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8054900000011

第11章 工业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1981年8月5日)

今天,就工业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问题讲一些意见,同大家商量。工业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是全国关心、整个经济部门都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工交部门和工交企业尤其关心。今年4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工交会议结束后,国家经委研究室的同志到山东、江苏对经济责任制等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写了一个调查报告,对山东省广泛推行经济责任制,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歌颂和赞扬。赵荫华同志带着企业局的几位同志到中南广东省进行调查。广东省在中央对它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情况下,解放思想,搞活经济,做了大量工作,在推行经济责任制方面也有很大进展,有不少好的经验。最近我们找北京市的一些企业座谈过几次。北京市在上海工交会议以后,在这方面进展也比较大。在最近召开的企业整顿座谈会上,我们也和15个省市的同志就这个问题交换了意见。在向国务院领导同志汇报座谈会情况时,紫阳同志明确提出要把推行经济责任制作为整顿企业的突破口,充分肯定了推行经济责任制的重大意义。现在我就以下几个问题讲一些意见:

一、对工业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发展过程的回顾

经济责任制是从农业开始搞起来的。这是三中全会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对农业确定的重要政策。农业政策的落实,使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解放,农村生产面貌有了显著变化。三中全会后,在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根据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国家经委和有关部门协同起草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十条意见,也就是扩大企业十个方面的权力。现在看来,这十方面的权力还没有全部落实。但是,在当时各方面阻力较大的条件下,提出扩大企业这些权力仍然是起了积极的作用。根据这十条原则规定,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有关部门起草相应的具体文件,这就是1979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的五个文件,即国务院[1979]175号文件。当时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工交会议上讨论企业利润留成办法时争论很大。最后请财政部负责同志到会听取了会上大家提出的意见,商定由国家经委和财政部起草一个补充规定。回过头来看,在当时的情况下,能作出对企业实行利润留成试点的决定,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尽管当时的改革还是小改小革,但在性质上却是一个重要的变革,对上层建筑怎样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怎样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开始进行探索,这是进行改革很重要的一步。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步迈得也不算小。这两年来扩权试点企业很快增加到6000多个,这是很大的进展,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但扩权试点企业实行的利润留成办法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好:一是利润留成办法划一了。对于办法划一这一点,当时就有不同意见,不少同志不同意用一种办法试点,认为既然搞试点,就应该采用不同的办法去试,以便有所比较,扬长避短,闯出路子。就是说,目标一致,方法可以不同。如果只用一种办法,那还叫什么试点?看来试点办法“一刀切”,是这个文件主要的缺点,这说明当时思想还是不够解放。1979年五个文件下发后,很多地方在按照文件规定开展企业扩权试点的实践中,解放思想,冲破框框,创造了一些新的办法,不管文件规定搞扩权试点要怎样审查、批准,但最终还是要承认各地试点办法的现实。在这方面,四川省思想解放,自己动手改革,带头冲破框框,创出了一些改革的新经验。不少好办法是大家根据客观需要和群众意愿闯出来的,创造出来的。1980年9月在总结扩权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颁发了[1980]226号文件,提出企业利润留成办法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可以采取必要的变通办法,推动扩权试点工作的更好发展。两年多来,扩权试点企业迅速扩展到6000多个。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里面,扩权企业占预算内企业的15%,产值占60%,利润占70%,京、津、沪三大城市占80%~90%,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果起了重要的作用。原来扩权办法的另一个问题是“环比”的问题。“环比”的办法当时就有许多同志不赞成。后来我们想先突破一个口子,“环比”办法也可以先试行一下。“环比”办法在一定条件下有其积极作用,但整个说来有它的局限性,就像山东同志所说的,第一年有甜头,第二年吃苦头,第三年没干头;四川同志所说的,第一年吃肉,第二年啃骨头,第三年喝汤。看来这个办法不能促使我们的经济更好地发展。

1980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是个大发展的一年,不仅有6000多个企业参加了扩权试点,规模扩大了,而且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扩权试点。除企业利润留成办法外,有的地区试行了利润包干的办法。上海市冶金局实行增长利润留成包干,纺织局实行全额利润留成包干,都是一定五年。河北省冶金局、重庆市冶金局等都采取了包干办法,军工企业也是采取包干办法,效果都比较显著。同时还搞了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的试点。根据紫阳同志的指示,去年8月份,国家经委发了个文件,传播一些地区和单位实行“以税代利、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验。当时有些同志顾虑重重,怕企业得的多了,国家得的少了,但实际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去年在全国共搞了200多个企业“以税代利、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试点。此外,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试点,如有些地区搞亏损包干,有些地区在二轻行业集体企业把原来的统负盈亏改变成为自负盈亏。总之,1980年在1979年扩权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多方面重要的实践经验。原来大家都要求改革,但因缺乏实践经验,不知怎么改革好,心中没有底。有了1980年这一年的探索和实践,今年大力推行经济责任制,就有了经验,有了基础。

中央工作会议以后,今年2月紫阳同志在天津开了一系列的座谈会,对许多重要问题作了指示。2月底至3月上旬,我们和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一起召开了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在向国务院领导同志汇报这一座谈会情况时,紫阳同志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要全面地正确地理解中央的调整方针,正确处理好调整与改革的关系,提出不利于调整的改革步子要放慢,有利于调整的改革要积极抓紧进行,这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改革的信心。这次座谈会上搞了推行工业改组与组织联合、继续巩固提高扩权试点、加强企业整顿等几个文件。4月份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工交会议,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明确地提出了在工业企业中推行经济责任制的四种形式,这是1980年进行了一年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的成果。这四种形式,一是继续搞好企业利润留成,但办法要有所改进、有所完善;二是企业搞利润盈亏包干(包括微利、亏损企业);三是小型企业逐步实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四是推行行业包干。明确提出推行经济责任制的这四种形式很重要,实际上是把我们两年多来的改革实践经验作了一个总结,作为政策肯定下来。紫阳同志在今年4月1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工业企业要推行经济责任制,这样全国各个地区就比较大胆放手地推行开来。

去年耀邦同志有个批示给我,说他考虑了很久,农业政策落实,农村面貌的变化振奋人心,什么时候你们工业也能有个振奋人心之举呢?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才能有较大的突破呢?当然不能说利润留成不是个突破,但还不是个大的突破。因为在搞利润留成的同时,还搞了一个企业基金办法,这一办法不能说不好,但它毕竟还是变相的吃“大锅饭”。原来规定是完成计划就可以提取企业基金,但计划指标是活的东西,到年终完不成时,调整调整都可以完成,实际上还是吃“大锅饭”。按照工资总额多少提取奖金,这还是个平均主义的办法。为什么发那么多的奖金,作用却并不很显著呢?因为奖金实际变成了附加工资。耀邦同志提的这个问题,正是我们工业部门同志头脑里长期转动、考虑的问题,总是不甘心,总想有个突破,总想像耀邦同志讲的那样有个振奋人心之举。但我们改革起来,确实阻力不小,困难重重,步履艰难。

1981年计划调整下来之后,财政任务实际上超过了生产任务,迟迟落实不下去,可是财政任务还必须落实下去,因为中央确定今年基本上要做到“两平一稳”。对这一点大家不含糊,提到要和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的高度,任务是非完成不可的。但是好多地方一直到4月份还没有将财政任务落实下去。因此,要完成财政任务,必须使工业生产上超一大截子才行。虽然上半年轻工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因原材料提价、企业费用增加,利润增长并不多。利润主要靠重工业。但重工业生产下降,利润也相应下来了。这样就增加了完成财政任务的困难。财政任务完不成怎么办?逼着我们想办法,坏事变成了好事。前几天,我给苏毅然同志打电话,他说,今年搞经济责任制是逼上梁山的。今年财政任务落实不下去,最后逼着我们非依靠广大群众不行。要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就要依靠广大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这是毛主席早就讲过的。因此,在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农村经济责任制推动的影响下,经济责任制便在工业企业很快地发展起来了。

回顾一下过去这两年多工业方面进行改革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在推行经济责任制确实是形势有需要,群众有要求,农村有样子,工业有路子,并且已显示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在工业战线上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就一定能够使经济责任制得到更好的推行,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

二、目前工业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的形势

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由于符合群众的要求,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有了农村经济责任制的借鉴和两年来扩权试点的基础,所以近几个月来,以利润包干为主要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蓬勃发展,形势很好。从国营企业到集体企业,从大型企业到中小企业,从盈利企业到亏损企业,从单个企业发展到按行业、按地区(地、市、县经委)包干。有的一层包一层,一层保一层。如:济南市搞“上五包,下五保”(市包局,局包企业,企业包车间,车间包班组,班组包个人,一层层包下来;下面再层层予以保证,保证任务的完成)。北京市969个工业企业,已全部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山东省13个地市1850个县属以上国营工业企业,已落实各种盈亏包干任务的有1641个,占88.7%。四川省工交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的占86%。河南省已占50%。辽宁省二轻集体企业,普遍实行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占全省二轻集体企业总数的86%。

从这一段实践来看,各地推行经济责任制,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指导思想明确。凡是搞得好的地方,思想都很明确。推行经济责任制的目的是要打开一个突破口,解决在企业中长期存在的“大锅饭”、平均主义的顽症,充分调动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企业的潜力。8月3日,紫阳同志听财政部汇报时,明确指出当前一方面财政困难,一方面浪费很大。理财之道,究竟是就财政论财政,还是靠发展生产来解决财政困难?要想把浪费消除掉,把潜力挖掘出来,不去依靠和发动广大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做不到。而经济责任制就是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最好办法。二是突出一个“包”字。在有些人思想犹豫不定的时候,广东省领导同志思想非常明确,提出在改革上要突出一个“包”字。各地也从落实今年国家财政计划入手,实行包干。这种办法简便易行,责任明确,利益直接,动员力大,受到普遍欢迎。一句话,就是千斤重担大家挑,企业的担子不是仅仅放在书记、厂长肩上,而是还放在各厂成百上千人的肩膀上。大家动脑动手把潜力挖掘出来。三是推行经济责任制的两个环节紧密衔接。第一个环节是实行国家对企业的经济责任制,把企业的经济利益同经营成果挂起钩来,用包干的办法去解决国家和企业的关系,解决过去管得过死和吃“大锅饭”的问题。第二个环节是建立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把职工个人收入同劳动成果挂起钩来,解决企业内部吃“大锅饭”的问题。抓好两个环节,解决两个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问题,两者配套,相辅相成。搞得比较好的地方,上下结合,纵横连锁,形成工业经济责任制的体系。四是方法灵活多样,不搞“一刀切”。这和1979年开始贯彻那五个文件时完全不一样,那时是习惯于老一套的“一刀切”的办法,只能按我的道走,不能另外搞一套。我们坐在北京的人总怕下面违法乱纪。确有违法乱纪的人,但总是少数,绝大多数企业的干部和职工真是在那里勤勤恳恳地为国分忧,任劳任怨,努力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我们总要立足于相信群众的大多数。如果我们不相信这些同志,只给他们一条道,一个独木桥,最后势必限制大家的积极性。如有违法乱纪要加强财政监督。记得薛暮桥同志说过,要搞市场调节,同时就要加强市场管理,否则非乱不可,什么违法乱纪的事都会出来。出来以后,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我看你就不行,要收兵,这是消极态度。另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开展市场调节,同时要加强市场管理。对建立经济责任制也要采取这种态度。现在各地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分类指导,打破了只能按一个模式搞的限制和框框。

工交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时间虽然不长,但已取得明显的效果。用群众的话说是:一包就灵,一包就活,一包就变。

首先,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增产增收,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任务的落实。

今年国家财政计划普遍高于生产任务,加上企业减利因素很多,社会负担较重,财政指标落实不下去。山东省初步统计,向企业不合理摊派的任务有7000多万元,其中从上面摊派下去的任务就有13项。实行包干以后,盈利企业,利润继续增长;亏损企业,亏损减少或扭亏为盈,财政任务也就很快落实下去了。天津市工业,今年下达的财政计划为19.5亿元,开始只能落实17.4亿元,差2.1亿元。通过对各工业局实行包干,财政计划全部落实下去。胡启立同志说,不是这个办法,根本落实不下去。北京市工业,去年上缴利润27.1亿元,今年财政下达计划27.2亿元,由于各种减利因素影响,有6亿元落实不下去。经过对15个工业局实行包干,财政任务基本落实下去。5月份实行包干,6月份就实现利润2.13亿元,创造了上半年的最好水平。首钢,去年上缴利润2.4亿元,今年钢、铁限产,生铁减少29万吨,钢减少12万吨,由于对企业实行了包干,企业内部又实行权责利相结合的责任制,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狠抓了开源节流的一系列措施,找出了减产增收的路子,预计全年实现利润3.12亿元,保证上缴利润2.7亿元,比去年增长12.5%。山东省煤炭系统,今年一季度亏损1357万元,3月下旬实行行业亏损包干,全年计划亏损2000万元,4月份就扭亏为盈,实现利润57万元,5、6月份,又盈利902万元,真是一包就灵。去年省委发了8号文件,对济南市二轻系统实行超定额计件工资制,经济效果比较显著。今年年初,发了省委18号文件,又把8号文件收回去了,规定了职工奖金限额。一季度全系统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20%。今年4月份开始省委决定重新恢复去年8号文件的规定精神,推行经济责任制。在全系统80%以上单位又恢复了超定额计件工资制,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重新被调动起来,生产经营成果逐月提高,二季度实现利润841.5万元,比一季度提高67.2%。广东清远县17家国营工业企业,1977年亏损31万元,1978年推行超计划利润留成的经济责任制以后,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21万元,上缴34.6万元。1979年实现利润353万元,上缴109.7万元。1980年实现436万元,上缴150万元。今年预计可实现利润750万元。百元产值提供的利润,由1978年的3.5元,增长到1980年的14.6元,今年上半年已达到22.5元。

第二,有效地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过去企业中实行计时工资加奖金的办法,往往是把奖金按人头平分,或者是一、二、三等,轮流坐庄,体现不出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计件工资、超定额计件工资、浮动工资或记分计奖等办法,做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烟台鞋厂,今年1—5月份,每人每月平均得超额计件工资14.74元,其中最高的每月60元,最少的只得3分钱,个别完不成定额的,还被扣了基本工资。工人们说:“现在是喜煞勤的,治了懒的,‘铁饭碗’保不住了,‘大锅饭’吃不成了,再不好好干不行了。”有些同志却只看到工人多得了,忘记了国家多收了,忘记了工人多得了之后,发展了生产,活跃了经济,方便了人民生活。我们这些同志的思想方法,什么时候才能有所改变?毛主席过去讲形而上学盛行,我们还不大理解,现在是越来越理解了。黑龙江鸡西矿务局正阳煤矿,今年在全矿工人中实行浮动工资,对井下工人实行全浮动、联产计酬,对辅助工人实行部分浮动,对科室职工实行记分计奖,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出现了全矿争出勤、找活干,人人关心经营管理,事事讲究经济效果的新气象。3月份以来,全矿产量、利润逐月上升,各项工作比较主动,到6月上旬,全矿已补上了以前的欠产,实现了盈利。新华社记者反映了以后,耀邦同志专门有段批示,他认为在企业里应该推行这样的浮动工资制度。

第三,推动了企业整顿,加强了企业管理。

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后,对生产、经营、计划、劳动、财务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重了企业的责任,使企业的整顿工作有了内在的动力。过去在整顿中出现过不少形式主义,也是因缺乏内在动力而产生的,是上级让搞的,比较被动;推行经济责任制使经济核算、统计、计量、定额管理、考核制度等各项基础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强。过去企业整顿工作,是上级催着搞,现在是企业主动搞;企业的经济开支,过去是花了算,现在是算了再花。这是推行经济责任制带来的一个明显的变化。

第四,有利于老企业更新改造、休养生息。

多年来,我们的许多老企业一直处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厂房失修,职工福利设施积欠很多的状况。企业过去没有一点自主权,没有机动的余地,生产生活上都有不少欠账,很难得到解决。同农业一样,工业企业也有一个休养生息的问题。马洪同志到鞍钢看过之后,说现在再不动手更新设备,十年后鞍钢会成为一堆废铁。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我国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等老企业都是如此。机床的导轨都磨过几次了,不可能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靠国家投资,每年全国基建资金只有几百亿元,争不到投资,设备都是20年一贯制,产品也就没有竞争能力。所以,工业企业必须像农业一样,通过推行经济责任制,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利润包干后,企业只要经过认真努力,就可以从增产增收中得到更多利益,就会有更多的自有资金,来逐步解决这些迫切问题,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我们今后发展生产打下基础。

实践证明,实行经济责任制,从微观上来看,是激励企业奋发上进,挖掘企业潜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办法,为克服两个平均主义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从宏观来看,更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可能为发展我国经济闯出一条新的路子。归根结底,实行经济责任制,能够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农业上生产责任制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工业上的经济责任制也将证明这一点。

三、推行经济责任制中要认真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工业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办法还不完善,包干以后还会引起许多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同时也要看到工业和农业不一样,社会化的程度更高,牵涉的面更广,问题更加复杂。因此,我们要认真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热情支持,因势利导,既积极又稳妥地推动经济责任制健康地向前发展,避免一哄而起。一哄而起,搞不好往往就是一哄而散,这是多年的经验教训。要避免盲目性,就必须提高自觉性。经济机关要负经济责任。我们要认真引导,既要满腔热情,又要头脑冷静,再不要折腾了,再不要打“摆子”了,再不要走“回头路”了。1958年“大跃进”,有些人头脑过热,搞高指标,当然我们现在不是这种情况,我们不是太热了,而是困难重重,阻力不小。要鼓足勇气,去开辟一条新路子。从当前来看,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好:

第一,指导思想。

一是要继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下决心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整个工业就没有出路,整个经济就没有出路。现在还有不少人把“大锅饭”、平均主义误认为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不承认客观上存在着的企业与企业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利益上的差别,不敢坚决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二是要破除旧的习惯势力。现在平均主义司空见惯,天经地义,而要搞按劳分配则别别扭扭,甚至好像大逆不道。所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能过去没有干过的就不敢干,别人没有做过的就不敢做。不打破老的框框,就走不出新的路子来。有些人吃“大锅饭”吃惯了,对搞经济责任制,怕麻烦,怕担风险,怕负责任,安于现状,精神不振。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三是具体政策不“卡富”、“限富”。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企业经营得好,经济效果显著,在为国家多做贡献的基础上,企业多留,个人多得,这种合理的权益应该保护,应该鼓励,应该提倡。不能怕先进的企业富起来,不能怕优秀的工人“冒尖”,不能一看企业钱多了就“眼红”、不认账、“抹胡子”。企业和工人就怕这一手。要让企业和职工放手干,政策就得要兑现。企业富了,群众富了,社会财富增加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也就有了基础。这是个基本的观点。大量事实也说明,推行经济责任制,是补了国家财政,而不是挖了国家财源。

四是要着眼于挖掘企业的潜力,找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新路子。现在,一方面财政困难,一方面浪费惊人,企业的潜力很大。要挖潜如何挖?就是要靠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推行经济责任制,与“大锅饭”决裂,向浪费开战,提高经济效果,努力增产增收,发展生产,解决困难。调整期间工业上要有一个令人满意的速度,速度不要过高,但要积蓄力量,以图将来有个较大的发展。如果长期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经济就会萎缩,又会出现新的恶性循环。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速度。“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种事情世界上是没有的。一方面我们企业的潜力很大,一方面企业又欠账太多,要把潜力挖出来,就要采取“养鸡下蛋”的方针,使企业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要保证企业有一定的机动财力进行更新改造,提高效益。推行经济责任制,就是要为企业创造这种条件。如果“竭泽而渔”,对老企业不积蓄力量,不打基础,依靠现有企业实现四化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这些思想认识不解决,经济责任制就很难推开,工业就没有出路。

第二,经济责任制的具体形式,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搞经济责任制,不能搞一个模式。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生产发展的水平和管理状况很不一样,决不能搞“一刀切”、绝对化。每一种办法,都有它的特点和适应的条件。每一个企业,采取什么样的经济责任制形式合适,要从实际出发,要通过实践检验,不宜过早定型,要允许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各地已经创造了许多形式,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利润留成;二是利润包干;三是以税代利、自负盈亏。从发展来看,可能是这样一个趋势,就是从利润留成发展到利润包干,进而过渡到以税代利、自负盈亏(包括小企业和二轻集体企业实行的以税代利、自负盈亏)。以税代利、自负盈亏,可以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做到政企分开,改变企业成为行政机关附属物的弊病;能比较彻底地解决“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对企业的束缚和企业之间的平均主义;也有利于打破部门和地区的界限,促进工业改组和联合。但从当前的条件看,各种利润包干应该是主要形式。因为它灵活性大,适应性强。亏损企业可以搞“亏损包干、定额补贴、超亏不补、减亏留用或分成”;微利企业可以搞“基数包干、超收留用、短收自负”;盈利企业也可以搞利润包干,有的可以搞“基数递增包干,增长比例分成”,有的可以搞“基数包干,增长分档分成”等办法。这些包干办法,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逐年有所增长,又能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在挖掘企业潜力上狠下功夫,从增产增收中得到好处。从包干对象来看,可以按企业包干,也可以按行业(局、公司)包干。各地实践说明,按行业或按公司包干有它的优越性:有利于调节行业内部的“苦乐不均”;有利于全行业的统筹规划,推动改组、联合;有利于按照调整的要求,合理使用资金,有重点地进行技术改造,防止盲目发展;有利于克服多头指挥,减少官僚主义。但是,有些企业担心“雁过拔毛”,“花钱买婆婆”。这些问题必须注意解决,以局或公司包干一定要维护和尊重所属基层企业的自主权。

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是整个经济责任制的基础。必须从领导到每一个科室、车间、班组、工人建立起一整套纵横连锁的责任制,把每个岗位的责任、考核的标准、经济效果同职工的收入挂起钩来,实行联产联利计酬,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多超多得,少超少得,完不成定额的扣发工资,有奖有罚。从各地经验来看,比较有效的办法有:(1)计件工资制,包括超额计件工资和小集体超额计件奖;(2)浮动工资制;(3)超产奖;(4)指标分解记分计奖;(5)包产制,即包产到车间、班组、个人。实践证明,计件、超定额计件和浮动工资制有较大的优越性。有条件的企业应该积极推行这种办法。但是,实行这种办法最关键的是要搞好定额管理,制定平均先进定额,加强经济核算,不能由于计件而提高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工资含量。要防止只顾数量不顾质量,拼设备,拼体力。

第三,摆正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合理确定经济利益分配的水平。

不论采取哪一种包干形式,都有一个经济利益如何合理分配的问题。在当前情况下,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分配究竟放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比较合适,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总的原则是在保证国家多得的前提下,兼顾三者利益,合理地确定包干基数和留成比例。要包得住,包得好,就要定得合理。所谓合理,一是要能够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二是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逐年有所增长。如果包干基数定得太高,企业费力而得不到好处,就不能调动积极性,潜力也就挖不出来,最终也要影响收入;如果包干基数定得太低,企业唾手可得,没有风险,压力不大,就不能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也就失去了实行经济责任制的意义。

确定包干基数,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包干基数应参照包干前两三年利润的平均数,避免某一年度的偶然性。二是企业的留利水平,应能逐步满足维持简单再生产和企业内涵的挖潜、革新、改造,以及教育、福利、奖金等的最低需要量。三是要考察不同行业、企业之间客观条件的优劣、管理水平的高低、增产增收的难易和对国家贡献的大小等情况,采取行政手段或经济办法统筹平衡,适当调剂,解决“苦乐不均”,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四是有奖有罚,完成或超额完成包干任务,企业就得好处,并保证兑现;完不成包干任务,企业就要用自有资金来补偿,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这样才能包得住,保得死,奖罚分明。包干时间一般以三年为好,以便使企业心中有数,有一个较长远的打算。但是,对变化因素大的企业,可以一年一包,也可以实行三年滚动包干的办法。

第四,要加强计划指导和国家监督。

实行经济责任制以后,企业的积极性起来了,又会出现一些新的盲目性。比如有的企业不顾国家全局利益,搞本位主义,片面追求利润,利大大干,无利不干,不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忽视品种、质量;在资金使用上,不符合国民经济调整的要求,重复建设,盲目发展;有的只顾行业和地区的眼前利益,不积极推行工业改组和经济联合,继续搞分割、封锁;有的甚至违背国家政策法令和违反财经纪律;等等。对这些错误倾向,我们必须相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计划指导,搞好经济立法,实行严格监督。正如紫阳同志指出的,“要搞活一个什么东西,同时就要有一个相应的制约的东西”,“既不能把企业卡得过死,又不能放手不管”。

我们所讲的经济责任制,不光是经济利益分配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生产、交换、流通、分配。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保证从国家的全局利益出发,对国家计划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符合社会需要,体现社会效益。所以实行利润包干,不仅要考核利润,同时必须同产量、质量、品种、成本、消耗、安全等指标结合起来考核。

实行经济责任制,不仅要明确企业的经济责任,同时也要相应地明确上级主管部门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有关主管部门,要搞好计划综合平衡、生产调度、物资供应、产销衔接等工作。上下之间、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环节之间的经济联系,都要签订并严格履行经济合同,违反合同的要承担经济责任,甚至法律责任。

第五,要把推行经济责任制同认真抓好企业整顿结合起来。

搞经济责任制,给企业整顿提供了新的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整顿好了,实行经济责任制才有一个可靠的保证,才能发挥经济责任制的更大威力,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要把推行经济责任制作为整顿企业的突破口,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与企业领导班子的整顿和建设。搞好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计量、统计、经济核算、质量检验、设备维修等各项基础工作,把企业的队伍建设好,把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一步。

第六,各部门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和推行经济责任制同步配套,进一步落实企业的自主权。

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就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的自负盈亏,必须扩大企业自主权。过去那种“上面有权无责,企业有责无权”,权、责、利脱节的现象必须改变。只有权、责、利紧密结合,经济责任制才能贯彻得好。现在的问题是,国务院明文规定企业应有的自主权并没有完全落实,影响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凡是推行经济责任制的企业(局、公司),都应该享有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国家经委、财政部等十个部门联合下达的“扩权六十条”规定的权限,有所改革,有所前进。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支持企业搞好经济责任制和扩权作为统一的过程抓在手上,结合具体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使各项改革能够同步配套地进行,促进生产发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

各级经济领导部门,要把推行企业经济责任制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大力协同,密切配合,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主动改革本部门不适应实行经济责任制要求的某些规章制度,解决改革的新要求和老办法、老规定之间的矛盾,保证经济责任制的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