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8027400000023

第23章 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3)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除了延续佛陀的教法,在僧团管理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古今丛林接纳十方参学的衲子,因此,住持亦须经由十方大德共同推举。同时,寺院重要纲领政策,或领导大众,维系纲纪的职务,也多是经由僧众议决、选举投票而产生。这种“选贤与能”,重视大众意见的民主管理,加强了寺院行政的公信力。

丛林事务统分四十八单,在两序的人事组织下,职务有文有武,有内务、有外务,有执纲纪、有执众劳,有任教育、有任幕僚。如《缁门警训》说:“丛林之设,要之本为众僧,是以开示众僧,故有长老;表仪众僧,故有首座;荷负众僧,故有监院……为众僧出纳,故有库头;为众僧主典翰墨,故有书状;为众僧守护圣教,故有藏主;为众僧迎待檀越,故有知客……”各单职务由常住依职事发心、能力、德行、才学的不同而派任。大众皆是基于服务的立场,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彼此互尊互重,使寺务正常运转。

丛林寺院的一切净财、物品来自十方,因此概归常住所有,由常住为大众储蓄道粮、维护寺产、规划福利,使僧众得以安心办道,这种“公有公用”的管理法,也就是六和敬中“利和同均”的经济理念,可以结合个人的力量,为团体创造更大的利益。

僧团除了以戒律为规范外,并制定有一套完整的生活规范,使大众生活有一定的制度可循。例如东晋道安大师为其领导的僧团,制定有三项僧尼规范:

(一)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

(二)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食法。

(三)布萨、差使悔过法。

而中国禅宗丛林,由于注重劳动生产的农禅生活,则施行“普请法”,就是集体出坡作务,无论上下,一律平等,均需参与生产劳动;这种平等普请之法,有助于凝聚大众的向心力。

从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的《百丈清规》《禅苑清规》,或其他日用清规,以及戒律仪制中的“布萨举过”“僧事僧决”“灭诤法”等,都能看出佛教丛林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特质。

佛教很重视群我的关系,丛林寺院管理的原则,从启发心灵及服务大众着眼,而且主张自动自发、自我约束。两千多年来,佛教以佛、法、僧三宝作为信仰的依归,以经、律、论三藏为管理的法则,令僧众有明确的方向目标和最佳的修行指南。其实,这个管理方法亦可用之于国家、社会、各行各业,乃至个人的身心管理呢!

情绪化是立身处世的障碍,用情绪做事不容易成功立业,所以现在社会很流行“EQ管理”,也就是情绪管理。请问大师,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好?

星云大师:一个人想把自己管理好,必须管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例如:自己的思想、心念、威仪、语言等等的管理,尤其自己的情绪更要管理好!情绪管理不好,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无谓的灾殃,所以,现代人很重视“EQ”情绪的管理。

有的人情绪变化很大,如天气般“晴时多云偶阵雨”,让人捉摸不定。我曾将人分成四种:“一是很能干,没有脾气;二是很能干,但脾气很大;三是不能干,也没有脾气;四是不能干,但脾气很大。”

一个人无论多能干,绝不能情绪用事;用情绪做事不容易让人信任,当然也就不容易成功立业。过分情绪化是性格上的缺陷,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情绪化的人大都是非不分、事理不明。历代暴虐无道的帝王将领,大都是因为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结果导致国破家亡,身败名裂。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克曼,是一位情绪解析专家。他认为我们的脸部表情,是情绪的直接窗口。为了侦测情绪,他用电流刺激脸部肌肉,研究肌肉运动与情绪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我们脸部肌肉,有大约七千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意思是我们每个人可变化出七千张不同的脸孔,有着七千种不同的情绪。艾克曼以科学方式提出基本情绪有十大类:愤怒、恐惧、悲伤、嫌恶、轻视、惊讶、愉悦、尴尬、罪恶、羞惭,而每一项都代表一大类相关的情绪。

这些基本情绪和佛教的分类颇为相似,早在两千多年前,佛教即已建构了一套成熟的心理学知识体系。佛陀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唯识学也将人的心理反应,分析成五十一种,其中属于负面情绪的,就有贪、嗔、痴、慢、疑、恶见六种“根本烦恼”,以及随根本烦恼而生起二十种大、中、小“随烦恼”,如愤怒、嫉妒、骄慢、悭吝、谄曲、昏沉、散乱、懈怠、无惭、无愧……这些情绪表现在外的,便是粗暴、蛮横、乖张、无理、喜怒无常的言行。

当一个人长期处在阴晴不定、激动忧惧的心理状态中,久而久之,会影响生理变化,造成不易治愈的疾病。例如:消化性溃疡、精神疾病等。医学研究报告中提到:“当一个人不快乐、发怒或紧张受压力时,脑内会分泌具有毒性的‘去甲肾上腺素’。”具有毒性的激素,不只伤害自己的身体,更会妨碍人际之间的相处,让自己陷入忧郁、躁郁、自闭的困境里。

情绪之害如此大,我们要如何做好情绪管理呢?佛陀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为对治我们八万四千个烦恼。除了前面提到的“五停心观”,可用来对治贪嗔痴等根本烦恼,在情绪管理上,还有几个方法,如借由禅坐可以调身、调息、调心,置心于一处,不散乱惛沉,在行住坐卧间,就能将粗犷的身心调柔,将浮躁的情绪稳定;从礼佛拜忏中,可以消除我慢、我执,减轻身体的业障,洗净内心的尘垢;念佛持咒,也可以止息妄想,抛开烦恼,而使心志清醒,保持心情的平静。

再如以喜舍对治贪心,以慈悲对治愤恨,以明理对治愚痴,以乐观对治沮丧、以知足对治嫉妒,以信心对治猜疑,以真心对治虚妄,以谦卑对治骄慢,以感动对治不满,以发心对治懒惰,以反省对治不平,以惭愧对治蛮横,以包容对治狭隘,都是很好的情绪管理妙方。

现在有一些年轻人常说:“我的压力太重了!”父母师长教训,是压力;课业太多,是压力;工作负荷重,是压力;赚钱养家,是压力……这些承受不了压力、不堪一击的人,被称为“草莓族”。其实从古到今,历代的人物,不管圣贤或普通人,哪一个不需要经过这许多压力来成长呢?就是青菜萝卜,也要经过风雨日晒的孕育,才能成熟;山谷岩壁隙缝间的小草,也是突破艰难的环境,才能成长。我童年时,也都是在老师打、骂、冤枉的教育中,慢慢成长。回顾我的一生,正如陈诚先生所言:“为做事,必须忍耐;为求全,必须委屈。”在忍耐、委屈中,不也成就了许多佛教事业吗?

我认为现代人之所以得忧郁症、躁郁症,大都是太过清闲,胡思乱想,没有压力,才会造成这许多疾病。有人做过试验,把黄豆、绿豆摆到水盆子里,上面没有压力,长出来的豆芽,都是瘦瘦的。相反的,如果上面覆盖一层棉花或纸网,施以一些压力,长出来的豆芽,不但肥胖,而且甜美、营养。另外如日本人喜欢吃生鱼片,当日本本土的生鱼不够吃的时候,就从苏联进口。但是,将活鱼从苏联运送到日本,因为路程遥远,常常到了日本,鱼已经死去一半以上。后来有人想了一个办法,在鱼箱里放进几只螃蟹,螃蟹会咬鱼,是鱼的天敌,只要螃蟹稍微动一下,这些鱼就紧张地动起来;它们时时承受这些螃蟹的攻击压力,反而能增强生命的动力。结果后来运送到日本的鱼,有百分之八九十存活,可见经由压力更能生存。

有压力才会激发潜力,有压力才会成长,才有前途,好比篮球,打它一下,它就跳得很高。我们要培养乐观、开朗的心态,凡事随来随遣,如果尽是把事情摆在心里,会像水沟阻塞不通般发臭;唯有懂得疏通排解和调适,生活才会过得欢喜自在。

在《杂阿含经》卷十七里记载,有一次佛陀问弟子,凡夫和圣贤,对于苦、乐的感受有何不同?佛陀告诉他们,凡夫身体受苦,忧恼狂乱,连带内心也跟着痛苦;贤圣之人身体受苦时,不会忧愁烦恼,所以只有身受,没有心受。二者的差别即在于凡夫为五欲所染着,而产生贪、嗔、痴三毒,圣贤则无。

因此,我们平时要凭着正念、正勤、正道来做人处事;通过般若观照,培养自己的耐心、虚心、诚心、赤子心、清净心、慈悲心、宽恕心、欢喜心、平等心、忍辱心、惭愧心、感恩心……就不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唯有把情绪管理好,我们才能找回心灵的主宰,也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人的一生岁月有限,如何运用有限的时间,让生命发挥更大的意义,做到如大师的“人生三百岁”,这就需要时间管理的智慧。请问大师,您平时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呢?

星云大师:我们在世间生活,与我们最有关系的,第一个就是“时间”。我们这一生的寿命,分分秒秒在减少,可以说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再来就是“空间”的问题,从小我们就知道要争取一个座位、一个床铺,长大进入社会,要争土地、争房屋、争车位。为了争取空间,有时候还和人吵架、打架,甚至世界上国与国之间,也常为了领土空间而战争。

常听到有人说:“我时间不够用!”读书的人时间不够用,要赶夜车;上班的人时间不够用,要加班。很多人到了中年、老年,更是苦恼自己“岁月无多、去日不远”。记得我20岁从佛教学院毕业,将自己奉献给社会大众之后,一生就没有放过年假,也没有暑假、寒假,甚至星期假日还比别人更忙碌。从早到晚没有休息,不但在殿堂、教室里讲说弘法,在走路、下课的空当,甚至在汽车、火车、飞机上,我都精进地办公、阅稿。几乎每一天都在分秒必争、精打细算中度过。如果以一天能做五个人的工作来计算,到了80岁,就有60年的寿命在工作,60乘以5,不就是300岁吗?这就是我主张的“人生300岁”。这300岁不是等待来的,也不是投机取巧来的,是我自己辛勤努力创造出来的。

唐伯虎有一首打油诗《七十词》写道:“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除了夜晚睡觉,人的一生,即使能活到百岁高龄,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也不得不将时间分割成零碎片断,如果将每天吃饭、走路、上厕所、洗澡的时间全部扣除,还剩下多少时间呢?真正能够发挥智慧,奉献社会的时间,又有多少呢?所以我学会善用零碎的时间,在等车子、等客人、等上课、等开会、等吃饭时,订计划、想办法,或思考文章的内容铺排、佛学上难懂的名相,或回忆读过的名著佳作等。如此,不但培养我集中意志的习惯,也增进我从“闻、思、修”进入三摩地的能力。

由于我懂得利用“零碎时间”,所以,无论是坐火车、坐汽车、坐飞机、坐轮船,无论要花费多少时间,路程多么曲折辗转,我不但从未感到时间难捱,反而觉得是席不暇暖的弘法生涯中最大的享受。我常说:“公路、天空是我的床铺,汽车、飞机是我的餐厅,一本书和膝盖是我的书桌,一支笔是我所有的动力。”过去几十年,我南来北往,乃至国内外来回,一点都不觉得浪费时间。局限的空间里,正是我思考、写作、用功的最好时光!

另外,我经常在客人要来的前一刻,站在门口迎接,让对方惊喜不已。有人问我是不是有神通?其实这是因为我从小就训练自己要有时间观念,五分钟、十分钟,有多久?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时辰?做一件事情要花费多少时间?我的心中都了了分明,当然一切事物也就能“管理”得恰到好处。

一位信徒问赵州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赵州禅师回答:“你是被十二小时支使得团团转的人,我是使用十二小时恰恰当当的人,你问的是哪一种时间?”

的确,会运用时间的人,他的时间是心灵的时间,因为能够纵心自由,达古通今,所以他的生命展现了泱泱宇宙的全体大用;不会运用时间的人,他的时间只是钟表刻度的时间,由于受到钟表指针的支配,一小时不会多,一分钟不会少,因此他的生命浑浑噩噩而渺小有限。

韶光易逝,岁月荏苒,人生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时光中,扩大生命的价值。因此,时间的管理,要有正当性、建设性和成就感。我们平时为人处世,说话要说有“三百年”功用的话,做事要做“三百年”长久的事业。如此,人生的岁月虽然老去,但时间却能带来成就、历史与功德。此即所谓的“精神不死”。如佛陀的说法、孔子的传道、玄奘的西行、马祖的丛林,以及许多伟大的寺院,伟大的雕刻、艺术、文学作品等,都是以其光辉照耀千古世间;这才是一流的时间管理。时间之外,也有人感叹自己在宇宙之间,所拥有的房屋太少、办公室太小,空间不够,东西放不下。其实,不只时间要靠自己懂得运用、处理,空间也是一样,大大小小,总有空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量要大,所谓“心中有事天地小,心中无事一床宽”,只要自己放开心胸,心里的世界一大,有限的空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宽广。

记得我接办南华大学时,曾将一座大楼的设计方位改变。事后许多人说改得真好,他们问我是不是会看地理风水?其实心有心理,人有人理,情有情理,物有物理,地当然也有地理。过去我在读佛学院的时候,每次一上殿,我就知道要站到哪个位置,因为我喜欢敲法器,即使没有开我的牌,也总希望有递补的机会;每次一到斋堂,我也知道应该往哪里坐,因为我的食量大,要找一个行堂容易看到的地方,好为我添饭;每次一到教室,我知道该选择哪个位置,因为过去寺院没有钱点油灯,只有靠自己选择光线最好的地方。每次和师长谈话,我也知道该往哪里站,因为我要引起他的注意,好让我有更多学习的机会。后来举凡队伍的排列形式、建筑的远近高低、事情的快慢程序,我都能拿捏得准确,这是因为我能用心将自己的“空间”管理得当的缘故。

“阿弥陀佛”意为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意谓超越了时间,无量光意谓超越了空间,能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人,才能与真理相契合。古德所言“立德、立功、立言”,就是无量寿、无量光的具体表现。虽然我们生命的时间有限,安身的空间不大,仍应将小我的生命融入宇宙大化之中,造福无量无边的众生,让一己的意志流入整个世间,与虚空万物同在,才是生命的真谛。

现在的社会人际往来频繁,人际关系处理得好,不仅代表做人成功,对于自创事业或者职场升迁也会获得较多的助缘与机会。请问大师,如何运用管理学的原理,让人际关系更和谐?

星云大师:人际关系是现代人处世上很重要的一环,许多人之所以有忧苦烦恼,都是肇因于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造成人际疏离,沟通障碍,有的是拙于言辞,有的因表达不当,有的则因为自己预设立场,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然无法沟通,也有的人态度冷漠,令人不愿碰触。但最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贡高我慢,对于自己的主张,要别人奉若圣旨,完全没有商榷的余地。如此之人,人际关系怎会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