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杨斌圣
贺启耀徐尚贵
有人说他“痴”,因为他28年来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从没挪过“窝”,一直以来总是在“原地踏步”;有人说他“专”,因为他28年来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做得有声有色,被广大群众称作“乡村判官”。
他就是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称号的芦溪县宣风镇司法所副所长杨斌圣。
自1983年从部队退伍后,分配在宣风镇人民政府,从事司法工作已经28个年头了。28年来,他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春风化雨解民怨,和谐乡邻泯恩仇,维护着一方的和谐和稳定。
如今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他,已经是个身患癌症的人……
从“鸡毛蒜皮”的烦琐事务中体会人生快乐
宣风镇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商贸古镇, 流动人口多,外出务工人口也多,而且由于地处边界地区,民间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做好定纷止争的人民调解工作尤为重要。
1983年,26岁的杨斌圣进入镇机关,担任镇司法助理员,首次接触到了“人民调解”。他不曾料到,这一干就是二十几年,并从一个血气方刚的“愣头青”变成了一个“婆婆妈妈”的“老头子”。28年来,他调解处理各类案件3000余起,代理民事诉讼及非诉讼案件500余件,有效防范和处理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和有可能转化为恶性案件的事件280余件,为外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3500多万元。
对于“人民调解”这个词,刚退伍回乡的杨斌圣一开始没有什么概念,他只知道从此跳出了“农门”,吃上了“公家的饭”。但怀着一种朴素的思想,杨斌圣自走上工作岗位起,就暗暗告诫自己要对得起“政府的工资”。
随着日子长了,杨斌圣慢慢懂得了“人民调解”这四个字的深层含义:它可以化解积怨,让纠纷双方握手言和;它可以熄灭怒火,制止流血惨剧的发生;它可以唤醒亲情,挽救濒临破碎的家庭;它可以搭建友谊桥梁,平息邻里纷争;它可以据理力争,帮农民工讨回公道。
杨斌圣常说,他面对的人是平民百姓,处理的事是“家长里短”,老百姓不是要赢,而是要平。因此,“公平、公正”是他从事调解的最高原则。
有个姓甘的村民生了6个儿子,其中老四和老五两兄弟因为分家而反目成仇,经常吵闹不休。有一天,老五盛怒之下在老四的家门口挖了一口粪窖,眼看两兄弟就要打“生死架”了。得到消息的杨斌圣急匆匆赶到现场,一把扯住两兄弟的手,喝道:“都坐下来,亲兄弟动手动脚像什么话!”弄清楚事情原委后,杨斌圣对症下药,召集甘氏兄弟重新讨论分割家产的问题。杨斌圣语重心长地说:“有问题大家谈,但家和万事兴,你们兄弟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因为一点家产闹得个四分五裂,太不划算了吧。你们愿意被乡亲们背后戳脊梁骨么?”
在杨斌圣的主持下,甘氏兄弟将宅基地、财产等进行了再次分配,各得其所且均无异议,兄弟们也和好如初。“没有什么比看到矛盾双方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亲如一家更让人高兴的啦!”杨斌圣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如此执著于调解事业。
杨斌圣同样深知:“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他每年都会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五六百元钱,用来买法律书。而为了“嚼烂”这些专业书籍,杨斌圣经常挑灯夜读。28年间,杨斌圣的读书工作笔记已有满满一大箱近300本,并先后拿到了法律服务工作执业证、省听证主持人资格证、市行政应诉资格证和行政执法证等资质证。由于浸淫法律多年,杨斌圣也成为乡村“土律师”,特别是对一些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他更是了如指掌,经常在工作当中运用自如。
让“法”得到人们认知,不是出于畏惧,而是出于信服;让“法”得以实施,不是出于威严,而是出于公平
在杨斌圣看来,调解不是简单的“息事宁人”,而是需要高超的技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宣风镇的竹垣村与宜春市的蔗桑村曾经是“水火不容”。 1996年10月的一天,这两个村因为争河沙又起纷争,双方都做了扣船伤人的事。两村村民群情激奋,个个拿起棍棒、扁担和渔叉,叫嚷着要向对方报仇雪恨,眼看一场群体性流血械斗就要爆发。杨斌圣听到汇报后火速赶到现场,当看见黑压压的数千村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知道,如果这次调解不能成功,后果将不堪设想。杨斌圣拨开嘈杂的人群,直接找到船主甘某,劈头就问:“你这是干什么,你不怕要坐牢吗?”而甘某也不甘示弱,一把抓住杨斌圣的衣领,顶撞他说:“今天这事你别管,今天不向他们讨回个公道,我誓不为人!你闪到一边,否则棍棒无眼,别说我没提醒你。”
杨斌圣一把推开甘某的手,反手也抓住甘某的领子,义正词严斥道:“你不要做傻事,械斗是违法的,是要坐牢的;如果死了人,是要偿命的,你知道吗!你不想你自己,难道你老母亲、老婆孩子你都不管了?有什么事说不清,有什么理讲不明的,何苦要用命来拼呢?你想过后果没有呀!”
一语惊醒梦中人,听到此话,甘某把棍子一丢,抱着头半晌才说:“好,杨所长,我就听你的,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当天,杨斌圣带着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起到西村与当地政府和对方当事人进行谈判。在商谈中,杨斌圣细述了开采河沙的弊端,并提出“搁置争议、互不采沙、共同维护”的处理办法,得到了两村村民的认同。从这时起,两村近20年来的对峙局面得以“化干戈为玉帛”。不久前,两村还共同出资,对河堤进行了加固。
经过这件事,杨斌圣“一战成名”。“这个杨所长有胆、有量、有才,不简单!”老百姓评价说。
但对杨斌圣来说,这只不过又是一次积累。他认为,让“法”得到人们认知,不是出于畏惧,而是出于信服;让“法”得以实施,不是出于威严,而是出于公平!
在宣风镇吐霞村的张建萍眼里,杨斌圣就是他的“再生父母”。
1995年10月,远在辽宁大连某烟花出口公司打工的张建萍在一次爆炸事故中全身80%被烧伤,生命垂危。无奈之下,张家人找到了杨斌圣。看着面目全非的张建萍和举手无措的张建萍父母,杨斌圣决心会一会这家公司的负责人。首次见面,对方称事故是由张建萍操作不当所引起,其本人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公司拒绝任何赔偿。在大连的9天时间里,杨斌圣一次又一次面对这家公司的推诿、辱骂,甚至威胁。但他不为所动,仍然据理力争,并拿出了工伤事故损害赔偿有关法律依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企业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经过几次三番地艰难商谈,对方终于在法与理的面前作出了让步,同意承担张建萍全部医药费116万元,赔偿伤残补偿金24万元。
当听到这一结果时,张建萍的家人喜极而泣。
“名望”是建立在“为人民解忧的一颗良心”之上的
随着调解成功案例的增多,杨斌圣“火”了。在宣风镇,“有困难找杨所长”成为老百姓共同的心声,而且在当地,老百姓不知道“父母官”的人很多,但不知道杨斌圣的人却很少。
2006年,杨斌圣年迈的父亲身患癌症,而这一年他正为了本镇农民工的权益经常奔波在异域他乡,根本没时间在病床前尽孝。第二年冬天,他的父亲去世,临终前一直念叨着杨斌圣的乳名。接到妻子的电话,远在福建处理公务的杨斌圣泪眼滂沱,朝着家乡的方向连磕了3个响头。直到父亲出殡的那一天,杨斌圣才匆匆赶到家里,这时,村里的乡亲来了,邻村的百姓来了,他们主动前来为杨斌圣父亲送葬。看着层层叠叠的花圈和密密麻麻的村民,杨斌圣深深地感动了。
对此,芦溪县司法局局长易国良认为,杨斌圣现在的“名望”是建立在“为人民解忧的一颗良心”之上的。“他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深深地爱着这份工作。”易国良感慨地说。
熟悉杨斌圣的人都了解他的“七不原则”和“八字格言”:“七不原则”是指“不坐卧铺、不住宾馆、不下馆子、不收报酬、不打的、不抽烟、不喝酒”,“八字格言”是指“严、慎、勤、德、公、廉、实、诚”。这是杨斌圣在从事调解中树立的一道“行规”,绝不能打破。杨斌圣曾经是一杆“老烟枪”,一天要抽两三包烟,但他强制戒了;在酒桌上他有个外号叫“不倒翁”,现在他同样也把酒戒了。杨斌圣说:“只有自己站正了、站直了、站平了,调解起来才能正、才能直、才能平。为了老百姓,其他的一切享受都可以舍掉!”
2008年7月,在福建厦门某建筑工地打工的宣风镇竹垣村村民陈某,不幸从高空摔下造成瘫痪。杨斌圣接到求助后二话没说,当日便随同其家属到厦门处理赔偿事宜。当时承包商扬言:最多出三四万元钱,多了就跑人,你们一分也得不到!杨斌圣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他通过调查,确证了承包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于是,杨斌圣每天从旅馆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工地找老板协商,每次一等就是一整天,饿了就吃带来的干粮。一个星期过去了,工作却丝毫没有进展,与杨斌圣一同前来的村干部认为没有希望,先行回家了。连陈某的丈夫也心灰意冷,打算放弃。
杨斌圣改变策略,一边与承包商周旋,一边找到了该承包商的挂靠公司,还联合当地劳动部门,向承包商施加压力。经过12天的艰难奔走,最后承包商不得不赔偿33万元。事情圆满解决了,而杨斌圣也瘦了一大圈。“最起码老了10岁。”谈起这件事,杨斌圣的妻子江金连至今依然心疼不已。
就在这个月,杨斌圣一连办了4个维权案件,连续跑了无锡、惠州、深圳、厦门4个城市,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
但人终究不是铁打的钢,有好几次在繁忙的工作中,杨斌圣都感到身体不舒服,有好几次想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可一直忙于工作拖延着。
而就在今年3月,他被确诊为肺癌。
杨斌圣仍然没有休息。他一面服用由妻子送至办公室的中药,一面坚持办理群众的矛盾纠纷,从发病起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经他过手的案子就不下30件,他两次到广州进行化疗,呕吐、恶心、头昏、全身疼痛,但每次做完化疗他便返回单位,因为他的手机一直就没有停过。4月17日,他做完化疗刚回到家,便到现场处理一起漏电死人的纠纷案件,身体的疼痛,旅途的疲劳,几次都差点将他击倒,但他硬是当天把这棘手的案子处理好了……
弹指一挥间,28年光阴远逝。
而他的贡献,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萍乡市突出贡献人才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20多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被确定为江西省第五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典型,并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的亲切接见,同时被市委树为典型,全市上下开展学习他先进事迹的活动。今年1月7日,省委书记苏荣还专程来宣风看望他,称赞杨斌圣同志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楷模,是各级干部学会做群众工作的典范……
但对杨斌圣来说,在人民调解战线,他才刚渐入佳境。“要带着感情去做事,你才不会烦。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最需要耐得住寂寞,更不要去想升官发财。”这就是杨斌圣, 将一片丹心倾注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方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