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温室大棚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8027200000008

第8章 温室大棚瓜类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6)

瓜单丝壳菌为专性寄生菌,冬季主要在保护地瓜类植株上以菌丝体越冬,越冬后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寄主发病。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水溅传播。分生孢子产生芽管,从叶片表皮侵入,菌丝体附生于叶片表面,以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病菌入侵后几天内在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状粉斑,并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潜育期5天左右。

病菌喜温、湿,也耐干燥,10~30摄氏度病菌均可活动,最适温度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25%~85%,分生孢子均可发芽,在高湿条件下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棚室湿度,防止瓜秧徒长和脱肥早衰。

常发病的温室,定植前可用硫黄熏蒸消毒,100立方米空间用硫黄250克,锯末500克点燃熏一夜。发病初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0%敌唑酮胶悬剂4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50%嗪胺灵乳油500倍液喷布,也可用10%多百粉尘,667平方米1000克喷撒,或用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烟剂6号,667平方米350克熏烟。

(四)疫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胚茎呈暗绿色水渍状,很快腐烂而死。成株期发病多在茎基部或节部、分枝处发生,开始时出现褐色或暗绿色水渍状斑点,迅速扩展成大型褐色、紫褐色病斑,表面长有稀疏白色霉层,之后病部缢缩,皮层软化腐烂,患部以上茎叶萎蔫、枯死。叶片发病,多在叶缘或叶柄连接处产生不规则、水渍状、暗绿色大型病斑。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很快,常使叶片腐烂;干燥时,病部呈青白色,易破裂。病斑扩展到叶柄时,叶片下垂萎蔫。瓜上发病以下部接近地表为多,从花蒂部先发病,迅速扩展到全瓜。病部暗绿色,水渍状,软化凹陷,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稀疏白色霉层,最后腐烂。

病原菌:病原菌为甜瓜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可侵染多种瓜类作物。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5年。卵孢子随水溅到寄主上,萌发后直接穿透种皮侵入,在25~30摄氏度条件下,24小时即可发病。有水的条件下,发病部位4~5小时就可以产生大量孢子囊,借灌水传播。条件适宜时病害极易暴发流行。

疫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极为密切,在9~37摄氏度范围内均能发病,以23~32摄氏度最容易发病,相对湿度需95%。疫病的发生与栽培技术措施有关,重茬发病早,病情重。灌水多,水量大发病重,蔓延快。平畦比高垄高畦发病重,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措施:培育适龄壮苗,采用高垄或高畦定植,覆盖地膜,增施有机肥。

发现病害及时喷药。药剂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3%瑞毒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8%瑞毒铝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68%倍得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布。

此外,黄瓜、西瓜、甜瓜嫁接育苗,对疫病也有很好的防效。

(五)枯萎病

俗称死秧子,主要危害黄瓜、西瓜、冬瓜和甜瓜,多在成株期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开始时中午可见植株中下部叶片呈缺水状萎蔫,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开始时早晚叶片尚能恢复正常,第二天中午再次萎蔫,反复2~3天后不能再恢复。茎基部临近地面处变褐色,水渍状,随后病部表面生出白色和略带粉红色的霉状物,有时病部溢出少许琥珀色胶质物,几天后病部开始干缩,最后病部表皮纵裂如麻,整个植株蔫死。剖视病株茎蔓可见维管束呈褐色,这是区别枯萎病与其他病害造成死秧的依据。

病原菌:枯萎病的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可侵染多种植物。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拟菌核在土壤、病残体及未经充分腐熟的带菌粪肥中越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之久。

病菌主要由根部的伤口侵入,也能直接从侧根分杈处或根尖端细胞间隙侵入。侵入后,病菌逐渐穿透薄壁细胞最后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定居、发育,堵塞导管或病菌分泌的毒素使导管细胞中毒,影响导管的输水机能,致使瓜秧萎蔫枯死。近年,发现病菌有潜伏侵染现象,即幼苗时可被侵染但不表现症状,待定植后遇适宜条件时才表现症状而发病。

土壤温、湿度对发病影响较大,8~34摄氏度范围内均可发病,适温为24~25摄氏度,相对湿度90%以上最容易发病。土温15~20摄氏度,含水量忽高忽低,不利于根系生长和伤口愈合,而有利于病菌侵入,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培育适龄壮苗,进行轮作。在发病前或发病初,及时用药剂防治,控制病情发展。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40%双效灵水剂8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或10%高效杀菌宝水剂200~3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300~500毫升。

另外,日光温室和塑料大、中棚黄瓜、西瓜、甜瓜,嫁接栽培已普遍采用,是防治枯萎病最有效的措施。

(六)蔓枯病

在保护地黄瓜、甜瓜、丝瓜、冬瓜上均有发生,多为成株期发病,主要危害茎蔓和叶片。茎蔓发病,多在节部出现梭形或椭圆形病斑,逐渐扩展可达几厘米长。病部灰白色,伴有大量琥珀色胶质物溢出,之后病部变成黄褐色干缩,其上散生小黑点,最后病部纵裂呈乱麻状,但维管束不变褐色,引起蔓枯。叶片发病,多在叶缘产生半圆形病斑,或自叶缘向内呈V冶字形扩展。病斑较大,直径达20~30毫米,偶有达到半个叶片。病斑淡褐色或黄褐色,隐约可见不明显轮纹,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后期病斑容易破裂。果实也能发病,多在幼果花器感染,呈轮纹心腐。

病原菌:为西瓜壳二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器附着在种子表面,或黏附在架材和棚室骨架上,第二年借风雨及灌水传播。病菌喜温、湿条件,在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85%以上,定植密度大,通风不良容易发病。

防治措施:选用无病种子,实行种子消毒,进行轮作,采取高垄高畦覆盖地膜。

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喷布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667平方米1000克喷撒,或用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烟剂1号,667平方米350克熏烟。

(七)黄瓜黑星病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现保护地黄瓜黑星病迅速扩展蔓延,有些地区已成为重要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