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华国学经典)
7890900000023

第23章 滦阳续录(一)(1)

【原文】

断天下之是非,据礼据律而已矣。然有于礼不合,于律必禁,而介然①孤行其志者。亲党家有婢名柳青,七八岁时,主人即指与小奴益寿为妇。迨年十六七,合婚有日。益寿忽以博负逃,久而无耗。主人将以配他奴,誓死不肯。婢颇有姿,主人乘间挑之,许以侧室,亦誓死不肯。乃使一媪说之曰:“汝既不肯负益寿,且暂从主人,当多方觅益寿,仍以配汝。如不从,即鬻诸远方,无见益寿之期矣。”婢暗泣数日,竟俯首荐枕席,惟时时促觅益寿。越三四载,益寿自投归,主人如约为合卺②。合卺之后,执役如故,然不复与主人交一语,稍近之,辄避去。加以鞭笞,并赂益寿,使逼胁,讫不肯从。无可如何,乃善遣之。临行以小箧置主母前,叩拜而去。发之,皆主人数年所私给,纤毫不缺。后益寿负贩,婢缝纫,拮据自活,终无悔心。余乙酉家居,益寿尚持铜磁器数事来售,头已白矣。问其妇,云久死。异哉,此婢不贞不淫,亦贞亦淫,竟无可位置,录以待君子论定之。

【注释】

①介然:坚定执着。

②合卺:旧时结婚男女同杯饮酒之礼,后泛指结婚。

【译文】

判断世间的事情,要么根据礼法,要么根据法律。可是却有人做的事情既不合于礼,又是被法律所禁止的,但他却坚定执着,一意孤行要实现自己的愿望。我的亲戚家有一个婢女叫柳青,七八岁的时候,主人就把她许配给家里的仆人益寿做妻子。等她长到十六七岁的时候,主人准备给他们完婚,已经定下了日子。益寿突然因为赌博欠了钱逃走了,过了很长时间都没有音讯。主人想要把这个婢女许配给别的仆人,但她宁愿死也不肯那么做。这个婢女长得挺漂亮的,主人于是乘机用言语挑逗她,许诺让她做他的小妾,她还是发誓不愿意。于是主人派了一个年纪大些的妇人去劝说她,对她说:“你既然不肯辜负益寿,还不如暂时听从主人的吩咐,他说他会想办法为你找到益寿,而且找到以后还把你嫁给他。可是如果你不听话的话,主人就把你买到很远的地方去,那样你就再也见不到益寿了。”婢女偷偷哭了几天,竟然很顺从地答应了主人的要求,只是常常催促主人去寻找益寿。过了三四年,益寿自己回来了。主人照以前的约定仍然为他们举行了婚礼。结婚之后,婢女还是和以前一样在家里做事,只是再也不和主人说一句话。主人稍微靠近她,她就马上躲开来。主人用鞭子打她,并且贿赂益寿,让他强迫她服侍主人,她却怎么也不肯。没有办法,主人只得好好地把她放出去。临走前,她把一个小盒子放在主母前面,磕了几个头,然后走了。他们把盒子打开来,里面都是主人几年里私下给她的东西,一点也没有少。后来益寿做了点小买卖,婢女每天在家里做针线,过着拮据的生活,却从来不后悔。乙酉年,我在家里住,益寿还拿着一些铜器,磁器来卖,他的头发都白了。我问他的妻子怎么样,他说已经死了很久了。真是很特别呀,这个婢女既不贞洁,也不淫荡,又贞洁,又淫荡,竟不知道把她放在什么位置才好,我把她记录下来让有识之士来评判。

【原文】

赵鹿泉前辈言:吕城,吴吕蒙所筑也。夹河两岸,有二土神祠。其一为唐汾阳王郭子仪①,已不可解。其一为袁绍部将颜良②,更不省其所自来。土人祈祷,颇有灵应。所属境周十五里,不许置一关帝祠,置则为祸。有一县令不信,值颜祠社会,亲往观之,故令伶人演《三国志》杂剧。狂风忽起,卷芦棚苫盖至空中,斗掷而下,伶人有死者,所属十五里内,瘟疫大作,人畜死亡;令亦大病几殆。余谓两军相敌,各为其主,此胜彼败,势不并存。此以公义杀人,非以私恨杀人也。其间以智勇之略,败于意外者,其数在天,不得而尤人。以驽下之才,败于胜己者,其过在己,亦不得而尤人。张睢阳③厉鬼杀贼,以社稷安危,争是一郡,是为君国而然,非为一己而然也。使功成事定之后,殁于战阵者皆挟以为仇,则古来名将,无不为鬼所殛矣,有是理乎!且颜良受歼已久,越一二千年,曾无灵响,何忽今日而为神?何忽今日而报怨?揆以天理,殆必不然。是盖庙祝师巫,造为诡语,山妖水怪,因民听荧惑而依托之。刘敬叔④《异苑》曰:“丹阳县有袁双庙,真⑤第四子也。真为桓宣武⑥诛,便失所在。太元中,形见于丹阳,求立庙。未即就功,大有虎灾。被害之家,辄梦双至,催功甚急。百姓立祠,于是猛暴用息。常以二月晦,鼓舞祈祠,其日恒风雨。至元嘉五年,设奠讫,村人邱都于庙后见一物,人面鼍身,葛巾,七孔端正而有酒气。未知为双之神,为是物凭也。”余谓来必风雨,其为水怪无疑,然则是事古有之矣。

【注释】

①郭子仪:唐代著名将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玄宗时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很大功劳。后封为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亦称郭令公。

②颜良:东汉末年袁绍的大将。在白马战役中为关羽于军中一枪刺中,斩其首回。

③张睢阳:即唐代的将领张巡,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州)人,肃宗至德二载,移守睢阳,与太守许远以微弱兵力抗击数十万叛军,苦守睢阳数月,粮尽援绝,城陷被杀。

④刘敬叔:南朝宋人,字敬叔,随宋高祖征战,功封南平公。著有《异苑》十余卷。

⑤袁真、袁双:袁真,东晋人,曾经跟随桓温北伐,因为战败被桓温归罪,上表贬为庶人。袁真怨恨桓温诬蔑自己,投降前燕,后病死。袁双是他的第四个儿子。

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字元子。太和六年,废海西公,立简文帝,以大司马镇姑孰,专擅朝政,意欲受禅,未成病卒。

【译文】

前辈赵鹿城老先生说:吕城,是三国时吴吕蒙所建筑的。城外的河流两岸,有两个土神祠,其中一个供奉的是唐代的汾阳王郭子仪,已经不知道为什么。另一个供奉的是袁绍属下的将领颜良,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当地人到供奉颜良的土神祠里去祈祷,常常会得偿所愿。吕城所管辖的区域方圆十五里之内,都不许建一个关帝祠,一建就会发生灾祸。有一个县令不相信,特意在颜良的神祠聚会的时候,亲自跑去看,还故意让伶人们演出《三国志》的杂剧。结果突然之间狂风大作,风卷起演戏的芦棚的屋顶直到半空中,然后又被甩下来,演戏的人中有被压死的。方圆十五里之内,发生了一场大的瘟疫,死了很多人和牲畜。这个县令也得了一场大病差点死掉。我认为,两军互为敌我,在战场作战的时候,各自为了各自的主人,你战胜了他战败了,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这是为了公共的利益而杀人,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怨。这中间当然也有人有勇有谋,却出乎意料失败了的,那是天意,和对方没有关系。也有才能底下的,败给了才能胜于自己的,这其中的过错在于他自己,也怪不得别人。唐代的张睢阳兵败被杀,声称自己要化作厉鬼继续杀敌,他是为了国家的安危考虑,争的是一郡人的生死,是为君主和国家,并不是为了他自己。如果仗打赢了,事情结束了之后,死在战场上的人都要为此报仇,那么从古至今的那些有名的将领,没有一个不会被鬼害了,有这样的道理吗?而且颜良被杀死已经很久了,过了一两千年,都没有什么灵验动静,为什么突然今天变成了神?为什么突然今天要报仇?按照一般的道理来推断,事情肯定不是这样。这大概是庙祝巫师,故意编的神秘的故事,而这里的山妖水怪,因为大家都相信这个故事所以以此为依托。刘敬叔《异苑》上说:“丹阳县有一个袁双庙,袁真的第四个儿子。袁真被桓宣武杀死之后,袁双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太元年间,他的声形在丹阳出现,要求人们为他做一座庙宇。还没有做好,这时当地出现了许多老虎。被老虎伤害了的人的家人总是梦见袁双,催促他们快点把庙修好。当大家为了他立了祠之后,老虎都不见了。后来大家常常在二月的最后一天,打着鼓,跳着舞到庙里去祈祷,这一天常常都会有风雨。一直到元嘉五年,祭祀完了以后,村民邱都在庙的后面见到一个东西,长着人的脸、鼈的身子,带着头巾,耳鼻口眼长得都很端正,浑身冒着酒气。不知道他是袁双的魂灵,还是被其他怪物附了身。”我觉得他每次来都会有风雨,一定是一个水怪。那么这种事情在古代的时候就有了。

【原文】

慧灯和尚言:有举子于丰宜门外租小庵过夏,地甚幽僻。一日,得揣摩秘本,于灯下手钞。闻窗外似容窸窣有人,试问为谁。外应曰:“身是幽魂,沉滞于此,不闻书声者百余年矣。连日听君讽诵,枨①触夙心,思一晤谈,以消郁结。与君气类,幸勿相惊。”语讫,揭帘径入,举止温雅,甚有士风。举子惶怖,呼寺僧。僧至,鬼亦不畏,指一椅曰:“师且坐,我故识师。师素朴野,无丛林市井气,可共语也。”僧及举子俱跛躇不能答。鬼乃探取所录书,才阅数行,遽掷之于地,奄然②而灭。

【注释】

①枨:竖立在门旁的木柱。

②奄然:突然;悄然。

【译文】

慧灯和尚说:有一个举子在丰宜门外租了寺庙里的一个小屋子度过整个夏天,这地方十分幽静偏僻。有一天,举子得到关于科举考试的秘本,正在用心研读揣摩,在灯下用笔抄录。听见窗户外面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有人,就试着问了一声,外面是谁?外面有人回答说:“我是个幽魂,一直呆在这里,有一百多年没有听见读书的声音了。这几天每天都听见你朗诵读书,正好触动了我的心思,我想和你聊一聊,以消除我心中一直以来的苦闷。我和你同是读书人,不要害怕。”说罢揭开帘子就进来了,他的动作举止都很温文尔雅,很有读书人的风度。举子觉得很害怕,大叫寺院里的和尚。和尚来了,鬼也不害怕,指着一个椅子说:“师父请坐,我早就认识你了。你一向朴素忠厚,没有那些市井小人的气息,可以和我们一块聊一聊。”和尚和举子又是恭敬又是不安,害怕得说不出话来。鬼于是伸手拿他刚抄的书看,才看了几行字,就突然把它扔在地上,人也一下子消失了。

滦阳续录(二)

【原文】

谓无神仙,或云遇之;谓有神仙,又不恒遇。刘向①、葛洪②、陶宏景③以来,记神仙之书,不啻百家;所记神仙之名姓,不啻千人。然后世皆不复言及。后世所遇,又自有后世之神仙。岂保固精气,虽得久延,而究亦终归迁化耶?又神仙清净,方士幻化,本各自一途。诸书所记,凡幻化者皆曰神仙,殊为无别。有王媪者,房山人,家在深山。尝告先母张太夫人曰:山有道人,年约六七十,居一小庵,拾山果为粮,掬泉而饮,日夜击木鱼诵经,从未一至人家。有就其庵与语者,不甚酬答,馈遗亦不受。王媪之侄佣于外,一夕,归省母,过其庵前。道人大骇曰:“夜深虎出,尔安得行!须我送尔往。”乃琅琅击木鱼前道。未半里,果一虎突出。道人以身障之,虎自去,道人不别亦自去。后忽失所在。此或似仙欤?从叔梅庵公言:尝见有人使童子登三层明楼上(北方以覆瓦者为暗楼,上层作雉堞形以备御寇者为明楼),以手招之,翩然而下,一无所损。又以铜盂投溪中,呼之,徐徐自浮出。此皆方士禁制之术,非神仙也。舅氏张公健亭言:砖河农家,牧数牛于野,忽一时皆暴死。有道士过之,曰:“此非真死,为妖鬼所摄耳。急灌以吾药,使脏腑勿坏。吾为尔劾治,召其魂。”因延至家,禹步作法。约半刻,牛果皆蹶然起。留之饭,不顾而去。有知其事者曰:“此先以毒草置草中,后以药解之耳。不肯受谢,示不图财,为再来荧惑地也。吾在山东,见此人行此术矣。”此语一传,道士遂不复至。是方士之中,又有真伪,况神仙乎?

【注释】

①刘向: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沛(今江苏沛县)人,撰有《别录》,《新序》,《说苑》,《烈女传》等,其中《说苑》多记神仙鬼怪之事。

②葛洪:东晋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少贫好学。博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术。后于罗浮山炼丹,积年而卒。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神仙传》、《集异传》。

③陶弘景:南朝梁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字通明。读书万卷,善琴棋,工草隶,博通历算,地理,医药等。梁武帝时被称作“山中宰相”。晚年自号华阳真逸,主张儒、佛、道合流。有《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何概曰神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