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7629000000017

第17章 人民公社故事多(1)

人民公社已经消失很多年了。

但是熟悉南师的人都知道,在太湖大学堂,还有一个人民公社每天人聚人散,热闹非凡,这就是南师的餐厅。

无论在台湾、香港地区和美国,还是现在的太湖大学堂,南师的生活起居是很有规律的。晚上9点钟以后从饭厅回住处看书;深夜到凌晨禅坐;上午七八点钟睡觉,中午12点钟后起床;下午到办公室处理公私事务,审阅书稿,答复来自四面八方的书信;晚上6点钟到饭厅接待访客,在饭桌上和大家谈天说地,也是他一天中唯一一次进食。据魏承思先生讲:南师数十年如一日都是这么过来的。饭桌成为南师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窗口。

南师对我说:我这个人民公社是有来历的。

原来,南师居台时,寓所门口经常停着一二十辆高级轿车,一批文官武将听课之余,便在这里谈天说地,碰到晚饭时分,大家就围坐成一桌或两桌,无拘无束地边吃边聊。有一次,总政战部主任王升上将称南师寓所像大陆的人民公社,于是,人民公社流传了下来。南师走到哪里,人民公社就成立在哪里。

南师将自己的餐厅称为人民公社,意思是说,凡来访宾客,无论男女老幼,地位高低,均可留下就餐,就是送货的伙计、收账的先生,南师也要让他们吃完饭再走。统统用好酒好菜招待客人,常常席开两三桌。就像1958年大陆开始的人民公社体制,全村的人都在人民公社的食堂里胡吃海喝。难怪我第一次来太湖大学堂时,南师就说:我这里是人民公社,不吃白不吃。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是人民公社的生动写照。

南师总是笑着说:欢迎大家来到人民公社,我在台湾时就是这样,每天都有好多学生来我家里吃饭,每天都高朋满座,最少两桌,多的时候好几十个人。

南师在台湾的人民公社地址多变,经常在那里吃饭的人有王升、杨管北、马纪壮、刘安琪、阮成章、崔之道、萧政之、苏志诚、刘雨虹、李传洪、古国治、李淑君、史济洋、杜忠诰、尹衍梁、李慈雄、首愚、王金平、朱文光、蔡淑敏、李素美等。

南师在美国的人民公社位于华盛顿的兰溪讲堂,经常在那里吃饭的人有朱文光、包维廉、艾德,殷曰序、黄恩悌、刘宗民,包卓立、李素美夫妇及林毅夫、何伟凌等一批当时的留学生,当时的人民公社成为两岸中国人隔绝四十年后第一个彼此交流的私人空间。

南师在香港的人民公社位于坚尼地道,经常在那里吃饭的人有林正杰、魏承思、王启宗、林美年、永会师、袁明等。

现在太湖大学堂的人民公社,经常在这里吃饭的人更多。如果没有客人的话,主桌上有相对固定的位置,从南师的右边开始,分别是马宏达、李慈雄、王洪欣、王国平、李传洪、李素美、郭姮妟、刘雨虹、牟炼、乌慈亲等。第二桌主要是宏忍师、永会师、阿俊、欧阳等,另外魏承思、杨麟、向子平、彭嘉恒、马有慧、登琨艳、崔德重、冒瑾辉、黄平章、吕松涛夫妇、戴卫东夫妇、林德深夫妇等也常来,而更多的是从四面八方前来拜访南师的客人们。

依我看,南师的饭桌已成为太湖大学堂的中心与灵魂。

当然,要来拜访南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每天南师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他真的太累了。联络与接待工作主要由马宏达兄负责,能推的客人都尽量推,实在不能推的客人,也要告诉他们尽量少占用南师一点时间,让南师多休息一下。

每天晚上六点,南师准时来到餐厅。

他穿一袭灰布长衫或者白色衣裤,拄着拐杖,面带微笑,步履轻盈地走进来,跟大家一一打着招呼,在这一瞬间,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被这位和蔼、安详、平静、慈悲的老人所感染。

南师的座位做了一些改造,主要是为了让南师坐得舒服,专门在椅子的两侧和底部添加了一些垫子。

南师与大家一起晚餐。总是不停地招呼大家挑菜,然后说这个菜不错,大家尝尝,生怕没有把大家招呼好,照顾好。

南师吃东西,几乎都是自理,他虽然九十多岁了,但是不喜欢麻烦别人。偶尔有学生为他拈菜或者剥虾皮、剔鱼刺,南师总是很客气地道谢。但是,我看得出来,他更喜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南师偶尔也喝点酒,因为是江浙人,所以对黄酒情有独钟。南师一生足迹踏遍千山万水,对菜肴的优劣那是舌尖轻轻一尝,高下立判。但是,我每次都只听到南师表扬厨师:这个鱼味道不错!这个茄子烧得很好!羊羔肉做得很嫩!

饭桌上,大多时候是南师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讲话,90%以上的时间都是他在说。因为南师知道,远远近近来看他的人,都是想听他说说话,有疑问需要解答,他不说话不行啊。对于这些来来往往的人,南师很无奈,常说自己是陪吃饭,陪聊天,陪笑脸的三陪老人,但他总是以佛家的慈悲语、和善语、柔软语使来客生喜乐之心。

因此,刘雨虹老师说:其实,这些年来,南老师没有吃过一顿合胃口的饭,因为十天之中九天有客人,有时生张熟李,前来的各方豪杰志士们同桌进餐,老师酬酢应对,哪有工夫吃啊!因为客人都是来拜望老师的。晚上九点多十点才回到自己的地方,发现有些饿了,吃什么呢?也只能胡乱将就吃一些作罢。

有一天晚上,南师也在饭桌上,刘老师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南师吃东西的事:说到南师吃东西的事,有一次真是太有趣了。老师是每天夜里工作的,有一天到清晨三四点钟,有点饿了,在冰箱中找到一包生水饺,他那个智慧的头脑,突然感觉水煮没有蒸的快,就在电锅中蒸。结果蒸了一个小时仍是硬的……怪不得爱迪生有两只猫,他就在墙上挖了一大一小两个洞,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所以头脑极不平凡的人,做法就是特别。

南师后来吃的是什么,大家不得而知。第二天他在办公室自己说起这件事,大家都大笑不止。后来,刘雨虹常跟南师打趣说:老师啊!我的福气比你好,因为我自己会做啊。

怕在座的人误会,刘老师又说:我说这个话,大家不要误会,以为没人照顾老师的饮食。其实帮忙的有好几个人呢,只因为老师不愿意麻烦别人,所以问他想吃什么,他都是说随便吧。偶尔会说皮蛋粥或豆腐之类的,结果大家只好瞎猜了。

据王爱华说:老师晚上工作到深夜,饿了的时候,他也不忍心叫醒其他人,大多时候是一个人泡一碗方便面吃。

此时,我又想起了南师晚上回房前总不忘提醒一句:王国平,你每天从餐厅里拿一点零食到房间去,饿了就吃点东西。

宏达兄是在南师晚年一直追随身边的学生,他为了向南师学习,毅然辞去公职,来到太湖大学堂,成为南师秘书室的重要成员,随侍南师左右。在与南师朝夕相处的六七年时间里,每天陪南师在人民公社接待来访者,时时为南师的博大胸怀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