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生必知的中国文学知识(精品文学书系)
7867200000012

第12章 司马相如(1)

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从西汉武帝到成帝时期,是汉赋发展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名望最高、在赋史上占据领袖地位的作家就是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他的辞赋有29篇,现今流传下来的有6篇,其中《子虚赋》、《上林赋》为其代表作,建立了汉代大赋的典型格局,为后代众多学者所模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是四川成都人,后来因为仰慕战国时期的名士蔺相如的为人,改名司马相如。他很喜欢读书,也学过击剑,在文学方面也很有才华。汉景帝即位时,任命他做了“郎”,在朝中担任了一个小官。

“郎”的官俸不高,但是常常在皇帝身边办事,身份很特殊,而且只要有才干,极容易受到赏识。可是,景帝对于文学并不爱好,所以司马相如的文学才能得不到发挥,而且他还有个口吃的习惯,这一点对他服侍皇帝很不利,所以他做官并不得意。又因为他生性喜欢自由,可在朝中还要受到许多束缚,于是他便起了弃官的念头。

那时候诸侯王里,最有势力的是梁孝王刘武,许多学者都投奔到他的门下。司马相如跟他们谈得非常投机,因此也告病辞官,投入了梁王门下,过了五六年饮酒读书的闲适生活。后来忽然遭逢意外——梁孝王在一次出猎途中生了急病死了,他的许多门客都离开了王府,司马相如也只好回到家乡,过起了十分穷困的生活。

司马相如开了个酒铺就在这时,他接到了临邛县令王吉的信,王吉是他的一个老朋友,信上说:“我知道你现在很不顺利,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来看看我。”司马相如很高兴,接受了王吉的邀请,来到了临邛。

司马相如的文采在当时很有名,临邛的人一听说他来了,都想亲眼见见他。县里有个富翁,叫做卓王孙,家里很有钱,他早就听说司马相如的名字,于是就把他请到家里来做客。

这一天,司马相如在王吉的陪同下来到了卓家,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有个女儿叫做卓文君,生得很美丽,而且也很有才,于是奏了一个曲子,表示了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卓文君也早就听说过司马相如的才华,就躲在帘后偷听,也喜欢上了司马相如。

卓文君把自己的心思告诉了父亲,希望他能同意自己嫁给司马相如,没想到卓王孙听了大怒,对女儿说:“司马相如是个穷光蛋,能有什么出息,你嫁了他就只有受苦,你告诉他,别让他做白日梦了!”

以后每当司马相如来见卓文君,都要受到卓王孙的痛骂,实在没办法,两个人只好在一个夜里偷偷地跑掉了。

他们的生活很贫困,后来卓文君把自己的头饰当了,两个人开了一家酒铺。司马相如穿上伙计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裤腿,像酒保一样,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件;卓文君也穿上粗布衣裙,忙里忙外,亲自招待来客。消息传到卓王孙的耳中,他气极了,可是没有办法,还是面子重要,只好送了一大笔钱给他们,让他们好好地生活。

《子虚赋》与《上林赋》

司马相如是著名的汉赋作家,《子虚赋》与《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

两篇作品的内容是前后衔接的,主要描述了楚国的子虚先生和齐国的乌有先生,以及另一位天子的手下亡是公三人的对话。子虚说自己的国家物产丰富,乌有夸耀自己的国家疆域辽阔,亡是公极力夸耀天子游猎时的壮阔气派,压倒了他们,最后,文章提出应该在世间提倡节俭的作风。作品的中心主旨有两点:一是规劝世人要节俭,二是从另一方面赞扬了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和文化的成果。

《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融合了贾谊和枚乘等汉赋家的写作特点,又加上了自己的创新,建立起汉代大赋的典型格局:以绚丽的文采、铺陈相结合,以问答为主要的形式特色,以描写帝王宫殿的富丽、都城的繁华为主要内容,最后带有一些委婉规劝的成分。司马相如的文学创作活动,丰富了汉赋的题材和写作方法,后代的许多汉赋名家都是模仿了司马相如的这种文学体裁。

《史记》司马迁(约前145~?)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时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创作《史记》的过程中,由于得罪汉武帝,被处以宫刑,遭受了奇耻大辱。然而,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使他一蹶不振,他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52万多字,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完整、结构周密的纪传体通史。

《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吸收了编年、记事等体裁的长处,开创了纪传体这种新的编写史书的形式。《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鲁迅先生称赞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也因而被称为“正史之祖”。

忍辱负重写《史记》

《史记》书影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很有研究。他十分注重对司马迁的早期教育,教导他从小就博览群书,掌握有用的知识。司马迁大一些的时候,又跟随当时著名的儒家学者董仲舒学习《春秋》,还向另一位学者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学问基础。20岁那年,他从长安出发,开始了广泛的漫游。他曾到达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寻访了传说中大禹的遗迹和孔子、屈原、韩信等历史人物活动的旧址。这次漫游开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并且搜集到许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传说。这一切,对他后来创作《史记》起了很大作用。

《史记》中的一篇后来,司马谈身染重病,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紧紧握住儿子的手,对他说:“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打算要写一部通史。可是看来我是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了,现在我把这个任务托付给你,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心愿啊!”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位做了太史令。他积极地准备,孜孜不倦地阅读国家藏书,研究各种史料,打算开始创作《史记》。谁知就在这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他因为替当时抗击匈奴的大将李陵说情而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一种阉割生殖器的残酷肉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