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是能够照见形象的日用器具,家家必备。然而关于镜子,人们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铜镜为监;二是照,审察;三是儆戒和教训。这三种解释把镜子的作用说得非常透彻了。毫无疑问,人们借助于镜子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人欲自照,必须明镜”。生活中,很多人习惯把别人当做认识自己的镜子,通过别人来看自己。而事实上,那面最明亮的镜子正是自己。
“昨天,”父亲对爱因斯坦说,“我和我们的邻居约翰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约翰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爬了上去。下来时,你约翰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约翰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涂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你说奇怪不奇怪?”
爱因斯坦好奇地听着,这时他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约翰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满身、满脸都是烟灰,奇丑无比,于是我马上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想把烟灰洗干净。而你约翰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于是就没有清洗。而后,我们一起走在街上,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约翰大叔是个疯子呢。然而你约翰大叔却不知道众人笑的就是他。”
爱因斯坦听到这里,大声地笑起来。父亲郑重地对他说:“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爱因斯坦听后顿时满脸愧色。
原来,小时候的爱因斯坦总是喜欢和那群顽皮的孩子在一起,不爱学习。父亲的话让爱因斯坦醒悟过来,从此以后,爱因斯坦不再调皮,努力地学习,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爱因斯坦找到了他的镜子,并以此来告诫自己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只有拿自己当自己的镜子,才能找出真实的自己,也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著名的爱尔兰戏剧家王尔德曾经说过:“那些自称了解自己的人,都是肤浅的人。”这的确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对每个人来说,要想完全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像有些时候,你面对镜子里的自己却发出疑问:这是我吗?人的一些复杂的品质,是目前还没有办法或工具可以直接度量的。于是人们就得经常利用间接的方式来获得一些对自己的印象。而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利用实际的工作成绩,利用自己与别人相比较的结果,把自己同某个理想的标准相比较,或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等来进行推断。
自己给自己做镜子,就是用自己的目标检验自己的行动。这一辈子,你想做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办成什么样的事?你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你想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你想让自己的人生如何度过?如果你不想让生命虚度,你就应该每天用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衡量一下自己的言行。看一看,脸是不是需要洗,手是不是需要动,脚是不是需要走,腰是不是需要挺,你是否真正地认清你自己。
在很早很早以前,兔子因为身体矮小,看见什么动物都害怕:它害怕天上飞的鸟儿,怕它们飞到地上叼到自己;害怕地上跑的兽,怕它们吃掉自己;甚至在那灰不溜丢的小耗子面前,它也吓得瑟瑟发抖。兔子每天都活在恐惧当中,不敢面对任何动物。
有一天,兔子伤心地痛哭起来:“原来在世上再没有比我更胆小的动物了!我还不如到大河的激流中去淹死,或者到熊熊大火中去烧死算啦!这样我也不用天天担惊害怕地生活了”。兔子决心去寻死,于是便从灌木丛中跳出来。这一跳不打紧,不知什么动物被它惊吓得急忙跑到一旁去了,只听得干树叶在沙沙作响。兔子一看,竟是一些受惊的小绵羊慌慌张张地跑开了。兔子一下子高兴起来:“我以为自己是最胆小的动物了,原来世界上还有比我更胆小的动物呢!”
兔子本来为自己的胆小而痛不欲生,当见到比自己还胆小的绵羊时,忘却了自己的弱点,而大声嘲笑绵羊。看来不仅是兔子,我们其他人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呢?永远为自己留一面镜子,不要只照别人,而对自己正在犯着同样的错误却浑然不觉。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人们常常看不到自己,不了解自己,甚至逃避自己,让自己在一个错误的人生跑道上奔跑。当错误演变成恶果的时候,人们才想起来面对真正的自己。
在照镜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看到别人的愚蠢,并抓住一切机会去讥笑别人,殊不知,自己却正在犯着同样愚蠢的错误。看他人身上的弱点容易,看自己身上的缺点却很难。所以,你需要每天用一面镜子来照照自己,这样你才能照出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从而认识真正的自己。
世上的事情虽然复杂多变,但还是坚持自己为好。自欺欺人改变不了事实,所以,人都需要以铜为镜,看清自己,认识自己,随时正衣、去污,保持真实的自己,从而做一个高情商的人,生活才能潇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