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盈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6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浙江省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浙江省三等奖,学院英语优秀奖学金和创新奖学金。2006年9月于电子科技大学攻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硕士研究生。2008 年参加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现于丹麦奥尔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大学四年的收获并不在于它给了你多少学术上的知识,而在于它给你的人生上了一堂什么样的课。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理智而成熟地面对一切,这便是真正的收获。”
大学那些事
说起大学,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是丰富的社团活动,陈盈科就是数学建模社的其中一员。他曾两次获得数学建模省级奖项。当谈到比赛时,他却说当时去参加建模比赛只是被拉去凑数的。是要多么高质量的凑数才能凑回两个省级奖项来?
他说,他们班比他强的人太多了;他说,他真的谈不上优秀。这就是他,陈盈科,一个把自己与优秀撇清关系的人。好像是个让人没办法把他和博士联系在一起的人呢,爱开玩笑的个性将他和我们之间一个8年的沟轻易填平。我们之间有关学习的话并不多,但从这些只言片语间也不难捕捉到他认真的蛛丝马迹,他不是什么爱玩的天才,不是什么凑数的幸运儿,他只是个懂得投入自己200%精力去做的人。他的大学,不是一颗颗按顺序一路钉死的钉子,而是断了线却依然能朝着目标飞得高远而漂亮的风筝。
“轻松”考研
2006年他离开理工进入电子科技大学攻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硕士研究生。“其实考研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并不需要头悬梁、锥刺骨,只要踏踏实实地读,多积累,把时间有质量地利用起来就可以了,高考都过来了,还怕这些么。”
都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难,大学文凭遍地都是。所以,一毕业就有单位找上门无疑是应该把握的,但他却拒绝了。他并不急于将自己安置在工作岗位上,而是选择了考研。他说:“一般人工作几年之后就不可能再去读书了。既然有考研这个机会,就不妨去试试。试试自己的能力,试试自己的决心。”考研之路,虽说没有头悬梁,锥刺股来得那么辛苦,但你付出了多少它就会回报你多少。“大三暑假的时候开始看书复习,平时注意多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回头上两个辅导班,搞定。”陈盈科式的回答,让他的考研听起来就像1加1等于2一般简单,轻松得不像话,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奇迹是什么?是刻苦,是勤奋,是耐得住寂寞,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笃定。既然决定了要做,就要做得有模有样,就要做得漂亮。所以他学会了如何去学,如何去把握,如何去研究。他说:“学会把握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把握好时间,把握好机会,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才会让你未来的每一步都能踏得更稳当。”或许就是这样的把握,让他的考研之路变得传奇了吧。
“学习是我的事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变得更饱满,同时也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些准备,很多人踏上了出国留学的道路。在丹麦的生活跟国内的生活差别很大,“吃的,住的,都不太一样。另外,外国人都比较开放,不像中国人那么含蓄。留学在外,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一切都感觉很特别,无论是学术方面还是文化方面,或是各种各样不同的风俗等,都很有意思。当然,前提是你能够适应而且融入进去,而这都是建立在无障碍沟通的基础上。所以,要想出国留学,首要任务就是学好英语。这对于你和你所处环境中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来说,无疑都省了一个麻烦。”
留学海外,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学习,跟亲人远隔重洋,要付出青春,要付出激情,更要独当一面。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都是一件大事,一件需要认真考虑慎重决定的事。“没有任何理由,当时别人问我要不要去丹麦留学,突然就想去丹麦玩玩,头脑一热就这么去了。”潇洒如陈盈科,去玩,玩个几年的时间,玩出了一个博士学位。
陈盈科说,几年下来确实学到了不少,脑子里的东西多了,并且成长了,感觉很充实,看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了,最重要的是变得独立了很多。人就应该趁着自己年轻时多出去学学,见见世面。很多人在念完研究生之后,就直接步入工作,开创自己的事业,因为他们考研的目的就是为自己博得更好的工作机会。而陈盈科却花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学习,他曾玩笑说自己老得都能当我们叔叔了,却没有一点放下书本的意思。他说他付出这么多时间一是想深造自己,得到更多的钻研机会;二是他认为,大部分人眼中所说的事业其实只是一份工作,一个职业,一个生存的工具而已。他所追求的,是事业,是在解决吃饭问题的基础上,同时能给你带来乐趣和成就感的事。事业对于他而言,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选择了它,拥有它,会因为它而喜怒哀乐,心甘情愿地守护它一辈子,心甘情愿地为它付出200%的热情与精力,用尽所有好好经营它。所以他选择了一再地学习,一再地付出时间与努力,为成就自己的事业做最周全的准备。
其实要得到一份工作是很简单的,但如果要在自己人生的几十年里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将它变成事业,却是很困难的。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应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或许现在我比别人多付出了几年,但我却比别人多收获了往后的几十年!”
采写:郑恺莹 赵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