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热土群英
7797600000002

第2章 用热血书写忠诚

——记优秀共产党员文化年

黎冬萍朱焕萍

2010年10月24日,萍乡市湘东区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文化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10月27日上午,萍乡市殡仪馆悼念大厅,哀乐低回,许许多多的人涌向这里,向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作最后的告别。

悼念大厅的正面,一副挽联格外动人心魄:

清名半百载,高风亮节精神永存后人师

从医三十年,鞠躬尽瘁厚德流芳众口颂

这是对文化年53岁生命的真实写照,对他30载医务工作的最好诠释。文化年用他的忠诚和无私奉献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用历经坎坷却奋斗不息的壮美人生,用看似普通却永远耸立的高大形象,震撼了无数心灵,感动着萍乡父老,在党员干部面前树立起了一根永不倒下的标杆,在人民群众面前树立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忠诚,心中最顽强的坚守

“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这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我一路走了下来。”这是文化年在病榻上写下的《致全市共产党员的一封公开信》中的一句话。

1957年出生的文化年1980年从萍乡卫校毕业,分配到荷尧镇卫生院工作,1987年调到湘东区卫生防疫系统后,一直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医者,当扶危济困,死中求生,医之责也。”这是文化年的职业准则,更是他顽强坚守了30年的人生写照。

在荷尧镇卫生院工作时,文化年就特别能吃苦,医疗水平出众。有一天,医院收治了一个小病人刘中强,因中毒性肺炎处于昏迷状态,呼吸困难,文化年一次一次用嘴为他吸痰,连续几个通宵守在他身边,硬是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他的生命。在卫生院工作7年多,文化年参与抢救的病人不下2000人,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问诊最仔细、病例记得最详细、查房最勤。他的工作没有时限,无论早晚、无论上下班,走到哪出诊到哪。那几年里,他妻子常常看到别人都下班回家了,文化年却到晚上7点多才回家吃晚饭,一问才知道他在路上被人拦着看病去了。那几年他工作时间之外给乡亲们看病超过了2000人次,但从没收过一分钱。

调到区防疫站后,文化年负责处置各类流行性疾病,每一次疫情发生时,都能看到他冲锋在前的身影。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文化年带领着站里的干部职工坚守在一线。4月21日,市站非典热线电话报告,龙台乡水洋村龙下组的张胜华从广东回家了,文化年立即带领应急处理小组,赶去开展流行性病学调查及消毒隔离工作。在路途中,他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家中84岁的老父亲摔倒在厕所,当场昏厥。就在这时,从东桥镇长塘村又传来了信息,一名从广东返乡的村民出现了发热的症状。在处理疫情和尽守孝道之间,文化年立刻作出了选择,他告诉妻子:“我走不开,你请邻居帮忙把父亲送到医院去。”等到调查和消毒工作处理完,急匆匆赶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4点多。就是这样的夜以继日、连续战斗,文化年和同志们坚持了两个多月,跑遍了11个乡镇50多个村,出动60多次,调查处理200多人次,本就瘦弱的文化年整整瘦了8斤。

“忠诚”二字是文化年心中最顽强的坚守。为了这两个字,他不惜牺牲个人名誉,不顾妻子的强烈反对,乔装打扮到各种娱乐场所暗访,进而准确地掌握全区艾滋病情况,为制定防艾措施方案摸清第一手材料;为了这两个字,他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勤俭乐善的本色,用爱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为了这两个字,他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多次放弃调往上级单位的机会,在女儿面临人生第一次转折时,病重的他毅然决定让女儿到外地锻炼。

30年,文化年用坚守、用奉献,一笔笔写就了“忠诚”这两个沉甸甸的大字。

文化年的博爱精神

人们在点点滴滴的事迹中,追忆着文化年高尚的情操,那些俯拾皆是的故事,每一个都带着感人的泪花。

2009年正月初七,文化年到下埠镇虎山村下乡,了解到贵州农民工陈发林的儿子因麻疹引发了严重的肺炎,有生命危险,可陈发林打工的砖厂已经几个月没发工资,一家人生活都困难,根本没钱送孩子上医院。文化年把身上仅有的100元钱给了陈发林,与陈发林一起带着小孩到附近诊所治疗,并交代医生,万一陈发林没钱了,把医药费记下来,他来结账。经过几天的治疗,最终使孩子化险为夷。

2009年陈发林回贵州老家过年时逢人便说,湘东的医生真好。春节后,陈发林带了十多名贵州民工来到砖厂打工。2010年9月份市报社在挖掘文化年同志先进事迹时,准备去采访陈发林。当天因采访的对象多没去成。陈发林在下午5点左右向疾控中心打来电话,询问为什么没去采访他,说:“你们今天不来采访我,明天早上我就把感谢信送过来。”第二天,他真的来到区疾控中心,感谢信是这样写的:我不富裕,无力在经济上帮助他、报答他,但我愿意,只要有可能,有需要,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器官给文主任。只要能挽救他的生命,我甚至可以付出我的生命。这是一个病人家属的肺腑之言,这是一个农民工的质朴心声,这是对医生的最高褒奖,这是对人民公仆的最好赞美。

一直以来,老关镇仁村的乡亲都把文化年当作最值得信赖的人。村民文志检胃出血导致休克,凌晨3时,闻讯而来的文化年叫来救护车,把病人送到区医院抢救。病人急需输血,文化年又赶到几十里外的市医院,两次垫付400多元买来血浆。做手术的医生说,如果再晚一两个小时,文志检就没得救了。

这样帮助乡亲们的事情还有很多,文化群建房时出了事,文化年慷慨解囊帮助他渡过难关;单身汉文志春生活困难,文化年精心照料他10多年;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打工仔文国辉患病,文化年知道后垫钱给他买药、寄药,对此,乡亲们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文医生真的是一个难得的大好人。

作为一个防疫战线上的老兵,文化年长期坚守在预防艾滋病的前沿。在他的手提包里,有一个特殊的记事本,上面记录着全区所有艾滋病感染者的联系电话、家庭状况、治疗情况等内容。“艾滋病感染者和吸毒人群,比平常人更为敏感,对他们,我们不能有半点虚情假意和敷衍,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尊重。”文化年时常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而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典范。

以前,萍乡市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好药物,文化年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不厌其烦地向上级要求,争取到了省里特批给湘东区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全市艾滋病服药治疗的第一人周某,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他感动地说,要不是文主任,我早就死掉了。荷尧镇艾滋病患者刘某家庭非常贫困,文化年常常和同事们带着大米和食用油去看望她。为了避免引起村民对病人的歧视,每次文化年都会让车停在村外,步行进村。病人去世后,家人担心被传染,不敢处理遗体,又是文化年不声不响地帮着火化、消毒,料理善后。艾滋病患者李某记得,自己病情严重无钱治疗时,是文化年掏出300元钱放到他手里,并发动全区防疫系统的干部职工为他捐款5800多元。2008年5月,艾滋病患者李玲玉临终前内心非常痛苦,文化年握着她的手,守护在她的身边,不断地安慰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李玲玉含泪微笑着告诉文化年,自己已经不再害怕死亡了,要将笑容留在人世间。

多年来,文化年累计为30余名艾滋病患者送去了临终关怀,往返于教育局和学校,为4名艾滋病致孤儿童争取到了免除学杂费,奔走于民政部门和病人家庭,为6名艾滋病人申请到了低保,还帮助多名已戒毒人员搞起了养殖、找到了工作。

什么是博爱精神?文化年用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几十年来立足本职、服务群众的实践,作出了最为生动的诠释。他的感人事迹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投身于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就能够在群众心里留下一个美好的形象。

他微笑着走到生命尽头

2008年8月,一个不幸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在人们耳旁炸响,文化年被确诊患了直肠癌。人们痛心于命运的如此不公,为什么这样的好人,却要去经历如此多的人间苦难。

在53年的生命历程中,文化年可以说是历尽坎坷,命运多舛。20世纪90年代,12岁的儿子意外身亡,他遭遇了一位父亲最大的打击。妻子一直身体不好,患有高血压、乳腺增生等病症,但他从来没有被家庭的不幸压倒,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的原因影响到自己的工作。10多年前,岳父中风瘫痪在床,2004年,八旬的老母亲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父亲也年近九旬,做儿子的他肩上的担子总是沉甸甸的。但他默默承担了照顾岳父的重担,每天为岳父翻身擦身、接大小便,坚持了10多年,痴呆的老母亲随地拉撒、往水缸里扔煤球、用水浇灭炉子,他从无怨言,全心尽孝。

在岳父临终前留给至亲的赞书中,赞颂文化年这个女婿的篇幅最长。文化年的二姐早年丧夫,是他这个做弟弟的帮衬着撑起了残缺的家;大妹的孩子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小妹的孩子身患癌症,都是他这个做舅舅的背着四处求医。在文化年看来,生活的残酷和压力,只会在懦弱者面前才会显得强大无比,如果你选择坚强,再大的困难都能够战胜。

在命运的打击面前,真正的勇者总会越挫越强。

在获知自己的病情后,文化年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压垮,反而更如青松般傲然挺立,更如湖水般淡然面对。

一次大手术、10多次化疗、20多次放疗,当医生的文化年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执著的他感觉到了时间的短暂,也更感觉到了工作的重要。文化年跟往常一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领导和同事们劝他在家休息,他一次次诚恳地请求:“我的时间不多了,就让我尽量分担一点工作吧。”

出院后两个月左右,全省疾病控制系统进行艾滋病防治督导检查,这是一个极好学习提高的机会。文化年不顾化疗、放疗的痛苦:当时他体重只有90多斤了,白细胞数不足2000,吃不下,呕吐,头发掉了很多。但他毅然参加了这次督导检查。督导检查开会的时间长、开会的次数多,他就少吃少饮,一起参加督导检查的其他县区的同志为之感动不已。

艾滋病患者张某临死前想见文化年一面,在医院病床上的文化年爬了起来,带上化疗的药品,赶到了麻山镇张某的家里,张某感激地说:“谢谢你来看我,不是你们的话,我早在两年前就走了。”他不知道,像亲人一样关心自己的文医生,自己就是一位患了绝症的病人。

患者李大刚的妻子要闹离婚,李大刚非常痛苦,自暴自弃,文化年得知后抱病去李家做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思想工作,夫妻俩和好如初,感动得李大刚以跪相谢。

2010年元月,文化年身上的癌细胞已经转移,身体日渐衰弱,只好进行第二次化疗,但他仍然边化疗边上班,每天还带着中药。在这次化疗结束时,为了最后的希望还进行了两次分子靶向化疗。分子靶向化疗,每次给药要一个星期24小时不间断。他只好带着给药离子泵上班。8月底,他的病情又进一步恶化,胸腔转移积液,他实在走不动了,到不了三楼办公室了,才被领导和家人再次劝进医院。躺在病床上,他还没有忘记工作,常常让同事把工作任务带到医院来共同商量。为了不拖累单位和家人,他数次要求停药回家。在治疗的两年时间里,加起来他没有休息40天,他分管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得到国家、省、市项目办的好评。

走在生命尽头的文化年更没有忘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2010年9月18日,区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江萍去看他,刚迈进病房走到病床前,他就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个信封,上面端端正正写着:文化年预交党费1000元,并两手颤抖地交给江萍,说:“江书记,请你将我的这点党费转交给党组织,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向党组织交纳党费,党组织交给我的工作我没有做完。”

这是在电影里才有的镜头,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江萍捧着信封,流着泪,激动地说:“化年,我一定及时向党组织转交你的这笔党费,同时也将你这颗忠诚的心交给党组织。”他听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被疾病折磨的痛苦中,在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候,他没有忘记向党表达忠诚,还愧疚地说:党组织交给我的工作我没有做完。为了治病,他家已欠下了10多万元的债务,但他却委婉地拒绝了区卫生局为他在全区卫生系统发动捐款的打算。

2010年9月16日,中共湘东区委作出决定,在全区开展向创先争优楷模文化年同志学习的活动。同年10月22日,中共萍乡市委决定授予文化年同志“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并在全市广泛开展向文化年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他数十年坚守疾控一线、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学习他视患者如亲友、倾心帮扶弱势群体的博爱精神,学习他笑对病魔、只争朝夕、忘我工作的拼搏精神。

2010年10月24日,文化年在家中去世,走完了他平凡普通的人生旅程。

10月27日,在市殡仪馆,市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优秀的共产党员文化年作最后的送别,向一个平凡而又高尚的灵魂表达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