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先让家长优秀起来
8125100000015

第15章 现象微探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他不仅治国有略,而且教子有方,四个儿子在二战时均浴血战火,建立功绩。二战后又都跻身于美国政坛。

“对儿子,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罗斯福的这句话曾在美国人心灵中产生过不小的震撼,更是他一贯遵循的教子原则。

他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甚至在思想上也应该是独立的。当二战愈加激烈时,二儿子埃利奥特问父亲他该怎么办。父亲说:“要我告诉你该怎么做,那你应该首先认清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你们的事是你们自己的事,我从不干预。”不久埃利奥特便放弃刚开起的公司,轻松地走进了陆军部的大门,在四兄弟中带头参了军。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是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但是在我国,对待孩子的前途,基本上是父母做主,特别是讲究民主的今天,由此引发的矛盾非常多。

父母做主是有传统的。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讲究父母的绝对权威,讲究统一意志,讲究服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

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长对孩子特别娇惯,自孩子出生后,很多父母乃至爷爷奶奶辈都自动做起“奴才”,以孩子为中心,唯孩子是从,可以说,孩子的自我意识其实是来源于这种娇惯,加上社会民主空气的熏陶,年轻人就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这种意识又往往与父母的想法不一致,所以父母与子女在这方面的矛盾就十分突出。一方面家长不知如何捧出一颗心来,给予孩子无度的关心和照顾,进而代替孩子出主意,做事情,从而排挤了孩子的独立精神,这实际上是大人的“自恋”心理,以为孩子没有什么独立能力,只有“我”才是你最好的保护神;另一方面,大人的娇惯,使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催生了孩子的自主意识,因而也产生了“自恋”意识,既然我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我就有做主的权利。于是,在各自“自恋”的心理引导下,两者就有了矛盾。其实这各自的“自恋”都是不当的。

父母的娇惯表面看是尊重孩子的自主,但一旦这种自主伤害了道德,就失去了合理性。我们希望父母的做主朝着有利于孩子合情合理自主发展的方向迈进。

请看一则高中生的自述:

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我心里很乱、很烦,因为今天我又和妈妈吵架了。在我的心目中,她简直坏透了。有时候,我真怀疑她是不是我的妈妈。

我非常讨厌过假期,每次,我都不能过一天好日子。妈妈简直就是“幽灵”,她整天围着我转。每天早上叫我起床的是她,逼我喝牛奶的是她,拽我参加钢琴考级的是她,拉我去不同老师家补课的也是她。我的假期过得比平时上课还要忙。我想看会儿电视,她就一个劲儿地在我耳边唠叨,谁家的孩子又考上清华了,谁家的孩子又过了钢琴几级了……烦得非让人把电视关掉了,她才罢休,但马上她又会催我去练琴。她一天到晚只会让我学这学那,根本不给我自由。开学后,好友们一个劲儿抱怨:“一个假期都找不到你,你到哪儿去了?也不跟我们说一声。”我只好撒谎说我去外婆家了。

在家里的每一刻都像煎熬。终于,熬到开学,我才放松下来。我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呼吸到自由的空气了。尽管学校没有家里的条件好,但是,没人在我耳边一个劲儿聒噪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可妈妈还是会每天打电话来,问我在学校做了什么事,老师开了什么新课程,我有没有好好看书……每一件事都要汇报,烦都会烦死。如果我回答的声音不够响亮,她马上就会不满,难听的话劈头而来。每次我一接她的电话就心烦异常。

在这个故事里,妈妈就是认为,你是孩子,把握不了命运,没有我不行,因而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完全不顾孩子的个人需求和心理反应,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呵护,过于关心。家长成了能干的“奴才”,孩子成了无能的“主子”。从而导致了孩子极其苦闷的心理。

爱,有时就是负担,爱得过多,会严重束缚孩子的自由发展。

这种矛盾在生活中相当普遍。

问题的关键是做父母的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美国一个小女孩立下志愿,要做飞越北美洲的最年轻的飞行员。经过一段训练以后,在7岁这一年,她实现了这次飞行。然而飞机失事了,与她一起遇难的还有她的父亲和教练。事后,她的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并不因此后悔,因为那是女儿的愿望,是一个勇敢而伟大的尝试。如果一切还可重新选择,她仍然会尊重女儿的意愿。

一个7岁的孩子有这样的志愿,在中国家长看来,只能是神话。然而在国外却能成为现实。

中国孩子没有什么自主的课外活动空间。现代心理、教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以及大量的调查表明:家长的“过度保护”恰恰忽视了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也扼杀了孩子创造的灵性,窒息了孩子自主发展的精神。

夏天游泳,如果有一个孩子被淹死了,就吓倒了一大片,那些富有智慧的大人们,就多了一个说事的资本;春游秋游出了一起事故,就威慑了全中国,那些更有权威的大人们大喝一声,只见下面就齐刷刷一个劲儿叩头“下官不敢”。所以,想想现在有多少活动是孩子自己安排的?安全成了家长和学校锁住孩子的一把锁,孩子不能自己决定出去玩,当然社会不安全因素也的确让人担心;高考也成了家长和学校锁住孩子的又一法宝。为了学业,孩子的一切活动几乎都被大人计划着。在城市里,更是麻烦,孩子的活动空间更少了。哪有孩子做主的份儿?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长把一切享受都让给子女,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为此很需要纠正这对矛盾,还孩子独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