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跟毛泽东学口才
7946500000093

第93章 典故要新用

毛泽东在运用古语时,根据他所要说明的问题,常常赋予新的活力,使典故在新的意义上被广泛应用。

例如“实事求是”一词,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毛泽东典故新用的例子。

“实事求是”原是历史学家、文学家班固赞扬西汉景文帝之子刘德的严谨治学态度的话。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每其真。”唐朝学才颜师古对此作注:“各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毛泽东对这一流传了两千年的成语作了新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毛泽东经常用“实事求是”这句成语教育干部,教育全党同志,反对资本主义,应当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从现实事物本身引出固有的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性,作为人们行动的向导。

半个世纪以后,实事求是一直是作为指导我们党的工作的根本思想原则,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代名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毛泽东把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巧妙地搭配起来使用,使它有了全新的意义。他为延安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指明了正确的方针: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

“惩前毖后”一语出自《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意思是周成王姬诵接位不久,为了除掉后患,镇压了西周管叔、蔡叔的叛乱。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惩前毖后”,表示受惩罚于前,而戒慎于后,不再发生祸患。

毛泽东在运用这句为人们熟悉的成语时,把它和“治病救人”连在一起,并赋予了新的含义,就是: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

这种新的语意就成为我们党对待犯有错误的同志应当采取的正确方针。

典故新用,是毛泽东运用典故口才智慧之一,也是毛泽东口才特色之一。

注释:

(1)《毛泽东口才》,第93页。

(2)《毛泽东风范词典》,第35页。

(3)(4)《毛泽东口才》,第71页。

(5)《毛泽东的幽默故事》,第33页。

(6)《毛泽东的人际艺术》,第164~165页。

(7)《毛泽东的语言艺术》,第178~179页。

(8)《毛泽东启迪心灵的艺术》,第11~12页。

(9)《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906页。

(10)《毛泽东口才》,第71页。

(11)《毛泽东的人际世界》,第219页。

(12)华英著:《毛泽东和他的儿女们》,中外文化出版社公司1989年版,第32页。

(13)王鹤滨著:《紫云轩主人——我所接触的毛泽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页。

(14)《毛泽东的人际艺术》,第127页。

(15)《紫云轩主人——我所接触的毛泽东》,第52页。

事物通过相互比较,可以更明显地显示其本质,更突出地表现其特征。而在谈话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则能使说话效果更加显著。

事物通过相互比较,可以更明显地显示其本质,更突出地表现其特征。而在谈话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则能使说话效果更加显著。以美与丑对比,会使美的显得更美,丑的显得更丑;以善与恶对比,会使善的显得更善,恶的显得更恶;以古与今对比,可以使今更好地借鉴古;以我与敌对比,可以使我显得更加高尚,使敌显得更加卑下。

谈话中的对比,使语言更具说服力,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具体,有时还会产生幽默风趣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毛泽东在谈话中经常运用对比技巧,他在不同的说话环境与形势条件下,或者把敌我进行对比,以突出我方的英明;或者把古今进行对比,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或者把正反进行对比,以发扬好的作风。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他的话语更加生动具体,也更具说服力与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