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民生论
8128000000029

第29章 放大“城市最佳实践区”的社会效应(1)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两个重大创举,其一是设立“城市最佳实践区”,其二是创办“网上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是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作努力的集中展示,通过具有创新意义和实际价值的实践方案和实物场景,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城市政府、企业和社区提供城市管理、规划、发展和建设的经验交流平台,势必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前景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城市最佳实践区既是展览区域,也是世博会主题演绎的手段。如何充分认识各国人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智慧创造,放大城市最佳实践区的社会效应,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事情。

如何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现代城市发展中最迫切的问题。在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诸多案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推广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其中位于浦东的世博园区后滩公园项目,在为大地疗伤,帮助恢复土地的生机与活力方面,是一个更加值得我们关注和延伸放大城市最佳实践区社会效应的项目。

一、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化困境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现代化意味着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

在最近三十年急速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城市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国际化改变了我们的交往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改变,意味着我们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彻底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遗憾的是,我们对于城市的理解和建设是狭隘的、偏颇的。我们引以为豪的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城市,其城市品质和生活质量,都值得我们深刻反省,并迫切需要重新修正。

回顾西方城市发展历程,我们所模仿移植的城市规划建设,反映的更多的是暴发户心理和帝王情结。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论述城邦社会时说:“人们来到城邦是为了生活,而人们留在城邦是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原文为:“When several villages are united in a single complete community, large enough to be nearly or quite selfsufficing, the state comes into existence, originating in the bare needs of life, and continuing in existence for the sake of a good life.”参见[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A章二。希腊城邦,与现代城市,是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如果说希腊城邦提供了一种通达“最佳国体”和“乌托邦”(best states, utopias)理想的途径,那么,现代城市却秉承了古罗马暴发户心理。罗马帝国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征服了几乎整个欧洲和大半个非洲。在长期征伐过程中,帝国统治者每征服一个国家或一个城邦,就把那里的金银财宝悉数搬运到罗马城,以供罗马城邦的贵族和公民们去穷奢极欲地消费。这种通过掠夺财富而后疯狂消费的罗马帝国城市意识形态,被后来欧洲其他帝国政权所模仿。16世纪意大利罗马教皇建造的圣彼得广场、17世纪法国路易十四建造的凡尔赛宫、18世纪俄国沙皇建造的冬宫、20世纪意大利墨索里尼重建罗马和德国希特勒的柏林城市规划,都是通过城市建设表达权威性、标志性和展示性的精神心理。

这种暴发户的炫耀心理,在欧洲中世纪之前是以宗教祀神的形式表现为神灵的城市,文艺复兴后是以君主极权的形式表现为权力的城市,工业革命后又以经济和技术的形式表现为财富的城市。20世纪最初三十年,美国开始进入一个现代城市建设高潮时期。以石油大王为代表的暴发户们,也选择按照罗马风格来规划建设城市。其结果是城市被肢解,成为“一碗单一的、毫无营养的稀粥”。“低收入住宅区成了少年犯罪、蓄意破坏和普遍社会失望情绪的中心,这些住宅区原本是要取代贫民区,但现在这里的情况却比贫民区还要严重。中等收入住宅区则是死气沉沉,兵营一般封闭,毫无城市生活的生气和活力可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那些奢华的住宅区域试图用无处不在的庸俗来冲淡它们的乏味;而那些文化中心竟无力支持一家好的书店。市政中心除了那些游手好闲者以外无人光顾,他们除了那儿无处可去。商业中心只是那些标准化的郊区连锁店的翻版,毫无生气可言。人行道不知起自何方,伸向何处,也不见有漫步的人。快车道则抽取了城市的精华,大大损伤了城市的元气。这不是城市的改建,这是对城市的洗劫。”[加]简·雅各布斯: (Jane Jacobs, 1916—2006):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文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第2、4页。直到60年代,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社会学者对这场“城市美化”运动进行反思和批判,深刻检讨了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1850—1928)的“花园城市”、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5)的“垂直花园城市”等机械的僵化的城市观点,逐渐改变着城市规划发展的根本理念,即由财富的城市转向为市民的城市。此前,城市被理解为建筑的延伸,或是建筑的放大;城市规划被理解为物质空间的设计,特别是形式美学意义上的城市整体设计,以为一个视觉优美的城市图案和空间设计就是城市的一切。此后,城市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城市规划建设本身也是一个富有生命的活生生的过程,尊重和关怀每个普通人的价值观和道义是这个生命过程中跳动的心脏和灵魂。

最近三十年,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重复着欧美社会用巨大代价改正过来的城市规划建设错误。截至2008年,全中国两百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竟然有183个提出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和口号。舒心萍: 《183个城市欲建“国际化大都市”纯属胡闹》,《中国青年报》(京),2008年4月26日。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城市对土地肆意的侵占,对河流残酷地污染,对天然海岸摧毁式破坏,无数个城市都在建造宽阔的景观大道、没有生机和人气的市民广场、所谓欧陆风情的建筑及其古典雕塑仿制品,以及移植的大树和荷兰草坪。“我们花费巨大的资金建造这些工程,还没有认识到这是错误,而且这些错误一百多年前美国人、欧洲人早就犯过。”导致这种城市建设的弊端大规模爆发的深层原因,除了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上的偏执,就是“暴发户意识”,“中国现阶段的特色,就是财富的突然暴涨。钱的来路决定了对待钱的态度”。《俞孔坚: 我在进行城市启蒙》,《南方周末》(穗),2004年11月4日。红线一划,潜藏在土地上的那部分价值,转眼就会变成当地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的财富。这种暴发户心理和帝王意识,决定了我们这个时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式,也决定了我们的城市生活成本很高,生活质量却很低。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我们的理想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 需要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城市在人们的向往中诞生,在责骂中完善,在回忆中变得美好。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说:“通过城市最佳实践,人们可以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希望参与城市最佳实践的案例能够对人类以后的生活提供很好的借鉴。”参见《主题的实践——解读城市最佳实践区》,2008年3月18日。(世博网,http:∥www.expo2010.cn/expo/sh_expo/zlzx/sbzz/node2333/userobject1ai49627.html)。

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计划,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主题呈现”的重要载体之一。以世博会的主题内容结构为依据,组织者从城市人、城市、地球、足迹、梦想五个概念领域中选取关联较为广泛、同时又有利于展现主题的相关内容,形成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四个展示领域,即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分别对应城市人和城市、地球、足迹、梦想。自2007年5月14日城市最佳实践区自荐参展案例征集公告向全世界发布后,全球各大城市反响热烈。为了让更多高质量的案例参与展示,截止日期也应许多城市的强烈要求和国际展览局的建议,由原来的2007年8月31日延长至2008年1月31日。结果令人欣喜,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共收到有效申报案例106个,涉及28个国家的87个城市和地区。这些应征案例覆盖了所有的四个展示领域。为了深入浅出地演绎主题,与观众分享成功的经验,应征者做了精彩的策划创意展示和布置工作。

案例一: 屠宰场的废水和垃圾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形成危害,尼日利亚城市伊巴丹的办法是: 将屠宰场垃圾变成生物燃气,进而产生可以增强土壤肥力的副产品,变废为宝。新开发的生物燃气比传统的液化燃气便宜,相关投入大约三年即可收回成本。

案例二: 葡萄牙拥有5万人口的阿威罗市,20世纪50年代曾是全国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工业中心。80年代后,小汽车代替了自行车,城市污染严重,交通拥堵频繁。从2000年起,阿威罗市政府重新把自行车引入城市生活,具体办法是在城市重要地点规划自行车场,让市民免费使用自行车: 每次只需在锁槽中投放0.5欧元就可自由用车,骑行完毕还车时可拿回0.5欧元。这一办法实施最初的5个月,使用者就达到了5万人次。

案例三: 为推广节能环保理念,奥地利维也纳市政府率先成为绿色产业的消费者。政府不仅购买节能灯等生态产品,帮助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还在学校向学生介绍有机食物的益处,进而将“有机”的概念推广至学生家庭,鼓励市民购买生态商品,减少农药等化学品使用,养成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案例四: 1999年,瑞典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市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目标——“没有矿物燃料的城市”。这座城市首先建成了燃烧生物质能的热电联产工厂和集中供热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万吨,生物质能燃料来源于城市周边半径100公里区域内的森林废弃物。接着,又建设了从污水中分离生物燃气的工厂,专门为汽车提供燃料。这座城市还拥有11台风力发电机和1台水力发电机,辅之以鼓励自行车使用,专门建造自行车专用道等措施。现在,拥有7.5万人口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已经真正成为一座“没有矿物燃料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