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散的军魂
弹指一挥间,转眼三十年过去。回首近三十年的人生岁月,我常常怀有对铁道兵的负疚与愧意。
我是属于对铁道兵改工后不太抱有信心的那一部分干部。部队改工一年后的1985年年初,我调离铁道部第20工程局2处回到原籍河南郏县工作。二十九年来,我这个初中毕业在地方上没有什么关系背景的回调人员,由调回时的一名一般干部,从县直机关到乡镇政府,由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到乡镇党委书记,由市(县)政府副市长、常务副市长,到市(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凭着铁道兵指战员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和“埋头苦干、流血流汗、无私奉献、集体复转、毫无抱怨”的兵改工心态,一路高歌,一路拼打,比较顺利地走上我从来没敢想象过的人生舞台。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没有让我胆怯畏难;近三十年的顽强拼搏屡战屡胜,使我时时不忘铁道兵,不忘铁道兵岁月,不忘铁道兵精神。是铁道兵精神武装了我,鼓舞了我,成就了我。
二十九年后的秋天,我再次走进位于西安市太华北路八十九号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的机关。进入机关大院,映入眼帘的是局机关大气磅礴、富丽堂皇的办公大楼,让人立即对作为国家一类建筑企业的集团总公司产生由衷的钦佩与仰望。
在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我带着深深眷恋的心情,观赏了铁道兵改工后老首长、老战友带领铁军队伍克难攻坚、搏击商海的一幕幕惊世大剧,聆听了老首长、原集团党委书记周玉成有关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全国争雄、走向世界的一层层介绍,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铁道兵精神永在,铁道兵的军魂不散。
1984年元旦,是部队脱掉军装的第一天。那个节日对铁道兵指战员来说不仅是新一年的开始,更是新生活的开始。作训科值班参谋找到领导:明天该上班了,早上还出不出操?晚上还上不上班?(部队时期除星期天以外每天晚上8点上班一个小时,或办公,或学习)为此局里几位主要领导专门“通了一下气”。既然是“改工”,生活方式上应按照企业职工的生活考虑,早上可以不出操,晚上可以不上班,而作息指挥仍用“军号”。
军号嘹亮,军号声声。改工后的10师官兵在军号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辉煌道路……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10师一万多名官兵分别在青海西宁、乌兰、天峻、德令哈,陕西咸阳、西安、眉县、渭南、蒲城、白水,四川乐山,河南洛阳等地向军旗告别,脱下军装,脱离军队序列,取消部队番号、代号,集体并入铁道部,由过去吃“军粮”的部队转为到建筑市场上“找米下锅”、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国营建筑企业,开始由军队生产型转为企业生产型,由过去统分统配转为效益和竞争力比拼,重大的历史转折给各级领导和广大“指战员”提出了新的考验和严峻的挑战。
不断的军号声让每个铁道兵战士把“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当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当成了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历史转折关头,有忧虑,那是一种冷静思考,却没有顾虑,勇往直前;也有困境,那是初入商海后的负重选择,却没有畏难,有战必胜!
还是那雄壮的军号声,让铁道兵始终保持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战斗本色。做到了思想不乱、组织不散、纪律不松、干劲不减。1984年提出“交好青藏、突击罕东、上好大(同)秦(皇岛)、多揽外委、确保初战取胜”。当年完成投资八千多万元,比1983年增长百分之四十四,实现利润总额三百五十多万元;1985年提出“打好罕东、狠抓大秦、广揽外委、搞好小型”,确保全年实现利润五百万元,在全局各单位抓好安家落户、基地建设的同时,到年底完成投资一亿一千四百五十万元,实现利润总额达到一千三百多万元,比上年增长了三倍多。直到1987年的四年中,他们继承铁道兵光荣传统,顺应改革形势,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迎接挑战,实现了由部队到企业转轨中的华丽转身,迈出了可喜的成功一步。
1988年国家全面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面对“僧多粥少”的严峻局面,他们秉承着铁道兵大无畏的精神,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克难攻坚,团结一致,共渡难关。至1990年,当年完成一点八亿元投资,扭亏为盈,冲出低谷,企业迈上稳步发展的征途。到1992年,三年完成投资六十七亿元,企业总收益达到二点一亿元,在全国五百家最大建筑企业列第七十九位,1994年进入全国百强建筑企业的第十六位,企业驶入突飞猛进的快车道。
1999年到2005年,中铁二十局在总经理余文忠、党委书记周玉成的率领下,改革创新,勇创一流,又制定了“三步走”战略,从主辅分离到融入总部经济,从国内争先到走向世界,创造了一个个让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的神话,创造了一个个让世人刮目相看、彪炳千秋的时代奇迹。
从1984年开始,二十局承揽任务由改工之初的三项一百六十万元,到2005年的一百二十二项二百二十一亿元,完成任务总额由当年的八千万元,到2005年的一百多亿元;施工领域由改工时以铁路建设为主发展到建筑业的大多数领域,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地铁、机场港口、火电水电、高层建筑等。在这二十二年中,他们还建成了一批国内领先、举世瞩目的高、大、难、精、新工程。如:20世纪中国第一铁路高桥——陕西白水河一号大桥,中国第一座下承式哑铃形钢管提篮侧倾拱桥——无锡华清下甸大桥,亚洲最大公路立交桥——新郑高速公路刘江互通立交桥,亚洲第一公路高桥——洛河特大桥,中国第一条重载双线电气化铁路——大秦铁路,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制梁和架设工程,中国第一铁路高堤——陕西杜康沟高堤,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莘松高速公路,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公路,中国瓦斯浓度最高的隧道——水柏铁路发耳隧道,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特大桥——青藏铁路风火山左冒西孔曲二号特大桥,世界第一高海拔隧道——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
讲到青藏铁路风火山世界第一高桥、第一高隧道,周玉成老书记两眼闪光,神采飞扬。用他的话说,这条铁路、这条隧道处处展示着铁道兵的风采,充满着不朽的铁道兵精神!
青藏高原与铁道兵有着不解之缘,铁道兵曾四上青藏高原。铁道兵10师与青藏铁路有血与泪、生与死、喜与悲的深厚情结紧紧地浓缩在一起。20世纪50年代末铁10师第一次在青藏铁路一期泉吉至格尔木之间干了半年多,在天灾与人祸所酿成的极端困难中被迫撤离;20世纪60年代初青藏线第二次上马,铁10师于1966年3月底在海晏至克土段干线和海湖支线安营扎寨,苦战二十个月完成任务后,转入更为紧迫的西南大三线建设工地。十年后铁10师三万四千名官兵奉命三上青藏线,我们已成为参与者和亲历者。十年时间,两百多名官兵葬身高原,建成了当时全世界最长的高原隧道——关角隧道,铁路延伸到了昆仑山下,带着遗憾和失望走下高原,脱掉军装。修通青藏线成了10师官兵的心灵期待……
当青藏铁路二期工程2001年2月正式立项时,铁道兵10师已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消失整整十七年。十七年间的六千多个日日夜夜,青藏线情结时刻都萦系在“老10师”官兵的心头。今天,青藏铁路再次上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方式,这个千载难逢、实现多年夙愿的历史机遇能不能让咱抓住?二十局一万四千名职工有彷徨、有担心、有激奋,也有发自肺腑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