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家庭对孩子的培养,最根本点是在于塑造人,而不仅仅在于培养他的知识和能力。如果人做好了,学知识和培养能力都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父母在做人这一点上把孩子培养好了,他的热情就会被激励起来,他的学习能力就会被开发出来,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相反,如果做人出了问题,一切都会出问题。即使孩子在某些技能上特别杰出,他也可能会终生不幸。因此,父母应该从小注重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教孩子从小学会做人。
有一天,妈妈送6岁的张力去上学,在路上看见一个十多岁的男孩把一个比他小很多的孩子推倒在地,路过的一个小孩跑过去打了那个倒地的孩子一下就哈哈大笑地跑了。又有一个孩子走过来,扶起那个倒在地上的孩子,安慰他,叫他不要哭泣,让他做个勇敢的孩子。
张力和妈妈都看到了这一幕,妈妈笑着问儿子:“儿子,你觉得哪一个孩子做得对?”张力认为扶起小朋友的小孩做得正确。妈妈听到后,高兴地笑了,告诉儿子:“妈妈希望你向那个做得正确的孩子学习,要学会帮助别人,而不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落井下石。”
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培养孩子,首先要培养他做人,然后才教会他做事,这是一个根本的教育出发点。可惜的是,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正好本末倒置。父母起早贪黑地让他上音乐班、舞蹈班、电脑班、奥数班。风里来雨里去,辛苦来辛苦去,苦了孩子,累了父母,可结果发现孩子并没有多少进步。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重视知识和能力,忽略了做人,这是很多家庭的可悲之处。
常春藤学府之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在中国各地为其国际特训班招生,有一位考试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得到了与负责招生的教授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当教授问他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时,他的回答是为了挣很多的钱,能够在将来周游世界,买大房子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
听完这位学生的回答,负责招生的教授很干脆地拒绝了他。这些教授们认为,这个学生尽管成绩优异,但眼里只有小我,毫无社会责任感、不懂回报社会和他人,绝不能把社会给予的优秀教育资源白白送给这样一个人。
然而另一位参加面试的女生,虽然在高考中分数并不超前,但因为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而接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橄榄枝。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总结她能最终胜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她懂得给予他人,不自私。这些教授们观察到了一个细节,面试结束后,所有的人都离开了接待区,这个孩子走在众人的最后边,她注意到椅子都是横七竖八的摆放的,于是默默地把椅子排整齐了。
教育的目的不光是培养出高智商的人,还应该是正直、善良的人,并且是对社会有正面价值的人。这是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人生的责任!对于父母来说,如果你含辛茹苦抚养大的儿女硕士毕业了、博士毕业了,可是婚姻不幸、家庭不幸福、人生不幸福,作为父母会做何感想。除了培养孩子的高智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让他成功、幸福、快乐!
也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现在还小,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则等到孩子长大后再教育也不迟。这是一种很可怕和可悲的观念。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学会做人,长大后也会我行我素,而不懂得关心理解他人。一旦那些歪曲的价值观在孩子的心中根深蒂固后,这一生的失败就会不可避免。
有一次,王一新跟随妈妈去买东西,看着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他抓一件就放在手里不肯放,妈妈当时也没有发现。回家后,妈妈看见儿子手里拿着没有付钱的东西,心里很高兴,亲了亲儿子的红脸蛋以示奖励。
以后王一新只要与妈妈一起出去,就会习惯性的顺手拿别人家的东西。时间长了,王一新养成了爱小偷小摸的毛病。不管是与同学相处,还是去逛商场,只要有机会。她总是毫不犹豫地顺手牵羊。
在学校,王一新偷拿同学的文具盒被发现了,同学把他告到了老师那里,老师批评了她。并请王一新的家长到学校谈话。王一新的妈妈很难堪,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初不该贪图小便宜而毁了孩子。
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孩子在长大后事业是否有成,婚姻是不是幸福,良好的品德都在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人的品德是在后天的长期培养中慢慢形成的。很多父母只重视让孩子学习知识,而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这将在孩子的成长中埋下祸根,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知识没学会,人也没做好。
从小让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也是孩子未来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意味着他的人生有了追求和动力,他的生命也处于更高的境界,他的人生才会精彩。因此,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
点石成金: 帮助孩子学会与老师正确相处
父母要想让孩子学会与老师相处,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孩子:
⑴做老师的得力助手。孩子在闲瑕时间做老师的小助手,帮助老师查资料、作记录,既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加深师生情谊,又可学到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
⑵大胆表现才华。有才识的老师喜欢才华横溢的孩子。
⑶对老师提建议要委婉。老师也不是圣人,也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孩子可以提出建议,但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委婉。
⑷当老师批评错了也不要太在意。老师有可能因为不了解情况,出现批评不当的时候,这时孩子首先要冷静,避免与老师顶撞。可以在事后找老师解释,既可以当面表达,也可以用书面的形式,即使解释不清也暂时放下,以后再寻找机会消除师生间的误解。
⑸关心老师的生活。当老师的生活出现某些困难时,孩子可以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者表示关心慰问,支持老师的事业,也可增进师生的感情。
25. 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言不信者,行不果。
——[战国时期]墨子
人与人的交往,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的。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表现出的最大人格魅力。诚信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品德,只有诚信待人,我们才有可能获得别人的认可与支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古时候,有个卖酒的商人,他的酿酒技术高超,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喝他酒铺的酒。而他的酒铺也是生意兴隆。
一次,他因有事要外出几天,只得让妻子一个人在店中卖酒。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要好好做生意。商人走了,酒铺的生意依然很好,来此买酒的顾客很多,商人的妻子见买酒的人多,就自以为是地在每只酒坛中掺了一些水,她认为这样可以多卖点酒,这样,她每天能多卖出几十吊钱。商人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小聪明告诉丈夫。没想到商人大怒,一个巴掌打过去说:“使假则败誉,败誉则无客,无客则无利!”
如商人所料,由于小店不讲诚信,从那以后,进店打酒的顾客越来越少了,最后,他们只得关门,商人的妻子当然很后悔,逢人便说以后不再作假,可再也没有人信任他们。
事实就是这样,诚信是人性一切优点的基础,世界上才华横溢的人并不少见,但是,才华出众的人就一定能让人相信吗?不是,只有诚信的人才值得信赖。诚信这种品德比其他任何的品德都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尊敬,更能取信于人。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可以让人保持正直,还能给人力量和耐力。
诚信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父母从小就要教育孩子,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要遵循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但是,孩子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处于不稳定的时期,所以,建造他们诚信的基础需要家庭及学校的共同努力,为全社会构建守信的大厦。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诚信的习惯呢?
⑴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
教育孩子讲诚信,父母自己首先要讲诚信。以诚信培养诚信,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买菜,小儿子哭闹着非要跟着一起去。曾妻戏哄儿子说:“乖儿子,你在家等妈妈,妈买回菜来给你杀了咱家那头大肥猪给你炖肉吃好不好?”小儿子一听有肉吃,便高兴地答应不随母亲去了。
曾妻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子正在准备杀猪呢,曾妻赶快制止曾子说:“我刚才是跟孩子说着玩的,不是真的要杀猪啊,你怎么当真了?”
曾子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小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照着父母的样子学。孩子的心就是一张白纸,你可不能沾污这张白纸啊!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了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困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这一番话,非常后悔和孩子开了这样的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了孩子把猪杀了给孩子吃肉,就应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动手磨刀把猪杀了,给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这种诚信行为也影响了儿子。一天晚上,小儿子刚刚躺在床上睡下又突然跳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就往外跑。曾子问他去做什么,儿子回答说:“我从朋友那里借书简时说好要今天还的。虽然现在很晚了,但再晚我也要去还给他,我不能没有诚信啊!”曾子看着儿子跑出门,欣慰地笑了。
“人无信不立”,为了培养孩子的诚信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讲究诚信,不要说话不算数。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大人的言行的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许下的承诺,孩子就会向父母学习,跟着模仿。
⑵对孩子进行诚信的教育。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诚信品德的教育,从小就教育孩子守信用、负责任。让孩子知道,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没有人喜欢的。
父母要教育孩子对别人许下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如果经过再三努力仍然没有做到,就应该诚恳地向对方解释清楚原由,并表示歉意。
诚信品质的教育必须从小时候培养,坚持不懈。父母可以在家里多讨论诚信的重要性,为保证使诚信成为孩子的一种优良习惯,父母可以读一些强调诚信重要性的书籍,给孩子讲一些名人诚信正直的故事。让孩子明白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不讲诚信会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后果,讲诚信会有什么收获。对一些不守诚信的人或事要进行严厉的批判。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重信守诺的正直的人。
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孩子不诚信的行为大部分是出于某种需要,假如孩子合理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寻找满足需求的办法,假如父母对孩子合理的需要过分的抑制,他就会换其他方式,用不诚信的言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父母应该认真地聆听孩子的真心话,而不要以成人的想法推测孩子的心理。当孩子向父母讲述了他的需要以后,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哪些需求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然后及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对于孩子不合理的需求,就应该向孩子讲明道理。
如果孩子出现了不守诚信的行为,父母一定要及时更正过来,向孩子讲明其中的道理,并督促孩子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同时,父母还可以给孩子讲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让孩子懂得履行自己的诺言是多么重要。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还小,或是觉得问题无关紧要就忽视他们的缺点,这样,孩子会不断强化不良的行为,养成不良的习惯,进而影响他的人生。
⑷要相信孩子。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父母:他们要求孩子吃过晚饭后在房间里学习一小时,实际上却每隔几分钟就从门缝里看一下孩子是不是在偷懒;他们要求孩子去买件东西,又总怕孩子用多余的钱买零食吃。
父母的上述种种行为,往往导致孩子用撒谎来进行反抗,而父母们却认为自己的怀疑是完全有理由的,这就更加剧了孩子的不诚信。
⑸家长要敢于承认错误。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可能不自觉地对孩子撒谎,或者承诺过的事情没有兑现。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向孩子承认错误,这样反而会赢得孩子的信任。
点石成金: 如何应对孩子的说谎行为
不说谎是做人的底线,当发现孩子有说谎的行为时,父母千万不可小觑:
⑴不要视而不见或当作好玩、聪明,尤其是在幼年时,要和颜悦色却异常庄严地告诉孩子这是红灯;
⑵不要大惊小怪,要认识到说谎是人类的原罪之一,尤其是孩子;
⑶根除孩子说谎的土壤即父母的不宽容,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多是怕大人生气动怒才掩饰自己言行的;
⑷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能根据他的理由是否充分而满足,要根据这个需求是否有利于他成长及家庭条件允许与否而定,否则等于鼓励他编谎话;
⑸父母绝对不能说谎,甚至同孩子接触的亲人及保姆也不能。否则孩子觉得说谎是正常的。
26. 经常对孩子说“试试看”
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捷克]夸美纽斯
“孩子,别害怕,试试看,说不定你会做得很好呢,先试一试,就算失败了也不要紧。”家长应该经常对孩子说这句话。
可惜的是,很多家长不善于用“试试看”三个字,而是习惯了对孩子说“不许……”。大人们总是以过来人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大声呵斥:“不行,你不能那样做!”“住手!”“停下来……”这种做法非常不明智,把孩子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白白毁掉了,还严重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这样,很多孩子的探索能力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孩子天性喜欢冒险,对一些未知的事物总喜欢跃跃欲试,做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脚还够不着自行车蹬子,就想去骑车;从来没有下过水,就跳到水中去游戏。这个时候,父母不应该轻率地拒绝孩子想要试一试自己能力的举动,说些“你还太小呢!”“那怎么行啊!太危险了!”“太吓人了,不能这样啊!”的话,你把判断强加给孩子,就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这等于是给孩子的成长泼冷水。
其实当孩子决定尝试着做某件事情时,他一定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当他对一件事物好奇或充满信心的时候,他才会决定去尝试。我们不要马上阻止,而应该考虑一下这件事在你的协助下孩子是否可以完成。即使是有些事孩子不该去做,父母也应该让孩子真正了解为什么不该做,而不是简单的阻止。
很多家长不了解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的好处,有些做法虽然你告诉过他那是错的,可他不一定完全接受,只有当他自己去查找问题所在之处时,他才会心服口服,并不再会做同样的错事。如果每次当孩子有尝试的欲望时,父母就早早地禁止了,给孩子带来的就只有失望和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