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科技时代: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7566600000024

第24章 黑色人生:是精致还是雷同?...(3)

每有一个防伪妙法,就有另一个伪造高招紧随其后。从理论上讲,芯片可以被撬开,用一台电子显微镜就能够窥测其奥秘。制造商在硅片上增加氧化物和金属保护层,攻击者则可以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腐蚀掉。制造商又注入氧活性腐蚀剂,在芯片被窥测之前毁掉它。他们还设置光敏电容,并让它按程序擦掉关键数据;而攻击者则可以在无氧、避光的环境下撬开芯片废除纸币,会使社会免于巨额的偷税、漏税。它还可能减少腐败、绑架、诈骗甚至抢劫等坏现象。所有这些犯罪,都有赖于现金这种不记名、不可跟踪的支付手段的存在。当然,无现金经济,也使社会在联网计算机的基础上追踪你的每次乘车、饮酒、租看录相带。这种可能性,要使那些注重私生活的人们打冷战了。

对执法者来说,前景可能不妙。毒品贩子们的皮包里如果塞满了现金,日子也不会好过。他们是不会轻易放过半导体芯片制造商的,因为芯片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洗掉几百万美元。所以说,电子货币在让我们的支付方式更简单的同时,也给我们增加了许多忧虑,比如牺牲掉自己的隐私。

手持IC卡,能否走天下

在目前,IC卡的使用中还存着种种的局限和不足。但在信息社会里,IC卡的趋势是一定的。

IC卡正向高功能、大容量迈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多样化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终端,同一张卡片可以有相应的用途。比如,用于打电话时,可以插入与专用电话机配备的插孔和终端。把同一张卡插入车站的检票机,就可以用作乘车。

IC卡也在向标准化发展。目前,各国、各行业的IC卡规格各不相同。而国际上已经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卡的标准化问题。在可以预计的将来,会有一种全球使用的"一卡通"式IC卡。到那时,便真的可以"一卡在手,走遍天下"了。

但是,IC卡不过是科技发展的一种产物而已,它的自身也有着许多局限。特别是面对掌握同样高技术的犯罪分子,IC卡非但没有较好地保护使用者,甚至还可能出卖主人。由于伪造者的技术水平相当高,研制者、使用者之间关于卡的安全性能的较量还将延续下去。目前,我们只能说IC卡比已有的磁卡有更好的安全性能;但是,它绝不是万无一失、十全十美的。IC卡实用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将来真的能够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天下"的话,就等于把自己的全部资料信息,把自己的身分等档案同一张卡片等同起来。如果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你都必须用一张卡片来确认你的身分、付款,享受一切服务,那么当卡出了故障或被盗用,将势必出现"身分危机"。也许,一张卡里所记录的关于你的信息比你自己记得的还多。到那时,没有那张"智能卡",你怎能证明你就是你自己呢?一篇文章的题目也许概括了这一切:

"你的未来是一张卡。"这是可悲还是可贺?

电子宠物--情感的游戏

一种新奇的玩具近来风靡了全球,这就是"电子宠物"。当第一只电子鸡在日本"破壳而出"以来,它就一直是人们的注视焦点。一方面,它的销售量连创纪录,令以往的所有玩具望尘莫及;另一方面,它又受到了强烈的批评和抵制。这种毁誉参半的小东西究竟是怎么样的?它为何产生而又为何流行?我们对它应持怎样的态度?从电子宠物的风行中我们又能看到什么?

席卷全球的电子宠物热

电子宠物现在已经成了全球玩具商的"宠物"。他们正不遗余力地宣传这种高科技玩具,同时大把大把的赚钱:自1996年底以来,率先推出电子鸡的万代公司已售出550万件产品,但仍供不应求,以至于其一辆满载的货车被劫。一开始,它的定价是2000日元,而在黑市上则卖到了2~3万日元。其热潮也早已推进到全世界。在香港,电子宠物自1997年4月5日始上市销售。开始定价为130一250港币,后来则升至3000港币。即便这样,仍有许多人买不到正版的电子鸡,只能退而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在美国,电子鸡从1997年4月25日开始进军夏威夷,2天内首批来货全告售罄。纽约在1个星期后公开发行,一日之内售出10000个。在英国,5月10日开始销售,大多数商店在数小时中售卖一空,货源要在2周后才能补给。而在中国,电子宠物热潮同样成功登陆。作为北京第一家出售这种玩具的贵友大厦,第一批进货l0天内全部售完,半个月时间即卖出近2000只。而全国唯一的专营玩具店--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玩具商店,最多时每天能售出上万只。

那么,这种风靡全球的小玩具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电子宠物,日文名为Tamagotohi,原意为"可爱的小蛋",是一种蛋型的电子玩具。它上面有一块荧光屏,还有一些按钮,被设计得像真实的生命一样有"生老病死",会吃饭、会睡觉、会生病、会拉屎;按照商家的说法,还会"激起你对小动物那种喜怒哀乐等一切人性化的想象","唤醒人类爱心、责任心"。然而,这一切都只是通过"游戏"来完成。游戏的开始,就是新生命的诞生。游戏者需要通过显示屏和按纽来"照顾"它的生长,所获得的报偿就是看到小宠物一天天地健康发育,活泼可爱。然而,这个小生命像所有的生命一样都会结束;宠物的死亡就是游戏的完结。这时,你可以重新开始,再饲养一只新的宠物......这种电子宠物与以往的玩具不同之处在于,游戏者需要随时随刻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否则它就会发出呼叫,甚至会因为你照顾不周而患病死去。

孤独中的伴侣

这种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的电子玩具,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说起来,这种玩具的发明人并不是什么科学奇才,也并非洞察现代人心态或谙熟消费者心理的市场专家,而只是一位个子娇小、清纯害羞的少妇。这位电子宠物之母名叫真板亚纪,今年不过30岁。真板亚纪原本是推出电子鸡的万代公司中一名小职员,负责收集社会信息和进行市场研究。她发明电子宠物,只是纯业余的消遣。正是周围人的普通生活,给了她这个灵感。原来她注意到,日本的小孩子对于饲养动物非常感兴趣;很多民众都想在家里饲养易于料理的动物,如天竺鼠、迷你狗等。然而,日本人的居住环境大多很局促,不可能有太多地方腾出来让动物活动。所以,需要某种替代品以满足其简单愿望。而在此之前,日本的高校女生携带手提电话及传呼机蔚然成风。所以她设想:如果能针对这些女学生的心理来设计一种产品,一定会获得她们的欢迎,满足她们饲养属于自己宠物的小小愿望。于是,到l995年,她尝试着开发了"电子鸡"。没有料及的是,她的这个发明竟然会引起如此的抢购狂潮。她自己也感叹道:"我觉得好像制造了一个超级巨星。"

也许,电子宠物的产生有其明确的针对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它的迅速风行并不简单。在这表面现象之下,有着再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东西。它与人们的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紧密相联。

电子宠物风行的基本背景是日本。甚至在目前中国的大城市里,也存在着一个有闲而年轻的阶层。由于科技的发展,生产乃至生活中许多劳作逐渐为机器所替代,家务劳动变得轻松起来。那种沉重的生计负担,也在逐渐减轻或不复存在。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的生活压力较小,负担较轻,经济基础较好,有大量空闲的时间供自己支配。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孤独感和精神上强烈的空虚感。科技化社会的两个重要特征,就是生活速度的加快和生存空间的缩小。由于生产方式的进步,通讯交通方式的发展,行业竞争的激烈,令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都在疲于奔命。这种生活的速度完全与物质的速度联系在一起,世人像被绑在一个不断加速的车轮上,难以自己。同时,由于人和人竞争的加剧,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难以避免的拥挤,使得人们的生存空间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不断缩小。因而,人们常常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个人与环境、个人与他人相疏离。每个人都像机器里的一个部件,必须在与其他部件的磨合之中共同推动整台机器的运转。同时,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在情感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慰藉他们干涸的心灵,让他们重新找回爱的感觉。

电子宠物之所以以青年人为主要销售对象,是因为他们从小就享受着父母无私而不求回报的爱护,又生活在一个什么都有标价的时代,其特有的与人交往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恰恰缺少了关于"爱"的一环。实际上,他们也需要在对他人(和外界)的关注中获得自身的价值。

从上可见,电子宠物是一种"孤独中的伴侣"。在这个普遍功利化、数字化的世界,它能给情感留一片空间,让人们重新去体验爱、体验责任感。然而,它本身又是一种科技产品,只能通过科技手段来模拟人的情感。这会不会适得其反呢?

复制情感

电子宠物从一开始出现就受到了非议,这种意见主要来自教育界。电子宠物风靡校园,许多学生都携带它们去上课,有时在课堂上它们也会发声呼叫,大家不得不停下课照顾这些小生命。教育界普遍认为,电子宠物进入校园后,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学生听讲,分散注意力。一些国家也开始对这一现象重视起来。最近韩国在学校三令五申,禁止电子鸡入校。而泰国教育部副部长则亲自下令,要求教师没收这种电子宠物,防止它登上课堂。实际上,单从这一方面考虑,电子宠物与其他受孩子欢迎的玩具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也许过上不久,这阵热潮就会逝去的。

另有一些人士指出:电子宠物之所以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只因为它创造出了完全假想的空间,让生活其中的人们去获得虚拟化的感受。这必然使他们混淆真实和虚构,甚至漠视真正的生命。这其实反映出了"电子宠物"对现代社会的强烈冲击力量。

由于现代社会从根本上讲是由科技控制的,而科技又很难为个人所驾驭,故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有种生活不可把握不可捉摸的无能为力之感。相反,这种"虚拟化"的生存方式却容易把握,可以在一套游戏规则中去体验生活,去得到那些在现实生活里得不到的感受。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家金盛华教授指出,由于电子宠物最终不过是一种游戏,所以其结果与初衷即广告上的宣传往往是"南辕北辙"。比如,有的人在自己的宠物第一次"死"去后会伤心落泪;而重新来玩它们,死了两三次后,就不再有任何感觉了。这种三番五次的游戏,反而使人变得麻木起来。在电子宠物的广告上有这样的提法:饲养它们可以"培养爱心和责任心"。可实际上,如果人类的爱心和责任心需要机器来培养的话,岂不是很可悲么?

目前的电子宠物热本身就是一种商业行为。它针对人们对于"爱心"这类字眼的敏感,和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来造成轰动以倾销自己的产品。与以往的魔方等玩具相比,电子宠物并不具有开发人类智慧、启迪思维的作用。它的原理非常简单。如果说其成功有什么秘密的话,这正在于它符合了方今时代的"虚拟化"、"复制化"特征,也符合了"游戏"者的心理。"虚拟化"其实一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也体现了人类比一般动物在大脑智力上的优势。它反映出人类不仅对物质有所关注,对物质之外的精神因素也非常重视。但是,当生活中的某些领域被虚拟化之后,这并非意味着进步。从另一个角度说,科技一直是"虚拟化"的重要手段。但当人类的情感都可以被"虚拟"时,人们就要好好反省一下自身了。这并不是意味着人们能够超越自己的有限情感,不仅爱家人、爱朋友,还能进一步热爱动物、甚至电子化的动物;恰恰相反,电子宠物这种"虚拟化"情感方式的流行,反映出我们已失去了爱的能力,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流和情感,只有在一块数平方厘米的小小显示屏上去体验那本该在生活中体验的东西。

"电子宠物"也代表了一种"情感方式",一种在这个复制的时代里被复制了几百万份的"情感方式"。所有的人都遵循着同样的游戏规则去表达情感。也许,这样下去我们会忘记如何传达自己的情感,而只能通过按几个键钮,从触觉上体验一下所谓的"爱心"。

科学神话,情感游戏

"电子宠物热"是一个神话,一个科学的神话。其实它揭示出的,正是由于我们的时代因过分科技化,而使人产生一种莫名的孤独与空虚,渴望情感交流。然而,电子宠物这种手段本身又是一种科技的产物,彻底体现了现代科学的一系列特征。而我们要去寻找心灵寄托之时,又绕回到科技的圈子。结果是:我们因为科学压抑了情感而寻找情感,在寻找情感的同时却又用科学的虚拟代替了情感。

电子宠物也十足体现了生存在高科技时代的人们所具有的游戏心态。这种"情感游戏"的操作简单,却又可以调动人们浅显而简单的情感因素;它完全适应了那种有所付出、有所成就但又不愿过分投入、过分受累的心理一一"游戏心态"。通过科技的"虚拟化手段",也许能"体验"到人类所有的幸福经验。但这就足够了吗?我们没有付出而换来的这些电路里的"爱",可以相信吗?

电子宠物,一个让我们感到沉重又感到空虚的话题。电子宠物,"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10.被科技奴役的教育

教育原本是一种循序渐进、宽松活泼、需要发挥受教育者本人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可是,在科技奴役下的现代教育,却显得过分的急躁、迫切,把好端端的自由天地禁锢了起来,岂不是弄巧成拙?

不错,教育也需要科技的改进。可是,强迫孩子过早地开发智力,使他们好奇、天真、活泼、充满幻想的天性受到压抑,一味地背诵单词、弹钢琴、练书法、做数学题......这种"填鸭"式教育,岂不是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不错,教育的趋势是走向科技化、家庭化,尤其是电脑式教育。教师将要失业,学校将要停办,图书馆将要取消。大家呆在一个面积极有限的房屋内,面对一个l8英寸的屏幕,仿佛什么都解决了。可是,人际交流、大自然的熏陶、社会工作经验......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学问,岂能不要?"教师"、"学校"、"图书馆",永远不会是历史名词。

科技应该是为教育服务,而不是奴役教育。人既要受教育,又要保持心理、精神、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仅靠一台电脑,那种畸形状态,绝对不可取。

学校、图书馆将成为历史?

信息时代的知识爆炸,是与知识储存、信息传播的媒介及方式的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在两者的互相影响、互相推动之中,传统知识系统的物质基础被动摇了。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学校、图书馆都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