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进光学世界(物理知识知道点)
7862300000036

第36章 白昼光污染

华灯溢彩,霓虹闪烁,越来越多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城市更亮了,夜色更美了。但是,在美丽夜景之下,人工白昼所形成的光污染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据国际上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人工白昼影响健康,有84%的人反映影响夜间睡眠。正常的“生物钟”也被打乱。

光污染及预防人体在光污染中最先受害的是直接接触光源的眼睛,光污染会导致视疲劳和视力下降。人工白昼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

在城市里,随处可见的人工白昼污染扰乱机体自身的自然平衡,使人体产生一种“光压力”。若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下,体内的生物和化学系统会发生改变,体温、心跳、脉搏、血压会变得不协调,各种疾病乘虚而入。经常处于光照环境中的新生儿,往往会出现睡眠和营养方面的问题,甚至会刺激儿童性早熟。这是因为接受光照太多,会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弱对性腺发育的抑制,导致性器官的超前发育,使性早熟不可避免。

对于人工白昼所造成的光污染,各国关注程度不同,法律约束的差别也非常大。欧美许多国家曾经有过城市亮化的兴盛期,城市亮化之后察觉到了危害,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在欧美和日本,人工白昼污染的问题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还成立了国际黑暗夜空协会,专门与人工白昼污染做斗争。

进入21世纪,随着工业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夜生活的日趋频繁,人工白昼所形成的光污染愈演愈烈。如何对其进行防治,降低其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首先应该从源头上抓起。城市规划和夜景照明要立足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建设夜景,保护夜空双达标的要求。对那些正在建设夜景照明的城市务必在规划时就考虑光污染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已产生光污染的城市,应立即采取措施,把光污染消除在萌芽状态。

其次,应制订防治人工白昼污染的标准和规范。在国家或地区性环境保护法规中增加防治人工白昼污染内容,强调城市夜景照明要严格按照照明标准设计,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和布灯方案,尽量使用光束发散角小的灯具,并在灯具上采取加遮光罩或隔片的措施,严格限制光污染的产生。并且要大力做好人工白昼污染的公益宣传和教育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在高科技节能照明上下大力气,实现人文照明、绿色照明、科技照明。另外,在治理人工白昼污染问题上,还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光污染

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十纳米至一毫米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