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方发生在上午10点半。距隧道出口一百六十九米处的拱圈边墙轰然倒塌,有一千五百多立方米的碎石堵死了整个隧洞,正在洞内施工的1连、2连、5连的部分人员被堵在洞内。当时洞内堵了多少人,谁也不知道,各连报了数后教导员不放心,又让营部文书郭宏民集中各连文书,按花名册一个一个核对,最后确认是一百二十七人,大部分是2连的战士。另外还有1营副营长吴德安和2连连长郑新成、副指导员吴扬然等八名干部也被堵在里面。当时分析,由于塌方地段的清理任务已经完成,塌方体砸住的人员不会多。只是洞口堵死、电断风停之后,洞内人员会受到缺氧和地下水的威胁。
关角隧道大塌方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首都北京,报告给了周恩来总理。当得知一百多名同志堵在洞内时,周总理批示:不惜代价,千方百计抢救被堵官兵!
抢险现场组成了由陈友国师长为组长的抢险指挥部,抢险现场很快接通8部应急电话。其中一部直接连接中南海,一部直接与中央军委相通。话务员的接话声一声高似一声,一声接着一声。听声音就能感觉出十万火急的紧张状态。
洞口外面站着很多脸色阴沉的人,有干部、有战士,也有几位中青年妇女,一看就知道是临时来队家属,其中有两个的脸已哭得红红的。
按照连首长的安排,3连轮换吃饭的同志围在平行道口相对开阔的地方。从洞内走出来换班吃饭的新老战士,在隧洞边的水沟里洗了手,每人拿两个馒头无声地啃了起来。抬到工地上的炒菜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带上盘子、碗筷,多数同志都无法吃到。我第一次到施工工地上,没见过这种紧张场面,心里挺着急,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站在饭菜桶跟前直发呆。
3连的任务是集中精力从二号横通道打开一个便道,进入被堵的洞内。由于这里的清理任务尚未开始,十三年的水浸腐蚀、沉渣涌堵,险象环生。横通道内仅能站立三五个人,铁锹用不上,不少战士只能用手扒石砟儿。开始还有帆布手套,没多长时间就磨破了,几个战士吃馒头时手上还流着鲜血。突然看见同村的付营右手拿馍吃着,左手用棉工作服的袖子在搌右手上的血。我走过去掏出手绢,酸着鼻子默默地递给他。他没有接,并说现在已经不疼了,我心里很难受。
刘生副连长是抢险能手,他一直在前面组织突击开挖。这个上海老兵,个子矮矮的,说话像打机关枪,走起路来精神十足,给人一个蹦着走的印象。全连的同志都轮换吃过饭了,他仍然坚持在工地上指挥,来来回回不断地指指点点,有时还向没有经验的战士们发火。几次喊他到外面吃午饭,他只一句话:不饿!不饿!好像谁惹了他一样。
堵在洞内的同志们生死不明,即使没有遇险也是憋着、冻着、饿着、渴着,甚至被迅速上升的地下水淹着!刘副连长不怕死、不惧难,是出名的“拼命三郎”,见活就来劲,见险就脸红,人没有救出来,急死人了!咋能吃下去饭!最后,指导员让通信员拿两个馒头直接给他送到洞里面去了。
我们第二次把开水送到工地上时已是下午4点多。这时洞口左侧的木料场内已停了不少于十辆的救护车,鼓囊囊的绿色氧气袋和大炮筒样的氧气瓶堆成了一个个小山包,洞口周围还站着一些穿便装的人,后来听说是天峻县领导和机关干部赶来支援抢险的。通往天乌公路的便道上尘土飞扬,不少车辆仍在向洞口集中。一队队换班吃饭的人络绎不绝地在弥漫的尘土中走向洞口。
洞口右侧,站着几位首长,每个人脸上都是一副沉重焦虑的表情。听几个老兵介绍,站在那里的全部是现场临时指挥部的首长,有带病坚持在关角隧道督战、刚从师机关赶来的师长陈友国、副师长姜培敏、团政委王成林、团长郭波和副团长王连清、刘居才……
姜副师长是常驻关角隧道工地的师工作组组长,他的情况很多干部、战士都知道,抗美援朝抢修清川江大桥带过兵,宝成、成昆、襄渝铁路上立过功,以敢打硬仗、善打胜仗而闻名,塌方以后他是第一个跑到现场的。他像指挥紧急突围的战斗一样,当即召集在场干部分析险情,迅速作出抢险部署。马上通知全营在家的所有官兵跑步赶到洞口,1连从正洞开挖,3连争取从平行道的横通道内打开缺口。命令下达后,他迅速赶到塌方体前,爬到坍塌的石堆上向在场的干部战士下达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能早一分钟挖通,里面的同志们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这里随时都有塌方危险,同志们要在统一指挥下开展抢险,既要争分夺秒,又要万无一失!
七个小时过去了,抢险的效果非常不理想。正洞内塌方体的上方塌出了一个大黑洞,不停地向下掉着石块,人员不能过多靠近。垮塌下来像山包一样的石块碎砟儿,短时间的挖挖铲铲如杯水车薪。由于砟堆松动不能局部开挖掘进,最后只能在紧靠上部边墙处挖一个小导洞。为安全其见,这个小导洞必须很小、能爬进爬出一个人为限。在这么个小地方施工每次只能靠近几个人,就这几个人也只能用手扒脚蹬,什么工具设备也用不上。从塌方体到洞口两边依次站着摩拳擦掌、急不可耐的四五百名干部战士,虽然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但大家急得头上直冒汗。
3连负责的横通道开挖更困难。人多巷窄,风镐风枪派不上用场,机械设备开不进去。青藏高原上的山体石质靠人工锹挖,应该比蚂蚁啃骨头还艰难。那一阵子,营、连几个领导都急得似要发疯,言语行动有些失态,刘生副连长动不动就骂人。
事后认定,指挥部首长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堵在洞内的吴德安副营长和工程师潘建学他们在黑暗当中也找到了三号横通道这个位置,这里十几年前已回填封闭,里面已被塌方堵死,但他们还是忍着缺氧与饥饿,组织尚能行动的战士们冒死轮流开挖。只是在双方没有挖通时,正洞上部的小导洞被挖通了。
不到半个小时,送到工地上的热饭成了凉饭,凉饭也吃光了,担到工地上的热茶很快成了凉开水,凉开水也喝完了。我们几个送水送饭的同志其实也看到饭桶馍筐全见底了,却还不想往回走。太阳落山后,关角山的气温很快降到零下十摄氏度左右,也没有感到怎么寒冷,想多停一会儿,能多知道一点洞里面战友们的情况。
关角山下的气候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变化无常。上午还是好好的天气,下午5点以后开始刮风,接着乌云密布,雪花飞扬。这在青藏高原上是很正常的事,而今天这场雪不知道是对人类与自然的挑战的不满,还是对一百多名战友生命的关切。漫天雪花让人烦恼让人急。我们这些向工地上送饭的火头军则对这场雪是气愤。因为抢险指挥部首长要求,各连必须不停地向工地上送开水,6点以后还要2个小时送一次饭。石砟山上凹凸不平的蜿蜒小路,白天挑着担子可以捡路慢行,到了晚上,有手电筒照着也十分难走。雪遍地,路更滑,气死人了!
天黑路难走,返回时绕得稍远一点走大路。当走到2连门口时,看见汽车拉着几捆草袋子进去了。2连的大部分干部战士都堵到洞里,只剩下司务长和一个副排长在洞外组织抢险。看2连院内多亮了几个灯泡,不知他们要干什么,我们几个跟着汽车拐进2连院里,走近时才知道他们在做最坏的准备,拉的草袋子把“三用堂”铺好准备停放死尸。往日集中学习、文艺活动和集中就餐三种用途的“三用堂”将暂时设为“停尸房”。一想就不寒而栗。
第三趟到工地时已是晚上8点多。这时工地上多数人已由开始时的惊慌、紧张、议论、担忧变成了害怕、沉默。能接电灯的地方都换了两百到五百瓦的大灯泡。飞雪紧一阵慢一阵地飘着,隧道周围如同白昼。灯光下到处是人,站着蹲着,不少人浑身是泥,有的身上已结了冰,从跟前走过时能听到“咯吱”“咯吱”的响声。
到工地约二十分钟后,在微弱的灯光下听见有人叫我的名字,循声望去,是我们公社4连的老乡张保灿。他走到我跟前,有气无力地说:2连有九十多个人堵在里面,有咱公社四个,1连堵进去二十来个,有咱公社俩,说着说着就有点哽咽。“战友战友亲兄弟”,这是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感情,是手足情、肝胆友谊的写照!此时我觉得老乡与孪生兄弟一样连心。我心里很难过,给他拿个馒头,他摆了摆手。4连是机械保障分队,抢险的任务是待命、是配合,可以轮换着回连队吃饭。俺俩站着什么话也没有了,一直在看着洞口,那里的每一点动静是每一个人都关注的。
时间不长,看见十来个人一组,有三四组人分别抬着又细又长的钢管从面前走过。天上黑灯瞎火,地下高低不平,只听有人不断喊着:“慢点,慢点!”其实任何人心里都很着急,急得小伙子们抬着沉重的钢管快步走向洞口。
原来是一位叫袁武学的同志,挖小导洞因缺氧晕倒又清醒后,意识到在洞外呼吸这么困难,洞内同志最大的威胁可能就是缺氧。他向首长建议,应该找一根细一点的钢管顺着边墙捅进去,然后向里面压风。当时,在现场的首长和工程师有几十人,他们都在想着如何加快进度,如何保证不发生新的死亡,如何发挥现有资源优势……而这最简单的办法却没有人想到。虽然不是“急得乱了阵脚”,至少也是没有想到长短结合、土洋结合。命令传出,几拨人马紧急行动。俗话说:“越是急,越不齐。”关角隧道作为重点保障的一号工程,施工物资应该是应有尽有,要啥吃啥,可是今天偏偏在钢材仓库院内几百吨的钢材、钢管中找不到一根合适的,师团领导气得破口大骂。刚才抬进去的细钢管是让隧道进口的2营营长带队紧急送来的。
土办法解决大问题。约二十分钟后,钢管穿过塌方体被强力推入洞内。从一塌方就一直盯在现场的副团长刘居才嘴对着钢管用尽全身力气喊话。连喊三声没有回音,在场的人心里当即沉重起来。当刘副团长喊第四声时,钢管里传来二连副连长吴扬烈微弱断续的声音:
“同志们都活着!”
一句微弱的声音,像炉丝接通电源,顿时热流回旋。同志们活着!同志们都活着!工地上沸腾了。有人喊: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是激动,还是一种间接的祈祷,因为洞里的人虽然活着,还不知道能不能出来。大家还是急呀!站在洞外的不允许靠近,人人都流着泪踮着脚在向洞口看着、听着。
人员进出的导洞正在紧张向里边逼近。这个“紧张”不是速度,而是环境,是气氛。仅有脸盆大的小导洞既不能做支撑,又不能用工具,小心、小心再小心,生怕没有支撑的导洞塌了,生怕小洞口被碎渣再挤死。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
一百多名同志还活着的消息乘电波很快传到中南海,中央领导指示,要精心组织,科学指挥,采取一切紧急措施,不惜一切代价挽救遇险的每一位同志。
陈师长向在场人员传达中央首长指示,工地上再次喊起“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人员都活着,大家的心轻松了许多。把手电筒留在工地上,我们几个摸黑回到连队继续送饭、送水!
晚上12点要送第四次饭。班长没安排我再去送饭,而是让我2点钟去送开水,并要求我趁这个时候休息一下。
一天内为工地送三次饭,真的有些累。躺下后像是刚一合眼,定时1点50分振铃的闹钟就响了起来。慌慌张张走出住房,猛然发现三四个人正从打饭窗口端着饭盆往班里走,立即意识到被堵人员可能出来了!心中一阵兴奋。到伙房后一位老兵告知:堵在洞内的人员凌晨1点多全部脱险,参加抢险的同志已经撤回,现在陆续开始洗刷吃饭。说话间班长发话:“马上去通知各班来打饭!”
我跑着先从1班开始喊人。1班是木工班,专业支排架、做木工活,今天他们一直在待命。狭窄的横通道内没有多少排架要支,几个同志正在吃着刚从炊事班打回来的饭。进入2班时,只有一个值班的新兵在收拾火炉,其他人全部在铺上躺着。再看躺在床上的战士,有的没脱衣服随便躺下就睡着了,有的靠在床上头支着的帐篷打着鼾睡得香甜,我没有说话悄悄地走出了帐篷。这些同志在工地上顽强地坚持扒砟、铲砟、运砟十五个小时,这时最需要的是休息,打扰他们于心不忍。通信员又吹了开饭哨子,仍没有见到更多的人去打饭。风停了,只有雪在悄悄地下着。
第二天上午全营放假。连领导通知炊事班改善生活犒劳抢险的指战员。吃过早饭,2连堵在洞内的喜安、万年、长岭等几个老乡陆续来到炊事班找我。见面无语泪长流。年龄最小的高万年哭着说:“我想着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十来个老乡险后重逢,有说不完的惊魂感触,道不尽的落魄心情,最后归于笑脸。毕竟我们都很好。“噩梦过去艳阳天,大难不死一万年!”万年听了这宽慰的话也笑了。长桥乡的秦自云当兵前教过书,当过村干部,说起话来有板有眼。最后他给几个老乡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这个下马威对咱们也有好处,提醒咱今后施工中都要注意安全,石头砸下来可不长眼!”
接下来全营进入抢险总结、评功评奖阶段。连队在总结这次抢险工作时,指导员反复叮咛:4月5日,是个不平常的日子,是个值得大家永远记住的日子。施工重要,生命第一,安全工作什么时候也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