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午夜的独身女人
7853800000021

第21章 元顺帝吃糠

元朝末代皇帝是元顺帝妥欢帖木尔,他昏庸无能,整日不理朝政,生平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吃,据他说,天上飞的他没有吃过风筝,地上跑的他没有吃过跳蚤,后来,天下的美食他都吃腻了,他又想出了个主意,让天下的官员都来给他弄好吃的,只要是谁弄来他没有吃过的美食,元顺帝就会提拔重用他们,于是,他的臣子们为了讨好他,整天不干别的,就是挖空心思给皇帝弄好吃的,哪还有心思治理国家,这一来可苦了老百姓。

当然朝中也有正直的大臣,这个大臣看见皇帝如此荒唐,天下民不聊生,心急如焚,这天早朝时,他实在忍不住了,就冒着杀头的危险,苦谏皇上,说让他振作起来,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元顺帝听完,歪着脑袋说:“朕听他们说,四海升平,百姓安定,整天吃大鱼大肉,怎么与你说的不一样!”大臣心说豁出去了,就对元顺帝说:“这些人都是在蒙蔽万岁,微臣前几天告假回老家时,沿途发现许多地方的百姓天天吃糠咽菜,都快活不下去了……”元顺帝一听,来了兴趣,说:“吃糠?糠是什么东西?不知好吃不好吃?”大臣哭笑不得,为了让皇帝更好的体恤民情,他决定让皇帝吃点苦头,就说:“糠是什么滋味,万岁可以让御膳房的师傅做一顿,万岁品尝一下就知道了!”

元顺帝分不出孬好话,退朝之后还真的将御膳房的老厨子顺喜叫来,让他给自己做一份用糠做的饭,顺喜犯了难,因为他从小家境困难,就是吃糠咽菜长大的,他知道这糠有多么难吃,皇帝整天吃大鱼大肉,这糠他肯定吃不来,可是皇帝的话就是金口玉言,他下的旨意谁敢违抗,怎么办?

俗话说:情急生智,顺喜不愧是在皇家厨房干了半辈子的厨子,他想呀想,想呀想,最后终于让他想出了好主意,于是赶紧行动起来,准备材料。

元顺帝用膳时,顺喜就将一个有盖的青花大盘捧了上去,揭开盖子,一阵香气首先飘了出来,接着元顺帝看到,盘子里边有一张冒着热气的饼,那饼,金光灿灿,上面还沾着乌黑发亮的黑芝麻,好看极了,妥欢帖木尔问:“这是什么好吃的?”顺喜应道:“启禀万岁爷,这正是用稻糠做得饼,奴才给它起名金光饼!”

元顺帝夹了一块金光饼,咬了一口,就觉得一股香气直冲肺腑,满口生津,元顺帝吃尽天下美食,可这是一种从来都没有过的感觉,皇帝龙颜大悦,赏赐了顺喜不少银子,还吩咐他每天都为自己做这种糠饼。

第二天早朝时,元顺帝突然说要请大臣们吃饭,接着他就命令手下将金光饼端上来,每一个大臣都分了一块,大臣们吃完之后,元顺帝就问:“众位爱卿,你们觉得这东西好处不?”群臣们都说好吃,元顺帝又单问直谏的那个大臣:“爱卿,你觉得呢?”那大臣点了点头,说:“好吃!”元顺帝这才宣布:“各位爱卿,这东西叫金光饼,名字好听,其实就是用糠做得饼,朕觉得这糠饼比大鱼大肉还好吃!百姓能天天吃它,岂不是天大的福气!”这个大臣还想劝谏皇帝,元顺帝却将大袖子一甩,进宫去了。后来,元顺帝越看这个大臣越不顺眼,就找了个借口把他下了天牢,这个大臣最后含恨而死。

见皇帝这么昏庸,再也没有人敢在他面前劝谏了,这个朝代也就这么一天天腐朽下去。这一年,天下大旱,饿殍满地,朝廷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持续增加,农民为了活命,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深受百姓爱戴,起义军每到一处,那里的百姓就呼应,朱元璋的力量迅速壮大,很快就打到了京城,元顺帝见回天乏术,就在御厨顺喜的陪伴下逃出了京城,向他的老家塞外草原狂奔而去。

元顺帝狂奔了上百里,看不见京城的影子了,这才停住了脚步,这时他才觉得饿了,就让顺喜准备膳食,顺喜为难了,因为他们只顾了逃命,别说是食物,身上就连银子都没有带一块,顺喜心说总不能让皇帝饿着,只好去附近的村庄要饭。

半晌后,顺喜回来了,手中拿着一块黑乎乎的东西,看那形状像饼,元顺帝太饿了,顾不上细端详,拿过来就吃,刚进口,他就觉得像吃了一口碎小的瓷片,划得满口生痛,他又吐了出来,问:“大胆奴才,你给朕弄得这是什么东西?这么难吃!”顺喜说:“回万岁爷,这是糠饼!”元顺帝差点跳了起来,说:“这怎么会是糠饼?你给朕做得糠饼可不是这个丑样子!”顺喜苦笑道:“我的万岁爷呀,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糠饼呀!它是用草糠掺上少量的地瓜面做出来的!”元顺帝问:“这是真正的糠饼?那你给朕做得又是啥?”顺喜说:“那是我用糯米面掺上少量的稻糠,加入剁得粉碎的海贝和燕窝,最后用鸡汤和面,放在油中炸出来了……”

元顺帝一听,气的大骂起来:“你这个该死的奴才,你知不知道,你的一块糠饼毁了我的万里江山呀,来人,将这个狗奴才推出去……”忽然元顺帝意识到了什么,他看了看空旷的四周,接着蹲下身子像个孩子一般嚎啕大哭了起来。

朱元璋还债

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年到头都吃不了几顿饱饭,朱元璋十岁时,他的父母因病双双去世,这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了,年幼的他只好去给村里的地主刘财家里放牛,一起放牛的还有同村几个小伙伴,其中里边有后来成为他手下得力大将的徐达,常遇春……因为朱元璋办事有主见,胆子与力气都大,小伙伴们就推举朱元璋为大哥,什么事都听他的。

一个大冬天,朱元璋还有几个小牧童将他们放牧的十几头牛赶到后山上吃干草,那一天,天上没有太阳,西北风一个劲的刮,饿着肚子的小牧童们东躲西藏,也抵挡不了那刺骨的寒冷,觉得灵魂都要出窍了。

俗话说狗急跳墙,这人急了也是什么事都能干出来,朱元璋看着正在悠然吃草的牛儿,他一咬牙,对小伙伴们说:“与其这样被冻死,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杀死一头牛我们饱餐一顿!”一个小伙伴说:“可是地主要是问起来,说不定要打死我们呢!”朱元璋说:“只管去杀,我自有主意!”

看着朱元璋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小伙伴们也就不怕了,于是团团地围住一只黑牛,扳头的扳头,扳腿的扳腿,拽尾巴的拽尾巴,把它撂到在地上按着。朱元璋拔出柴刀,向牛颈脖戳去,顿时,那黑牛脖子血水四溅,染红了一大片山石,朱元璋就吩咐大家剥牛皮,拾柴禾,把牛肉割成了小块,用树枝叉着烤了起来。

一会儿,肉烤熟了,朱元璋和小伙伴们一通狼吞虎咽,不一会,小肚子就跑了,身上也不冷了,这时,天已擦黑,该要回家了,小伙伴仍为朱元璋着急:“小黑牛没有了,快想个主意回去交差吧!”朱元璋若无其事的样子,抹抹油手说:“不怕,大家只管放心回家,一切有我呢!”小伙伴们往家走时,朱元璋暗暗拉了常遇春一把。

刘财见少了一头牛,就责问朱元璋,朱元璋说:“那牛不知怎么搞的,钻进山缝里出不来了。”刘财哪肯相信,非要亲自去看。朱元璋领着刘财,到了后山,找到一块大山石,刘财借着灯火一看,果然有条小牛尾巴露在石缝外面,那尾巴的毛色,正是他家的小黑牛,他用手用力去拽牛尾巴,牛尾巴没拽出来,山石那边却传来“哞哞”的牛叫声。朱元璋对刘财说:“你亲眼见了,我不骗你吧!”刘财没有办法,只得垂头丧气的走了。

原来,朱元璋早就想到刘财一定不会相信此事,就与常遇春说好让他早早跑到那块大山石后边,刘财拽牛尾时,他就一边拽住牛尾那头,一边学牛叫,结果刘财真的相信了。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最终还是被刘财知道了,刘财火冒三丈,把朱元璋绑了起来,问他怎么把,朱元璋说:“我家里一穷二白,东家你也知道,你就是打死我我也赔不起你的牛!”刘财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说:“难道,我的牛就被你白吃了?”朱元璋说:“我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的,现在如果你放过了我,到时候我赔你一群牛!”

刘财早就听说朱元璋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心说:“我现在就是打死他,那牛儿也活不过来了,这小子这么刻苦,说不定长大真有点出息呢,倒不如赌一把!”这么一想,刘财就说:“我就相信你这一次,不过,你要给我写一张欠条,到时候真的有什么出息,要赔我一群牛!”朱元璋答应了,被放开后,他真的写了一张欠条给刘财,还签了字,按了手印。

后来,这个放牛娃朱元璋真的出息了,领着一帮穷哥们闹革命,后来竟然当上了大明的开国皇帝,刘财听说后,就想起当年的事了,他翻箱倒柜一番,终于找到了当年朱元璋写得欠条,就要去京城寻找朱元璋要账,他家里人都说:“现在人家早就已经不是那个小放牛娃了,已经是皇帝了,你这样去,岂不是自寻死路!”刘财一梗脖子,说:“皇帝怎么了?皇帝更要讲信誉,否则怎么能做好这个天下?”他不由分说,就打点了一点行李,去京城寻找朱元璋要账了。

历尽千辛万苦,刘财终于到了京城,可是那皇宫其实一般人能进的,刘财到京城半个月,愣是没有靠近皇宫半步,眼看着盘缠将近,不由得着急起来。

这天,刘财正在皇城里转悠,忽然人群噪杂起来,接着一队骑兵走过来,大喊:“闲人闪开了,否则,格杀勿论!”人群立即向两边闪去,刘财忙问身边一个人,发生了什么事,那人小声说:“皇帝要出巡了!”

刘财一听心里这个高兴呀,心说终于要见到皇帝了,他瞪着大眼向路中央看去,一会儿,一队依仗浩浩荡荡的走了过来,在最中间龙辇坐着的可不正是朱元璋吗,那张脸还是和以前一样长,一样黑……

刘财瞅了个机会,从路边防守士兵的空间一下子窜到了大路中央,跪倒后大喊:“皇上,冤枉呀,冤枉……”整个队伍被刘财的突然出现弄得有些慌乱,一队御林军冲过来,就要把刘财抓起来,这时,龙辇上的朱元璋开口了:“我倒要看看是什么人吃了雄心豹子胆敢拦朕的依仗,叫他过来说话!”

面对走近的刘财,朱元璋说:“你有什么冤情,可以对朕一一讲来!”刘财说:“有一个人借了我钱,承诺富贵后就还给我,他现在大富大贵了,皇上您给评评理,他现在是不是要还我的钱?”朱元璋说:“这是自然,欠账还钱,天经地义!”刘财等得就是这句话,他从身上拿出那张欠条,呈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罢,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哈哈大笑,说:“原来你是向朕讨账来了,朕贵为天子,一言九鼎,既然当年答应还你一群牛,就一定会履行承诺!”说完,他让手下给刘财找了一家旅馆先住下,说忙完手头的事,就把一群牛还给刘财。

第二天,刘财正在旅馆翘首以待,圣旨真的到了,刘财慌忙跪地接旨,但听那个太监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少时,曾在刘财家放牛,后来因饥饿,杀死一只牛充饥……后承诺:富贵后,一定会偿还刘财一群牛。朕一直以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今特赐刘财一家牛姓,以偿旧账……”

刘财听完圣旨,一头的雾水,他四下看了看,没见到一根牛毛,就问那个太监:“皇上还我的那群牛在哪里?”那太监冷冷地说道:“真是个笨蛋,万岁爷赐你们一家人都姓牛,那不就是一群牛了吗?还不快点谢主隆恩!”

刘财恍然大悟,啼笑皆非,却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