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视觉艺术欣赏
8033100000012

第12章 宣纸上的舞蹈(6)

这幅草书条幅就能感受他书风的典型特征,能触摸到他那颗淡定平和的心灵。这幅作品同样用笔放达洗练,筋骨内含,气脉充盈;结体以纵取势,中宫宽博,险夷随心,平中见奇,水流花开,意象诡奇;用墨浓淡依情,枯润相间,淡而愈苍,苍而愈厚。欣赏着这幅作品,我们仿佛看到了林散之胸中清气、眼底无尘、飘飘欲仙的样子,感到他山水间归来,把一束佳卉兰叶递于我们手中,让我们赏心悦目,肺腑俱清。

3.表现文化的

一件书法作品的意境,常取决于书家的立意和审美追求。而书家立意和审美观的形成,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他的学问修养,在于他的文化品味,它形成的是书法作品的神,是内涵,远远超出了书法技巧的作用,常常是判断一件书法作品高下的标准。

文化与书法的关系,古有所论。张怀灌说:“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羲、献等十几人,皆兼文墨。”所谓文,就是读书学问、文化素养,所谓墨,就是书法之道。先文而墨,墨则有文,书法的气象才能超然脱俗。近代书法家陆维钊也说:“古往今来从无没有学问的‘大书法家’……学书者必须把主要精力与时间用在钻研学问、提高素养上。把提高学问、素养放在写字之上,然后再潜心临池,则可能把字写好。倘若仅为写字而写字,不注意修养、学问的提高,则一定写不好字,或所书之字只能大致看得过去,然而绝不能达到较高的境界。”

书法一进入“书法”的境界,就与识读、传达相去已远,变成一种艺术,就有了意境。意境有形象和思想的属性,而且具有创造的特性,这都与主体的文化素养有关。学问渊博的人,想象力就丰富,有广阔的心灵空间,会广收博取,发天地之灵,纳万象于一体,化具象为抽象,使书法的线条拥有更多的内涵。学问渊博的人,审美趣味就高,会触类旁通,把曾经的艺术训练,把曾经的审美经验,移植到书法中来,使作品更具审美价值。读书和文化的历练修养,还会使人通古圣之心,有独到的见识和卓异的思想,心中自成气象。这样下笔就会不同凡响,不落俗套,会让心中之气象浮现到书法中来。我们常常见到书法评判有“雅”、“俗”之别,有“书卷气”之谓,有“有味道”之说,都是作者的文化素养使然,都是书法作品包含的文化意味使然。

启功先生是一位儒雅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被称为“学者之书”。他学书勤奋,临习了大量碑帖,尤以临习赵孟{、董其昌、柳公权、欧阳询、智永等最勤,积淀了深厚的功力。其书法遒劲俊雅的笔画,内紧外放的结体,布局严谨的章法,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尤其启功先生是大学问家,国学文化给予他的营养,被转寓于书法之中,使他的书法秀丽、博雅,才气横溢,风流洒脱,意境深远,形成一家之风,被奉为“启体”。书法界评论他的书法“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它渊博而古韵,饶有书卷气息;它隽永而兼洒脱,使观赏者觉得余味无穷,因为这是从学问中来,从诗境中来的结果”。

我们看启功的这幅五言联,中锋行笔,线条细劲饱满,精气内蓄;结体简洁明快,端庄秀雅,飘逸温润。看着这笔致流丽、书体典雅、古韵浓郁的书法作品,不俨然是在读一首宋词吗?如此之美,我们的心怎能不盘桓流连其中呢?

4.表现性格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字如其人”。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书概》里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就是指出了书法必因人而异,并会显露出书者鲜明、强烈的个性特征。也正是这个性的存在,使书法成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活,使书法艺术丰富多彩,使书法具有无穷的魅力,使书法具有审美价值。

书法是对汉字的书写,而汉字固定的间架结构、法帖标准的提按使转限制了书法作为艺术的存在。因此,个性给了书法发展的空间,给了书法审美的价值,使写字竟成了艺术,使书法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而存在。梁启超曾总结了书法美的四个要素,即“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表现个性的美”。把个性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历代书法家正是通过书法各自显露的个性之美,丰富了书法的园地,也因此使他们一个个被我们所记住。如王羲之的秀丽超逸,欧阳询的险劲秀拔,张旭的豪纵奔放,颜真卿的质朴雄浑,柳公权的爽健清瘦,怀素的风驰电掣,杨凝式的萧散淡雅,苏东坡的潇洒烂漫,黄庭坚的古淡雅脱,米芾的骏快跌宕,赵孟頫的圆润遒丽,王铎的雄健姿致,傅山的飘逸跌宕,邓石如的沉雄端庄等等。我们正是从他们认识了中国书法,走进了中国文化,获得了视觉享受和文化满足。

怀素是个十分有个性的书法家,他的狂草书法充分地反映了他的性格。

怀素年纪很小就出了家。其书学张芝、颜真卿,又师法张旭,狂草书艺令人叹为观止。而怀素又是个不守清戒,“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的酒僧,常一日数醉,醉后狂书,这时一切法戒、清规统统被弃之一边。他的这一强烈的性格特征,自然而然地反映到他的书法中,更增加了“狂素”的艺术特征。他大胆夸张、奇异变幻,用笔苍劲瘦挺,挥洒自然,一派飞动;结体布局大小错落,斜正参差,疏密得势,映带呼应,浑然一体。其势如“风驰电掣”、“飞花散雪寒猿饮水”、“长松老死”,如急流飞瀑,一发难收,其排山倒海之状,惊心动魄。

《自叙帖》是最能代表怀素“忽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创作激情和个性的代表作。内容为自述其学书的经过、创作经验和当时人们对他书艺的评价。全篇气势贯通,轻捷矫健,雄奇而富于力感;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线条圆转活脱,笔力劲健,既像惊蛇游龙,飞舞缠绕,又像闪电划空,瞬息即逝;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他的一副醉态,心手相师,豪情勃发,神采飞动,一气贯之的情景。米芾在《海岳书评》中说:“怀素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明代安岐评价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书法史对怀素书法表现的个性特征是予以肯定的,书法评论界认为:“张旭、怀素为代表的唐草突破草书规范,淋漓尽致地表现进入癫狂状态的创造美、人性美,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书法形象世界,显示一种充满个性创造力和藐视前人审美原则的人格力量。《自叙帖》是对尚法书风的一种否定,是书法艺术、书法美学思想向高层次发展的表现。”

沙孟海被誉为“书坛泰斗”,他的书法显露的是什么个性特征呢?有人把沙孟海与林散之作了个比较,认为林散之自幼憨痴顽皮,所以于书善于创造,大器晚成。而沙孟海聪明好学,学者风范,严谨儒雅,于书重于功力。我们看沙孟海的书法确实反映了他的这一性格特征。

沙孟海学书从北碑入手,对《集王圣教序》、《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临习最勤,从而在结构造型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充分吸收了北碑雄强浑穆、挺拔劲炼的审美特征。他以方笔入行书,常常侧锋取势,迅捷爽利,锋棱跃然;线条浑厚朴实,极尽变化,形成了重墨大笔,雄浑恣肆,苍劲老辣,形神兼备,气势夺人的壮美书风。这完全是他注重学问修养、严谨治学,近一个世纪人生历练,幼承庭训、转益多师修养出来的性格在书风上的折射。启功在评价沙孟海的书法时说:“沙先生的字,往深里看,确实有多方面的根底修养,而使我最敬佩处则是无论笔的利钝、纸的精粗、人的高低,好像他都没看见,拿起便写,给人以浩浩落落之感。……这只能归于功夫、性格、学问、素养综合的效果吧!”真是中的之评。

沙孟海这幅作品重墨大笔,雄浑恣肆,笔墨沉实,浑厚华滋;线条古拙朴茂,健劲浑成;结体神逸超迈,古澹和平。一如草木经春之绚丽到夏之灿烂而归于秋之豪迈深远,是非大家不能有的相貌,是非大家不能有的功力。我们欣赏这幅字,就如面对一位睿智学者,严谨深刻,满腹经纶而面如平湖,他的沉潜冲淡、浑厚博大的性格尽显在字后。董其昌曾说:“渐老渐熟,渐熟渐离,渐近于平淡自然,而浮华利落矣。姿态横生矣,堂堂大人相独露矣。”就如在说沙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