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心!别让拖延害了你
7901400000020

第20章 立即行动是战胜拖延的根本(6)

长远目标就相当于一个大标题,大标题下面自然需要制定一个提纲。这个提纲的作用是将大标题分化,一步步地将大标题阐述清楚。不要小瞧提纲的作用,尽管在有限的写作时间里,它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是这并不是浪费。有了提纲,我们就知道每一步该做什么,每一步该怎么走。在行动的过程中,将奋斗的旅程分化成一段段的小旅程,不仅能避免由于旅途过长而迷路,还能及时补充减退的激情,从而大大减轻长远目标带来的压力和疲惫感。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将长远目标进行分化,就像砍柴前的磨刀环节,不仅不会耽误砍柴,反倒会因为将刀磨得锋利而节省出大量的时间来。因此,不要吝惜那一点点“磨刀”的工夫,认真地将长远规划分解,以便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吧。

2.分化目标能更好地稳定情绪

长远的目标会让人感到迷茫,久而久之,拖延便会乘虚而入,继而让人们面对“明日复明日”的苦恼。拖延会让人们积攒下来的工作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苦恼只会越来越严重。情绪的低迷会让人的办事效率更低,甚至摧毁一个人的精神,萌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

将长远目标化整为零,能有效地稳定情绪,避免因拖延造成的情绪低落。从这一角度来讲,能保证人们以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的效率,让目标变得更容易现实。

面对长远目标时,人们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觉得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思维惰性的一面开始展现,人们总是想着放弃它,从心底怵了它,于是在行动开始之前,人们便已经输了一半。而且长远目标不容易出结果,时间一长,拖延便会乘虚而入;而小目标容易实现,每当实现一个小目标之后,人们的心理总能得到一丝慰藉和信心,实现目标的过程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乐趣。所以,分化长远目标是有智慧的表现。

(五)量化目标,设定最后期限

人们制定目标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办事效率,避免因为拖延而浪费掉大量的时间,最终一事无成。将目标进行量化,也是为了更好、更快捷地实现最终的目标。总而言之,制定目标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从而更准确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因此,当我们对目标进行量化时,需要设定最后的期限,避免行动被拖延。经常有一些人,制定了一个目标,接着又开始思索具体的小目标,终于将小目标制定出来之后,也达到了长期、短期目标相辅相成的标准,可是依旧没有成功。原因在哪儿呢?主要是由于他忽略了制定目标的最终目的——为了行动更具针对性、更加高效。他们将目标制定得非常完美,有长远目标也有近期目标,目标针对的也是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唯独不足的地方就是,这份完美的目标成了一件仅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从来没有被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最终,这份完美的目标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力量。

这种情况并非特例,现实生活中这种“只说不练”的例子数不胜数,有很多人终日沉浸在白日梦中,梦想着自己实现目标之后的喜悦情景,并且时不时心血来潮似的制订一系列计划和目标,决定开始为之奋斗;可是到了第二天,一切照旧,昨天的目标变成了一种空想。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我们在量化目标时,应当设定一个最后的期限,将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与时间联系上,进而强化目标的时间意识,同时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有时间观念,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任由拖延这种恶习在不知不觉中长大。要知道,没有行动做后盾的目标,即使制定一万个,也等于没有目标。

小故事

大平是一家企业的部门经理,一年前,大平由于为人踏实稳重,办事一丝不苟而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升职之后的大平依然延续着做普通职员时的工作习惯,凡事喜欢亲力亲为,干工作不怕苦,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可是不知怎么回事,事情就是做不完,原本制订的工作计划得不到实施。看着凌乱不堪的办公桌,大平感到一阵阵头昏,他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大平决定向一位十分成功的经理请教。这一天,大平来到这位经理的办公室,说明来意之后,经理很友好地邀请大平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很快,一天的工作开始了,经理迅速翻开了自己的记事本,只见上面写着:

八点半,整理相关业务资料;

九点,与赵经理洽谈业务;

十一点,考察员工食堂的卫生状况;

十一点半,接受外埠员工的财务汇总表;

下午两点,召集二部开会;

……

于是,这位经理开始按部就班地执行工作。其间也有员工临时反映问题,但是这位经理听完员工的反映之后便拿起电话,一番叮嘱之后,工作就交代给下面的员工了。就这样,大平在这位经理的办公室里静静坐了一上午便回来了。

回来之后,大平立即准备了一个记事本,将每天的计划和工作认真地填写好,并设定了时间期限。很快,大平的办公桌上便没有了堆积如山的文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提供效率,更好地利用好目标的作用,必须拥有当机立断、绝不拖延的心态;同时还要在量化目标时,设定最后的期限,然后按部就班地实施。这样一来,拖延便没有可乘之机了。例如,故事中的那位经理,他将自己一天的工作目标都设定了时间期限,在实施时严格按照期限执行,既保证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工作质量。久而久之,时间观念被培养出来了,拖延也只能远远避之。

拖延是成功的大敌

制定目标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行动起来,因此需要人们在量化的目标上设定最后期限,保证行动的顺利展开。如果一味空想,不行动,再完美的目标也是一纸空谈。因此,人们在量化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杜绝“还来得及,明天我再做吧,实在不行还有后天”的心态

相信很多人都对自己说过这样的话,然而不幸的结果往往就是由于这句不起眼的话引起的。明天到底有没有时间?任何人都没有办法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明天还是未知的一天,将会发生什么事情谁都不知道。假如明天发生了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例如,家里来了一位很重要的客人,此时你还能抽出时间,甩开客人去做昨天遗留下来的工作吗?

其实,最保险的做法还是把握住现在,今日事,今日毕。因此,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严格设定最后的期限,不给拖延留下空子。

2.想做就做,决不拖延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将事情留到最后一刻再去处理,正是因为这种不良的习惯,才会出现拖延者,才会出现堆积如山的待处理事项。如果人们能够按照制订好的计划及时、尽早地实施,这种拖延的现象就不会出现了。

因此,我们制定出带有期限的目标之后,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坚持做任何事情都要“赶早不赶晚”,决不拖延,也坚决抵制任何拖延的借口。其实,往往在事后回想时会发现,很多事情之所以没有做完,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惰性和拖延习惯。

3.做解决问题的人

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会被问到“为什么没能做完”。此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迅速找借口。为什么自己没有做完呢?原来是因为最近心情不好,或是身体不舒服了,又或是被人打扰了,等等。总之想要找借口,找理由,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拖延的理由。

而成功者从来不会如此,问题出现了,回避责任是最大也是最愚蠢的错误。成功者从来不会为自己寻找借口,他们坚信: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会解决问题的人。因此,他们会快速查找自身的不足,并引以为戒,改变自己,从而避免更大的问题产生。

经验告诉我们,在设定目标之前,设定一个合理的期限,没有最后期限的行动往往是效率低下的行动。有一个时间期限对自己进行约束,能时刻提醒自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否则在约定的时间里就不能完成了。于是目标便起到了督促的作用。久而久之,主动行动,不拖延便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

(六)适时调整作战计划

在地球的最北端,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原,没有任何参照物,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因此,保持路线准确无误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次,探险家们拿着测量仪器行走在雪原上,他们按照仪器的测量数据准确无误地前进着。可是,每当他们走出一段距离之后,都会发现他们距离目的地远了一些,刚开始他们以为是仪器错误,于是又仔细测量了一番,确认无误之后继续上路了。可是走了一段路程之后,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他们距离目的地又远了许多。尽管他们拿着测量仪器,按照指示准确无误地朝着目的地前进,可是测量仪上就是显示出距离目标越来越远的信息。这令探险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最终,他们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不是仪器不准确的缘故,也不是测量失误的缘故,而是他们正处在一块朝着与目的地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巨大冰块上。因此,无论他们怎么走也只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远。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计划不能一成不变,它不是永远的真理,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做出调整,才会有到达目的地的机会。

生命中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仔细追究起来,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天世界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没有一成不变的计划和目标,只有相对不变的终点。对于一个成功者而言,昨天是贫穷还是失败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将来将何去何从。我们每个人在奋斗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目标,然而并不是每个目标都适合我们。有些目标在制定时很合适,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不切实际;或是有些目标根本就是在一种不够成熟的心态下制定出来的。因此,已经制定好的目标也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原本制订好的计划,忽然因为某种特殊的理由而无法实施了。此时此刻,我们该何去何从呢?是选择无休止地抱怨和沮丧,还是选择适时调整作战计划?答案显而易见。环境变了,继续坚持已经不合时宜的目标无异于浪费时间。因此,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作战计划,不做毫无意义的坚持。

小故事

远远最近新换了一位钢琴老师。这位钢琴老师曾培育出无数个优秀的钢琴手。于是,在还没有开始上课前,远远就对这位钢琴老师充满了信任。

上课的第一天,钢琴老师拿来了一本非常有难度的琴谱,要求远远练习。远远翻动着这本琴谱,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逐渐消失殆尽。他不解地看着老师,可是老师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了。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远远每天都练习着这本琴谱,尽管老师按时来上课,可是从来不多说一句话,也不怎么指点远远。远远感觉自己开始渐渐地不喜欢这个钢琴老师了。

很快,第二本更难的琴谱出现了,远远接下来的任务不再是练习以前的那本琴谱,而是练习这本难度更大的琴谱了。尽管远远已经开始有些不耐烦了,但他还是慢慢移动着手指,弹奏起来。每次当远远向老师提出换琴谱的意见时,老师都会淡淡地说道:“还不熟练,回去继续练习吧。”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一天,老师又拿来了一本更具难度的琴谱要求远远练习。同样还是一看就令远远信心丧尽的琴谱,于是远远积攒已久的不满瞬间爆发了,他毫不客气地问道:“老师,不断地练习这种高难度的琴谱就是您教课的全部内容吗?您教课的目标就是为了让您的学生们不断丧失信心吗?”

老师听完远远的质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远远第一次练习的琴谱拿出来,说道:“你弹奏一下。”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远远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连他自己都惊讶不已。第二首曲子也是如此。

接着,老师没做任何解释,只是将第三本充满难度的琴谱交给了远远……

这个故事中的钢琴老师充满了智慧。她不断地调整着学生们的琴谱,其实是在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因而,随着远远弹奏钢琴的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来的计划就必须不断改变,因此,琴谱的难度逐渐增大。这位钢琴老师自然不是为了借着打击远远信心而炫耀自己拥有多么高的水平,甚至可能这位钢琴老师的弹奏水平还不如远远,但是她懂得适时调整作战计划,不断调整琴谱的难度,因此,她能培育出优秀的钢琴手。

如何调整作战计划

目标的制定也许是一瞬间的,但是目标的实现决不是一瞬间的,很可能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在这段漫长的过程中,世界在变化,我们在变化,一切都在变化。因此,计划也要适时调整,不能一成不变。所以,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审视计划是否合适

目标制定出来后,在实现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审视原定的计划是否合适,是否还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当人们制订了一个计划,决定钻研某个专业,并且开始一步步实施时,却天有不测风云,国家出台了新政策,不允许非专业人员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此时此刻,这个计划就不得不做出改变,因为,按照法律的要求,自己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了,那么再继续钻研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可言,除非作为个人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