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羊病防治实用手册
7522400000019

第19章 羊的常见寄生虫病(1)

§§§第一节羊毛虱病

羊毛虱病是由毛虱在绵羊、山羊体表寄生导致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是皮肤发炎、瘙痒难忍、脱皮、脱毛、身体消瘦、贫血。本病在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羊发病原因通常为圈舍面积太小、过于拥挤。

(一)病因

引发本病的毛虱有两种,即绵羊毛虱和山羊毛虱,二者表现出显著的宿主特异性。虱体长为0.8~1.0毫米,身体扁平,颜色为淡黄褐色,头部比胸部大,腹部较大,口器坚硬而扁阔,为咀嚼型,触角由3节组成,足有3对,无翅膀。

(二)临床症状

毛虱寄生后主要食物来源为羊体的表皮组织、皮肤分泌物及毛、绒。羊感染本病后可见皮肤瘙痒,精神不安,羊常因啃咬或摩擦患部而出现皮肤损伤。羊病程较长时,患部被毛蓬乱、易断或出现脱落,患部皮屑增多、皮肤粗糙,患羊可能出现饮食或休息紊乱,身体日渐消瘦,贫血,抵抗力下降,或出现其他疾病,最终可能因衰竭而死。

(三)诊断

羊毛虱病的诊断可结合临床症状及疾病流行特点,仔细检查疑似病羊的皮肤,当发现毛虱或虱卵时便可确诊。

(四)防治

1.预防 养殖场应加强饲养管理水平,经常对羊体被毛进行刷梳,使羊体维持干净整洁。羊圈舍应保持卫生,经常清扫、消毒,并保持良好通风情况,保持羊舍干燥。公共用具定期进行消毒。定期检查羊群情况,及时隔离治疗已经发现的病羊。对新引进的种羊要严格检疫,避免将毛虱病传入羊群。此外,对羊群每年定期药浴,消灭病因。

2.治疗 可参照羊痒螨病的治疗方法。

§§§第二节 羊痒螨病

羊痒螨病俗称为羊疥疮、羊癞,是由痒螨在体表寄生而引发的一种慢性寄生性皮肤病。本病表现出较高的传染性,在短期时间内就可造成羊群严重感染,并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绵羊多为痒螨病,山羊多为疥螨病。本病可通过与患畜直接接触感染,或者间接接触被螨及其卵所污染的圈舍、用具也可发生感染。冬季、秋末和初春是本病的多发季节。感染本病时,被毛浓密和温度、湿度均衡的皮肤部位通常首先感染,一般绵羊多见背部、臀部及尾根部发生感染,随后将蔓延到体侧。

(一)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痒螨,虫体呈长圆形且个体较大,长0.5~0.9毫米,肉眼即可观察到。痒螨寄生于动物体表,并经过卵、幼虫、若虫和成虫期的发育阶段。从卵发育至成虫一般需2~3周,条件适宜情况下9~10天即可完成,对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痒螨表现出较强的抵抗力。

(二)临床症状

本病的初发阶段,虫体小刺、刚毛和分泌的毒素将对神经末梢造成刺激,可出现剧烈的瘙痒,病羊常常在墙壁、树干等处摩擦止痒;通常阴雨天气、夜间、通风不好的圈舍,痒觉将显著加重;此外,患羊的摩擦和啃咬将损伤皮肤,患部皮肤产生丘疹、结节、水疱,甚至脓疱,随后出现痂皮和龟裂。绵羊被痒螨感染后,患部可见大片被毛脱落。病情较严重时,羊可表现出食欲减退,身体日渐消瘦等现象。

(三)诊断

诊断时依据羊的症状及流行特点,可作初步判断,随后对疑似病羊可采集皮肤组织检测病原是否存在,进行最后的确诊。其方法是:凸刃小刀经过火焰消毒后,涂上50%甘油水溶液或煤油,在患病部位与健康部位的皮肤交界处刮取皮屑,刮取程度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准;采集到的皮屑放入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煮沸,等到皮屑大部分被溶解,经沉淀后,取其沉渣对虫体进行镜检。条件缺乏时,也可将刮取物放入平皿内,平皿在日光下照晒或在热水上稍微加温,随后将平皿置于白色背景上,并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有无爬动的虫螨。在诊断本病时,对于症状类似的疾病应注意鉴别。

1.与湿疹的鉴别 湿疹导致的瘙痒一般不剧烈,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不具备传染性,且皮屑内不存在虫体。

2.与秃毛癣的鉴别 秃毛癣患部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患部可见浅黄色干痂且易剥落,瘙痒症状不显著。对用10%氢氧化钾处理过的毛根或皮屑进行镜检,可观察到癣菌的孢子或菌丝。

3.与虱病和毛虱病的鉴别 虱和毛虱感染引发的症状有时与本病相似,但其皮肤炎症、皮屑脱落及形成痂皮程度都较轻,且病羊毛发中易找到虱及虱卵,患部并无虫螨。

(四)防治

1.预防 每年对羊群定期药浴,消除病因。新引进的羊应隔离检查,并严格检疫,确定羊未寄生虫螨后再与健康羊群混合饲养;圈舍要保持卫生、干燥、通风,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一旦发现有羊发病应立即隔离并及时治疗,治疗期间可用0.1%蝇毒磷乳剂对羊舍及其用具消毒,控制病原的蔓延。

2.治疗

(1)涂药疗法 病羊数量少且患部面积小时适宜选择此方法,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治疗过程中。涂药方法为:涂抹药物之前剪去患部毛发,并用温肥皂水或2%来苏儿对患部进行洗刷,将痂皮除去,然后将患部擦干开始涂药,涂药应分几次进行,且每次涂药面积不能超过体表的1/3。

(2)药浴疗法 病羊数量众多、气候较温暖时适宜选择此方法,对螨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常选择药浴方法。药浴时间可选择在山羊抓绒、绵羊剪毛后5~7天进行;所选药物经过小批羊的安全试验后,方可对大批羊群应用药浴;药浴过程中,药液温度应维持在36~38℃,并根据情况适量补充新药液;每次药浴时间1~2分钟,注意羊头也应进行药浴;药浴前确保让羊饮足水,以免出现羊饮食药液的情况。由于螨卵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治疗或预防时,需重复用药2~3次,每次药浴间隔时间为7~8天。

常用的药浴药物如下:

淤双甲脒,每吨水加入12.5%双甲脒乳油4000毫升,配成乳油水溶液,对羊群进行药浴。于有机磷制剂,主要有0.05%辛硫磷乳液、0.015%~0.02%巴胺磷水乳液、0.05%蝇毒磷水乳液、0.025%螨净(二嗪农)水乳液、0.5%~1%敌百虫水溶液(应慎用)等。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0.005%溴氰菊酯水乳剂、0.006%氯氰菊酯水乳剂、0.008%~0.02%杀灭菊酯水乳剂等。

(3)注射疗法 各种类型的螨病治疗都可用此方法,且注射方法简便快捷,优于以上疗法。常用的药物为阿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2毫克的使用量,一次皮下注射。目前市场上有含1%阿维菌素的商品注射液,可按每50千克体重1毫升的使用量进行注射。此外,本品也有粉剂,通常为内服和外用(浇注),也能起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第三节 网尾线虫病

网尾线虫病是由于网尾科的丝状网尾线虫在羊的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寄生导致的疾病。本病具有地方性流行特点,潮湿地区发病率较高,对羔羊危害严重。本病可导致羊生长发育受阻,羊产品质量下降,严重时将引发死亡。

(一)病原

丝状网尾线虫是本病病原体,寄生部位多在反刍动物(如绵羊、山羊、骆驼等)的支气管,气管和细支气管有时也可感染。本病对羔羊危害大,并导致严重的损失。虫体呈现乳白色细线状,肠管状如黑线在体内穿行。雄虫长25~80毫米,交合伞发达,后侧和中侧肋连成一体,并在末端稍分开,两个背肋末端部又出现3个小分支。

交合刺呈黄褐色靴形,为多孔性构造。雌虫长43~112毫米,阴门位置是虫体中部附近。虫卵呈椭圆形,长为120~130微米,宽为80~90微米,第一期幼虫便包含在卵内。

1.生活史

(1)发育过程 雌虫在羊的支气管内产卵(系卵胎生),随着羊的咳嗽动作,卵随黏液进入口腔,多数卵会进入消化道,部分卵随痰或鼻腔分泌物被排到外界。在通过消化道时,卵孵化为第l期幼虫,随粪便向体外排出。外界温度(25℃)和湿度适宜的情况下,1~2天内第一期幼虫进行第1次蜕化变为第二期幼虫。3~4天后,经第2次蜕化将成为感染性幼虫。经过12~48小时,幼虫将第1次蜕化的角皮脱弃,但保留第2次蜕化的角皮作为其保护层。温度降低时,幼虫发育过程将延迟到11天。幼虫在10℃以下或30℃以上的温度内将无法发育到感染期。此时幼虫非常活跃。

羊在采食或饮水过程中,可能吞食幼虫受到感染。在小肠内,幼虫进行脱鞘,感染后2~5天,大量幼虫出现在肠系膜淋巴结内,并在此蜕化,形成第4期幼虫。随后幼虫沿淋巴和血流经心脏到肺,最后到达细支气管、支气管。感染后第8天,第4期幼虫出现在支气管内,并进行最后一次蜕化。感染后18天将发育为成虫,感染后第26天成虫开始产卵。羊体内成虫的寄生期由两个月到一年不等,这与羊体的营养状况相关。营养状况良好的羊,有较强的抵抗力,虫体的寄生期则短。羊的抵抗力强时,淋巴结内幼虫的发育将受到机体的抑制,一旦抵抗力下降,寄生的幼虫还将恢复发育。

(2)发育时间 在外界环境中,幼虫从第一期幼虫发育到感染性幼虫,需5~7天(20℃);在终末宿主体内由感染性幼虫发育到成虫大约需要18天。

(3)成虫寿命 在羊体内,成虫寿命为2~12个月不等,这受到羊的营养水平和年龄的影响,营养状况良好的羊,寄生的丝状网尾线虫的寿命大概有2~3个月,但对身体瘦弱的羊,其寿命可达到1年以上。

2.流行病学

(1)感染来源 患病或寄生虫携带羊,粪便中常存在虫卵。

(2)感染途径 羊直接吞食经口感染。

(3)幼虫抵抗力 幼虫对热和干燥的抵抗力低,阳光直射和干燥条件下可迅速死亡,气候炎热季节不利于幼虫的生存。幼虫耐低温能力较强,在–4~5℃温度下仍可发育,其活力可保持100天之久;含幼虫的粪便被雪覆盖,即使在-40~-20℃下,其中的感染性幼虫仍可存活。

(4)年龄动态 本病对幼龄羊形成严重危害,病羊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且死亡率较高。

(5)地理分布 本病在潮湿地区感染率较高,呈地方性流行特点。

3.致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本病主要是虫体引发的肺脏病变,虫体在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寄生后,在刺激下将导致发炎症状,且炎症向支气管周围组织继续发展,大量虫体的存在及其产生的渗出物,可引发支气管和肺泡阻塞,进而导致膨胀不全。膨胀不全部位继续发展将造成细菌感染,引发广泛性肺炎;此外,在膨胀不全部倍的周围肺泡病变还可能导致代偿性肺气肿。

疾病初期阶段,幼虫钻入肠黏膜可产生小出血点,数日内可消失,肠淋巴结可发生水肿充血,切面可观察到腺病变和幼虫,但这些病变很少发生。

(二)临床症状

病羊感染后体温通常不升高,羔羊一般症状表现严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成年羊患病时症状轻缓。显著症状表现为咳嗽,一般由干咳转为湿咳,具有阵发性、群发性,通常被驱赶或夜间休息时表现明显,常有黏液团块咳出;鼻孔有黏液分泌物排出,并在鼻孔周围形成结痂;经常打喷嚏;身体日渐消瘦,后期可发生严重贫血。

(三)诊断方法

本病可±据临床症状如羊群表现出的咳嗽症状、发病的季节和发病率等,初步诊断是否可能感染肺线虫。同时,可通过幼虫检查法,贝尔曼氏法得到明确诊断,如果在粪便、唾液或鼻腔分泌物中发现第一期幼虫,即可确诊。剖检尸体检查,如果在支气管或气管中发现虫体和相应的病变表现,也可确诊本病。

(四)治疗方法

1.碘化钾溶液 用碘化钾的溶液作气管注射。碘化钾溶液的配置方法为,用碘片1克,碘化钾1.5克,蒸馏水l500毫升,混合制成溶液,灭菌后使用。药液应当天配当天使用,注射时需加温至20~37℃。注射量为羔羊8毫升,1岁羊10毫升,成年羊12~15毫升。

2.枸橼酸乙胺嗪 用量为羊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并配成30%的溶液,口服或皮下注射。

3.左旋咪唑 羊用量为每千克体重4~5毫克,并配制成5%的水溶液,作肌肉注射或气管注射。

4.丙硫咪唑 羊用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一次性口服。

(五)预防措施

维持羊舍和牧场的清洁干燥,避免出现积水潮湿现象,保证羊的饮水清洁。羔羊与成年羊实行分群放牧,基于羊在不同阶段的体质状况差异,可专门为羔羊设置牧场,加强对羔羊的培育。每年进行定期驱虫,尤其是在由放牧改为舍饲的前后阶段,一般每年驱虫1~2次,可根据当地情况而定。

§§§第四节 羊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于日本血吸虫在人、牛、羊等在体内寄生导致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江湖钉螺,每年4~5月份和9~10月份作为中间宿主的螺体将释放大量尾蚴,并对水源造成污染,在放牧、饮水过程中,羊群可能因接触这类疫水冶受到感染。

(一)临床症状

感染血吸虫后,病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可见肋痕外露,被毛杂乱粗糙且无光泽,此时羊毛变成沾满污物的灰色。病羊体温升高至40℃或以上,可视黏膜苍白,粪便变软且粘连成团,有时可见混有黏液、黏膜甚至血液,有时拉稀,部分病羊出现干性咳嗽,流鼻液,呼吸浅而快。严重情况下,病羊卧地不起,排尿呈浓茶样,生长发育受限,可引发母羊不孕或流产。呈急性感染的羊多因衰竭死亡。轻度感染羊症状表现不明显,一般只见体形较瘦,粪球略软等。