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十年树人
7783300000059

第59章 袁林峰:生命是舟,梦想是帆

袁林峰———

生物工程专业2001级学生,浙江温岭人。2005年毕业后到国外留学深造。现就职于丹麦哥本哈根的知名企业诺维信(诺维信公司是全球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的主导企业,拥有超过40%的世界市场份额),是一名从事专业技术研发的工程师,工作表现优秀。他热爱生活,对一切充满好奇心;他仔细严谨,面对实验研究一丝不苟;他远赴海外,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拼搏。

“我很平凡,我只是一直在做自己”

回忆在理工的读书生活,他总喜欢一个人双休日坐在图书馆静静看书,也习惯和朋友在网球场上享受运动后幸福流汗的感觉。“我很平凡,我只是一直在做自己。”“做自己”不是一味地追求自我,脱离集体;而是明确自己的目标,制订计划,脚踏实地地为之奋斗。易卜生曾说过:“个人的首要职责是什么?很简单,做自己。”“做自己”这个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让他获得了现在的成功。

他平常的学习不仅仅拘泥于专业知识,而是注重自身的综合发展,学习范围涉及很广。这也正是他除了专业知识优秀之外其他方面也取得优秀成绩的原因。“工科学生特别要注重学习,大学里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能力的发展都要建立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才行,不能本末倒置。”这是他对现在大学生的告诫。

失败让他变得更强大

“如果那时我的高考发挥出色,进入我所梦想的大学。也许我现在的工作生活就不会是这样的了。更多的可能是,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本科毕业后考国内大学的研究生,或者考公务员了。”袁林峰笑得有点憨,他坦言,是高考的失利让他下定决心,本科毕业后出国留学深造。

在刚进入大学,绝大多数的新生正怀着憧憬,准备享受大学大好的生活时,袁林峰已经做好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规划。他最初想去德国留学,从大一开始便到同济大学学习德语,为将来赴德留学做准备。当然他也没有疏忽自己的专业,大学四年每年都拿奖学金。高考的打击没有击败他,没有让他颓废,反而让他对自己的学习有了深刻的反省,失败让他变得更强大。

一场讲座,另一种选择

抱定决心去德国的袁林峰,为什么会改变初衷,最后选择了去瑞典留学深造呢?那是因为大二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Prof 。Jan‐Christer Janson(瑞典乌普萨大学生物技术系主任、GE Healthcare公司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在理工开了一场讲座,他作为陪同翻译,在与教授交流中发现瑞典更适合他,那里有他的追求和梦想。于是他毅然接受来自乌普萨拉大学的教授的建议,改变他的出国方向,努力准备托福、雅思,最后成为理工第一个去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留学的学生,此后每年都有理工毕业生赴乌普萨拉大学留学。

一个人的拼搏之路

只身一人在异乡的袁林峰遇到过许多的困难不顺,不适应国外的生活是在所难免的。他说特别是在语言文化等日常生活方面需要很久的时间去习惯,当时的他特别思念家乡,想家乡菜。但是一想到他追逐的梦想在这里,便咬牙坚持下来了,家人对他的支持、理解、配合、鼓励给了他莫大的动力,让他能够永不止步。他的出国并没有花费家里太多的钱,他通过自己的满腔热情,快乐地工作学习生活着,过着他向往的那种生活。他在瑞典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和他们一同拼搏努力着。

回忆起那时,他总是不忘 Jan‐Christer Janson教授。他非常感谢Janson对他的帮助。他给了袁林峰许多指导,教会了他怎样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达到最佳效果,他是他的良师也是他的益友,他说:“我们无话不谈,争论研讨,嬉闹。他非常注重开发我的创造动手能力,到现在我们一直保持这种密切联系。”

抓住机遇,努力奋斗

在瑞典攻读完硕士学位时,想要找工作的他,一开始并没有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所以毕业的时候还是留在瑞典一边做研究助理,一边找工作。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欧洲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站上看到诺维信的工业博士项目,刚好符合他想进企业的理想,所以就申请了这个企业跟学校合作的博士项目,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层层面试,最终通过申请。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他笑笑说:“生物研究工程是我的理想与兴趣所在,我绝不轻言放弃,可能是我的恒心与毅力打动了他们吧。”

在丹麦科技大学,袁林峰认真学习、虚心求教、严谨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博士期间,他不仅做好自己学术方面的工作,而且也在诺维信建立了很好的Network,像一些项目的合作,还有人际方面,对他最后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诺维信留职,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说机遇也是靠自己努力争取的,有了机遇还要你肯付出,天上是不可能掉馅饼的。

“我十分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就是这样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支撑、鞭策着他一路走下去。现在的他就职于丹麦哥本哈根知名企业诺维信。正在这里努力实现他的梦想。在国外闯荡的这些年,他感触最大的就是国外教育与国内教育的不同,国外完全是素质教育,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们课堂上的group work互动性非常强,学生能真正得到有益终身的教导,师生之间平等,相互间尊重,能像朋友一样交流,包括整个社会都是这样一种平等、自由的氛围,你可以有任何想法,用他的话来说:这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他有自己的想法计划,并且一旦有了目标就会为之努力拼搏,持之以恒,这也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吧。生活中的他,热情好客,喜欢结交朋友,健谈开朗,热爱运动旅游,是一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他和他的爱人走过许多城市,看过许多美景,到过雅典、挪威等许多国家,曾经因为来不及赶车在火车站露宿了一晚,他的经历相当丰富多彩,生活、工作、玩乐都兼顾的他,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身在国外的他心里仍然时时挂念母校的发展,现在他还是经常浏览学校的网站,看看学校的动态,关心学校的进展,采访中他也不忘对母校献上自己真挚的祝福:希望理工越走越好,创出自己的特色,不与其他高校一样,与企业接轨培养更多理工的人才,稳健地走好每一步。最后他还不忘告诫理工的学弟学妹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不要为了出国而出国,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不是国外的就会比国内的好,也不是每个出国的人都能成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博士,要走适合自己的,做自己喜欢的,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然后脚踏实地,努力获取,无论你在什么样的地方,只要你有梦想,肯努力肯付出,你就是成功的。

袁林峰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着一句古老的谚语:“当你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采写:邬思思 项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