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上海,认识上海,留居上海,于我,是从上海博物馆开始的。
记得那还是读书时的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随学校组织的一次活动跨进了上海博物馆。这座天圆地方、造型别致的建筑和其中琳琅满目、精美绝伦的展藏品,让我顿时改变了以往对于上海的印象。
这里的青铜器、玉器和明清字画,以及其他中国古代艺术藏品,虽然数量上未必最多,但其品相之高尚,质量之上乘,在全国博物馆中堪称翘楚。我因为专业学习的关系,为着感受明清士人的精神心理,先后不下十次钻进博物馆,神会徐渭的一幅狂草长卷。那种时代风雨、满怀愁绪,挟持着千里万里的豪情意气,一次又一次地搅动得我心潮为之澎湃。
从此,我在读书之余,再也不感叹没有什么好的去处了。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独自流连于这座位于市中心人民广场的上海新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上海,因为这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在我的心目中变得日渐亲切起来。
有朋自远方来,我招待的去处,也是这座博物馆。而我结识的博物馆工作人员石君,以其良好的教养和敬业精神,也渐渐地成了我和我朋友们的朋友。于是,我生活中又增加了一项内容,每过一段时间总能接到朋友们的电话,告知博物馆新近又有什么新的展览或展品,不看可能会遗憾半辈子或三十年,云云。那怎能不看呢?临近学位论文写作阶段,挤着时间也得去响应那远山的呼唤呀。口袋里不多的几个大钱,除了果腹、买书,就是掏给博物馆买门票了——尽管凭学生证买的都是半票。
待到我毕业找工作时,可供我选择的去处似乎颇多,最大的取舍是北京还是上海。北方的工作实在是诱煞人的,但上海博物馆的现代、明畅、经典、开放,是北京故宫所没有的。所以,我虽然不在博物馆工作,但博物馆对于我生活工作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分量很重的砝码。
接受我工作的单位距离博物馆不远,刚开始我一如既往地有空就进博物馆去游牧心灵。后来因为新闻工作的关系,我受命先后采访了博物馆甲骨文、青铜器两大品类藏品的来龙去脉。尤其是上海本地并不出土青铜器,但近现代社会以来,上海博物馆却聚集收藏了目前世界上品质最为上乘的青铜器。与此同时,上海博物馆还招募了中国传承有序的青铜器修缮人员,为青铜器的修补、保养和工艺品翻制,提供了最大的技术保障。这是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的另一种典范,是人民政府统一战线政策的辉煌成果。上海人,因为这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在我的心目中变得日渐可爱起来。
随后,我又采访并撰写了上海博物馆这座标志性文化景观建筑筹建过程的长篇报道。在人民广场南端这样一个黄金地段和钻石地点,为价值500亿元的国宝级艺术藏品,建造一个5亿元的现代化博物馆,这是上海跻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大手笔,并且是最漂亮的点睛之笔。因为只有在上海博物馆的每一件青铜器、每一块玉片、每一张明清字画上,才可以让每一个上海人和来上海的中国人或外国人,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创造伟力和灿烂辉煌,可以让你我深刻地感受着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呵,上海和上海人,因为这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在我的心目中已经变得崇高伟大起来。
2001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