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农村兵
7897900000039

第39章 想到

牛德善从工程上回来被林知雨拉着去看了一趟王一莲,在城里耽搁了一宿,第二天天一亮就赶早班车回到了贺兰山下的金银滩。

贺兰山又一次披上了洁白的外衣变成了一座玉佛。金银滩收获了金色的小麦和银色的大米,农村人一年的汗水变成金银储藏进黄土泥屋。第一场雪之后,辛苦了大半年的农民们围坐在自家的火炉边,品尝着浓香的八宝盖碗茶,谈论着一年来的辛苦与收获,悠闲地享受着天伦之乐。牛德善从下车到踏进家门,除了走一步印一朵梅花的两只瘦狗外,没遇到一个人和他打招呼。

他“吱呀”一声推开家门,润娃惊喜地叫道:“德善哥哥!真的是你回来了吗?”

牛德善问她:“你听谁说我要回来了?”

润娃说:“我梦见你回来了。我们都梦见你回来了。我梦见你在呼噜斯太出操哩,我哥梦见你和我们从老家往这里搬家。我哥早晨过来就问你是不是回来了。他刚走不久你就真的回来了呀?我不是在做梦吧?”

牛德善过去把润娃抱起来原地转了几圈,捧起她的脸在脑门上亲了一下,问她一句:“怎么样,还在做梦吗?”

润娃仰着脸天真地说道:“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做梦呢?要不你用点劲再来一下!”

牛德善笑着说:“你这个傻丫头!”

牛德善脱去大衣帽子爬上热炕,樊润娃已把一碗热乎乎的小米稀饭端上了饭桌。牛德善边喝稀饭边问:“你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你说他刚走,是上哪去了?”

润娃说:“他前天买了一辆轻便自行车,说是要和余青的姐夫那个叫谢厂长的换那辆加重的。今天骑着给送去了。”

牛德善说:“这大雪天,路又脏又滑的,怎么不等两天再送?”

润娃说:“我和嫂子都劝过了,哥说把车子弄脏点正好,不然太新了谢厂长不好意思换咱还白买了。”

牛德善把饭碗搁在桌上感慨地说:“你哥的脑子绝对聪明,交往上谢广沐,绝对不会吃亏的。王一莲户口解决了,最近又被调到厂部当了文书。我看以后正式工作也很快就会安排好的。”

润娃说:“我哥心里肯定谋着啥事哩,不然他不会这么上心,不会这么急慌慌……”

其实樊高娃心里并没有具体谋划下什么事情。他急慌慌地进城给谢广沐送自行车,只是想和他交往而已。樊高娃在老家时就爱结交公家人爱结交领导,有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他也能跟人家称兄道弟地热乎起来。如果是掌着权力的官员,只要人家不嫌他,他当然更愿意交往。谢广沐能把王一莲收留下,还给她转了户口,这样的人他怎能不上心交往呢?他把自行车这个紧俏商品搞到手后,在家里只放了一天就骑着进了城。

樊高娃在毛皮厂厂长办公室见到了谢广沐,也见到了王一莲。谢广沐没想到自己的一次醉酒骑车,樊高娃真能惦记着为他弄来一辆轻便车,所以他就没客气地收下了。谢广沐给他钱,樊高娃只要那辆加重的旧车。他说农村经常要驮带东西,加重车子最合适。谢广沐不好再坚持,也就顺着樊高娃的意换了那辆旧的。他们谈话间,王一莲一直陪在身边添茶递烟。当谢广沐最后说王一莲现在被他调到办公室做了文书时,樊高娃的心里“咯噔”响了一下,他就是在这时才突然觉得自己的今后会和谢广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他听到谢广沐说:“我把小王调整到厂办当文书来了。我既然招收了她,就不能让她长期吃苦受累干粗活。她毕竟是受过大伤的人,虽然平时大家看不出来,可她哪能和好人一样出力流汗呢?她肯在学习上下工夫,我就决定把她往文书这个岗位上培养。”

王一莲插话说:“姐夫真是个细心人,比我舅舅对我都要好一百倍哩……”

樊高娃骑着加重自行车向着贺兰山向着玉佛向着金银滩疾驰。车轮将积雪压得“嘎巴巴”直响,搓板状的乡间公路颠得他一个劲抬屁股。但他还是飞快地蹬踏着车轮。他已经顾不上低头注意颠簸的公路,他的前方就是山的玉佛,他的眼里只有那佛那山。他不停地想起去年刚来金银滩时李应高指给他看佛的情景,想起那个雪天进贺兰山打猎的情景。他们那天是赌了猎物的,但是妹夫牛德善连什么都没收获就下山去了。看来将来的妹夫不会有什么大前途,润娃的工作,作哥的还是要继续操心哩。谢广沐的毛皮厂说到底就是个生产二毛皮衣的大裁缝店,润娃心灵手巧,缝纫机玩得滴溜溜转,是个当裁缝的料,能去谢广沐那里作个临时工,他们小两口就能把家安在城里,去过林知雨那样的小日子,他就彻底放心了。

樊高娃被自己的这个想法激动着,脚下蹬车的频率越来越快。他已经知道牛德善今天早晨就到家了,他想尽早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们,让他们一起配合,争取早一天把这件事办成功。

太阳藏进玉佛背后那会儿樊高娃才回到了金银滩。樊高娃没有回去直接进了妹妹家。

润娃见哥哥回来,立即开始摆桌开饭。晚饭是牛德善最喜欢吃的红烧洋芋和豆钱钱稀饭,就的是泡干咸菜。这些东西都是樊高娃的朋友们从老家托顺便车带上来的,包括洋芋也是秋天选下红皮甜沙的好品种。牛德善看到妻哥回来,又有香喷喷的红烧洋芋,忙拿出一瓶银川白酒为樊高娃接风驱寒。

两杯酒后,牛德善开口问樊高娃:“大哥见着谢广沐了吧?”

高娃有些兴奋地说:“见着了,还见了王一莲,她都当了厂里的文书了。”

牛德善笑了笑说:“我都知道哩。我和林知雨昨晚去看了趟王一莲。”

高娃说:“谢厂长做得对着哩,他说王一莲毕竟受过大伤,干重活太吃力喀。”

牛德善说:“王一莲也算是一种因祸得福吧。”

樊高娃停下谈话自斟自饮了两杯,转身招呼润娃过来坐在身边。他说:“我是这样想的,你在城里上班,润娃在这里太远了,你们生活很不方便,润娃在这里也没个前途。我看毛皮厂好多工种就是做裁缝,所以想求谢广沐的情让咱润娃去做临时工,你再托冯克州在你们单位活动活动要一间房子,把你们的家安在城里。以后有机会呢,把润娃的户口转到城里。没机会转呢,也是过小两口天天在一起的小日子。你看林知雨一家三口多好。”

牛德善说:“大哥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但是我觉得润娃的事情没必要去找谢广沐。一是我在单位经常跑工地不着家,我们的小家安在城里离大哥太远我放心不下,润娃还小,会不习惯城里生活的。二是我们单位每年都有农转非指标,要解决户口,将来也是靠单位希望更大一些。所以我认为润娃还是和大哥一起先住好一些。”

樊高娃说:“你们单位那么多老工人,你等单位解决户口,那论资排辈的要等多少年?至于安家的事,你们单位的房子全在一起,润娃住着有什么不放心的?她也不是小娃娃了。再说,现在提倡改革开放了,农民开始自由了,我总不能老呆在金银滩守着婆姨娃娃种地吧?我的石匠手艺再不用就荒废了。我今年得出去找点泥瓦之类的活干干喀。”

牛德善说:“要是大哥也出门了,那更应该让润娃和大嫂她们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咱俩出门才能放心哩。”

樊高娃叹口气说:“你这是只顾眼前不看长远喀。润娃能早点参加工作,哪怕是临时工,那也是锻炼人哩。人一辈子要走的路长哩,越年轻才越要抓紧打基础哩,哪能凑合着死等呢?你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正说着话,高娃婆姨翠萍走了进来,她劝他们说:“你和德善说的都对着哩。不过你们还是先吃饭,吃饱了再慢慢思谋。反正今年冬天冰天雪地的什么事情也不方便了,怎么打算也得等开春再说。润娃去不去当临时工,我看也是人对人事对事呢。谢厂长能给王一莲办户口调工作,不见得就会给咱家润娃也办户口调工作。德善想等单位解决,自有他的道理,最起码不用去求人。”

樊高娃有些霸道地呵斥婆姨道:“你懂什么?这又不是种庄稼,与下雪有什么关系?再说,这是能等的事情吗?人要办成事,得有心劲。只要有心劲,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老辈子人常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就是这个道理。”

翠萍被他呵斥的挺生气,顺口堵了他一句:“你倒有心劲,你还想当市长书记哩,能当得了吗?”

樊高娃大声说:“你怎么就断定我当不了呢?说不定哪天真当给你看,吓死你!”

翠萍说:“哼,我不是吃粮食长大的,我是被人吓大的……”

润娃边给嫂子盛饭边说:“嫂子你别和我哥抬杠了,我哥他是为我们好哩,我们听他的就是了。不过,现在就去做临时工搬家天也太冷了,还是等明年春天天暖和了吧。德善哥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先在城里要房子。我听红叶姐说过,城里找房子比找婆姨都难喀。”

樊高娃牛德善都说:“张红叶这句说得倒是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