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生若只如初见
7904900000084

第84章 赋到沧桑句便工

——读练炼散文集《人生若只如初见》

杨晓茅

道道地地的南方人,却操一口地道的标准的京腔,曾在法国巴黎左岸品尝正宗咖啡,也曾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听雪;曾在加拿大落基山徜徉,也曾在美利坚五大湖畔流连。心甘情愿自掏腰包买不菲的门票,在异国他乡,欣赏欧洲经典歌剧、芭蕾、交响乐、著名的俄罗斯马戏。乘飞机赴上海大剧院,看朝鲜歌剧《燃烧的金达莱》,长途驱车赴武汉,现场感受罗大佑、蔡琴的经典老歌魅力。喜爱中国的大诗人毛泽东、李白、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纳兰性德、仓央嘉措、徐志摩、戴望舒、海子。文人中的“贵族”,唯美主义者、记者、诗人、散文家。练炼工作之外的业余生活,全部交给了读书、写作、旅行、听音乐会。这四个“雅好”,构成了练炼艺术人生的清高古绝。

崇尚自然简单原始朴素,梅妻鹤子一样爱书,“用笔写作,走遍全球”的写作宗旨与意趣,不断地激励着练炼身体力行,用心灵和饱蘸激情的笔墨赞颂华夏山川,世界风情。讴歌万古不绝的亲情友情和浓郁得化不开的乡愁。2011年岁末,“潜伏”在我阅读视野之内已有经年的练炼,将近十年来写作的泱泱60万字散文集命名为《人生若只如初见》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对于喜爱练炼散文的读者,无疑是一桩幸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地球有人类居住的地方诗意地行走,留下多少感叹,多少思索,多少叩问。练炼不同于一般旅游意义上的观光客逗留者,更像是带着某种使命的旅行家与探密者,是现代版“徐霞客式”以笔当杖的独行侠。从东方到西方,从北美到南美,从亚洲到欧洲,练炼的足迹走遍了半个地球。寻梦乌镇、感叹南昌、怀旧上海、又见北京、拜谒费城;长忆加拿大、梦回美利坚、梦幻华盛顿、重归多伦多,倘佯在蔚蓝色的法兰西海岸。阳光、大海、沙滩。爱江山如画,更爱人类共同的财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在文集中,练炼不止一次地写到:“对于眼前的人间如此美景,我很难用语言表述。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都显得多余。”目光所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发思古之幽情,聚哲人之思索拷问,远不止普通游记游山玩水的遣兴抒怀。作为职业记者,练炼不同于常人,犀利眼光独特视角,悲悯情怀,深厚的中西文化积淀包容,使得作者笔下的城市、街道、河流、教堂、广场、市井、山川草木,融汇渗透了强烈个人感情色彩。作者的笔墨不再满足于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似地轻描淡写“到此一游”,而是将心灵的取景框聚焦稍纵即逝自然、历史、人物,深层次的挖掘思索。作者用行走的方式,来静思反诘,对丰富多元的大千世界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与价值取向。

看过许多名胜古迹,见过人间无数最美风景。有许多地方,练炼不止去过一次,而每次故地重游,作者都为历史与当今某些逼近心灵的真实细节所感动震慑。站在恢宏的历史画卷与奔腾不息的时间忘川上,个人的荣辱得失形同虚幻。曾几何时,文坛文化大散文风行一时,以游记为甚。一些末流跟风者,将游记写成导游词,既失散文之意,又无游记之趣,败坏了读者的雅兴。练炼在《中国散文,你怎么了?》一文中,对中国散文利与弊,传承与发展的真知灼见,并用自己亲身写作的体验,诠释了散文贵在真与情的真谛。用身体与心灵写作,在练炼看来,既是一桩劳心劳力的体力活,更是一种心灵愉悦的大释放、大欢喜,且为之乐此不疲、陶醉其中。作者矢志不渝地追求为人为文的高雅古绝,使现时散文界无数标榜自诩的散文新锐与大家自叹弗如。仅从《人生若只如初见》目录中,人们便能捕捉感悟到作者恣意汪洋、风采斐然、深厚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知识功底。唐诗、宋词、元曲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排比、复沓、叠字、叠韵,修辞格法恰到好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切皆可入诗,一切皆可入文,一切皆可入题,化无形为有形,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自忖与练炼有着许多共同的文人特质,多愁善感、心地坦陈,眼里容不进半粒沙子,不知这种文人情怀是否为硬伤。“舍弃了美国的大别墅,上海的小洋楼,告别了洪城的舒适与明丽。小城八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感谢小城,在被小城边缘化的同时,我选择了逃避。命运把我逼到了只能靠读书写作度日的地步。”吃亏是福,孤独是命,坎坷是财富,落魄是咎由自取,读书是唯一的“快乐源”。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说文中第五辑《江山如画》、第六辑《行者无疆》,是作者引领着我们在作一次纸上的华夏与世界行,那么第二辑中的《人生几何》、第三辑的《浓情万缕》,作者则像熟稔的朋友敞开心扉在与我们话家常唠嗑,行文自然亲切朴素。文如其人,犹如作者崇尚的自然简朴的人生态度。《正月十五品孤独》、《天地一沙鸥》、《白发干娘》、《热爱美女》、《相见不如怀念》……练炼这些千字文的生活雅舍小品,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大快朵颐,是整本文集中灵光一现闪烁睿智难得一见的精品。从中可以窥见练炼身上具备的多副笔墨,驾驭把握各种题材的不凡写作功底。

恋恋红尘里,风从东方来,爱江山更爱美人。2011年的岁末,倘佯在练炼为我们营造的自然界春夏秋冬之外的“散文第五季”,我让自己的眼睛与心灵,与作者一道经历了一次次愉快的文化旅行与精神沐浴洗礼,感受聆听了华文作家不同常人的心路历程,欣赏了一幅幅多姿多彩多元的“人间四月美景天”。“炼,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风于万里。”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时间的忘川上,看老了一茬又一茬江上美少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相见不如怀念。曾经看花,曾经读书,曾经人在路上。经过一些事,握不住时间的手,人生无常世事难料。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在街角拐弯处邂逅你,人生如戏。生活的舞台,难定谁是主角,哪是配角?“云横秦岭家何在,山一程水一程,从今往后,心在哪儿,家就在哪儿,乡村路带我回家。”练炼洗尽铅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美文,让我2011年岁末深冬的个人阅读生活平添无穷乐趣,亦让我生出对练炼未来散文写作的期许与祝愿,愿他有更多的好作品出炉。“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人到中年,练炼,愿时刻读到你的好文章!

2011年12月10日于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