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人脉,对职场人士来说,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
一是你自己这个人,是否在朋友圈中有良好的信誉、有不错的口碑,人品、才干如何,是不是一个真正做事、能做事的人。只有这样,周围的资源才会愿意围绕着你来建立,否则,避之唯恐不及,何谈人脉?
二是你是否在做有价值的事(或者说事业),人脉就像水流在各处,如果没有一个水池,水四处流动,不会蓄在你处。如果你没有一个大家认可的事情在操作,那越好的人脉,就意味着越多无意义的饭局。这就是所谓的“空心人脉”。
造成“空心人脉”一般有两种特征:
特征一是自己一相情愿的朋友多。你认识他,他不一定认识你;你拿他当朋友,他却没拿你当朋友。尽管在这类人中,既有钱又有势的不少,但他们却不能成为你的人脉。
比如,经常听人说:“我一大学同学毕业两年就买了 3 套房子”“我昨天才和圈里一名人吃饭”……如今,不少年轻人在聚会时总爱提及一些成功人士,甚至有意表示自己和这些人特别熟。这种现象被网友称为“拽人名”。
所谓的“拽人名”,其实就是借助别人的名字提高自己的身份和面子,这和有些人通过在脖子上挂一条大金链子炫富是一个道理。所不同的,只是炫富者炫耀的是实实在在的财富,而“拽人名”者炫耀的是自己的社会关系、人脉资源。
而隐藏在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尤其值得我们探究和思索。尽管有些人“拽人名”,仅仅是为了在聚会聊天的时候找个话题和谈资,并非是为了炫耀,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拽人名”除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之外,则是为了表示自己人际关系广泛,人脉资源丰富,借以抬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身份地位、赢得别人对自己的重视。表面看上去,这似乎还是一种出于虚荣心的需要,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中国人情社会里“空心人脉”的一个具体表现而已。
人情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凡事都喜欢讲人情、论关系,从古代的“朝廷有人好做官”,到现在各种各样专司给别人拉关系的“关系网站”,都是其外在表现。本来讲人情、论关系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任何事情都想通过人情和关系来解决,则必然就会稀释了社会规则的力量、损害了社会公平和正义,甚至是因此导致行贿受贿、徇私枉法、损公肥私。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简直举不胜举。比如有人在路上遇到了交通纠纷,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协商解决,或者请交管部门来处理,而是马上掏出手机,联系自己的“熟人”,希望可以借助熟人关系在事故处理中占得先机;比如某个单位招聘,有人报名之后,就四处打听看看有没有亲朋好友在这家单位任职,希望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走个终南捷径。
顺着这个思路推导下去,如果我们平时所“拽”的人名中,有些真是我们认识的,或者是有着一丝半缕联系的,那么在某些特定时刻,我们必然从“拽人名”发展到拽真人,希望他能帮上我们的忙。“拽人名”的本质是借势和借力,尽管这其中有合理的成分,但是,有两点值得我们反思:第一,你把“名人”当朋友,但他们是否真能成为你的朋友?关键时候他们是不是愿意帮助你?第二,即使这些人愿意帮助你,而你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经事儿。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罚款,动用“人情存款”或与名人“拉上关系”,那就大可不必了。
特征之二是有价值的朋友不多,全是一群靠不上的酒肉朋友。
混进某个圈子就要说圈子内的话,办圈子内的事,有圈子内的思维和文化。“空心”人脉,就是看似庞大、华而不实的人脉。是那种“熟人到处有”,名片满天飞,经常有酒肉来往,还时常把“感情”“交情”挂在嘴边的那种人脉圈。通过这些关系结识的人,不但不能成为良师益友,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有的时候还会拖人的后腿。
邓华上了大学之后,手机里存储的电话号码翻了倍地增长,刚开始是学长和同班同学的手机号,随着对大学生活越来越熟悉,邓华自己创立了一个学生社团,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开始频繁地认识本校几个学院的人,甚至扩展到外校的同学。
每认识一个人,他都要记下对方的手机号,隔一段时间就联系一下,最经常的方式就是发些打招呼的短信。邓华用的是动感地带 55元的包月手机套餐服务,每个月 1200 条短信,可是遇到节日比较多的月份仍然不够用。
当然,像给别人发短信一样,邓华自己也时常收到各种名目的短信,有许多根本就不知道是谁发来的,看不看都无所谓。
花了大量的力气做这些,邓华有自己的说法。“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现在,人脉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就在前不久,一位已是某企业总经理的学长还告诫我们,人脉决定成败,早积累早受益。所以,刚上大学我就开始经营人脉了,校友可是以后重要的社会资源。”邓华说。
可是,忙碌了一个学期,邓华逐渐发现,自己和同学的情谊还是平平常常,没什么热乎劲儿。不要说交心了,即使是坐下来轻轻松松聊天的机会都不多。
上课,下课,在食堂吃饭,走在校园里,举办社团活动,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多,只是说的多是些客套话。认识的人多了之后,很多同学的名字都弄混了,出了几次叫错名字的尴尬事儿后,再遇到面孔熟悉叫不上名字的同学,邓华多是客套几句就赶紧溜走。当然,别人也会叫错邓华的名字,就连同班同学也出现过。
邓华说,“名字叫错没什么,只是总觉得有这么多面孔熟悉的同学却缺少真实的情谊,心里空落落的。大家个个都像‘万金油’,见面微笑、打招呼,好像很熟,转过脸就成了陌生人。那天,我打开手机的电话簿,想找个朋友说说知心话,一连串的号码,翻来覆去地找,最后还是给一个高中同学打了电话。事后我突然有个疑问:在大学与同学的交往是不是很失败呢?”邓华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
邓华实际上经营的就是“空心人脉”。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一位赌徒在一起,就会认识更多的赌徒;和一位白领在一起,就会认识更多的白领;和一位商界精英在一起,就会认识更多的商界精英——人脉的神奇就在于此。你的人脉是不是“空心”的,首先要审视你所在的圈子,看看你周围到底是些什么人。
虽然,按照概率论的原则,肯定是“人脉基数”大了,你碰见“贵人”的可能性就更大。但是,盲目地追求“基数”,无疑是一种缺乏效率的人脉经营方式。而且,一味地抱着“多认识些人”的目的,肯定会交下一些良莠不齐的朋友,为自己增加负担。
那该怎么办?一句话:把人脉和事业结合起来!一方面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精英,另一方面,努力结交精英人脉,并通过人脉的力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力,实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