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国学,谈生活智谋
8047500000006

第6章 将心比心,广交朋友

君子之间的交情是没有功利性的,完全是出于彼此欣赏和真挚的友情,对待利益和人情关系却看得很淡。富贵也好,贫贱也罢,抛却名利,卸下光环,彼此间交的是心,“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这句话主要是讨论为人处世之道,《庄子》里写了许多处世不易和世事多患的故事。其中一个通过孔子和桑雽的对话,提出了顺应自然,遵从本性的主张。孔子问桑雽:“我曾经遭遇了很多的灾祸,亲朋好友都渐渐地疏远了,这是为什么呢?”桑雽回答说:“以利益相合的人群,遇上困难、灾祸,就会相互抛弃,甚至可能相互争夺;以人的天性相连的人群,遇上困难、灾祸,就会相互包容,并且能够相互帮助。所以君子的友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能够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容易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君子之间的交情是没有功利性的,完全是出于彼此欣赏和真挚的友情,对待利益和人情关系却看得很淡。富贵也好,贫贱也罢,抛却名利,卸下光环,彼此间交的是心,“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段君子之交的话,后人还演绎出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据说唐朝初年,有一位农民叫薛仁贵。因为父母很早就去世了,身为孤儿的薛仁贵,只能是四处打工。他很努力工作,但是因为他的食量太大,所以一个人的日子过得很困难,他的朋友王茂生夫妇就时常周济他。长大后的薛仁贵在给一个富商家里打工时,富商的女儿竟然看上了薛仁贵。富商大怒,富商家的女儿便跟薛仁贵私奔了。

结婚后的薛仁贵,生活并没有太多起色。当时唐太宗正在准备亲征辽东,妻子跟薛仁贵说:“虽是龙、虎,也要凭借风云。现在天子亲征辽东,选求良将猛士,正是难得的好时机,你为什么不从军求取功名呢?”这一席话说动了本来就胸怀大志的薛仁贵,于是薛仁贵把妻子托付给王茂生夫妇,就应征入伍了。由于薛仁贵作战时勇猛异常,东征途中屡立战功,从一个普通的士兵一路被擢升为偏将军。

后来打下辽东,薛仁贵被封为“平辽王”。此时的薛仁贵身价百倍,炙手可热。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于是那些趋炎附势之人,攀龙附凤之辈,争先恐后,纷至沓来。祝贺的,送礼的,来往不断,络绎不绝。但是薛仁贵却一一婉拒了贺礼。唯独把当日贫贱之交的王茂生夫妇的两坛美酒留下。可是打开一看,竟然是两坛清水。众人大惊,这分明是戏弄王爷,于是纷纷要求对王茂生夫妇重加治罪。薛仁贵一听笑了,他说:“王茂生兄弟是我的贫贱之交,他没有钱送我重礼,他的清水比什么重礼都可贵。这就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呀!”说着命人取来大碗,连饮了三碗。

朋友不是亲情,但是,交友也有不同,有君子之交,有小人之交。君子之交,重感情,讲志向,论道义。平时,只有理想的交流,思想的探讨,情感的融通,互相勉励,互相切磋,取长补短,经常有不同的意见,互相辩驳,互相批评,看似平淡,却加深了感情的培养;到了关键时候,与亲情一样可贵,不会互相抛弃,会互相保护。小人之交则与此相反,开始特别热情,送贵礼,请贵宴,说话经常投其所好,见善溢其美,见恶增其过,很少实事求是。这种交往似乎十分甜蜜,但到危急时候,各顾自己,不管对方。这种朋友古代称为“酒肉朋友”,有酒有肉,就是朋友,一旦没有酒肉,就不是朋友,有的说这是“狐朋狗友”。

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中国人长期以来推崇的理想交友境界,是交友的准则。这里没有性别之分,没有年龄之差,更没有地位之别。友谊的存在,基于对对方的尊重、理解与包容。

《文中子·礼乐篇》中也说过:“为权势而结交为朋友的,他的势力没有了,交情也就断了;为利益而结为朋友的,利益没有了,朋友也就散伙了。君子之人是不和这类人交往的。”真正的朋友是以道、以义为友谊的契合点的,那些错认功利为友谊基础的人,实在是遗弃了友谊中最宝贵的东西。使我们愉快的不是由朋友所得到的物质的利益,而该是朋友的爱。为了得到什么而去结交朋友,就不会拥有纯真的友谊。

东汉人李固,字子坚,是汉中南郡人。他相貌很奇伟,少年好学,汉桓帝时任太尉。当时大将军梁冀专权,一天比一天专横。李固上书建议抑制他,因此受到梁冀的怀恨,后来梁冀诬陷李固与刘文勾通,谋划要立清河王刘蒜为皇帝,将李固抓起来投进监狱。他的弟子王调、赵永等许多人到朝廷申诉,太后下诏将他赦免了。后来梁冀又诬陷他,再次把他抓起来,并把他和杜乔一起杀死在监狱里。梁冀将李固、杜乔的尸体放在露天,并下令说:“如有人去看望,就与他二人治同样的罪。”李固的弟子郭亮,当时还不到20岁,左手提着章钺,右手拿着铁铅,到朝廷上奏书,请求收李固的尸,但朝廷没有答复,就与董班一起到暴尸的地方哭悼李固。后来杜乔过去的僚属杨匡上书要求收回他们的尸体,太后同意了,就把两个人搬回去埋葬了。郭亮等人隐逸起来,感于朋友的遭遇,对朝廷已经寒了心,所以这些人终身不仕。他们对朋友的情义留给后人一段佳话。

李固与郭亮,杜乔与杨匡,他们之间可以说是真正的、纯真的友谊,不为利益,只为情谊,这样的朋友才是值得交的朋友。

纯真的友谊是一个人可以永远保存在心中的最为难得的美妙情感,这是别人能送给你的最珍贵的心灵礼物。把功利抛开去,为自己,为朋友,建立一份纯真的友谊吧,这是难能可贵的。

择邻择友从善从仁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第十六》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识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表面老实而心术不正的人交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善于花言巧语而胸无实学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人的一生不可无友,但交友不可不慎重选择。我们看到许多人由于朋友的帮助克服了困难,或事业上取得了成就,也看到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由于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交友应该“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样的朋友可以使你长善救失,开拓心胸,德业学问日进于高明。反之,如果交上坏朋友,不但不能长进,反而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朋友的熏陶濡染,不知不觉就被同化了,它有时比父母和老师的教导更有影响。

东晋大将王敦因谋反被杀,他的侄子王应想去投奔江州刺史王彬;王应的父亲王含想去投奔荆州刺史王舒。王含问王应:“大将军以前和王彬关系不怎么样,而你却想去归附他?”王应说:“这正是应当去的原因。王彬在人家强盛时,能够提出不同意见,这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到了看见人家有难时,就一定会产生怜悯之情。荆州刺史王舒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从来不敢做出格的事,我看投奔他没用。”王含不听从他的意见,于是两人就一起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沉入长江。

当初王彬听说王应要来,已秘密地准备了船只等待他们;他们最终没能来,王彬深深引为憾事。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有益。正直的人不取巧,做事应当怎样就怎样;不说假话,该批评就批评。唐初宰相魏征就是这样一个秉性耿直的人。他在唐太宗身边工作达十七年,先后提了两百多条意见,言辞切峻,举发了很多弊端,甚至有些当面说出来的话,弄得唐太宗下不来台。但这一切对李氏江山、对治国治民有好处。所以魏征死后,唐太宗说他失去了一面随时瞧见得失的镜子。

与讲信义的人交朋友有益。讲信义的人不会当面一套而背后另搞一套,不会说一套做一套,不会面上笑嘻嘻,心里恶狠狠。交这样的朋友,不会上当,不会学着搞阴谋、盘算人。

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有益。一个人的学问见识总是有所限的,交知识广博的朋友,可以扩大眼界,提高自己,补充亲身闻见之不足。

相反,不能与虚伪的人交朋友,不能与谄媚的人交朋友,不能与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虚伪谄媚之徒,对你好,也只是在应付你;奉承你,是想博你欢心,其实心里在打自己的算盘,想达到某种目的。因为要讨你欢心,所以就投其所好,灌迷魂药,引你离开正道,满足他的愿望。还有一些虚伪之人,貌似正直,实则狡猾,这样的人说出的话常常会妨害你获得正确的认识,造成错误的判断。

沈约是南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文人,此人在文学史上地位挺高,不仅诗文好,还搞文学理论。

当时,南齐的大司马萧衍握有实权,他想让齐和帝把江山禅让给他。沈约是萧衍身边的人,跟着萧衍当然更有前途,对萧衍的想法他是心知肚明。有一天,沈约向萧衍进言说:“如今连三岁小孩都知道齐朝的国运不久了,您英明神武,应该挺身而出,接受天命啊。天意不可违,人心不可失。”萧衍听了心里很舒服,说:“我正考虑这事呢。”

沈约走后,萧衍又召进范云,告诉他自己想让齐帝禅让的打算。范云的回答与沈约一样,萧衍高兴地说:“果然是智谋之士啊,见识如此相通!你明天上午带着沈约一起来!”

范云出门后,告诉了沈约,沈约眼珠子一转,叮嘱范云:“明天上午,您可一定得等着我,咱俩一起去。”范云当即答应了。

但到了第二天上午,沈约却提前去了。萧衍命令沈约起草接受禅让登基的诏书,沈约忙说:“我昨晚早就起草好了。”说着递了上去。萧衍很高兴,连连夸奖沈约会办事,说:“事成之后,这头功是你的。”

不久,范云从外面赶来,到了宫门,却无法进去,只好在寿光阁外焦急万分地走来走去,口里不停地发出“咄咄”的声音,看来急得不行。

等到沈约出门,范云赶忙上去问道:“怎样安排我?”沈约举起手来向左一指,暗示已安排范云为尚书左仆射一职,相当于副总理,范云这才如释重负地说道:“这还差不多。”

沈约可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虚伪之徒,为了个人私利,诳骗同僚,与这样的人交往必要多加小心。

五代时期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时有两员大将,一个叫张颢,一个叫徐温,他们在一起密谋,准备杀死节度使杨渥,然后二人取而代之。

但是,这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事,要是事情败露,那可是会招致杀身之祸,甚至牵连到九族的啊。怎么做才能既可以从事变中捞到好处,又不用担当失败的风险呢?狡猾的徐温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一天,两人在具体讨论事变事宜的时候,徐温对张颢说:“在行动的时候,如果我们两方面的兵马都参加的话,必然步调很难协调一致,不如全部用我的兵马,那样便于指挥,成功的概率也大得多。”张颢想到,徐温肯定想独占功劳,那可不能让他得逞。他便对徐温的提议表示反对。徐温于是顺水推舟说:“两方面的军队确实是不便于行动,你要是不同意全部用我的兵马,那就全部用您的手下吧!”张颢欣然同意了。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后来兵变果然失败了,朝廷开始彻底追查叛党,由于发现被捕的士兵全是张颢的手下,因此大家都认为徐温当时根本就未曾参与谋反的事,徐温就这样得以置身事外。

现代社会,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既想得到利益,又不想冒风险,于是出卖朋友、以朋友为垫脚石的事便屡见不鲜。

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毋弛而弓,一栖两雄。一栖两雄,其斗喭页喭页。

———《韩非子·扬权》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韩非子也认为,一个巢穴里有两雄,必定会争斗不休的。难道同一屋檐下的对手定然要势不两立吗?还有没有更好地解决途径呢?

当然有,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就提出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那就是精诚合作。如果与对手联合的话,不仅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而且彼此可以增强实力,开拓更广阔的天地,何乐而不为呢?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生意场上竞争,总免不了构成敌对关系,胡雪岩总是笑对竞争对手,千方百计化敌为友。

与胡氏势不两立的,大都是生意上的对头。一般商人遇到这种事,总是想:既然大家都过独木桥,对不起,我只有想办法把你挤下去了;然而胡雪岩不这样想,既然是过独木桥,都很危险,纵然我把你挤下去,谁能担保你不能湿淋淋地爬起来,又来挤我呢?冤冤相报,何时是个头?既然大家图的是利,那么就在利上解决吧。

胡雪岩的商德之所以为人称道,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同行的情看得高于眼前利益,在面对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时,做到了一般商人难以做到的:不抢同行的饭碗。

甚至对于利润极丰的军火生意,胡雪岩也注意宁可抛却银子,也不得罪同行的准则。军火生意利润不薄,但风险也特别大,要想吃这碗“军火”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雪岩凭借他已有的商业基础,依靠他在漕帮的势力,很快在军火生意上走上了正道,着实做了几笔大生意。这样,他在军火界也成了一个有头面的人物了。

一次,胡雪岩打听到一个消息,说外商又运进了一批先进、精良的军火。消息马上得到进一步的确定,胡雪岩知道这又是一笔好生意,做成一定大有赚头。他即找外商联系,凭借他老到的经验、高明的手腕以及他在军火界的信誉和声望,胡雪岩很快就把这批军火生意搞定。

正当春风得意之时,他听商界的朋友说,有人在指责他抢别人的生意。原来外商已把这批军火以低于胡雪岩出的价格,拟定卖给军火界的另一位同行,只是在那位同行还没有付款取货时,就又被胡雪岩以较高的价格买走,使那位同行丧失了赚钱的好机会。

胡雪岩听说这事后,对自己的贸然行事感到惭愧。他随即找来那位同行,商量如何处理这事。那位同行知道胡雪岩在军火界的影响,怕胡雪岩在以后的生意中与自己为难,所以就不好开列条件,只好推说这笔生意既然让胡老板做成了就算了,只希望以后留碗饭给他们吃。

事情似乎就可以这么轻易地解决了,但胡雪岩不然,他主动要求那位同行把这批军火“卖”给他,同样以外商的价格,这样那位同行就吃个差价,而不需出钱,更不用担风险。事情一谈妥,胡雪岩马上把差价补贴给那位同行。那位同行非常佩服胡雪岩的商业道德。

如此协商一举三得,胡雪岩照样做成了这笔好买卖;没有得罪那位同行;博得了那位同行衷心的好感,在同业中声誉更高。这种通达的手腕日益巩固着他在商界的地位,成了他在商界纵横驰骋的法宝。

在面对利益时,胡雪岩总要比别人看得远,所以他不会为了利益而挤兑别人,而是与人团结起来共同谋取利益。

胡雪岩在外经商多时,尽管自己不愿意做官,但和场面上人物来往身上没有功名,显得身份低微,才买个顶戴,后来王有龄身兼三大职务,顾不了杭州城里的海运局,正好胡雪岩捐官成功,王有龄就说要委任胡雪岩为海运局委员,等于王有龄在海运局的代理人。

对此,胡雪岩以为不可。他的道理也很简单,但一般人就是办不到,其中关键在于胡雪岩会退一步为别人着想。胡雪岩直告王有龄,海运局里有个周委员,资格老、辈分早,如果王有龄卸任,应由周委员替代才是,如果贸然让胡雪岩坐上这个位子,等于抢了周委员应得的好处。反正周委员已经被他收服,如果由周某代理当家,凡事还是会与胡雪岩商量,等于还是胡雪岩幕后代理。既然如此,就应该把代理职位赏给周委员。

这样一来,胡雪岩避免了将周委员的好处抢去,也避免为自己树敌。所以说,他的“舍”,实在是极有眼光、有远见的。

有饭大家吃,有利大家享,在经商的路上,也不一定要争得你死我活,因为那样即使自己占得了上风,也会损伤元气,倒不如与对手精诚合作,获取双赢的局面。

在现代商场里,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某项事业,没有人能够独自成功。应该利用集体的力量,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这才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合作的确是成就事业的一种方式,如果能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合作之道,这样的人定会成为富有之人。

现代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联系紧密的社会,独行侠式的人物早已出局,不再为这个社会所接受,创业者既要会建立横向联系,又要会建立纵向联系。创业不能光靠自己的力量,还要借助他人之力。

强者与强者之间合作,彼此都有利可赚;孤军奋战,彼此都是劲敌。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在它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风风雨雨。20世纪80年代末,通用汽车开始走下坡路,推行所谓“当代领袖计划”也徒劳无益。1993年,在重重危机之中,通用公司董事会爆发了一场“政变”,55岁的杰克·史密斯被推到了总裁宝座,他大胆进行变革,才使通用汽车再现辉煌。

在20世纪80年代的10年中,通用汽车被日本的丰田、本田汽车抢占了不少市场,通用汽车与丰田汽车成了一对最大的冤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这对最大的冤家化敌为友,联手合作。这一联合战略,使通用汽车实力大增,促进它大步向前发展。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成立于1938年,它是由丰田自动织布机制造厂老板的儿子丰田喜一郎创建的。在公司成立之前,丰田喜一郎研究了一台从美国买来的汽车发动机,经过几年研究,他于1935年制造出第一辆丰田卡车。丰田汽车创办之初,大量使用了福特车和雪佛兰车的部件。

1957年,“丰田”小轿车正式对美出口,但整个年度只卖出288辆。接着陆续向美国推出的“皇冠”、“光冠”,战绩依然不佳。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福特、通用、克莱斯勒都没有把日本人放在眼里。

然而,日本人并不气馁,丰田公司“十年磨一剑”,他们于1966年推出世界级名车“花冠”,再度进军美国市场。“花冠”很受美国人欢迎,很快攻下了美国这个通向汽车世界市场的桥头堡。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使经过充分改进的“丰田”小型轿车,以节省能源等巨大优势,向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发起了全面进攻,全力争夺汽车市场份额。

日本汽车在美国大获全胜,使世界汽车行业的座次重新排定:第一是通用汽车公司,第二是福特汽车公司,第三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第四是日本日产汽车公司。美国汽车业虽然还占据前两位,但他们不得不惊呼:“狼来了!”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汽车公司全面亏损,其中1980年克莱斯勒亏损达17亿美元,福特达15.4亿美元,最少的通用公司也亏损7亿多美元。而日本汽车还在源源不断涌向美国。1981年日本汽车在美国的销量超过了美国汽车总销量的20%,美国人不得不采取措施,限制日本汽车进口量。

1990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高达4100亿美元,其中汽车贸易逆差竟达75%。1992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访日,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紧随其后。日本首相表示:“通用汽车对于美国的重要性有如他们的国旗,我可以理解他们被日本人击垮时的感受。”此后美国调整战略,向日本汽车发动全球性反攻。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汽车业加快了国际化步伐,横向联合进一步展开。通用汽车公司也审时度势,与日本两家较小的汽车制造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不久美国保险公司又与日本丰田公司成为合作伙伴。丰田汽车公司和田副社长在底特律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丰田将和通用公司共同研究开发高科技环保汽车。

两强联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往日弥漫的硝烟被驱散,双方在世界汽车市场的竞争实力大增。特别是通用公司,与日方汽车公司合作后,因其工人失业带来的危机得到缓解,因此丰田与美国保险公司联合,一改只依靠个人力量走向联合的模式。

通用汽车与丰田汽车的合作,引起汽车公司其他挑战者的进一步联合。例如福特公司拥有日本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东洋工业(松田)公司24.4%的股份。与此同时,大约有20家日本公司联合组成一个新公司———奥托拉马,目的是在日本国内推销小型汽车和其他福特牌汽车。

福特汽车公司在欧洲也有不少企业,比如设在英国、德国、比利时和西班牙的装配工厂。克莱斯勒也不甘落后,拥有日本三菱汽车公司15%的股份,并与法国的波吉奥汽车公司和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建立起合作关系。后来克莱斯勒公司将其49.9%的股份卖给了法国的雷诺公司,两家公司合作不久推出了“联盟”小型汽车。德国大众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合作伙伴。

通过“强强联手”,丰田与通用在世界汽车市场具备了更加强大的竞争力。得到丰田协作的通用汽车公司,其发展速度更加迅猛。由此可见,个人力量是弱小的,集体力量才是不可战胜的。只有真诚相待,互惠互利,创业者的事业才能发达兴旺。

记住给别人一些好处

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

———《吕氏春秋·权勋》

《吕氏春秋·权勋》是论述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与处理事务时,要权衡利益的大小轻重。《权勋》主张统治者要目光远大,去小利而得大利,在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不要忘了给别人分一些好处,这样才能保持最大的利益平衡。

战国时期,燕国大将乐毅率领五国(燕、秦、韩、魏、赵)联军攻打齐国,齐闽王派触子领军迎战。当时敌众我寡,触子感到非常为难,于是他采取措施坚守不出,企图利用济水天险和联军对峙。但是急于求胜的齐王却出言羞辱他,并且加以威胁逼他出战。结果触子勉强出战,却故意使齐军败北,而他自己乘机逃得无影无踪。后来齐军副将达子率领残兵,驻守国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北),为了激励士气,他向齐王请求赏金给守城士兵。

齐王不但不给,还把他怒骂一顿。这一来士兵们怨声载道,与燕军交战,当然又是大败,副将达子阵亡,齐王只好逃到莒邑(今山东莒县)。燕军进入齐都临淄,把国库所藏的金银掠夺一空,这就是《权勋》中“贪于小利以失大利”的例子。

很多历史事实证明,那些能熟练运用这一策略的人,在战争中往往能凝聚众人的力量,取得战争的胜利;而不谙此道的人,则只能是铩羽而归。楚汉战争中的项羽和刘邦就是鲜明的例子。

楚汉战争前,刘邦兵少将寡,力量弱小,但不到四年就打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在楚汉相争这场大战中,项羽和刘邦在力量的对比上其实是很不平衡的。项羽无论是个人的勇猛威武、士卒的精锐,还是战功的卓著、名望的影响力,都远远超过刘邦,可是,最后却败在刘邦的手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刘邦懂得如何让属下与自己团结一致。刘邦采用的策略就是用慷慨的赏赐来笼络人心。

韩信是刘邦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人物,可以说没有韩信,便没有刘邦的江山,而韩信原来却是项羽的部下,他为什么要弃项而归刘呢?在同刘邦谈到项羽时,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项羽这个人,威风凛凛,他一发起怒来,谁也不敢再吭一声。可是,他不能发挥其他良将的作用,这只不过是个匹夫之勇罢了。他对人也恭敬慈爱;同人说起话来,平易近人,好像拉家常;谁要是有了疾病,他会急得流泪,将自己的饮食送给病人。可是,当别人立了大功,应该封官赏爵时,他把封赏的印鉴都刻好了,放在手上摩弄得印角都磨圆了,还舍不得交给应受封赏的人,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

从韩信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项羽这一不懂得“分利予人”的上司,属下真是满腹的怨言。怨气多了,他们还会真心为他效力吗?当然不能,所以他们或者消极怠工,或者就是像韩信那样另投明主了。

与项羽比起来,刘邦就要明智得多了,他深知,要想让人为自己卖命,要想打败项羽这个强劲的对手,就要花大本钱,所以,对于有功之臣他毫不吝啬,从来都是大加封赏。特别是在听了韩信对项羽满腹怨气的一番话,刘邦从心里更加明白了这一策略实施的必要性。其实,在这之前,他就已破格将韩信这个投奔来的普通士卒一步登天地提升为大将,而且拜将的礼仪极为隆重。韩信果然为他卖命,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胜利。

后来,韩信帮他占据了山东的大片土地。为了稳定这一地区的人心,韩信向刘邦请求封自己为“假齐王”(即代理齐王)。当时刘邦正被困荥阳,盼着韩信来解救他,一接到韩信的请求,十分恼火,不由破口大骂道:“我被困在这里,瞪大了眼睛盼他来救我,他倒想自己称王!”

这时,他的谋士张良暗暗地踩了一下刘邦的脚,附耳低声对他说:“我们现在处境十分困难,还怎么能够禁止不让韩信自己称王?不如顺势卖个好,就立他为王,对他客气点,让他固守在齐地。要不然,会出乱子的!”

刘邦立刻醒悟了,他现在实际上是控制不了韩信的,只有来个顺水推舟,答应韩信,才能将他笼络住。于是立刻改口道:“大丈夫平定天下,要当就当真王,干吗当假王?”当时便派了张良去韩信那里,当面封他为齐王。

后来,到了楚汉相争的关键阶段,刘邦又一次受困,通知韩信及另一位大将彭越前来会战,这两个人没能如约前来,刘邦一筹莫展,又是张良给他出谋划策:“楚兵眼看就要失败,而韩信、彭越没有得到划分的封地,他们不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君王您如果能同他们共分天下,他们马上便会前来,如果不能,事情就很难预料了。君王能将从睢阳到海边的这一片土地尽划归韩信,从睢阳以北到谷城这一片土地尽划归彭越,让他们各自为战,楚王很快便会失败了。”

刘邦接受了张良的建议,韩信与彭越便分进合击,大败项羽于垓下,迫使他自刎乌江,而将刘邦推上皇帝的宝座。

从刘邦和项羽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分利予人”这一策略的高明之处。刘邦之所以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对这一策略的巧妙运用;而项羽手下人才稀少,很多将领都弃他而去归顺刘邦,也多是因为他独享利益,冷了人心。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计听知复逆者,唯王可也……计失而听过,能有国者寡也。

———《战国策·秦策》

善于听取意见,决定计谋,预知未来事变的人,即使称王于天下,也是可以做到的。遇事要反复考虑,反复琢磨,深思熟虑,就很少产生错误。

在充满了竞争的社会,只有广泛地听取大家的意见,采纳和吸取众人的才智,认真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战国初年,魏文侯礼贤下士,言而有信,团结友邻,魏国迅速强大起来。

公元前403年,魏文侯拜卜子夏、田子方为国师,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家门口时,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四方贤才德士听说都前来归附他。魏文侯与群臣饮酒,兴致正浓,天却下起了大雨,魏文侯下令备车前往郊外。左右侍臣问他:“现在饮酒正在兴头上,外面又下着大雨,国君打算到哪里去呢?”魏文侯说:“我与山野村长约好了今天一同去打猎,虽然酒兴正浓,也不能不遵守那边会面的约定!”于是驾车亲自前去,告诉村长因雨停猎。

韩国邀请魏国出兵,协助攻打赵国。魏文侯拒绝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实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十分佩服,都前来朝拜。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无法与它相争。魏文侯派大将乐羊攻打中山国,一举攻克,把中山国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这个君主怎么样?”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直言说:“您得了中山国,不封给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见势不妙,起身快步离开。接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何以见得?”回答说:“我听说国君仁德,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转怒为喜,有所领悟,立刻派翟璜去请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去迎接,把他奉为上宾。

魏文侯与田子方一起饮酒,魏文侯忽然侧耳说:“编钟的乐声好像有些不协调,左边偏高。”田子方闻言微微一笑,魏文侯十分诧异:“你笑什么?”田子方侃侃而谈:“臣曾听人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乐音,我可有些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点头说:“您说得太好了。”

魏文侯之所以能赢得众诸侯的尊敬,就是因为他善于采纳群臣的建议,不一意孤行。这样的做法可以使一个国家长盛不衰,如今,一个单位、一家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意见中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听取意见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卢梭曾说过:“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要做好感情投资

凡将先有爱结于士,然后可以严刑之;若爱未加而独用峻法,鲜克济焉。

———《唐太宗与李靖问对·卷上》

人是战争中的主导因素,但人与人的关系又是微妙复杂、较难处理的一个方面,所以历来军事理论家对军队中将士之间的关系论述得并不太多,而是主要站在严明的军纪和赏罚分明的角度予以阐述。李靖在该篇中对将、士之间的关系,应该说做了一个较前人更深刻的探讨,体现了其治军思想除了注重严格的军纪之外,还更加富有人情味。

李靖认为,不能单纯地把广大士卒看做战时的使用工具来对待,有用就拿来用,没用就舍弃,而更应当将其看做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意识的人来对待,使其能心服口服。这里的“口服”自然是指严刑下的表面的服从,而“心服”则是指内心真正的臣服,这当然需要将帅的威信和平时的感情积累做基础。

中国有句古语:“得人心者得天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这句话一直透出智慧的光芒。有位企业老总曾谈到,他发现感情投资在所有投资中,花费最少,回报率最高。做人就是如此,要想在处世中运用人情,就要先学会储蓄人情。为人情开个“账户”,危急关头,拉人一把,讲义气的人一定会加倍地偿还你的人情。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在担任魏军统帅时,常常与下属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深受下层士兵的拥戴。当然,吴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士兵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多打胜仗。他的战功大了,爵禄自然也就高了。

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脓疮,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为此全军上下无不感动,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哭了。有人奇怪地问道“你的儿子不过是小小的兵卒,将军亲自为他吸脓疮,你为什么反倒哭呢?你儿子能得到将军的厚爱,这是你家的福分哪!”这位母亲却哭诉道:“这哪里是爱我的儿子呀,分明是让我儿子为他卖命。想当初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血,结果打仗时,他父亲格外卖力,冲锋在前,最后战死沙场;现在他又这样对待我的儿子,看来这孩子也活不长了!”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将帅如此爱兵如子,当兵的又怎么可能会忍心看着将帅带兵打败仗呢?所以受过吴起恩惠的士兵必定会在战场上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曾说:“给我合适的字眼,合适的口气,我可以把地球推动。”这就是人情投资的功效。

人是感情动物,所以想要长久地维护人际关系,就要多从感情投资上下工夫。保罗·帕卡曾经说过:“在与人交流中,讲感情比讲理性更能成功。”

人的行为是靠情感支配的,“不施春风、难沐秋雨。”“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迎合了人的感情饥渴而进行的“投资”,自然会收到巨大的“效益”、取得丰厚的回报。有人说,感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真正的感情是无所求、不图报的,说“感情投资”是对感情的玷污。其实,即使把感情当做投资,这感情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诚心诚意的。因为,尊重、理解、信任、关心、爱护,才是真正的感情投资。它是一种真心的流露,是一种真意的付出,并不是虚情假意,更不是一种纯粹的手段。

感情作为联系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纽带,存在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这种感情是互相影响的。想让下属群众理解、尊重、信任、支持你,首先应懂得怎样理解、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和支持他们。有投入才会有产出,有耕耘才会有收获,不行春风,哪得春雨?所以,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向自己的工作对象进行感情投资。

帮助人是一种投资,你帮助了人,下次再去求人就比较容易了。因此,你若想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可以找机会去帮他一个忙。你的举手之劳就有可能换来别人的感恩戴德,这种投资千万不要错过。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了他们需要的事物,你也会因此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事物;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感情投资”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感情投资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中国民谚里这样的话触目皆是,如“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将心比心”等。在现实生活中,想要让别人尊重、理解你,首先你就要理解、尊重别人。一个对别人冷漠无情、麻木不仁的人,他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关心和体贴。

作为企业家,都希望以最低的投资获得最高的回报,那么怎么做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日本麦当劳的社长藤田田所著畅销书《我是最会赚钱的人物》中谈到,他将他的所有投资分类研究回报率,发现感情投资在所有投资中,花费最少,回报率最高。

藤田田是一个非常善于感情投资的人,每天他支付巨资给医院,作为保留病床的基金。当职工或家属生病、发生意外,可立刻住院接受治疗。即使在星期天有了急病,也能马上送入指定的医院,避免在多次转院途中因来不及施救而耽误治疗。有人曾问藤田田,如果你的员工几年还不生一次病,那么这笔岂不白花了。而藤田田却回答:“只要能让员工安心工作,对麦当劳来说就不吃亏。”

藤田田还有一创举,就是把每个员工的生日定为个人的公休日。让每位职工在自己生日当天和家人一同庆祝。对麦当劳的从业人员来说,生日是自己的喜日,也是休息的日子。在生日当天,该名从业人员和家人尽情欢度美好的一天,只有精神养足了,第二天才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工作上。

朋友,不管你是领导还是员工,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任何时候都不要吝啬。不要吝啬你的友谊、你的关爱;不要吝啬你的阳光、你的微笑。学会时时、处处都进行感情投资,那么,家庭会和睦幸福、单位会效率提高、企业会利益增加、社会会和谐稳定、国家会繁荣昌盛。

日常生活中,伸手拉朋友一把,当你遇到困难时朋友也一定会鼎力相助;公车上你主动为老人或残疾人让座,从而赢得公众的好感和尊重;朋友生病你去探望,为朋友赶走了孤独和空虚,朋友会永远记得你;记住同事或朋友的重要纪念日,送上一束鲜花或发送一条短信以祝贺,将在他人的情感上引起不平凡的震撼。经常参加一些救灾捐助活动,从而满足自己高尚情感的需求;平常热情得体的言谈举止,哪怕是对他人的一句赞美或一个微笑,都是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进行着感情投资。我们付出了真实的感情和友谊,最终我们将收获更多的东西。

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论语·乡党第十》

孔府的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问道:“伤人了吗?”却不问是否伤了马。

所谓的“仁者爱人”,大概由孔子的这种言行最能体现吧。孔子问人不问马,充分体现了他以人为本的仁者之心。人作为一个社会关系的总和,必然不能只为自己着想,否则,不但是道德上的污点,更是做人策略上的失败。一个人,尤其是作为领导者,一言一行都应该带有令人亲切的人情味,多为他人着想一些。这不但能问心无愧,同时也会给自己增加“人气”,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尊敬和拥戴。

东汉的袁安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有一次,鹅毛般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天放晴了,应该是扫雪的时候了。但是他怕自己扫雪而打扰了在自己家门口避寒的人,于是就关上门继续在家里躺着。这时,洛阳的地方官下去视察,发现家家户户都出来扫雪。可是,走到袁安家门前时,看见雪地上连脚印都没有一个,官员们怀疑袁安是不是在家里冻死了,急忙命人将他门前的雪扫开走进屋子,看见袁安在家里直直地躺着。地方官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袁安说:“这样的大雪天气,那些在我门前避寒的人又冷又饿,我不忍心出去打扰他们。”地方官认为他很贤德,就举荐他当了孝廉。

为自己谋取方便似乎是人们的天性,能够将别人放在自己心上来考虑的人,无疑是道德高尚的人。袁安因为怕妨碍别人在自己门前躲避寒冷,就不出门扫雪,真可称得上是君子的行为,无怪地方官要把他举荐为孝廉。人在顺境中往往会沉浸在自己的快乐生活中而忽视他人的苦难和不幸,袁安却超脱于个人的情感之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和自己素无瓜葛但却需要帮助的人,体现出他高于常人的境界。

谁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谁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失误。失误已经使人深深自责、忏悔,假如这时再一味揭别人的短处,往往使其恼羞成怒,反目为仇。而反过来,多为别人着想,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许多事情都可以顺利地解决,这个世界就会拥有更多的关怀。生活中的很多误解和隔膜实际上都是由于人与人的生活状态存在差异,因而造成的思维角度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充满仁爱之心,言行充满人情味,不但能给他人带来温暖,也会令自己的人生顺风顺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英国将军举办了一次祝捷酒会,除上层人士之外,将军还特意邀请了一批作战勇敢的士兵。

没料想一位从乡下入伍的士兵不懂席上的一些规矩,把面前的一碗供洗手用的水喝了,顿时引来达官贵人、夫人小姐们的一片讥笑声。那士兵一下子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此时,将军慢慢地站起来,端着自己面前的那碗洗手水,面向全场贵宾,充满激情地说道:“我提议,为我们这些英勇杀敌,拼死为国的士兵们干了这一碗。”

言罢,一饮而尽。全场为之肃然,过了不一会儿,人们全部仰脖喝下了手中端的水。此时,士兵们已是泪流满面。将军的度量显示出了一种深刻的感召力。

在生活中,若遇到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的人,我们常常会说这个人自私,鄙视其为人,自然就会很少与其来往。相反,若遇到的是一个能为他人着想的人,我们常常会敬佩其为人,也很乐意与他来往。思己及人,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多为对方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