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二战十大著名战役
8064900000004

第4章 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3)

事实上我们从战后的分析可以看到,波军应考虑放弃西部一些有价值的地区,如西里西亚工业区,而在那累夫河、维斯托拉河流域右线重点设防,作有步骤的防御,以此拖延时间,等待英、法在西线发动进攻,那么即使失败也不至于败得这样快,这样惨。毕竟拖延时间对波兰总是有利的。但波兰指挥官总是幻想能守住一切,结果反倒丢了一切,一败涂地。这又验证了一条军事经验:弱小的一方若想守住一切地区,势必一败涂地。同时,在波军的部署上,我们还看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他们将主力靠前配置,很显然他们还在打算一旦英、法在西线作战成功,德军主力西调,他们就马上转入攻势,波兹南地区的主力取最短路程,直取柏林。然而结局说明了一切,这一企图完全脱离现实,等到他们醒悟过来时,想迅速东撤已不可能了,德国空军已使波兰本来不怎么发达的交通线陷于瘫痪,步行军的速度又远跟不上德军机械化速度。即使波军以战略防御为主,放弃西部地区,在那累夫河、维斯托拉河多点设防,其意义也只能是作争取时间的努力,一切取决于英、法在西线作战的结果如何。波兰能坚持多久?其间前苏联会不会同德国前后夹击?还是未定之数,谁也无法预料。一个国家若把自己的命运系于大国身上是何等的危险!所以,波兰为但泽而战,不惜以亡国为代价,在策略上是否明智便成了问题。这也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启示。

四、古德里安英雄还是魔王

说起波兰战役和现代装甲集群作战,我们无法绕过古德里安。如果没有这位一战成名的“闪击英雄”,也许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就要从一开始改写。作为法西斯德国的刽子手,古德里安的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但同时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又留给了世人一个军事指挥艺术的传奇!

海因兹·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生于但泽南部魏克塞尔河附近的库尔姆(当时属德国,现属波兰)。从1901年到1907年,他就读于军事学校和柏林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作为一名准尉加入部队。1908年,到梅斯的军事学院学习,晋升为少尉,学业结束后返回原部队继续任职。

由于在军队里表现一直很突出,古德里安被派往柏林军事学院接受参谋人员的培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晋升为中尉,仅一年后又晋升为上尉。战争期间,他亲历了西线许多战场,包括马恩的灾难和凡尔登大屠杀。尽管他没有指挥过任何一支战斗部队,但古德里安仍获得了一级和二级铁十字勋章。1918年初,由于在色当的考核中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战术解决能力,古德里安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得到了优秀成绩并且成为了总司令部的参谋(他是当时最年轻的参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古德里安留在了军队。在这一时期,古德里安开始撰写关于摩托化部队的文章,并受命指挥摩托化部队。尽管在当时,部队仅装备了汽车和摩托车。

1927年,古德里安被晋升为少校。这期间他一直在竭尽全力收集有关机械化作战的各种可用资料,由于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因此翻译了富勒少将和哈特的大量著作。他还给汽车装备上木制炮塔,并在演习中成功运用了这些车辆模拟坦克参加战斗。1929年,古德里安到瑞士旅行,在这儿他参观了一个装备了STRVm21和m21—29坦克(瑞士造的德国LKII坦克)的坦克营。他又访问了前苏联的秘密坦克测试设备(当时德国被禁止发展坦克),在这儿他遇到了许多后来成为他的劲敌的前苏联军官。当时,古德里安受命检察和指挥所有装甲部队。同时,他又是柏林的机械化战术教员。1931年2月,古德里安被授予中校军衔,两年后晋升为上校。他坚持撰写装甲部队作战的文章,并协助解决第一辆坦克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希特勒上台后,在参观一次作战演习时,看到古德里安的那些小型装甲部队在战场上异常活跃而激动不已,并正式组建了3个装甲师。当时,古德里安同希特勒的关系密切,被任命为第二装甲师师长,并很快被晋升为少将。仅一年半后,又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被任命为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官,在吞并奥地利和侵占苏台德地区的行动中充当了急先锋。10个月后,他又被任命为装甲兵总监,担任了德国快速集群的指挥官,这意味着他全面负责德国装甲部队,包括兵员扩充、人员训练、战术制定、技术装备等,这是古德里安担任的最重要的、能够改变历史的职务。从此以后,他得以一展才华,运用他的理论、知识把德国装甲部队建设成为一支在战争中令人生畏的力量。

在入侵波兰的战斗中,古德里安指挥第十九集团军,再次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又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在入侵法国时,古德里安把闪击战真正变成了事实。他不断违反上级命令,带领他的部队和坦克尽可能地向前推进,大大超过预期的目标,破坏了法军的通信,把法国参谋部的人员变为战俘,而这些人一直认为德军会停在西部的马斯河附近,没有得到命令前是不会行动的。法军的惨败并不完全是因为德军坦克装备的优势。实际上,在当时参战的德军坦克中,只有四号坦克装备了75毫米炮可以和法军的CHARB重型坦克匹敌,而一号、二号和三号坦克性能都劣于法军坦克。但德军坦克装备了无线电通信设备,速度快,易于维护。更重要的是,德军坦克组建了独立的部队,作为一个整体行动,而不像法军把坦克配备给步兵部队。还有一点就是德军的坦克部队是在摩托化作战理论的创立者古德里安的亲自指挥下行动的。当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推进到英吉利海峡时,他已经深深地插入了法国,切断了马其诺防线。从那时起,古德里安和他的装甲部队就成为坦克战与闪电战的代名词。

战役点评

从军事史角度而言,波兰会战是机械化战争思想的首次实践,也是对古德里安军事改革后的德国机械化部队的第一次考验。事实证明,德国人完全成功了。由于胜战时间之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相信,人们称之为“闪电战”。其特点是,在坦克集群和战术空军集中轰炸支援下,在防线的一点或数点上实施突破,在扩大突破口之后,摩托化步兵和炮兵紧随坦克部队之后,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扫荡其后方指挥中心和交通要点,然后在达到一定深度后旋转迂回,会同正面的步兵集团合围歼灭陷入包围之敌。其间,空军集团对敌前方后方实施持续不断的轰炸,使对方战斗意志瘫痪,造成心理上和士气上的崩溃。波兰士兵虽然英勇作战,但在这种崭新的机械化立体作战方式面前,终究不免土崩瓦解。德军进攻如此顺手连希特勒都感到吃惊。古德里安在其回忆录《一个士兵的回忆》中记载道:“当看到那些被毁的波兰炮兵团的时候,希特勒就向我问道:‘这是我们的俯冲轰炸机所干的吗?’我回答道:‘不,这是我们的战车干的!’他不禁吃了一惊。在希维兹与格劳顿兹之间,凡是不必参加包围作战的第三师装甲部队,都调齐了让希特勒亲自视察一番。之后我们又去视察第二十三师和第二师的各单位。一边走,我们一边谈论到这一次我军作战经验。希特勒问我死伤了多少人,我把最近所得的数字告诉他:在全部走廊战役中,我所指挥的3个师大概死了150人,伤了700人。他对于这样小的死伤数字,不免感到很奇怪,把他在第一次大战中的经验作对比:他那一团在作战的第一天就死伤了2000人以上,我告诉他这一次敌人固然也很坚强勇敢,但是我们的损失却能这样的小,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战车能够发挥高度威力的缘故。”

战车实在是一个救命的武器,德军对波兰的闪击效果可以从下列数字对比获得一个结论。

双方开战前兵力对比是:德军160万人、47个步兵师、7个坦克师、4个轻装师、4个摩托化师、2800辆坦克、6000门火炮迫击炮、2000架作战飞机。波兰军100万人、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2个摩托化旅、3个山地步兵旅、220辆轻型坦克、650辆超轻型坦克、4300门火炮迫击炮、407架作战飞机。

作战结果是,波军66300人战死,133700人负伤,420000人被俘。德军10600人战死,30300人负伤,3400人失踪。

这些数字向所有人说明:在人类战争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即机械化战争时代已经降临。从波兰会战起直到今天,这种作战方式一直在陆战中占支配性地位。而以步兵、炮兵、骑兵为主的传统作战方式已退居次要地位。特别是雄踞战争舞台数千年之久的骑兵,结束了过去的辉煌,无可奈何地走到了历史的尽头。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总结波兰战役时说:“1939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可救药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地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德波战争暴露了战争初期各次战役内容及其性质的变化。德国在实施武装力量的动员与展开的措施中,采取了先机制敌的方针。德国武装力量对波兰采取的军事行动证明,预先组建的陆军集团和航空兵集团出其不意地实施密集突击,有着显著作用。在战争过程中,坦克和空军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为了冲破对方的防御并扩大战果,在这次战争中,古德里安将军的装甲作战理论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德波之战也成就了他在军事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