽查承建单位对服务的响应时间。
11针对承建单位保修和售后技术服务的质量监督。
(8)对于承建单位不符合质保期要求的项(维护是否及时、客户出现紧急的情况的相应速度等),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检查承建单位的整改情况,直至质保期完成。
(9)项目验收是移交的前提,移交是项目收尾的最后工作内容。移交证书可作为项目任务全部完成的标志。
(10)软件承建单位提出软件产品移交项目清单,在验收委员会和建设管理的审定与监督下,逐项核实并移交给建设单位,移交结束后形成产品移交文件,即签署完整的移交项目清单,该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移交项目的名称、数量和装载介质等的详细说明。
②移交的时间、地点。
③负责交接的代表签字和单位盖章。
(11)监督承建单位项目整体移交。
项目通过完工验收后,承建单位必须按验收评审意见,对整体系统进行必要的全面检查。在这些后续工作完成,并得到建设管理或其建设单位指定人员认可后,进行软件产品移交。建设管理将督促承建单位根据承建合同文件及国家、部门项目建设管理法规和验收规程的规定,及时整理其他各项必须报送的文件以及应保留或拆除的相关试验环境清单等资料,并按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时一并向建设单位移交。工作有以下几项。
①按照项目承建合同规定,在合同工程项目通过工程完工验收后,及时通知、办理并签发工程项目移交证书。
②工程项目移交证书颁发之后,将照管工程的责任移交给建设单位。③将工程相关文档备案,工程进入质保期。
④工程整体移交的工作主要环节和手续有:协助办理系统和文档的交付;编写并提交项目建设管理总结报告;核实已完成工程的数量、质量,保送建设单位做为支付工程价款的依据。进行建设管理总结,移交建设管理资料;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图纸、开发源代码的全部移交;设备、软件、材料等的验收文档核实;整理记录归档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单位、承建单位来往的文件、合同、协议及会议记录、电话记录等各种文档。工程实施文档的移交;工程竣工文档的移交;工程项目的整体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