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和乙状结肠是消化道的末端,也是息肉、溃疡、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直肠腺瘤性息肉又是癌前期病变,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也常易癌变,甚至有多处癌变,癌变率可高达15%~60%,溃疡性结肠炎也是比较常见的癌变诱因。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连接处的最多,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占肠癌的75%,约一半发生在直肠。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先有大便习惯的改变和便血,常易被误诊为痢疾和痔疮等,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凡疑为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的便秘患者都应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特别是疑有直肠和结肠恶性肿瘤或临床出现直肠乙状结肠刺激症状(如排便习惯的改变、便血、黏液便、粪条变细等)时,都应及时进行直肠和乙状结肠镜检查。
检查一般在指诊后进行,除了可直接观察肠黏膜是否有改变以及指诊发现的肿物的形态、大小、部位及颜色外,还可以直接观察肠黏膜是否存在病变,并可做活组织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乙状结肠镜可看到30厘米肠段的病变,特别是对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肿瘤的观察与活组织检查,是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纤维结肠镜检查的观察范围更为纵深,在技术熟练情况下,约95%可插到回盲部,诊断率更高。但上述检查也不是对任何人或任何时候都适用,如遇有直肠或乙状结肠远端狭窄,内镜不能通过时,就不要强行插入;或当患者有腹膜刺激症状,不能耐受检查时,也不要强行检查;对于同时患有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近期发生的心肌梗死、急性腰背部损伤或下肢扭伤,以及行经期妇女等,则要延期检查;对于有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的患者,应禁忌取肠活组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