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自己,对自己有正确而客观的认识。认识到这一点容易,但要做到这一点,却非人人所能及。人应该认识到自我的有限性,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这才是增长本领、走向成功最可靠的方法。
每个人,无论是聪明或愚蠢,贤良或奸诈,他的表现都是与其当时的“自我观”相符的行为。没有人会去做一件在当时他认为与自己的身份、年龄、性别、能力及他本身任何一方面不相宜的事情。就像穿衣服,你会选择和你的年龄、职业相称的服装,讲话时会选择和自己身份相称的词句,甚至外出吃饭也会选择与自己的经济能力相称的场所。总而言之,每个人都会依照他的自我观点来决定哪些事他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或是该怎样去做好一件事情。因此别人也就能够根据他通常所表现的行为,对他有所了解和认识。
狐狸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当午餐!”整个上午,它都在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的太阳照在它的头顶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狐狸之所以犯了两次截然不同的错误,与它选择“晨曦”和“正午的阳光”作为镜子有关。晨曦拉长了它的身影,使它错误地认为自己就是万兽之王,并且力大无穷、无所不能;而正午的阳光又让它对着自己缩小了的身影妄自菲薄。
像这只狐狸一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对自己认识不足,或者过分强调某种能力或者无根无据地轻视自己。这种情况下,千万别忘了上帝为我们准备了另外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就是“正确评价”,它提醒我们反观自我,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真实的自己。
定位概念最初由美国营销专家里斯和屈特于1969年提出,即商品和品牌要在潜在的消费者心中占有位置,企业经营才会成功。随后,定位这个概念的外延逐渐扩大,大至国家、企业,小至个人、工作等,均存在定位的问题,事关成败兴衰。定位是对自己的一种期盼与要求,一个人能否给自己正确定位,将决定其一生成就的大小。志在顶峰的人不会落在平地,甘心做奴隶的人永远也不会成为主人。你可以长时间卖力工作,创意十足、聪明睿智、才华横溢、屡有洞见,甚至好运连连,可是,如果你无法在创造过程中给自己正确定位,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一切都将徒劳无功。所以说,你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你就是什么。《自持》中说:“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正确地认识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然,古人怎么会有“人贵有自知之明”、“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之类的古训呢?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定位自己,那么就可能浑浑噩噩地度日,永远也不知道人生的真谛,不会明白自己活着的意义,甚至失败了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如果给自己正确的定位,也就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你没有必要努力想达到某个所谓的标准。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传奇还是悲剧,全是自己的问题。若能专心致力于自己的生活,一定会达到期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