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共“十六大”代表、戏曲梅花奖得主赵一青
眼前的赵一青恬静、妩媚,很难想象她就是曾以采茶戏《榨油坊风情》在北京城里风风火火地大“火”了一把的“俏姑”。凭着对艺术执著的追求,她走向了成功,而在成功的背后,她又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泪水!
20年前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清秀瘦弱的赵一青来到萍乡市采茶剧团的考场上,初生牛犊不怕虎,她扯开喉咙自我陶醉地唱了一段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嗓音刚落,主考官们的眉头都皱了起来,望着小姑娘那份认真劲,又不忍心马上打发她下场,生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她似乎觉察到了一丝不妙,赶快毛遂自荐说自己会翻跟斗,不等考官们发话,拉开架式就翻了起来,她把自己在省体工队体操班3个月学到的本事,竭尽全力搬上了。一串跟斗下来,着实让考官们大吃一惊,学过几年戏的演员也不一定赶得上呢。下了考场,考官们经过仔细商量,一致认为:赵一青长相好,跟斗翻得不错,出场的胆子也大,虽说嗓子差了点,但绝对是块上好的“龙套”料,于是决定收下。从此她与采茶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她却压根不知道自己是作为“专业龙套”招进剧团的。
进入剧团后,稚嫩的她怀着一颗当大演员的志向,拼命练基本功,而且有一股韧劲,暗地里和小姐妹比着练,人家练个把小时,她就练几个小时,人家翻一个跟斗,她就翻几十个跟斗。“手眼身法步”,多动脑筋细揣摩,有时为了一个身段反复练上几个小时,汗水终于换来了每次专业考试的第一名。有一次专业考试时,一位小姐妹开玩笑说:“小赵,你就别考了,反正第一名是为你准备的。”孰料这句玩笑话触怒了这位小姐妹的指导老师,这位老师非但没对自己的学生不能拿第一而自责,反而说了句风凉话:“戏曲演员讲的是‘唱做念打’,这头一条就是‘唱’,这‘唱’开不了口,‘做念打’你就是上了天,一辈子也不过是个扛大旗、站台角的‘龙套’。”这句话刺中了赵一青的要害,她的嗓子的确还过不了关,这句话也成了不服气她的小姐妹鄙视她的口头禅。这句话犹如当头一盆冷水,把要强的赵一青泼清醒了。是啊,戏曲演员不能开口唱,还能演什么角色?
先天嗓子条件不足,使她痛苦万分,泪水伴着她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可是当她站在练功房,面对大镜子中自己漂亮的身段时,猛然醒悟:“身段是靠勤奋苦练出来的,为什么嗓子就不能练出来呢?我就不信练不出一副好嗓子,没本事练出来,我就在剧团打一辈子杂。”
抹去眼泪,她的韧劲又上来了,每天坚持早晨6时至9时练嗓子,她还多了一个心眼,即晚上观看演出,她仔细听、记老演员的唱腔,第二天早上悉心模仿、比较,同时注意揣摩、借鉴别的剧种的发音技巧,久而久之,她的嗓音发生了连她自己也未料到的根本性转变。偶有一日,众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试唱,她一曲唱罢,在场的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她的指导老师也惊诧地问:“你从哪里学了发声法?嗓子进步这么大?”学员们也问:“你吃了什么好药?嗓子变得这么润亮了?”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勤奋得到了回报。
“唱做念打”基本功的日趋成熟,激发了她欲上舞台一展身手的冲动。机会终于来了,剧团下乡演出《天仙配》,扮演“七仙女”的演员临开场也不见人影,团长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她却不假思索地冲口而出“团长,让我上吧?”团长老眼光看人,害怕“龙套”唱“主角”唱砸了剧团的牌子,她一个劲地缠着说:“你不相信我?我唱给你听听。”同事们帮腔:“让她上吧,她嗓子比过去好多了。”最后还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演员发话:“让她上场比误场好,演不成戏老表会骂娘,演得不好就说是演员身体不舒服影响了嗓子,大不了道个歉,救场如救火啊!”团长无奈勉强答应,心里却跟着场上的锣鼓点子不停地敲起来,站在侧幕旁窥探着台上台下的情形。赵一青唱得甜润,演得动情,把个“七仙女”演活了,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掌声如潮。
戏散了,团长心上的石头落了地,后台却引来无数的观众争看演“七仙女”的演员……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赵一青渡过了“龙套”到“主角”这道关。从此,她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担任了20多个主角。1985年她主演的小戏《哨笋》获全省青年演员汇演表演奖,并且是参赛演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1986年她主演的大型采茶戏《牛二宝经商记》获得首届江西玉茗花奖主演二等奖,该剧后来又进京汇报献演,获得专家好评。
正当她在戏剧艺术上踌躇满志的时候,剧团却因经济困难陷入了困境,连基本工资也发不出来。演员们争相跳槽,好心人都劝她找个好单位离开剧团,望着空荡荡的练功房,她无所适从,陷入迷茫和痛苦中。难道戏曲真没人看?难道自己这几十年的心血真要付诸东流?面对眼前的艰难和困惑,她只有暂时把事业心埋在心底,但把工作编制坚决留在剧团,她坚信戏剧的春天一定会到来,戏,她一定还要演。
就这样她走向了市场,凭着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精神,她在一家高级宾馆从一名员工直到当上了总经理。虽说又是一个新起点,在市场经济中她又闯出了一番天地,但她每天早晨起来,依旧忘不了到练功房喊上几嗓子,然后练功……
总经理的头衔掩饰不住她对艺术事业的那份焦渴。当她听到剧团欲排演《榨油坊风情》一剧时,干涸的心激起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在3000元月薪的总经理职务与工资都无法保障的排演场这两者之间,她毅然选择了后者,风风火火回到剧团上班。团里排演经费不足,只得发动职工集资筹款,她二话没说交上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1万元钱。
一进入排演场,她仿佛变了一个人,找回了感觉,找到了自我。她按传统套路,拿出看家本领走了一段戏,内心蛮得意,想不到导演劈头盖脸一阵怒骂:“你怎么不走人路,不说人话?剧本与生活贴得很近,被你这样一演,岂不砸了?重来!”这无疑是当头一棒,泪水直往她的心里流,从艺近20年,好歹演过几十个角色,奖也获得过不少,怎么说一下就演砸了呢?她怀着满腹委屈去通读剧本,仔细琢磨导演的话,渐渐地悟出一个道理:这次导演提出的是一个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自己在表演艺术上必须实现一次突破。为了演好角色,生活中她换去了时装,打扮成剧中“俏姑”的感觉,几乎着魔,有一次,她见到一位真正的山里妹子,不禁尾随观察。她的情感渐渐融入角色中,沉浸到“俏姑”的性格和命运中。导演见她身材过于苗条,指出“俏姑”是一位壮实的农村姑娘,她就坚持一天吃六顿,在很短的时间里增加体重18斤。导演并不停留在外形的相似,而是用人物的内心来要求她“光有外形的貌合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内心与角色的贯通”。为了演活人物,演出特色,她在导演的悉心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至于有时下班仍处于半癫半狂状态。丈夫心疼了,包揽了全部家务,总是催着她注意休息,她看着体贴的丈夫,泪水流下来了:“我理解你的关心,但我睡不安稳呀,这个戏不仅仅是我个人,更是剧团全体演职员工的事业,老演员带病坚持排练,我作为青年演员能说什么呢?如果我真演砸了,我对不起大家啊!”
《榨油坊风情》终于进京展演了,一个风一样野、水一样柔的“俏姑”享誉北京城,为中国戏曲史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赵一青主演的采茶戏《榨油坊风情》荣获1995年全国现代戏曲展演优秀奖,继而又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她本人连获全国优秀表演奖、“文华表演奖”,最后登上了中国第十届戏曲梅花奖的领奖台并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她用汗水揭示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箴言的真谛。
获奖之后,各种荣誉接踵而来,她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代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获得省“三八”红旗手、省巾帼建功英豪、省劳动模范等荣誉……面对成功的喜悦、赞美的鲜花和各种荣誉,赵一青流露出来的却是冷静和谦虚的神情,她说:“成功只能代表过去,我还年轻,路还长得很,我要一切从零做起。”平朴里透出中国女性对理想、对事业执著追求的风采。
今天的赵一青,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萍乡市文联副主席,她以自己的专业特长,仍然为培养文艺新人、繁荣萍乡文艺事业付出自己的努力。
(市文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