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回归生活: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
7902600000020

第20章 中班(6)

(引导幼儿动脑筋想出别人没有说过的名字,并给予鼓励)活动延伸将故事中的图片、头饰和自制小图书等材料投放到表演区和阅读区,让幼儿在平时的区域活动时能够通过游戏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进行巩固。

活动反思适宜:活动步骤清晰较连贯。对于幼儿没有回答出来的问题,灵活放入下一个环节中,让幼儿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欣赏故事。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故事,能够把自己的理解放入故事的复述过程中。

不适宜:幼儿在理解感知“碧绿”、“雪白”两个词语时较单一抽象。未能让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改进:让幼儿选择适合的颜色,为雪花、荷叶、大树、奶油等与这两个词语有关的物体进行涂色,以巩固对这两个词语的认识。幼儿说的环节中为幼儿准备充分的头饰扮演小动物,让每个幼儿都参加表演,提高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去掉没有必要的与故事主题无关的提问。用谜语等有趣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开头。活动评析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思维占优势,有意注意和有意记忆的时间较短,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有限。因此在开展文学教育活动时,要注意前期经验的积累,促进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如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能捉虫子,害虫对植物的生长有害。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文学样式之一。作品《棉花姑娘》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猜谜语开始,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还以和幼儿平等的身份参与游戏,教师扮演棉花姑娘,幼儿扮演小动物,并用故事里的语言来表演。通过表演,激发幼儿说的兴趣,使其语言得到充分的发展。

(点评:天津师大学前教育学院张春艳)

天津市河北区第五幼儿园丁娜

活动来源此次活动是将音乐活动与绘画活动相结合的一次尝试,我班幼儿对于切分音、附点四分音和四分休止符有初步的了解,但掌握得不是太熟练,这首歌曲中幼儿刚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同时歌曲的内容非常富有童趣,利于幼儿想象与创作,使幼儿在边画边唱中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1.在音乐伴随下,以整体跟唱的方式初步掌握歌曲,能准确地掌握切分音、附点四分音和四分休止符。

2.知道在歌词后“哎呦呦”是民歌常用的手法。启发幼儿联想回忆并说出学过的歌曲中哪些具有民歌风格。

3.激发幼儿的判断力,在边唱边画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谜底。

4.分享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

活动准备1.教师熟练地掌握歌曲的演唱及伴奏音乐,能熟练地边唱边画。2.前期经验:幼儿会一些民歌。

3.录音机一部,录制演唱速度较慢的,反复多次的磁带一盘,入场音乐“骑马”。

4.歌词拼图一份。

5.画纸、画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1.听骑马的音乐,做小跑步入场。要求:左臂前伸,握拳,右手叉腰,音乐停止,坐好。2.发声练习:大马大马告诉我。以整体、分组、个别的形式交替练习。

3.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出课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这首歌曲里隐藏着一个秘密,是什么秘密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仔细地来听一听吧!(教师示范唱)4.师:你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山、蘑菇、青草、小溪)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片。5.师:现在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看看还能听到些什么?(教师示范唱)师:这次你又听到了什么?歌曲里是怎么唱的?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回答到前面来把图片分别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帮助幼儿理解歌词)6.师:小朋友真厉害,把这首歌拼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图呀,让我们拍着小手把歌词念出来吧。(两遍)幼儿随音乐整体跟唱两遍。7.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不过你们发现了吗?这首歌曲和咱们平时唱的歌不太一样,哪儿不一样呢?有几句特别有意思的歌词,这是民歌常用的手法。

8.师:现在我要来考考小朋友了,你们来仔细听一听,我唱的这两首歌,哪一首是民歌?教师演唱“洗手绢”和“小星星”。师:为什么说它是民歌?

9.师:你们还唱过或者听到过哪些民歌吗?小朋友之间互相商量一下。

10.师:对了,这些歌曲都是民歌,那么,刚才歌曲里隐藏的秘密,你们发现了吗?这首歌到底唱的是什么呢?(老鼠)11.师: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歌曲里的秘密,现在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唱一句画一笔,把这个秘密画在纸上吧。

12.播放录音,幼儿边唱边画,教师巡回指导。

13.结束:幼儿将画好的画展示给客人看,与客人一起唱歌。

活动延伸小朋友真能干!都找到了歌曲的秘密,回家把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看看他们能不能发现歌中的秘密。

活动反思1.这节音乐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与绘画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在学唱新歌时更有兴趣。同时用“歌曲里隐藏着一个秘密”,来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更加专注地来欣赏。

2.在设计活动时,我将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作为活动的重难点,为了使幼儿能较好地理解歌词的内容,知道歌词里各个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我运用了歌词拼图这一教学策略,当幼儿回答出来一个物体时,我便及时地出示,较好解决了幼儿对于歌词中“圆顶山、坡上、绕山前”等方位词不太理解的问题,使幼儿形象地理解了歌词的意思,并记住歌词的内容,为后面的画老鼠作好了准备。

3.这是一首民歌,在课前我让幼儿大量地接触了一些民歌题材的音乐作品,使幼儿较好掌握了民歌的要素,因此在这次的活动中,幼儿能较快地发现这是一首民歌,提升了幼儿的经验。

4.最后,在幼儿初步掌握歌曲的基础之上,请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在这里我给幼儿连续地播放了“老鼠”这首歌曲,目的是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与感染下,大胆地进行表现,将音乐与绘画相融合,最终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活动的最后,孩子们边唱边画,与客人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快乐。

活动评析这是一个普通的新歌教唱活动,但是教师根据歌曲内容做了充分的联系与挖掘,如猜谜、民歌、理解词语、绘画等内容,使教唱活动内容丰富,幼儿获得了更为立体的知识与锻炼。本案在教案的书写形式上,以教师在每一环节的问题为线索,看出教师准备活动中的细致思考与提炼。针对画老鼠这一环节,幼儿在本次活动前是否有体验、有经验准备、有感性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幼儿是否能较轻松表达、表现,在教学准备中应予以说明,毕竟本案的教学重点在音乐活动上。

另外,如果将民歌的特点在教案中写明更好,否则仅凭“哎呦呦”不足以明确其民歌的风格特点。建议整个活动中还应给幼儿更多跟唱、演唱的机会。

(点评:天津师大学前教育学院张春艳)

内蒙古赤峰市政府幼儿园王薇

活动来源在音乐课中学习节奏时,幼儿很难真正理解几分音符需要演奏或演唱多长时间,如果我们把很抽象的音符和语言结合会不会容易把握呢?有了这个想法后,于是我将学习的内容与可爱的动物结合来进行,通过故事贯穿整个活动过程,让幼儿兴致勃勃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去。

活动目标

1.通过朗诵、声势和打击乐器学习两拍子的三种节奏。

2.进行多声部节奏训练,培养幼儿即兴演奏能力。

活动准备动物字卡若干;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组织幼儿围圈坐)

1.热身---听音乐传球,听到铃鼓声反传。

2.通过故事引出学习的内容。

师: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茂密的大森林。在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这些动物的名字呀有两个字的、三个字的,还有四个字的。王老师知道小朋友们也认识很多的动物,现在请你猜一猜,在这个森林里都会住着哪些动物呢?我们请每个小朋友按节奏说出一个动物名字。

(1)教师给出两拍子的速度,示范一遍(老虎),幼儿跟着说两遍(全体幼儿拍手)。

(2)幼儿按节奏每人说一遍,其他幼儿跟着说两遍。

3.将幼儿分成三排坐好。

(1)出示三种节奏型并配字卡,带幼儿读熟:

×××××××××

(狮子)(长颈鹿)(非洲大象)

(2)学声势:(拍地板)(拍手)(拍腿)

(3)幼儿分为三个声部,并请一名幼儿指挥(注意强弱)---一个声部一个声部进入

4.打击乐进入。

讲故事(接前面)。这个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狮子、老虎、狗熊,还有小猴、小兔、小狗、乌龟、小鸟……有一天,狮子大王召集大家说,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让大家都拿出最精彩的节目来。瞧,那不是吗,狮子大王正迈着威严的步伐走来了---(放音乐)第一遍声势跟音乐;第二遍模仿打击乐器(看指挥分声部演奏):一声部(沙槌沙蛋)、二声部(木制类)、三声部(散响类)。发乐器演奏:第一遍即兴;有指挥2遍。

5.放音乐组织幼儿跳《圆圈舞》。

活动延伸音乐角里准备多种小乐器,幼儿可自行选择乐器进行演奏练习。

活动反思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综合性、原本性、即兴性和创造性等几大特点。整个活动不仅突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而且也体现了奥尔夫音乐面向全体幼儿的特点。

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一个小的音乐游戏活动传球。目的是为下一环节做准备。因为下面的活动要求每个幼儿说出一个动物名字,孩子们没有一个说重复的,这一点非常好,训练了幼儿的反应能力。

接着我给出一个固定的速度,让幼儿按照这个速度再说一次动物名字,在这里两个字的动物名字说起来还好些,三个字、四个字的就出现了问题,这也是我们需要在这节课上解决的难点。

在学习节奏时,用了语言、声势、分声部的方法,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待幼儿很好地掌握后我运用故事的形式后引出了音乐《狮王进行曲》,我还是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来为乐曲配乐。先是用声势跟音乐,第二遍模仿打击乐器,最后发乐器演奏。

整个活动中,总会有新的尝试吸引着孩子,所以他们一直表现得很积极。幼儿在快乐的体验感受中学习,最后用《狮王进行曲》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促进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活动评析本次活动从幼儿非常熟悉的动物入手,将幼儿喜欢的动物与所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容易为幼儿所理解、掌握和学习。

本次活动的组织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积极踊跃,可见已成为此次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他们尽情地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说明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音乐表现的舞台。

其活动层次清晰,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通过朗诵、声势和打击乐器学习两拍子的三种节奏并进行多声部节奏训练,难易适度,突出了奥尔夫音乐的综合性、原本性、即兴性和创造性等几大特点,较好地达成了教育目标。

(点评:赤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陈海燕)

天津市红桥区第一幼儿园霍惠君

活动来源从孩子的兴趣和关注事物的特点入手,确定了这次音乐欣赏的曲目。因为听觉艺术的欣赏本来就是抽象而模糊的,相对于思维特点具体形象的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选择适宜的音乐欣赏曲目至关重要。大家都知道,孩子们最关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鸡、小鸭、小兔、小猫、小狗等一些小动物,最喜欢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动作。基于从幼儿的兴趣和关注事物的特点出发,我特意选择了《小鸭的舞》这首有着适宜主题和表现内容的经典欣赏曲目,以保证音乐能准确地表达主题,能引起幼儿相应的感受。

乐曲分析:这首乐曲音乐形象单一,主要表现了小鸭的各种生活状态,有的小节音高相差八度,连续反复,表现了小鸭子此起彼伏的叫声;有的小节欢快跳跃,表现小鸭子在一起追逐嬉戏;有的小节连贯优美,表现了小鸭子们跳进小河里游水……活动目标1.在引导下能将音乐的感受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愿意用动作、符号记录等多种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2.能积极参与欣赏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音乐磁带;小鸭头饰;蓝色皱纹纸;彩色笔;图画纸;图谱等。经验准备:带孩子们到公园亲眼看一看小鸭子;播放反映小鸭子生活的VCD,让孩子们注意看并模仿小鸭嬉戏、奔跑、摇摆走、游水等动作;讲述关于小鸭子的有趣故事,介绍小鸭子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1.奥尔夫音乐游戏:木头人(通过游戏增强孩子们对身体的控制能力)2.音乐欣赏《小鸭的舞》由于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此次活动选定以给主题的方式进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