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进光学世界(物理知识知道点)
7862300000037

第37章 夜晚光污染

彩光污染

随着人们追求时尚,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夜生活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了夜间,各种娱乐场所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商业街的霓虹灯、灯箱广告和灯光标志等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亮度越来越高,从而加速了彩光污染的形成,尤其是作为夜生活主要场所的歌舞厅中,人们在尽情享受着音乐节奏的快乐时,任凭五颜六色的彩光挥洒在身上,刺激着自己的神经和视觉,却忽视了身心健康也会在欢乐中慢慢透支。

城市在逐步繁荣之时却带来了彩光污染据测定,黑光灯可产生波长为250~320纳米的紫外线,其强度大大高于阳光中的紫外线,人体如果长期受到这种黑光灯照射,有可能诱发鼻出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癌症。这种紫外线对人体的有害影响可持续15~25年。旋转活动灯及彩色光源,令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可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出现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等症状。歌舞厅的霓虹灯的闪烁灯光除有损人的视觉功能外,还可扰乱人体的内部平衡,使体温,心跳、脉搏、血压等变得不协调,引起脑晕目眩、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和乏力失眠等光害综合征。荧光灯照射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钙吸收能力,导致机体缺钙。

科学家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在缤纷多彩的灯光环境待久了,人们或多或少会在心理和情绪上受到影响。比如在刺目的灯光下会让人感到紧张等。另外还浪费了大量的电力资源,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要做到真正有效地防治彩光污染,首先应该控制在源头上。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多培养一批专业的设计规划师,建立一套完善的城市亮化整体规划,设计生态化、环保型的夜景灯光,制定科学合理的光度分布标准,完善建设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绿色照明”环境。设计师们在考虑建筑物功能与美观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更多地避免“彩光污染”。做到除了商业步行街的彩光源可以采用光效高、寿命长的照明设备外,城市一般照明使用的器材应是节能效果显著、无光污染的绿色照明产品。

其次,对广告牌和霓虹灯应加以控制和科学管理;在建筑物和娱乐场所周围,要多植树、栽花、种草和增加水面,以便改善光环境;注意减少大功率强光源等。力求使城市风貌和谐自然,让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宁静、舒适、安全、无污染、无公害的优美环境中。

眩光污染

汽车夜间行驶时照明用的头灯,厂房中不合理的照明布置等都会造成眩光。某些工作场所,例如火车站和机场以及自动化企业的中央控制室,过多和过分复杂的信号灯系统也会造成工作人员视觉锐度的下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焊枪所产生的强光,若无适当的防护措施,也会伤害人的眼睛。长期在强光条件下工作的工人(如冶炼工、熔烧工、吹玻璃工等)也会由于强光而使眼睛受害。

绿色照明

绿色照明,是美国国家环保局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完整的绿色照明内涵包含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等4项指标,不可或缺。高效节能意味着以消耗较少的电能获得足够的照明,从而明显减少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达到环保的目的。安全、舒适指的是光照清晰、柔和及不产生紫外线、眩光等有害光照,不产生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