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运用典故,并不是干巴巴地讲史,他很注意今用,即不仅在运用典故时,切合当今环境,而且在语言上也讲究用上今天的内容。
1960年12月26日,毛泽东67岁寿辰那天,他请身边的工作人员吃了一顿饭。这可不是为了祝寿,而是为身边的几位工作人员将要下放到农村锻炼,为毛泽东做些基层情况的调查。
当时工作人员刚搞完整风,大家都经历了检查、批评与自我批评,又面临下到基层锻炼。为了使工作人员心情愉快地投入新的工作,投入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毛泽东在吃饭时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毛泽东说:从前,有张仪和苏秦两个人,都是春秋战国时鬼谷先生的学生。鬼谷是个地方,出了一个先生,所以叫鬼谷先生。后来苏秦在赵国当了宰相,地方就在邯郸。张仪在楚国做个小官。
楚相丢了一块宝玉,怀疑是张仪偷的,把他狠狠打了一顿,满嘴的牙齿都被打掉了。那个时候,大概还不会安假牙吧!张仪回到家里,叫老婆看看他嘴里的舌子还在不在。他老婆说,舌子还在。他说,那就不要紧了。
他跑到邯郸找苏秦,一去就住“招待所”。大概是现在北京饭店之类的住所,好几天没有见到苏秦的面。
后来,苏秦请他吃饭。张仪到了苏秦的衙门,看到摆了酒席,排场大得很。苏秦坐在当中高处,请了各国大使,席面当然比我们今天吃的丰盛得多。但是却把张仪安排坐在下面角上,盛了点仆人吃的饭食给他吃。这下子张仪的气可就大了,无非是破口大骂苏秦你这个王八蛋,等等。
张仪回到“北京饭店”,满肚子的气。“北京饭店”的“经理”看他这个样子,就问他:张先生脸色不痛快,有什么气事吧?他说:当然有气!就把当年和苏秦是同学,今天苏秦如此这般对待他说了一番,并且骂苏秦此人简直是无情无义,是王八蛋。
这位“经理”说:这样看来,你在赵国是待不住了。张仪说:我待不下去了,马上走。“经理”问他:你到哪里去呢?他说:这倒还没有想好,不管他,走了再说。“经理”说:看来只有到秦国去。张仪一想也对。就此动身。
“经理”陪他走到秦国,一路花费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三四十万人民币吧!到了秦国,他们为了见秦王,就走走门路,行些贿赂和送些衣服,一共又花了四五十万人民币。
以后,张仪当上了秦国的宰相,“北京饭店”的“经理”就向他告辞回国了,并问他今后怎么打算。张仪一提起苏秦还是咬牙切齿,并说过了两年一定要出兵攻打赵国。
“经理”见他这样说,就告诉他,赵国宰相苏秦是个好人。当时苏秦所以要气他,是故意的,怕他在赵国安居下来,不想上进,做不了大事。苏秦知道张仪是个人才,能做大事。如果在赵国依靠苏秦,他也只是当个“科长”什么的就算到顶了。策划张仪到秦国来,和给他的一切花销,都是苏秦主使的。
张仪一听,这才恍然大悟。“经理”又说:苏秦只希望张仪当了秦国宰相,15年内不要出兵打赵国。张仪听后表示:只要苏秦活着,我就决不出兵打赵国。
这个故事毛泽东讲得妙趣横生,大家都听入神了。讲完故事后,毛泽东说:“你们看,苏秦对张仪是好意还是恶意?我们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他还说: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现在下去苦得很啊,一天只有很少的几两粮食吃。你们受得了吗?不怕就去。下去以后,一个礼拜来个报告,直接写给我。三个月回来汇报一次工作。如果到你们真正活不下去了,不行了,快要死了,打一个电话来,我们来把你们接回来。好,就这样决定吧!”(15)
后来几名工作人员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经受了艰苦的锻炼,并反馈回许多第一手调查信息,为毛泽东正确决策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