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成都打工记
8031600000081

第81章 创世 为了方便写作我又重返市政公司

1995年11月30号我离开府南河工地回家。本来是满怀希望地回家看投稿的回信,没想到却大失所望,毫无收获。于是过年前就只好在家里练习书法,写春联卖年画。

1996年开了年我又到CD打工。

1996年继续留在CD打工的原因,一是还想圆我的投稿梦,二是等待扶贫报办成后在报社工作。

在通镜桥旅馆里奇遇马乡长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行为都是围绕去找马乡长展开的。

这期间曾经历了去四川国际高尔夫球场打了几天零工。后又在张文兵拆房队干了一段时间。以及到郫县花园镇整理稿件;去都江堰青城山乡找马乡长未果回CD后;又到张茂林拆房对干了一段时间,在张茂林拆房队受伤后离开了拆房队。还到过新都工艺美术厂折腾了几天,还在清水油条铺干了十来天。接下来又到九眼桥流浪了几天.

在CD漂泊了大半年,工作一直就没有着落.

经过这一系列的打拼,虽然没有找到一份可以让我安心做事的好工作,但在找工作和打工过程,却长了不少见识,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可以总结。于是我就产生了把我在CD的求职经验和打工经历写成书的想法。

面对那些初到CD茫然不知所措,渴望找到一份好工作的的求职者来说。以及现在虽然住在农村,但是今后有可能成为打工族的人来说。我完全可以把自己求职的经验和打工的经历写成书,以供ta们借鉴。

可以说,当时我有很多话积压在胸中,不倾吐出来就闷得慌。而要把那些话倾吐出来,就要有时间去写作,而要有时间写作,最好是找个守门的工作,或者找个虽然脏臭,但是几下就能干完活,或者干活时可以独立思考问题的厕所清洁工之类的工作。

无论是清洁工去干写书的事,还是写书的人依靠干清洁工的活来谋生,这在旁人看来,是很难理解的事。但在我看来却是很正常的。也是当时最佳的结合方式,可是这样的结合方式却是求之不得的。只能另求别的结合方式.

关于写书的想法,我在张茂林拆房队受伤期间就有了。也已经开始试着写了。在7月3日曾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当天晚上就开始拿起笔在旅馆里写起来。并一口气写了几千字。都还不过瘾,只是后来没有墨水了才罢休。遗憾的是,不知在什么地方把那天晚上写的东西给弄丢了。可能是油条铺老板私自翻我的包拿去看了忘记退还给我了吧!后来在去新都之后就中断了几天写作,虽然后来在清水油条铺里又恢复了写作,但是好景不长,两天之后由于工作量的增加,又因为工作是上夜班。搞得人整天昏昏沉沉的,也就没有再写了.

虽然我有把在CD求职的经验与在CD打工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名叫《打工记》的想法。但是由于没有时间写作,只好把这个美好的想法埋藏在心里。

7月19日午饭后,我被迫离开油条铺后。为了生存,我仍然到处漂泊。我曾转到五桂桥,古雅坡路,沙河铺街等处找工作,后来又转到了九眼桥劳务市场。

真是太巧了,在九眼桥碰到了去年市政公司的工友和组长陈举富他们。

陈举富他们是下了班,吃了晚饭后到九眼桥来耍,遇到了我。老朋友相见,别提双方有多高兴了。我本想跟着他们去耍一转的,陈举富却说,走跟我们回工棚,我们能邀请到老工友同住一宿,就是我们今晚转街的最大收获。

有免费的住宿,对于正处于乞讨边缘中的我来说,哪有不去的道理,何况还是陪老工友们住一宿。

我先只是想在工棚里借住一宿。可是在住宿期间,当工友们了解到我还在找工作时,就都劝我留下来就在这里干。理由是反正你现在也没有去处。

陈举富也亲自挽留我这个去年曾为他这个组立下了悍马功劳的人。

陈举富留我的话还真有领导人的水平:“我们组上最需要你这种工人,随时欢迎你这种人的归队,如果你今后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我不阻拦你去追求你的理想”。

既然话都说到了我的心坎上,自然也就感动了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留下来在这里干的呢!再说,讨口子是不能嫌饭馊的。一个在油条铺当小工都不要的人,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去处呢!

陈举富还给我谈了现在干的活已经不是去年的挖土方,填沟槽,按管道。而是铺已经打成水泥路边上人行道上的方块砖,工作很轻松的。

虽然我干工作不会贪图安逸。但是在工作之余有较多的时间学习和写作,也是我的一个追求。

以前我就知道,这里名义上一天八小时的工作制,实际上只干五六个小时的活。工作虽然乏味,但却有比较多的时间学习和写作.这对于在油条铺打小工都不要的我来说,应该知足了。

干脆就在这里干好吧!,于是我就痛快地留了下来。

我回到陈举富组的时间是1996年7月26日晚上。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27日早上决定就在干。于是当天就与工友们在府南河工地上开始了新的战斗.

我与组长陈举富的合作,真算得上是珠联璧合。去年我为他刚成立的组作出了别的工人不可替代的贡献。现在他又在我流浪的时候收留了我。真是,我有功于他,他也有恩于我啊!虽然我去年到陈举富组干活的时候,也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但是,当时府南河工程正处于关键时期,工地上人数少的组都在大量招工,即使陈举富组不收留我,别的组也一定会收留我的。所以,凭我在府南河工地上大力士的本事,去年我进市政公司工地是不成问题的。只是,如果我到了别的组,遇到了心肠没有陈举富这么好的人。可能在去年人走后就会茶凉,或者别的原因,组已经被公司解散了。也就没有我在九眼桥流浪期间,在市政公司活已经少了,基本上不新招工人的情况下,再一次回市政公司的好事了。去年我在陈举富组做了好人,现在算是得到了好报吧!所以,出门人要多做好事,如果能积德更好。

这次我进工地时,虽然去年的熟面孔已经只剩下几位了,那些老头全部不见了踪影,新来了几位中年人,还有小伙子。虽然增加了几位新面孔,但是,我去年在工地上的传奇故事,以及我在公司给这个组挣得的荣誉,他们可能早就听说过了(这就是人过留名的意义)。所以,我见到新来的陌生的工友,也好像是见到了熟人,他们都用友好的态度对待我。

在我重返市政公司工地之前,虽然我也曾想过回拆房队,但是一想起流血的教训,也就望而却步了。

我回到市政公司工地,而不是拆房队工地,除了在府南河工地上干活安全外,主要原因是,不仅这里的工作时间较短,而且工作对人的刺激也不大,可以心情平和的干活。下班后可以无缝对接我的学习与写作。基本上不影响我下班后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写作和练字。而在拆房队干活不仅危险,而且由于白天的工作惊险紧张,晚间休息时间,根本就静不下心来搞学习和写作。何况拆房工地上每天要干十个左右小时的活,也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在市政公司干到年底虽然要比在拆房队少挣一千多元钱。但是经过我的努力,如果能写出一本书来。那就赚多了。

住在工棚里学习和写作,毕竟没有独处于一个地方方便。但是工友们都理解我的行为。因为我以前在市政公司的外号就叫杨大学(当时社会上的大学生还比较稀少)。相比在其他工地或工厂,能有这样的学习和写作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人应该知足,于是我就安心地一边干活,一边学习和写作。

写书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仅需要充分的精力去投入;还需要渊博的知识去经营;还需要有足够的东西可写;更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才能完成。

可是由于我当时既缺乏阅历,知识也很浅薄,时间又很仓促,要写出一本值得一看,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书来,是不可能的事。

虽然书没有写成,但是却利用工余时间,把我在CD找工作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在CD打工的经历的原始资料记录了下来。

今天看来那只能算是简述了一下,我在CD找工作的经验教训和打工的经历。当时虽然没有写成书。但却为这次我写作《CD打工记》留下了千真万确的原始资料。这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吗?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清泉村2组杨开金QQ:212055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