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生若只如初见
7904900000065

第65章 行者无疆(4)

我们所观光的瓦杜兹是它的首都。抬头仰望四周,群山环抱、浓荫密布、风光旖旎、气候温和。我在这个仅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徘徊,觉得怎么看都只是一个小镇。然而却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5000多,但放眼望去,它却是出奇的美。大街两旁分列着古罗马风格的两三层楼的建筑,配以小巧的花园和绿地,宁静得像一个乡村。然而,它又不是乡村,它是名副其实的皇皇都城。如果你不信,古堡式的王宫就雄踞在树木葱郁的危岩之上,以夺人的皇者风范俯瞰着瓦杜兹全城。它真的是列支敦士登人民的骄傲,相当于我们中国人民心中的天安门。它不仅威严壮观,而且很有历史。它是公国历代大公的住所,始建于9世纪,完成于14—15世纪,20世纪重建时仍保持了哥特式的风格。现在,这里不仅是王族们的住所,还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私人收藏博物院。藏品之丰富令人惊讶。从12世纪至今,已藏有油画1400多幅,古代家具200多件以及数不清的古瓷、古币和雕刻品,其保护这些宝贝的城墙厚达7米。

“列支敦士登”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发亮的小石头”。由此可见其虽小,却是出奇的富。它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人均年收入2.5万美元,居世界前列。它没有文盲,没有失业,社会秩序非常良好。这一点对于我们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和谐社会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它不光没有军队,连警察也很少,犯罪嫌疑人如果犯了罪,就自己自觉地去蹲监狱。自己给自己“判刑”,自己关自己,而且监狱也只有几间房子,还和国家元首的办公大楼遥遥相对,并且通常只有一名犯人。我用英文问列支敦士登人,他们不跑吗?答曰,谁跑啊,全世界没有比列支敦士登更美丽富裕的国家。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对自己祖国深深的爱令我感佩不已。当时,我就想,我们真的应该虚心地向这个小小的袖珍国学习啊!不光要学习他们的勤劳、勇敢,更要学习他们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我想了许久,一个没有军队,只有30多名警察的国家,在这个纷争的世界上,何以立足上千年不倒、不衰,而且显出蓬勃生机,除了爱祖国的人民以及人民的高素质,那还会有什么呢?

下午,我驱车来到了位于莱茵河东岸的列支敦士登公园,一块被人称为世外桃园般的乐土。在这个山谷里,抬头望是神圣的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放眼望是莽莽黛绿的森林,近处是翠绿的草场和美丽的农庄……这就是列支敦士登,整个是一首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欧洲的田园牧歌!列支敦士登,真的是一辈子不可不去的好地方啊!

英雄失路滑铁卢

许多形容自己或他人失败时,常常说,遭遇滑铁卢。其实,真正知道滑铁卢含义并且亲历过滑铁卢的又有几人呢?

暮春时节,我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匆匆赶往这个我神往已久的欧洲小镇的时候,已是暮云四合,司机似乎有些不快,但我执意要去。说感悟也行,说凭吊也成,说亲历也罢。总之,我要去滑铁卢,一个令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改变的地方。

经过近1个小时的奔驰,我终于看到了一片丘陵起伏的开阔地带,地带上尽是葱绿的青草,洋溢着一片祥和的景象。司机说,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的古战场,是雄才大略的拿破仑迷途失路的小镇。我环顾四周,除了稀稀拉拉的几幢房子、土丘和一些纪念碑外,没啥特别的。这个地方就是声名显赫的古战场吗?

我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沿滑铁卢南行,走到了一座高约50米的小土山前,踏上226级石阶直上山顶。只见山顶上耸立着一尊高4.5米的铁铸雄狮像。雄狮面对法国,“虎视眈眈”。这是当年获胜的威灵顿公爵令人用战场上废铁铸成的。它象征着英普联军的军威。我凭栏远眺,昔日千军万马鏖战的古战场尽收眼底,耳边似乎传来了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血腥厮杀。我的思绪回到了近200年前,那个血雨腥风的阴霾的日子。1815年6月20日,在当年被誉为“战线最短,而军队又是最密集”的只有2.25公里的战线上,对峙的两军投入的兵力共14.2万人,其中拿破仑率领的法军7.2万人,英国威灵顿公爵统帅的英普联军7万人,这次战役经过一天的浴血鏖战,双方阵亡6万多人。当时,拿破仑指挥战斗的司令部位于战场南端。这是一幢红顶黄色的二层小楼,门上雕刻着“小石头村庄”字样。结果是,威灵顿赢得了这场战役。拿破仑军队全军覆没,自己也差一点在这个小屋里被生擒。天下无敌的法兰西皇帝终于迷失在这个小镇,从此滑铁卢名扬天下。

在小屋里,我凝视着当年拿破仑指挥作战的军刀,望远镜和作息用的行军床,感慨不已。在近四分之一世纪里,这位历史上最惊人的军事奇才,驰骋战场所向无敌,亲自参与指挥60多场大战役,其中取胜的就有40多场。他甚至下令铸造纪念章,上刻:“天上有上帝,地上有拿破仑。”一向自信、所向披靡的拿破仑是不会失败了,可这回他却栽在了名不见经传的滑铁卢,而且是一蹶不振。最后在英普联军的刀剑下,拿破仑从容地拿起了笔,发布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个命令——退位文告。他深情地吻着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旗帜和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将士们,尔后前往流放地——厄尔巴岛,1821年5月5日,圣赫勒拿岛上掀起了最猛烈的风暴,病榻中半昏迷的拿破仑硬得如同雕像。下午5点30分,一声炮响,划破长空,太阳落山了,拿破仑也停止了呼吸。1840年12月15日,巴黎人民热情地为拿破仑举行了隆重的接灵仪式,拿破仑终于回到了他热爱的法国人民中间。

夕阳西下时分,我在英雄失路的滑铁卢小镇久久徘徊,刀光剑影早已远去,明媚的欧洲一片祥和,世界各国的旅人纷至沓来。我在沉思历史中,凭吊英雄,感怀不已。不禁回想起英雄拿破仑的话:“即使我身后什么也没留下,即使我所有的业绩全部毁灭,我的勤奋与荣誉,在我死后仍将足以鼓舞千秋万代的青年。”

诚哉,斯言。

拿破仑,虽败犹荣……

徘徊在蔚蓝色的法兰西海岸

1922年,青年才俊徐志摩在《马赛》一诗中深情地吟到:“马赛,你面容何以如此惨淡?这岂是情热猖獗的欧南?看这一带山岭,筑成天然城堡,雄闳沉着,一床床的大灰岩,一丛丛的暗绿林,一堆堆的方形石灰屋……”徐志摩无比神往的马赛,其实就是里维埃拉——法兰西蔚蓝色海岸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常人们津津乐道的里维埃拉,指的就是法国马赛市以东到意大利之间的地中海沿岸。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使整个海岸阳光充沛,沙滩细软,海水湛蓝,棕榈树多情,这儿就是人们梦想中的天堂。这条黄金海岸线,一年四季春光四泄,阳光明媚,和风煦煦,绿树鲜花,竞相争艳,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明媚气息。无论是在法国的马赛、尼斯、戛纳,还是摩纳哥公国的蒙特卡罗,只见红色的岸边岩石衬托在蓝天碧水之间,楚楚动人,令人垂青。融融的沙滩舒展地伸向大海,倾听大海日夜的呢喃。岸边的沙滩上五颜六色的遮阳伞,躺椅和美丽无比、光滑细腻的金发美女构成了一幅比大海还要温柔多情的风景线。看她们或悠闲地躺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或纵身大海,和地中海湛蓝的海水亲密接触,或手捧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旁若无人地读着,光洁的肌肤在明媚的阳光下放出温柔的光彩。你真的禁不住多看她们几眼,为她们的美丽喝彩,为她们的幸福祈祷。里维埃拉和这些美丽无比的金发美女相得益彰,她们同为上帝的杰作。

当我怀揣着梦想从巴黎飞抵地中海边的马赛,从空中鸟瞰宏伟而绮丽的马赛,只见数十里长的防波堤和码头横卧在碧蓝的海湾中,像一道保卫着马赛城的海上长城。城市四周被地中海沿岸的山脉所围绕,沿海岸是悬崖峭壁,市中心则是地势平坦。马赛城的一片片白色建筑物,如珠堆玉砌,镶嵌在蓝色的大海之边。

我在马赛最繁华的卡纳比埃街徜徉,在这1公里长的地段,有马赛最有名的饭店、商店和银行。走在这条自由的大街上,不禁回想起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的著名的《马赛曲》。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马赛人高唱《莱茵军战歌》进军巴黎,呼吁人民为自由而战。这首著名的歌曲就是今日法国国歌——《马赛曲》。200多年过去了,这激昂的旋律不光回荡在法兰西民族的心头,也激荡在我这个东方游子的心中。

在世界第三大港——马赛港,我透过那如林的桅杆和激昂的汽笛,看见了气势磅礴的位于伊夫岛上的伊夫堡,经过了600多年风吹雨打的阴森城堡,以前一直是作为囚禁罪犯的国家监狱。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就是以伊夫堡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基度山恩仇记》,随着小说的传播和电影的拍摄,使小小的伊夫岛和伊夫堡名扬四海。无数的旅人迈着匆匆步履前来,为的是发思古之悠情,看见沧桑得像个老人的伊夫堡想着发生在这里的人和事,许多人也禁不住“独怆然而涕下”。

马赛港水深港阔,无激流险滩,万吨轮可以自由地进出。港口分老港和新港两部分,说是新港是相对而言的。其实,它也很老了,建于1804年的新港,长达70公里,气势磅礴无比。老港更是历经沧桑,风采依然,东西长800米,南北宽250米的老港,今日仍然生机勃勃、令人神往。它是马赛的心脏和中心。几条繁华大街都是从这里向东、南、北方向伸展,放眼望去,建于公元7世纪的巴洛克式风格的市政大楼和17世纪的圣珍要塞,特别耀眼,令人神往。

马赛,空气中仿佛渗透了铁色的矿质,拓臂环拥着一湾海,一涌青波,一峰白沫,一声呜咽。马赛,不光景色绮丽,还有动人心魄的文化底蕴。正像诗人徐志摩所说:“无愧是塞尚灵感的故乡,廓大艺术灵魂的手笔!”徜徉在如此迷人的蔚蓝色的马赛,我焉能不纵情歌唱!

莱茵河,从我的梦中流过

莱茵,在公元前4世纪这里的居民克尔特人的语言中,是清澈明亮之意。清澈的莱茵河水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脉的圣哥达峰下,自南向北蜿蜒而流,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6个国家。莱茵河虽不是欧洲最大的河流,但却是流经德国的最重要的“生命之水”,是日耳曼民族的“母亲河”,是德意志文化的“摇篮”。

著名的《莱茵河之恋》这样唱到:“莱茵河畔,像画那样美,莱茵河畔,清新的意境。童话式的堡垒,添心中幻想,公主的恋歌。今天再度听。莱茵河畔,像诗那样美,莱茵河畔,美丽而宁静。童话般的恋爱,虽则天真,美丽动听。”真实的莱茵河比歌唱得还要美,她就像一条蜿蜒在群山之间的淡绿色的丝带,在阳光下,起伏微波闪动着锦缎般的光泽。大诗人席勒第一次看见莱茵河时写道:“莱茵河与世界上其他大河不同,她是平静、安详的河流,高贵而秀丽,有如淑女。”确实,从波恩逆流而上一直到美因兹,这190公里的河段,是莱茵河最美的一段。这一段莱茵河进入山区和峡谷地段,河道变得曲折,水流湍急,两岸风光之美令人目不暇接。一处处如诗如画的中世纪城镇,大片大片碧绿的葡萄园,几乎在每一处山坡、高地都能看到一座座傲然屹立的古城堡,这段莱茵河的优美景色曾吸引了19世纪英国著名画家——印象派先锋特耐尔,1817年他带着素描本从科隆一直画到美因兹。

我从宾根城出发,顺莱茵河北上,欣赏两岸美不胜收的景色。如果说把莱茵河比作一串闪着珍珠光泽的童话项链的话,那么,洛蕾莱就是最闪光的一颗。洛蕾莱是莱茵河西岸的一块平凡的断崖,阻挡着河水,使水流蜿蜒北上。据说,游人只要站在崖上呼唤一声,山间便能发出12次回响,使人惊叹不止。这是咋回事呢?相传,古时,有一位名叫洛蕾莱的女妖,姿容美丽,往来于山岩之间。她喜欢坐在岩石顶上,一边梳理着浓密的金发,一边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听起来低回婉转,如泣如诉。来来往往的船夫被歌声吸引,常常只顾张望高处,寻找歌声来自何方,忘记了划船掌舵,以至触礁沉没,葬身河底。起初,我不知道洛蕾莱为什么这样铁石心肠,直到读到了德国大诗人海涅的诗《神的没落》,才有所领悟。海涅写道:“我透过硬得像石块的外壳,观看世人的屋宇和内心,从中我看到了欺骗和苦难。”这使我知道,在海涅的叙事长诗《洛蕾莱》中,海涅是借用这个民间传说抨击当时社会弊病。当我真的登上了洛蕾莱山崖,迎着从莱茵河吹来的凉爽的微风,我又一次想起了海涅和他的诗:“日已昏黄,晚风清凉,静静的莱茵河畔,山峰映着夕阳,那景色旖旎非常。”

莱茵河不光是一条流淌在现代文明最发达地区的一条最静谧的浪漫之河,而且是一条流淌在人文繁盛、历史悠久的西欧的文化之河。这里的一切无不打上人文的烙印。每一处景观,每一块土地都已经是人文化了的自然,无不蕴含着文明的历史。从远古时代起,莱茵河便是德国人的“命运之河”。公元55年,凯撒大帝曾在科布伦茨以北的安德纳赫建造了一座跨河大桥,从此,莱茵河即成为罗马帝国与日耳曼各部族纷争之地的最后边界。几百年来,她象征着日耳曼民族性格中矛盾的特质,一方面感情丰富,性情豪爽,另一方面却沉思默想又傲慢不逊,既好战又多情,善哲思又浪漫。因为这种特质,她为德国培养了许多的知名的思想家和音乐家。我们怎能忘,在莱茵河畔,贝多芬写下了他的第一批乐曲。舒曼是这样评价贝多芬的:“用一百棵百年老栎树在平原上排成他的名字,或者立一座如马乔列湖圣保罗美奥巨像那样大的他的雕像,让他如生前那样俯视群山。而当莱茵河上的船路过此地,外国人问巨人的名字时,每个孩童都能回答,那是贝多芬,他们一定以为这是一个德国皇帝的名字。”说得多好啊!贝多芬比德国皇帝还要伟大。我们不能忘,是莱茵河给了舒伯特、巴赫、门德尔松、勃拉姆斯于灵感,使他们创作出了不朽的乐章。除此更有莱茵河之子——歌德。莱茵河给歌德以诗篇,使陷入爱情迷惘的歌德重新找到了心灵的安宁。后来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罗曼·罗兰也以莱茵河为背景创作了他的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正如法国历史学家费尔所说:“整个欧洲没有一条河能与莱茵河相匹敌。”莱茵河作为一条河的地位远不如它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它流淌在西方文明的心脏啊!

在德意志的大地上,再没有一条河像莱茵河一样被如此广泛地传唱,沿莱茵河一路行走,我看到的是集万般面貌于一身的恢宏瑰丽影像。她像罗纳河一样迅速敏捷,像卢瓦尔河一样雄浑宽阔,像缪斯河一样峭壁夹岸,像塞纳河一样庄严高贵,像尼罗河一样神秘莫测,像密西西比河一样金光闪闪,像黄河长江一样蕴含着寓言与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