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生活服务便捷,专业服务周到,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繁荣的关键要素。虽然文化创意产业星罗棋布,但是,在整个城市空间布局上大体依照轨道交通线路铺展开来。内环线与外环线之间地带,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也较为密集的区域。道路交通上的便捷通达,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范围内或周边地区,集聚相当数量、不同种类的餐饮、咖吧、茶坊等休闲场所,是集聚文化艺术创意人才的重要条件。更重要的是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特色定位,提供周到的专业服务,如位于建国西路原三枪老厂房改建的尚街LOFT,成为集聚这里的时装设计机构,提供时装设计发布、时尚潮流预测、时尚产品展览等专业服务,演绎出全新的创意时尚生活园区。此外,宽带网络,艺术品拍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创意产品物流平台,公共研发教育平台,创意产业风险投资融资服务,甚至像老外街专门设置外汇兑换服务点,让入住园区的艺术家们能够享受到生活和专业的全方位周到服务,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留住文化创意人才的重要砝码。
其四,善于调配周边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多方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繁荣的重要条件。整合创新是上海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乃至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团队合作,资源整合,就成为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繁荣的关键所在。环同济大学周边地区的建筑设计创意产业带,其成功运营的重要依据,就是通过设计工作室,把原先分散在不同院系的专业分割,有效整合成建筑设计产业链,小到室内设计装修,大到城市规划、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规划,可以为客户提供一条龙咨询服务。位于闵行区光华路的高诚设计产业园,地理位置上在现阶段不占任何优势,但是,它通过远程数字化途径,有效整合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大学和广州美术学院全国三所顶端艺术院校的专家团队,度身定制中国高端白酒礼品包装设计,在上海高诚,形成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特殊领域的创造设计交易平台,用整合多方的文化创造活力,获得巨大的市场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文化影响。
其五,适时对路的文化产业政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繁荣的有力支撑。在政府掌握大量社会文化资源,并对文化发展拥有绝对话语权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很大程度上都依靠政策的杠杆去取得。尤其是对文化创意成果的评判,社会政策所主持的宽容、公道、公正,是呵护文化创造活力的保护神。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繁荣,各有各的缘由和路径。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的传统文化艺术机构,与近十余年来蓬勃兴起、遍布全市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否健康有序发展壮大,形成城市经济社会文明进步的创造活力地带,取决于知识产权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 激发城市创造活力的核心问题
创意改变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关系着上海城市创造活力,关系着城市发展未来。从创意理念、创意产业,到创意经济、创意生态,标示着后现代社会发展新方向。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发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具备相当规模水平,成为城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繁荣,影响城市创造活力迸发的核心问题,依然如故,那就是如何实现知识产权有效保护。
比较中美两国唱片贸易形态可知这一点。中国的唱片贸易几乎都是成品出口,通过远洋船队的集装箱运输实现;而美国则是通过音乐版权贸易转让,实现自己的经济增长和文化市场扩张。中国输出产品,美国输出版权,成本与效益有天壤之别。同样是文化创意产业,唱片制作是音乐生产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属于文化物质生产;原创音乐版权是音乐生产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属于文化精神生产。如果说文化创意是新生的婴儿,那么,知识产权就是呵护生命的襁褓。在一个盗版猖獗,赝品横行,模仿拷贝克隆成为一种行为习惯的社会,是不可能培育真正的文化创意产业,更枉谈什么城市创造活力。对文化创意人才的最大尊敬,是对其文化创意的知识产权保护。所以,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决定城市创造活力,以及国家创造精神的根本保障。
在欧美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是与文化创意产业相伴始终的。1997年,为振兴低迷的经济状态,英国政府组建“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专门从事创意产业研究。1998年,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率先提出“创意产业”概念,并在1998年和2001年发布《创意产业图录报告》(the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该定义清楚地表明,个人创意才华,只有在知识产权政策保护下,才有可能顺利转化为创造财富和社会就业的经济行为。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被称为“世界创意经济之父”,在其著作《创意经济》中,把创意产业设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在信息时代,专利和版权就是通货。”[英]约翰·霍金斯: 《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第29页。以专利和版权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具有财产性特征,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种人权标志。
美国直接用“版权产业”称呼文化创意产业,用以描述美国经济社会在该领域的发展状况。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所使用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也都是在知识产权法治语境下陈述的。郭梅君: 《创意转型——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第26、27页。
日本将文化创意产业称为“内容产业”,1996年正式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知识产权内容产品的创造,带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升国家形象,打造国家软实力。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涉及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利用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人力资源发展等诸多方面。与此同时,还建立健全一整套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制度、税收制度、教育制度。通过上述政策和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在日本国内逐步建立起一套激励智力创造的机制和知识产权实施与保护的基本架构,以提升日本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整体竞争力。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2010年创意经济报告》中指出,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兴起,它把经济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在宏观和微观水平上包容了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新模式而言,最有影响力的事实是: 创意、知识和信息日益成为全球化世界中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意经济是以人的创造性和智慧作为生产要素,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实现财富和就业增长的新型经济业态。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没有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意经济和创意社会。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端于上海,发力于北京,蓬勃发展在全国各地。但是,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我们的知识产权政策还不够完备,已有知识产权政策执行力度还很不够,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还处在一种比较淡漠的状态。这些已经成为严重制约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繁荣的瓶颈。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文件》,中发〔2013〕12号,公开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与世界经济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前沿地带,在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必须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大力度,大有作为。
具体工作可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加强地方法规在有关知识产权领域的立法、执法力度,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努力做到对于每一件知识产权投诉都有回应,对于每一桩知识产权案件都认真办理。其次,对于在市级地方政府层面不能解决的知识产权问题,必须通过相关程序,向上级国家权力机关反映,促进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日渐完善。再次,加大知识产权法律宣传普及,让全社会形成尊重他人创意,学会自己创意,激发城市创造活力的氛围。因为,创造财富,增加就业,并非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部内容和根本目标,激发城市创造活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最高境界。
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