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温室大棚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8027200000009

第9章 温室大棚瓜类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7)

黑星病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形小斑点,扩展后子叶烂掉,幼苗死亡,稍大幼苗刚露出真叶即烂掉,成株期茎蔓各部位都能发病,但以瓜条最易发病。叶片发病产生近圆形褪绿小斑点,扩展后成直径2~3毫米黄白色圆形病斑,后期病斑内边缘部产生裂纹,形成穿孔。病斑穿孔边缘呈星芒状,并留有黄色圈。病斑接近叶脉或叶脉受害变黑,停止生长,造成叶片皱缩畸形。龙头发病,生长点萎蔫,变褐腐烂,2~3天变成秃顶。茎蔓发病,最初产生污绿色水渍状斑点,扩展后呈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病斑,严重时病部龟裂,多数有胶质物溢出,湿度大时病斑密生烟黑色霉层。幼瓜或成瓜均可发病,以嫩瓜最易发病。最初瓜条上产生近圆形褪绿小斑点,病部溢出透明胶状似小水珠物。以后小斑点逐渐扩大,呈污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的病斑,病斑部溢出胶状物增多,不久变为琥珀色,俗称冒油冶。湿度大时,病斑上密生烟黑色霉层。接近采收时,瓜条上病斑有时呈疮痂状,空气干燥时龟裂,病斑一般不腐烂。幼瓜受害,常因病斑导致瓜条生长不均衡,使瓜条弯曲、畸形。

病原菌:为瓜疮痂枝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除侵染黄瓜外,还能侵染冬瓜、西葫芦、西瓜等。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块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播种后病菌可直接侵染幼苗。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定植的秧苗。田间植株发病后,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传播。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很快萌发,从伤口、气孔或直接从表皮侵入,潜育期4~7天,生长季节可反复侵染。

病菌在9~36摄氏度范围内均可发育,最适温度为20~22摄氏度,相对湿度93%以上才能产生分生孢子,而分生孢子萌发必须有水膜(滴)存在。病菌喜弱光,所以在冬春棚室温度低、湿度大、透光差的情况下发病较重。黄瓜品种间抗黑星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防治措施:选用无病种子,进行种子消毒,实行轮作,培育适龄壮苗,定植时施足有机肥,定植后调节好温、湿度。发现病害立即用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或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或8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布。也可用10%多百粉尘剂,667平方米500克喷撒,或用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烟剂3号,或黑星净烟剂,667平方米350克熏烟。

(八)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最初出现油渍状小斑点,以后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处有乳白色菌脓,最后病斑容易开裂或穿孔。果实及茎上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表面有白色菌脓。果实上病斑可向内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逐渐变色,并可蔓延到种子。幼苗期发病,子叶上初生油渍状圆斑,稍凹陷,后变褐色干枯。病部向幼茎蔓延,可引起幼苗软化死亡。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和霜霉病很相似,往往容易误诊,错误用药,影响防治效果。

细菌性角斑病初期呈油渍状褪绿斑点,边缘有油渍状晕环。霜霉病初期呈水渍状浅绿斑点,后期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至褐色,不穿孔。细菌性角斑病后期也呈多角形,淡黄色至黄褐色,形状稍小容易穿孔。潮湿时细菌性角斑病叶背病斑处有滴状乳白色菌脓,霜霉病叶背病斑处满生紫灰色至紫黑色霉层。

病原菌:细菌性角斑病的病原菌是细菌。病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上的病菌能存活两年以上。病菌越冬后,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被雨水溅至茎、叶上引起初侵染,近地面的叶片和果实容易发病。潮湿时病斑上产生乳白色菌脓,通过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进行再侵染。细菌从气孔、水孔及伤口侵入细胞和维管束中,侵入果实的细菌可沿导管进入种子,播种出苗后侵害子叶,引起幼苗发病。

空气湿度大有利于发病,温度25~27摄氏度时细菌繁殖快,发病严重,重茬也容易发病。

防治措施:选用无病种子,进行种子消毒,实行轮作。发现病害可用农用链霉素200ppm,或新植霉素150~200ppm,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高效杀菌宝水剂300~4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液喷雾。此外,可用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烟剂5号,667平方米350克熏烟。

(九)瓜类病毒病

又叫花叶病。分布普遍,到处都有发生,以西葫芦发病最重,甜瓜次之,其他瓜类发病较少。

病原菌:瓜类病毒病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和甜瓜花叶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在西葫芦上引起黄化皱缩,甜瓜上引起黄化,黄瓜上引起系统花叶,不侵染西瓜。

甜瓜花叶病毒只侵染葫芦科植物,在甜瓜上引起系统花叶,在西葫芦的叶片上呈斑驳、畸形(鸡爪叶),对西瓜很容易侵染,表现为花叶畸形(小叶皱缩)。

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0~62摄氏度,稀释终点1:1000,体外存活5~9天,主要由桃蚜、菜蚜传播,汁液接触亦传毒。

高温、干旱、光照强,病害发生较重,因为有利于病毒的繁殖和蚜虫的迁飞,又降低了植株的抗性。

防治措旋: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管理,消灭蚜虫。日光温室张挂反光幕有较好的避蚜作用。

三、虫害防治

危害瓜类蔬菜的害虫,主要有蚜虫、温室白粉虱、潜叶蝇和叶螨。

(一)蚜虫

危害瓜类蔬菜的蚜虫叫瓜蚜,属同翅目蚜虫科,俗名蜜虫。

害虫特点:瓜蚜是多食性害虫,以成蚜和若蚜在瓜类叶背面和嫩茎上吸取汁液为害。叶片被害后,细胞受到破坏,生长不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严重时瓜苗生长停止,甚至植株萎蔫死亡。

老叶被害后,虽不卷叶,但提前干枯,使结瓜期缩短,严重影响产量。瓜蚜还在为害时排出大量蜜露,落在下面叶片上,引起霉菌病的发生,阻碍叶片的正常生理机能,减少干物质的积累。

瓜蚜在北方一年发生10余代,20世纪80年代随着保护地设施的发展,周年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日光温室张挂反光幕可有效避蚜。发现瓜蚜及时用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加醋和水按1:1:2000喷雾。也可用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烟剂4号,667平方米400克熏烟。

(二)温室白粉虱

俗称小白蛾子,是保护地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的重要害虫。此外,对花卉危害也很严重。以成虫及若虫在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上,褪色、变黄、萎蔫,严重时植株枯死。在为害同时还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发生煤污病,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害虫特征:温室白粉虱属同翅目害虫。成虫体长1毫米左右,淡黄色,翅覆盖白色蜡粉,若虫扁椭圆形,淡黄色或淡绿色,2龄以后足消失固定在叶背面不动。体表有长短不齐的蜡丝。若虫共3龄,4龄若虫不再取食,固定在叶片称伪蛹。伪蛹椭圆形,扁平,中央隆起,淡黄绿色,体背有11对蜡丝。

北方温室条件下一年发生10余代,冬季在室外不能越冬,在温室内可继续繁殖,第二年随菜苗移栽或成虫迁飞,不断扩散蔓延,秋凉后又迁移到温室内。

成虫有趋黄色性,对白色有忌避性。各虫态在植株上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上部叶片成虫和新产的卵多,中部叶片快孵化的卵和小若虫多,下部老叶片老若虫和伪蛹多。成虫、若虫均分泌蜜露。

成虫活动发育适温为25~30摄氏度,40.5摄氏度时成虫活动力显著下降,若虫抗寒力弱。

防治方法:根据温室白粉虱寄主范围广、繁殖快、传播途径多、抗药性强、世代重叠等特点,在防治上应着重抓好冬、春季防治。首先做好越冬场所的防治,消灭虫源,彻底处理白粉虱危害作物的残枝落叶,用橙黄色板涂10号机油诱杀成虫。温室白粉虱初发期及时用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25%扑虱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5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此外,用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烟剂4号,667平方米400克熏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