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两年前的一个冬天,我早晨跑步遇到一条小狗,紧随左右,几乎亦步亦趋,游且戏之。我见其小,便抱起来,发现是个“男同志”。问小区里的保安人员,得到的回答说: 是只流浪狗,没人要的,投缘就带走吧。
唤之回家,即刻为之洗澡。很是乖巧,最关键的是没有发现一个跳蚤或虱子,便决意收留了它。
初来时什么饭菜都吃的,唯一的遗憾是耐不得寂寞,绝对不愿意一个人守在家里,一定要随我们出门上下班,不做作业,不跑业务,只拣空调足的房间玩耍,作弄人。看到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它才知趣地跳到沙发上,枕着靠背垫子酣然入梦,惹得众生好不羡慕,下辈子投个狗胎,只快乐着而不干活,还吃可口的,拿薪金做个甚。带到医院打防疫针,经过懂行的兽医全方位检查,确认它是本土狗种与狼犬的混血儿,年方三个月便有过流浪生活经历,故生性勇敢顽强。与人嬉戏,永不言败。与同类斗争,再高大威严的对手,也都永不言败,心志专注地去扑对方的头颅,将其摁倒在地才肯罢休。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太多娇贵稀奇、绅士淑女宝贝扮相的全球化狗世界里,唯独它很有狗的样子,一点也不装什么人,就是一只本本分分的小灰狗,脊背上披着些许的黑毛,健康,快乐,自信。于是,我们办公室的同仁名其曰“有文化”,以为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的狗,怎么能没文化呢?那不是往城市脸上抹黑吗?所以,在马路上,我呼“有文化”,半条马路上的人都是先看我,再唤,又看狗来啦。
自从“有文化”相随,我们都变得很谦虚谨慎,谁都不敢说自己有文化,最多只能说,我是“有文化”的朋友,或云,我是“有文化”的朋友的朋友。
关于文化的概念,据统计有280余种。但文化的精神实质,却只有一种,那就是生命之本真,生活之本然,人生之本性。人要衣裳花想容。外在的装饰仅仅是脆弱的文化表皮,骨子里的精气神才是文化的实质。这表皮文饰与骨子里的实质往往是成反比例关系的,越是骨子里糙的瓤的,越是表皮上装嫩撑硬,温饱之后最怕别人说他(她)没文化。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新闻媒体中,人们就讽喻过,广播比报纸有钱,电视比广播更有钱,但广播比报纸没文化,电视比广播更没文化。在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出现之后,人类全球化信息交往更加方便快捷。而电视媒体的文化状况却大体是涛声依旧,最顽固的病症就是离真情越远花哨越多,离生活越远说教越多,离群众越远自我感觉越好。
上海纪实频道本来自己制作的节目就很有限,改版为真实频道,以带有主观价值判断色彩的“真实”取代中性词“纪实”,反而暴露了骨子里的标榜与做作。面部肌肤、表情和声音都过于豪华装饰的主持人,让我真的很抱歉,感觉蛮吓人的,真实的文化怎么就这样华丽、沉重、伪贵族、伪崇高呢?CCTV体育频道汽车栏目的两位主持人,都具有运动体格,站着说话,活力四射。让我看不懂的是,运动型风格,运动类节目,女主持人却偏偏要穿着淑女装。这标识为CCTV和SMG的电视文化,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从省级电视台到地市县区,甚至企业电视台,骨子里的文化不好学,最好模仿的恰恰就是那端着的身架和捏着的腔调。主持人是电视台里的一般职员,支撑其出镜的是一种电视文化理念。伪崇高,伪贵族,伪文化,是我们电视文化深入膏肓的一种通病。
当我们选择了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道路的时候,以西方社会为中心,以发展中国家港口开放城市为次中心,电视媒体中逐级传销的都是所谓崇高、贵族、文化包裹着的物质消费主义。本地生活,本土风情,本来面目,都被接轨而来的工业化废墟污染了,被城市化建设侵占了,被全球化时尚吞没了。这样的电视节目,热热闹闹,姹紫嫣红,煞是好看,就是不能当真。
正是在这种普遍的电视文化通病当中,电视湘军以平民视角、亲民精神、民生关爱、娱乐品牌组成湖南卫视面向全国,经济频道面向本省,其他专业频道细分观众群体,新人耳目,赢得观众和市场,初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电视传播理念和电视传播文化。
那年冬天,上海某电视机构负责人约我吃饭,“有文化”同志连咬两位同志的皮夹克,其一咬在内里,关系不大;其二咬在外表,我已嘱托那位负责人捐出良酒两瓶,请他代表“有文化”向那位老师表示歉意。狗牙与人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其实它只是咬着玩玩。春节回老家,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有文化”留在了乡下。
今天的城市还有什么文化呢?
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