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暂时安静下来。她发现一切都来得太容易,对于名利这种东西,她竟然已经看得很淡。她真正需要的似乎只是无限的刺激和征服,而此前的种种,不过是她屡次的尝试和取乐而已。她很乐于知道,自己究竟能爬到多高。不过,就在她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件小事,却让她立时从最受宠的公主位置上跌落下来。
奸情败露
高阳与辩机和尚一直持续了五六年的暧昧关系。到了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法师从西域取经归来,辩机作为译经僧人之一,被选入长安弘福寺。长安城内不比郊外,这里人来人往,戒备甚严,高阳很难再见到辩机,而辩机也忙于译经,几乎断绝了与高阳的来往。
这段不为人知的私情,眼看就要淡去。
然而,就在几年之后,长安的一个小偷深夜行窃,竟然阴差阳错地来到辩机在弘福寺的住处。而辛苦翻译了一天经文的辩机此刻早已沉沉入睡,对于小偷的光顾并不知晓。小偷很快相中了屋里的几件贵重物品,并且据为己有。
就是这样一次偷窃,彻底打乱了高阳的人生。
数日之后,小偷被抓获,御史官从缴获的赃物中,发现了一个贵重华艳的金玉神枕。官员大惊失色,这个枕头可不是凡品,它是皇室女子才能拥有的东西。当下他就逼问那小偷,这个枕头从哪来的?小偷全盘招供,说他是从和尚的庙里偷来的。御史官更加惊讶,皇室女子的东西怎么到了和尚手里?事关重大,他不敢妄自处理,只好把整件事情完整上报给朝廷。
经过一系列严密调查,这个金玉神枕正是当今皇帝最宠爱的高阳公主之物。而高阳与辩机和尚的苟且之事也就此大白于天下。
李世民知道事情后勃然大怒。这件荒唐无耻之事就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并且是由他最宠爱的女儿亲手做出来的!
“彻查到底,相关人等格杀勿论!”李世民下了一道铁令。
正在长安城逗留的吴王李恪,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去为高阳求情。“父皇,十七妹她年纪尚幼,很可能是遭人陷害啊!”李恪跪在父亲面前,悲不自胜。
李世民原本充盈在心中的杀意,顿时淡化了许多。十七妹,听到这熟悉的名字,高阳那聪明可爱的样子再次出现在他的眼前。
“既然如此,公主身边人等,皆斩,辩机,腰斩!”李世民微微叹了口气,随后改判道。
杀,唐朝盛世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极刑。无论是即将执行的残忍刑罚,还是那由数十奴婢和一个和尚组成的奇怪的犯人队伍,都成为老百姓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法场此刻已经被前来围观的群众围得水泄不通。辩机默然跪在队伍的最前面,对于他来说,生死已经不是什么难以逾越的障碍了。贪恋美色的代价,以及向被亵渎了的佛门赎罪,或者哪怕只是为了让高阳得以幸免,他也死不足惜。看着四周因即将到来的刑罚而脸红气躁的众人,辩机无奈地笑了笑,随后昂然地躺在铡刀上。
咔嚓。
四周的看客轰然间爆发出震天的喊声,间或还有些因为不忍而发出的惨叫,以及小孩子的哭闹声。
努力地扭了扭身子,辩机用逐渐失去光华的眼睛向四周看去,他看到了喧嚣着的群众,看到了残忍的刽子手,看到了那一群群引颈就戮的奴婢,还看到了那天为自己铺床叠被的那个俏丽女婢,她叫什么来着,珠儿,还是花儿,或是淑儿吧。
辩机一边努力地回忆,一边在心中期盼着,他满心希望能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哪怕只是一眼也好啊。
可惜什么都没有。
辩机死了,淑儿也死了。父皇为高阳派来一群全新的奴婢,对此,高阳并不感激,她唯一感到的就只有仇恨,对所有人的仇恨。
吴王李恪前段时间来看过高阳,并且偷偷地转达给她一个消息:那个小偷并不是无意间出现在辩机的房内,他曾经是长孙无忌家的一名死士。
听到这个消息,高阳并没有任何表示,因为她知道,三哥和长孙无忌势不两立,三哥这番话,真假已经不重要了。高阳还知道,她这辈子都无法脱离自己的血统,身为帝王之后的血统,而这个血统所代表的含义之一就是杀戮。
辩机死了,死了就死了吧。父皇的刀,谁能拦得住?而父皇现在也不宠她了,他甚至不准她踏进皇宫!高阳没哭,也没发怒,但她心事重重,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到底是谁夺走了本属于她的东西,是谁?
另一个感到伤心的是房遗爱。淑儿的死,让他感到心中无比痛楚。如果说此前他对高阳还抱有种种幻想的话,那么自从淑儿出现后,这些幻想和爱意则都毫无保留地转到了淑儿身上。淑儿用自己特有的柔情让房遗爱原本冰冷的心重新温热起来,可是就在他逐渐找到原来的自己时,突如其来的变故再次让他陷入了深渊。
“你伤心吗?我再找个淑儿给你啊?”高阳看着一脸痛苦的房遗爱,忽然阴阳怪气地问道。
房遗爱只是默然地摇了摇头。
“你不是男人,你是男人为什么保护不了你的女人,你为什么让你的女人去与和尚偷情?”看到对方懦弱的样子,高阳忽然歇斯底里地大喊起来。
听到这震耳的叫嚷,房遗爱也只是呆呆地抬头看了高阳一眼,随后又将头无力地低了下去。
“你就是懦夫,你连失了势的太监都不如!”高阳继续破口大骂。
“我要为我的家人着想。”房遗爱低声对自己说。
可是这句话没有逃过高阳的耳朵,她马上反唇相讥:“胡说,你为你家人着想,你家人为你着想了吗?你那继承了祖荫的大哥,早在一年前就爬上我的床了,你的妻子早就被人玩弄够了。亏你还顶着个所谓的驸马头衔,你根本就是房家的一条狗而已!”
高阳的话,让房遗爱心中原本已经压抑许久的愤怒再次被点燃,他一边克制着自己,一边大声喘着粗气。
“你……你胡说。”沉默了良久,房遗爱再次开口道。
“用不用我把你哥哥在我身上留下的东西给你看看?为了你家人?只有我为了你,要不是我,你能当上车骑将军?”看到房遗爱即将爆发的愤怒,高阳再次挑衅道。
“你……你住嘴!”房遗爱终于崩溃,他疯狂地冲上去,抬手给了高阳一记耳光。
啪!高阳白皙的脸庞上顿时出现五个清晰的指印,而微笑着的嘴角则流出殷殷的血。看她这副样子,房遗爱仿佛突然明白过来什么,慌忙颤抖着退了下去。
“来啊,我是你老婆,你为什么那么怕我?”高阳忽然柔声说道。
忽然展现出来的千娇百媚让房遗爱心中的另一团火也被点燃。看着一直以来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公主,此刻正以一副任君采摘的样子等待着自己,房遗爱知道,自己根本不能拒绝。
夜色越来越浓。深夜因为它的深沉和黑暗,被人赋予了诸多的含义,而这些含义里最多的则是阴谋。
经过这通发泄,高阳的一口恶气出了大半。但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段时间里真正的低迷和绝望。高阳开始变得抑郁,疲惫,疑神疑鬼。她不敢待在黑的地方,也无法睡得特别沉,因为恍惚中,她总觉得自己能看到死去的辩机和尚。她不想就这么被吓垮,因为还有一些大事她没有做,还有一些敌人她没有消灭。
于是高阳请来了几个道士、和尚,长期为自己的府邸做驱鬼的法事。不知是法术真的灵验,还是外人的光顾使她心情舒畅,高阳觉得这房子又重新明亮起来,就像她刚遇见辩机那时候一样。
之后高阳发现,她其实只是又需要男人了。驸马房遗爱,永远是她的一条忠犬而已。高阳就地取材,与来做法事的道士李晃,僧人智勖、惠弘关系暧昧起来。这些人甚至比辩机沦陷得还快,又比房遗爱还要殷勤愚忠。高阳投注在他们身上的,也不过是简单的欲望罢了。
待自己恢复得差不多了,高阳就又把目光投向暗潮涌动的朝野。
闹剧收场
李世民在处理完辩机的事情后,如同被掏空了生命力一般,一下子病倒了。这位被千古传颂的君王,敏锐地感到自己时日无多。看着面前黑压压跪倒一片的皇子,他忽然觉得自己很残忍。想到多年前自己亲手杀掉的兄弟,想到这沾满血腥的王位,他真不愿去想自己死后会有什么事发生。
“长孙无忌,何人可为我后?”弥留中,李世民终于毫无顾忌地向自己最信赖的国舅问道。
“此人必须重仁德,心肠好,能容他人之过失。只有仁厚之君才能包容天下,抚恤多年战乱带给民间的伤痛。所以陛下需要挑选一位性情敦厚的皇子为你之后。”长孙无忌沉声说道。
“何人可为我后?”没有多余的询问,李世民仍然执著地重复道。
“九皇子李治,贤良敦厚,可为太子。”长孙无忌毫不犹豫地摊牌了。
听到长孙无忌的回禀,李世民猛然间坐了起来,在用尽力气凝视了对方好久后,终于又颓然地躺了回去。他没有从长孙身上看到阴谋,他看到的只是公正,可是这个帮助自己赢得玄武门胜利的大臣,真的公正吗?
可惜,此刻李世民已经没有力气去思考这一切了。“传九子李治!”他终于宣道。
李治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当皇帝,还以为这是老天对他才不出众、貌不惊人的补偿。殊不知,他能当上皇帝只是因为自己的懦弱,长孙无忌需要的是一个傀儡,诸多的王子里,就只有他适合这个角色。
消息传出去后,李治的兄弟姐妹们心情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人竟是极端愤怒,这个人就是高阳。她去找三哥李恪,问,难道你就这么放弃了吗?
李恪无奈地笑着,不置可否,只说自己很快又要回吴国封地去了。
高阳怒视着李恪,一时无言。她想,父亲何止杀死了辩机,他其实也在无形中杀了那个有雄心有抱负的三皇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驾崩。高阳去参加父亲的葬礼,一身缟素,放声大哭。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她一点悲伤的神色也没有。史载:“帝崩,(公主)哭不哀。”
父亲死了,高阳认为自己无所顾忌了,她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时刻到来了。她要发动自己的玄武门之变,并且赢得胜利。她把矛头指向长孙无忌,并且认为,这个从她年幼时候就十分碍眼的国舅才是眼下一切的罪魁祸首。
高阳很快召集了她的几个亲信:荆王李元景,巴陵公主及驸马柴令武,大将薛万彻。这些人聚集在高阳府上,共同商讨推翻李治、另立新主之事。他们都认为,懦弱无能的李治根本没资格也没能力成为皇帝,国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霸道专权,早就该杀。而此时,已经被高阳蛊惑了心窍的房遗爱,就站在门外为他们把风。
可惜这些人显然低估了长孙无忌。他从来就不认为天下是李家的,他一直认为天下是他们家的。以前的皇帝是自己的妹夫,现在的皇帝是自己的外甥,所谓的李家天下从何说起?如果说李世民对于自己的子女还有丝丝怜悯的话,那么长孙对他们唯一的感觉就是不屑,他只需要借平叛的机会立威,让所有李家的子孙知道,这一切不过是个开始。
高阳的不幸终于到来了。战争远非她预料的那样,甚至根本无法预料。作为前一次玄武门政变的主谋,长孙无忌根本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长孙无忌的眼线和密探,早就把握了他们的动向。甚至这些人还没有真正起兵,长孙无忌就先发制人,派兵包围了他们的府邸,以“谋反罪”将他们一网打尽。
失败如同必然的事实一般摆在眼前,迎接高阳的不是新生,而是一道赐死的诏书,一条雪白的白绫。高阳要用这白绫来结束自己年仅二十七岁的生命。
另一边,清洗没有结束,长孙无忌又略施手段,借题发挥,以吴王李恪与高阳“过从甚密”为由,把李恪也株连到此次谋反之中。最后,李恪被迫自缢而死,这是高阳未曾想到的结局。
人物点评
高阳公主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取之不尽的财富,玩弄男人屡试不爽的心机手段,却永远只有十几岁的情智。偏偏她又被父亲和哥哥宠得不知天高地厚,兴风作浪如同盲人骑瞎马,夜过悬崖边,为亲人酿造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唐朝风气开放,公主有情人私侍并无大碍,可她偏要挑战社会道德底线,专挑出家的僧侣道士和自己丈夫的亲哥哥下手。更不幸的是,一个小偷把她的私情拖进了大唐臣民的极度关注中,李世民无法遮掩,为了维护大国风化,也为了抹杀皇室的污点,只好将女儿的面首和奴婢全部杀死。受惯了宠溺的高阳,在前所未有的挫败和冷遇面前,丧失了理智,产生了绝望的报复心。从此她更加纵欲无度、胡作非为,终于惹上了惊天之祸。
对于大唐的几百年风云岁月来说,高阳只像一个胡搅蛮缠的小女孩,导演了一出闹剧,之后就迅速地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关于她,人们能够记起的可能只有那些荒唐、疯狂的荡闻野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